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并简要说说理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初稿:吴 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 核稿:高娟娟(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审稿:吴淑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礼记 · 学记》学习心得报告 教育的本质与运用 主讲人:徐浩明. 一、认识什么是教育 二、明白教育的本质 三、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兵 车 行 杜甫.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综合探究 走向哲学 问辩人生.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第十四篇 答李翊書 韓 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史記 貨 殖 列 傳                                                            商业篇.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6课时: 桥.
高考复习专题 文言文翻译
请您欣赏.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5.我给江主席献花 第一课时 侯小群.
第十九课 南吕•一枝花 不 伏 老 关汉卿.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活动课 有趣的组合.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酒 中国是一个 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 杨玉环,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济。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yǎn),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jiǎo)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永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科普说明文 生物入侵者 高天群.
文化底蕴与作文 第一节:底蕴成句 【温馨点拨】:底蕴成句是把含有文化底蕴的内容表达成句。底蕴成句有三种情况: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贵港市东津镇中和小学 李云金.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人(大人)(人口)(人手) 个(个人)(三个)(个子zi ) 手(小手)(双手)(手工) 大(大人)(大山)(大火)
At the zoo unit 3 执教者:卢玉凤.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4.2 证明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用计算器开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拼音复习——声母.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初稿:叶群芳(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加减法 (例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2、5、3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找 因 数.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授课者:章咏梅.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选择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并简要说说理由。 A: B: C: D: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推敲 锲而不舍 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zī dì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推敲 锲而不舍 勤勉 jí 明白 qiè

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 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问题二: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举了哪些事例? 问题四: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找出具体 问题三: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 问题五: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 想想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

举例有两处 罗兰发明游戏机 请你为以上观点补充一些事例或事理。 创造性的思维“汲取知识” “运用知识”、“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四点。 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 举例有两处 罗兰发明游戏机 请你为以上观点补充一些事例或事理。

不少教育家都说过,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只有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算真正获得了知识,否则,知识便一钱不值。 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谓之半知;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 ——徐特立 不少教育家都说过,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只有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算真正获得了知识,否则,知识便一钱不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探求新思路,运用所得知识。 3、产生小灵感,不断发展小灵感。 请你为以上观点补充一些事例。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的巨大的天才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 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苹果落地的小想法开始的。 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小想法开始的。 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说他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 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1)举例论证: 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7自然段);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8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2)引用论证: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过渡段一,第四段: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新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过渡段二,第九段: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都运用什么句式来过渡的?有何好处? 都用设问句进行过渡,引读者思考。

延伸与拓展: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去占领它。

1.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 2.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 3.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4.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 5.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