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 國際政府製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Advertisements

7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 外海中心小学 林秀屏 七九 六十三 七二 十四 七四二十八 七七 四十九 七五 三十五 七六 四十二 七八 五十六 七一 得七 七三 二十一.
六年級 中國語文科 簡介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課程 十一個單元 一、古典小說 二、以理服人 ( 說明文 ─ 道理 ) 三、記敘文 ( 記事 ) 四、說明文 ( 事物 ) 五、議論文 六、人物傳記 七、記敘文 ( 遊記 ) 八、應用文 ( 書信 ) 九、描寫文 十、故事 ( 記事抒情 ) 十一、古文.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中文科延伸活動 文化問題. 規則  有 20 條題目  每題有 2 個選擇,只有一個是正確答案  答中 15 題或以上,可得獎品一份.
台灣園林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 原圖高27公分,長約490公分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樂府、樂府詩.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典論論文 美瑤整理 參閱方舟.
第一單元 古典詩歌定義、起源、意象 古典詩歌發展概況
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 資訊科技教材 中六級 中國文學 單元五 魏晉南北朝史 日期:零零年八月 設計:張偉蓉老師.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課題一 學術思想的發展 認識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概況: 1)先秦學術百家爭鳴(主要認識 儒、墨、道、法四派的學說概要) 2)漢武帝的尊儒
命題作文 記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WEBSITE PROPOSAL.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閱讀詩經,除了欣賞文學的優美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內容。到底有哪些內容呢?
使用電子資料庫 搜尋臺灣史關鍵字.
Georges Seurat, Sunday Afternoon on La Grande Jatte
詞語的 褒貶色彩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买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Shǔ huā shēnɡ 数 花 生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複 拍 子 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 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多元文化概論.
混音實作 高雄市新民國小 林佳宏
三年級國語生字詞語補充教學 ※「凶」、「兇」傻傻分不清楚? ※當「河馬」遇見「荷馬」 …… ※到搖頭晃腦網站「首」 「頁」 ,顧顧「自」己的面子吧! 設計者:黃鈺涵.
樂府介紹 喵.
~~統計學應用~~ 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第七講 漢賦 大漢帝國富庶的象徵.
2-6的乘法口诀. 2-6的乘法口诀 数一数 一朵鲜花有几片花瓣? 一朵鲜花有5片花瓣。 说一说 朵鲜花有( )片花瓣。 2朵鲜花有( )片花瓣。 3朵鲜花有( )片花瓣。 4朵鲜花有( )片花瓣。 1朵鲜花有(  )片花瓣。 10 2朵鲜花有(  )片花瓣。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音樂學士 ※主修鋼琴: 師事: 林足芬、董學渝、林明慧…等多位老師 ※花蓮女中 ※國風國中 ※明義國小
第六講 漢代散文 史傳、政論與思想.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在羅馬的日子.
中國語文基礎知識手冊 字形間架結構.
建築發展 廁所的歷史. 春秋戰國 以前 約西元前 770 年 周朝 先秦 北宋時期 宋太祖趙匡胤.
數學界的變形金剛→ 『定位板』 文昌國小 羅馥華 高翠穗.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高級程度會考 中國歷史科.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試行計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黃笑冰.
台中市信義國小 六年七班34號_楊凱茵 製作日期:2012/04/12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7的乘法口诀 新乡市凤泉区宝山路小学 孙继霞.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國歷史 國際政府製作

慎重警告 一.本資料屬於國際政府所有著作權法,請務拷版 二.請尊重刑法及民法的著作權法條,若有違法經查證屬實,將請託大會移送相關法院處理~~ 三.此資料都是本隊所有隊員搜尋並且整理相關資料,請勿翻版~~~ 四.若有相關資料,有重複到相關網站資料等,敬請見諒~~~

中國歷史 中國文學史 古典詩集 四書 二十五史 近代文學

中國文學史-上古及先秦文學 古代的神話 詩經 先秦散文 楚辭

古代神話 神話產生方式:原始人 因於不能解是大自然的規律之外,也在自然現象當中感到恐懼及無力,然而也透過幻想方式把自然界中形象化及人格化神話產生方式是由原始人不能解釋並且掌握自然的規律之外,在自然現象當中,感到非常的恐懼及無力,於是通過幻想,把自然中形象化及人格化;隨後又在產生勞動塑造出英雄人鬼仙的故事.

