第五讲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五讲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1
一、含义 知识经济。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该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其中所述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技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2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核能发电
山东沿海风电场
西藏的太阳能路灯
“玉兔号”月球车
3D打印 3D打印技术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实现。
3D打印参照的是打印机技术原理,分层加工:将计算机设计出的物体分解成若干层平面数据,然后把金属、陶瓷等粉末材料按平面数据烧结,形成一个平面形状,再通过层层累积叠加,生成一个立体物体。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是采用材料逐渐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去除-切削加工技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
三、特点
1. 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 2 1.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 2.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
4.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 5. 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6 4.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 5.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6. 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的发展。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的影响 (一)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 3
据美国国会有关报告统计,战后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到今天已有40%过时了,电子领域中已有50%过时了。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的30年中已进入第五代,而微型计算机诞生后几乎每隔两年甚至半年就换代一次。
(二)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 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期间是1.7%,而在1950~1972年高达6.1%。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 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到80%。 3
(三)科学在各分支学科不断深入和分化的同时,还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自然科学不仅开始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的有机统一体,而且由单一技术发展为高科技群,主导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大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兴起,各门科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在各分支学科不断深入和分化的同时,其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从而使各门科学之间的间隙得以弥补。 3
由于物质世界的复杂性,随着认识的深化,单一学科的发展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各门科学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果说前两次科技革命实现了各学科内部综合的话,那么新科技革命则是对各学科进行综合,使自然科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3
(四)第三次科技工业革命导致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最近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部门的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了新的动向。 首先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方面比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农业的比重下降。 3
其次工业结构中发生新旧工业的分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逐步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小型化的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半导体、宇航、激光、人工合成材料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迅猛发展,钢铁、采矿、纺织等传统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下降。 3
第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3
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3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 为了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 以建立起防御性的战略导弹系统,来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美国人借用一部科幻影片的名字称它为“星球大战计划”。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 3
80年代,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 3
1985年,欧共体和其他几个西欧国家共同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它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 它的目标主要是:提高欧洲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该计划建议西欧各国加强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合作,逐步成立“欧洲技术共同体”。 3
具体合作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计算机【建立欧洲软件工程中心,发展高级微型信息处理机等】 (二)自动装置【研制民用安全自动装置和全部自动化的工厂等】 (三)通讯联络【发展为科研服务的信息网,研制大型数据交换机等】 (四)生物工程【研究人造种子、控制工程等】 (五)新材料【研究新型材料结构,发展高效涡轮机等】。 3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尤里卡计划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计划实施的结果,证明了它为推动欧洲关键技术的发展,为增强了欧洲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3
1986年3月,中国提出了“863计划”。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海洋高技术于1996年列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作为中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3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和高产粮食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计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帮手;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的小型家用电器产品,如手表、照相机、电视机等,进入万户千家;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3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3
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组成跨国公司,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往往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3
其他影响 劳动方式 消费方式 行为方式 意识形态 制度变迁 社会进步
六、思考 1.与前粮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知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作用有变化吗? 2.能否把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标准的这场变革称之为第三次经济革命? 3.你儿时的科技梦想是否实现? 4.你对知识的认识有没有发生改变?
七、参考文献 1.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4年版。 3.奈斯比特:《大趋势》,北京科技情报研究所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