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主讲人:齐心
教学目的: 了解塞万提斯的生平和创作情况,掌握《堂吉诃德》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堂吉诃德》的主题 2、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作者评价: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作家将之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1547—1616) 作者评价: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作家将之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作品评价: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浮士德并称为西方文学三大不朽典型形象。
一 生平与创作 西班牙作家,他说自己“与其说多才,不如说多灾”。在他生前,虽然《堂吉诃德》大受欢迎,但作家本人却备遭冷落,坎坷多灾。 1571年,“雷邦多的独臂人”; 1575年,遭土耳其海盗劫持,被囚阿尔及尔; 1580年归国。 幕间短剧:正剧的幕间休息时演出的独幕滑稽戏;
1584年,创作历史剧《努曼西亚》; 1585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咖拉泰》; 1613年,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 1614年,长诗《帕尔纳斯游记》
二《堂吉诃德》的创作 共两部,分别于1605年和1615年写成。 1605年,第一部初版于马德里,获 得空前成功,一年之内再版7次; 1614年,创作第二部。1615年第二部出版; 从17世纪迄今,根据不完全统计,原著和几乎包括世界各种文字的译本共有1300多种。
《唐吉诃德》中译本封面
三《堂吉诃德》基调: 滑稽模仿(burlesque):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
全称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
四 、情节(三次游侠冒险的经历) 骑士道:走火入魔。 古派乡绅吉哈诺=堂吉诃德(愁容骑士); 牧猪女罗任索=杜尔西内娅(贵妇人); 驽騂难得=从前的骏马。
三次游侠冒险的经历: 第一卷叙述他前两次游侠冒险的经历: 第一次单枪匹马外出, 把客店当作城堡 马厩受封 解救牧童
第二次找了邻居桑丘·潘沙作为侍从,一同出游。 把风车当作巨人 把赶路的贵妇人当作落难的公主 把羊群当作敌人 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 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 把皮酒袋当作巨人
看到大板车上“死神召开的会议”; 蒙得西诺斯地洞的奇遇; 干涉驴叫的纠纷; 富翁卡麻丘的婚礼; “悲凄夫人”的奇祸,等等。 第二卷叙述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 第三次出游。 看到大板车上“死神召开的会议”; 斗非洲狮; 蒙得西诺斯地洞的奇遇; 干涉驴叫的纠纷; 富翁卡麻丘的婚礼; “悲凄夫人”的奇祸,等等。 与第一卷相比,反封建的思想更趋成熟,对人物的刻划更为深刻,对社会弊病的暴露更为彻底。
第二卷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桑丘如何设计骗主人,说魔术家把美人杜尔西内娅变成了村妇; 公爵夫妇如何捉弄堂吉诃德主仆二人; 桑丘当了总督,如何治理海岛。
滑稽叙事:三次游侠史 1.被打得“像干尸一样”,由邻居用驴送回; 2.被锁在笼子里装在牛车上拉回家; 3.败于街坊假扮的“白月骑士”手下回家。 临终醒悟。
五 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 杨绛中译本序: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断前进、内涵不断更新的形象。 卡莱尔:“一本最逗笑的书。” 杨绛中译本序: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断前进、内涵不断更新的形象。 卡莱尔:“一本最逗笑的书。” 拜伦:“一切故事里最令人伤心的故事。” 蒲伯:“最有理性的疯子。”
1.摧毁骑士道——西方骑士文学的终结(主观意图/表露层次); 2. 批判现实——反映16-17世纪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揭露封建制度下人民的苦难(客观主题/显在层次);
3. 文化悖论——本真追求与作茧自缚 (隐含层次与宏观哲理:进化与异化;海德格尔:真理=澄明、去蔽。堂吉诃德形象的乌托邦蕴含。) 庄子《应帝王》:“七窍成而混沌死。” 菲尔丁(谁更疯?); 约翰逊(谁更可笑?)。