神話分類 人類對自然鬥爭的神話 人類社會之間的斗爭神話 解釋和說明自然現象的神話

詩經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前一一二二 至前五七零)五百多年間的詩歌。 《詩經》的作品都是合樂的唱詞,古人根據音樂性質把《詩經》的題材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共有詩歌三零五篇。 《詩經》的六義和四始:《詩大序》本其說謂:『《詩》有六義: 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古人所謂《詩 》之六義,有兩類不同的組別:風、雅、頌指詩的內容,体裁;賦、比 、興指詩之作法。 《國風》頭一篇是《關睢》,《小雅》頭一篇是《鹿鳴》,《大雅》頭一篇是《文王》,《頌》頭一篇是《清廟》,這四篇,稱為『四始 』。

詩經- 《風》 《風》,就是各地的民歌。 一共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 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的民歌。 其時代,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詩,大部分是東周的詩。

詩經- 《雅》 《雅》,是西周中期或晚期宮廷的樂歌,是士大夫的作品。 《大雅》是朝會之樂,凡三十一篇。 《小雅》是宴饗之樂,現存七十四篇。

詩經- 《頌》 《頌》,是宗廟祭祀的詩,是『以成功告於神明』的祭歌。 就時代說,最古的是《周頌》,凡三十一篇,是周天子用的。 《魯頌》四篇,是魯國國君表揚周公用的,產生於公元前七世紀。 《商頌》五篇,是殷商後代宋國君主的歌,產生於公元前七、八世紀之間。

先秦散文 春秋中期,各國諸侯強橫跋扈,互相攻伐,周天子的政權日漸 衰落,戰亂頻仍,民生痛苦。 戰國時代,周天子的中央政權更是名存實亡。這是一個經濟政治大動蕩的時期,也是學術文化大發展的時期 。 先秦主要有歷史散文和哲理散文 1.歷史散文:殷商國家形成,就有了字,那時只有很簡陋的甲骨和金石,由於書寫工具的笨拙,故散文很簡短; 到了春秋戰國,發明了竹簡和帛書,由於書工具的進步,散文才能先後向長篇的有組織的著作發展。歷史散文就是散文記錄歷史的著作。

先秦散文 續 一、《尚書》是中國第一本史書,也是中國第一本記敘文和論 說文的散文集子。書中所記,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尚書》大都是一些誓詞、政府文告、貴族的告誡詞,和一些記述文。 二、《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史編著的,是中國第一部有系統的編年史作。書中所記,上起魯隱公(前七二二) 至魯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共二百四十二年 歷史。《春秋》對於一年中史事,常包括在百字 以內,極為簡短,所以只算是一個歷史大綱。 三、《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左傳》為左丘明所作。 共有十八萬二百多字,是當時一部規模最大的編 年体史書。書中所記,上起魯隱公(前七二二) 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四七八),共二百四二十 五年的史實。《左傳》採取《春秋》的大綱,再 參考當時史籍寫成,是戰國時代最優秀的散文作 . 四、《國語》是一部依年代先後編纂的國別史。它分別記載周 王朝和諸侯各國之事,主要在記言,故名為《國語》。由周穆王(前一零零零)至魯悼公(前四四零)。