题旨上的三个层次既有内在逻辑联系,又各具功能。 第一个层次以扫除骑士道为宗旨,充分发挥了讽刺文学和愉悦读者的功能,起到了以笑声摧毁骑士道的作用; 第二个层次使我们笑过之后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社会现实的广袤时空,主要功能是引发读者含泪的批判性思考,氛围由诙谐轻快转入深沉凝重;
第三个层次引发我们对人类及其命运的总体性反思,主要功能是从宏观的哲学意义来理解堂吉诃德形象所蕴含的人类文化的悖论,使读者的思考跨越历史、现在与未来,穿透层层迷雾。 把这三重主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这部世界名著丰富的思想内涵,理解堂吉诃德形象的永恒魅力。
六 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 滑稽的游侠形象。跟游侠相反的特征:消瘦、弱不禁风、破马、破旧生锈的盔甲、生锈的武器、圆圆的侍从。
滑稽的主仆形象。 这一对形象构成了对比、反差和互补。堂吉诃德是一个有文化的乡绅,桑丘是一个农民。 他们都有出外游历的目标,但堂吉诃德是为了行侠仗义,而桑丘是为了获得一点实际的好处(堂吉诃德答应建立功绩后给他一个海岛)
堂吉诃德的行动分析 1、行动中的主仆 他们一直在行动中生活,但又与流浪汉不同。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行动性。
2、积极入世 堂吉诃德在家读书,读骑士传记入迷,决定以实际行动来实现 桑丘在家好吃懒做,想出去有所作为。
与世界发生了关系: 堂吉诃德眼中的世界是虚幻的假想的世界。 桑丘眼中的世界是现实的,但他很无知。
行动的理想: 堂吉诃德寻求一个美丽的世界,桑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3、进入现实世界中主仆二人的表现 (1)主仆二人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由于《堂吉诃德》的荒唐给世界添了很多乱子,但也做了一些好事,如帮助一对青年男女终成眷属。
(2)世界对主仆二人的态度 感到奇怪、嘲笑、捉弄, 骂他们是疯子
(3)作者的态度: 作者是为了借此嘲笑那些写骑士的书,所以作者对他也是持嘲笑的态度的 “作者在故事的第一部里,有时把堂吉诃德作弄得很粗暴,但他的嘲笑,随着故事的进展,越来越温和。”
堂吉诃德病在何处? 一 是书里宣传的骑士的行为(神奇的故事、浪漫的爱情故事)使他上了当,使他中毒。
二是书里宣传的骑士精神——公平、正义、自由等理念,现实的世界与理念的世界有一定的差距。这是由于信仰而产生的疯狂。
书中表现的矛盾思想: 书中提出了复杂的问题:一个人的行动准则是什么?是现实的世界的准则,还是精神理念的行动准则?
作者创作的双重动机: 作者的创作是为了嘲笑骑士,同时也是揭示对真理信仰的可悲的结果。 书中塑造了堂吉诃德这样一个可笑、可敬(为理想而奋斗)、可悲(上了真理的当)的人物形象。
总结:堂吉诃德的形象
总结:堂吉诃德的形象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不朽文学典型。 被骑士小说弄得神魂颠倒、疯疯癫癫、荒唐可笑的秉性,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最直接的含义。 滑稽的游侠骑士形象(漫画像)
为了美好的理想粉身碎骨 也在所不辞的勇敢斗士。 是最清醒、最勇敢、最高尚、最纯良的形象,性格中不时闪耀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有条有理、铿锵有力。 他对人类美好的未来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他的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这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深沉含义。
堂吉诃德的睿智思想: 在疯狂的背后,堂吉诃德是怀着一颗善良、正直与真诚的心的。头脑灵活清楚,而且充满智慧。他的话总是富于哲理与雄辩力。 见解高明,有很深的文学造诣。除了对骑士小说了如指掌之外,对古希腊罗马文学、对《圣经》、对历史和掌故都有广泛的了解。他懂得多种文字,又会作诗吟唱,对艺术理论也有精深的研究,俨然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自由 他营救苦役犯,是把他们看作了受迫害的绅士,他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奴隶未免残酷。” 美丽的牧羊姑娘玛塞拉的故事
桑丘任海岛“总督”时, 他嘱咐桑丘对穷人要给予“更多的怜悯,办事要正直公平”,不徇私情。
他认为人是否高尚,不在门第,而在美德,因为“血统是从上代传袭的,美德是自己培养的,美德有本身的价值,血统只是借光。”他要桑丘任总督后改革弊政,进行合乎人道的司法改革。
同时,他对现实问题也不显得一无所知,常常一语道出生活真谛。 如巴西琉新婚之夜,堂吉诃德告诉他:“饥饿和贫穷是爱情的大敌”,“奉劝巴西琉先生从事正当营生,他擅长的那些玩意儿只能博得虚名,赚不了钱的”。
堂吉诃德对社会表示强烈的不满, 一再诅咒他的时代是“多灾多难的时世”,是“可恶的时代”。他认为“现在这年头,懒惰压倒了勤快,闲散压倒了工作,罪恶压倒了美德,傲慢压倒了勇敢。”他向往太古时期的“黄金时代”。“只为那时候的人还不懂‘你的’和‘我的’之分。在那太古盛世,东西全归公有。”
在婚姻问题上,他尊重妇女,主张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男女平等。 财主卡麻丘的故事 (巴西琉与季德丽亚) 卡迪纽的故事 (卡迪纽和陆莘达 多若泰和堂费南铎)
生活在资本主义已经萌芽时期的堂吉诃德却要在现实生活中恢复封建社会的骑士精神,因而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滑稽的喜剧性的角色; 他立志铲除人间罪恶、为了美好的社会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但他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实现。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又使他具有了悲剧性的色彩; 他性格中的矛盾是正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西班牙社会矛盾的反映。
“唐吉诃德满面伤痕,满腹懊丧”
七 桑丘的形象: 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的形象; 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是在外表特征还是内在性格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形象、高矮、胖瘦、坐骑、性格、谈吐…… 他们两人还相互影响、互相感染,逐渐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德国诗人海涅曾认为堂吉诃德和桑丘合起来才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
“这位呱呱叫的侍从” 头脑清醒,讲求实际,语言朴实风趣。一方面他咒骂主人是个“十足的疯子”,一方面幻想主人的许诺能实现——有朝一日他当上“海岛总督”。主人的祟高品德和追求正义的理想深刻地影响了他,西班牙农民的善良、忠诚、机智和乐观精神在他身上逐渐放出光芒。
任“海岛总督”是桑丘·潘沙一生中最光彩照人的时期。 过桥悖论案 帽子案 折射出他智慧的光辉 竹杖还钱案 强奸抢劫案
桑丘妙语录 害你哭的人爱你深。 无论瓦罐碰了石头,或者石头碰了瓦罐,遭殃的总是瓦罐。 拿到了线头就抽开了线球。 我不碰挂铃铛的狗。 天空的老鹰不如手里的麻雀。 乘着顺风,就该扯篷。 肚子吃饱,动身就跑。 别人的痛苦,一根头发丝都挂得住。 礼物碾得碎岩石。 背上驭着银和金,驴儿上山就有劲。 看见我怀孕了,却指望我是处女。 桑丘妙语录
朱光潜: “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乔·判扎。 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乔属于未来,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乔了。”
别林斯基称赞道: “在一切所有著名的欧洲小说文学作品中,这样把严肃和可笑,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与庸俗和伟大的美丽的东西交融在一起的例子……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塑像
八《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塞万提斯充分利用了骑士小说这一富有表现力的体裁,广泛反映了西班牙社会现实,又摒弃了骑士小说人物缺乏个性的弱点,发展了骑士小说中英雄为理想而斗争的精神; 同时,采用流浪汉小说反映平凡的日常生活的长处,将人物游侠行为放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上,又摒弃了其玩世不恭的缺点。
1)人物塑造上:努力刻划人物性格,着力塑造艺术典型。堂吉诃德已成为耽于幻想、主客观分离、严重脱离实际、失去时代感的代名词; 2)结构上:以主仆游侠历程为主线,穿插一些各自独立又与主题相联系的故事为补充,加深了主题的广度与深度; 3)艺术风格上:达到了悲剧性与喜剧性、严肃与滑稽的巧妙结合。 4)语言特色:生动流畅、亦庄亦谐、含蓄幽默、纯朴明快。并大量采用民间谚语。
杨绛: “ 塞万提斯或许觉得自己一生追求理想,原来只是堂吉诃德式的幻想;他满腔热忱,原来只是堂吉诃德一般的疯狂。堂吉诃德从不丧气,可是到头来只得自认失败,他那时的失望和伤感,恐怕只有像堂吉诃德一般受尽挫折的塞万提斯才能为他描摹。”
小说最后一章中,堂吉诃德死后,挚友参孙写下的墓志铭: “藐兮斯人, 勇毅绝伦, 不畏强暴, 不恤丧身, 谁谓痴愚, 震世立勋, 慷慨豪侠, 超凡绝尘, 一生惑幻, 临殁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