五、《戰國策》是一本以國別体的記言史書,大概是秦漢間人雜棌各國史料而編成,經劉向整理,定名《戰國 策》,共三十三篇。它記錄了東西周及秦、齊、 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併六國,約二百四十年 (前四六零 -- 前二二零)。 2.哲理散文:春秋戰國是哲理散文的極盛期,人材輩出,各種思想 流派極多,素有『諸子百家』之稱,但比較著名的有『九流十家』。 『九流』是指:(1)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2) 道家: 莊子、老子 (3) 墨家: 墨子 (4) 法家: 李悝、慎到、申不害、韓非、商鞅 (5) 名家: 公孫龍、惠施 (6) 陰陽家:鄒衍 (7) 縱橫家:蘇秦、張儀 (8) 雜家: 呂不韋 (9) 農家: 許行 『九流』再加上 小說家(青史子),是為『十家』,另尚有兵家(孫武、孫臏)等。當時『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當時重要的著作有: 一、《論語》主要是記孔子言行的書。孔子(前五五一 -- 前四 七九)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人。他是儒家學派的 始創人,中國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論語》全書 二十篇,是語錄體散文,柳宗元在《論語辯》中認 為是樂正子春、子思之徒所纂輯,成書至早在春秋 戰國時。 二、《墨子》墨子(前四六八 -- 前三七六)名翟,魯人,年代 比孔子稍後,是墨家學說的創始人,《墨子》今傳 五十三篇,大部份為弟子所記,故多稱『子墨子』 。 三、《孟子》是記孟子(前三七零 -- 前二八九)言行的書,共 七篇。孟子名軻,鄒人。他遲生於孔子約一百年, 是孔子後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傑出的大師。

四、《老子》道家學派的先驅老子,名老聃,當過周朝的史官, 生平不詳。《老子》又名《道德經》,共八十一章 ,凡五千言,是簡括押韻的理論文,是他學生記錄 下來的語錄。 五、《莊子》莊子(前三六零 -- 前二八零),名周,是道家思 想的代表人物,戰國時宋蒙人。生平不詳,大約和 孟子同時,著有《莊子》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 ,其中多後人偽作,以《內篇》七篇較可信。 六、《荀子》荀子(前三三零 -- 前二三零),名況,又稱荀卿 ,趙人,為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大的代表人物。著 有《荀子》三十二篇。 七、《韓非子》韓非(前二八零 -- 二三三)是韓國諸公子,和 李斯同學於荀卿,因見韓國削弱,屢諫不用,乃著 《韓非子》五十五篇,凡十餘萬言。他是戰國末期 集法家思想大成者。

楚辭 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是南方文學的總集,和北方文學總集《詩經》並為周代南、北兩方文學的代表作。 愛國詩人屈原(前三四零 -- 二七七),名平,字靈均,戰國時楚 國的貴族出身,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 屈原的作品,相傳有二十五篇。但可靠作品只有十一篇:《離騷》、《九歌》、《九章》:《九章》包括《措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九篇。 屈原死後,楚國出現了宋玉、唐勒、景差等作家,除宋玉外,其餘 二人的作品俱已失傳。宋玉生平不可考,今存的可靠作品,只有《九辯》一篇。

秦代文學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 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大帝國。為了鞏國帝國權力,實行過不少改 革;但另一方面,其思想統治卻極端嚴酷,對發展學術文化就為不 利。在十几年間,秦代文學成就不大。較重要的有《呂氏春秋》和李斯。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完成於秦統一前。這是秦丞相呂 不韋的門客所編。它包括八覽、六論、十二紀。大抵以道家為體,以儒家為用,而參以墨、法、名、農等諸家學說,故《漢書•藝文 志》列為『雜家』。 李斯(前二零八)是秦代唯一的作家。他曾向荀子學帝 王之術,後仕秦為丞相,秦代的制度、政策,很多是他創議的結果。他是政治家,也富有文采。

兩漢文學 《漢代樂府民歌》 《五言詩》 《史記》 《漢書》 《辭賦》

漢代樂府民歌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是命文人寫作歌功頌德的 詩,配上樂譜,以供演唱。由於『樂府』是採詩來配樂的機構,所以後 人採之詩名曰『樂府』,也有稱為『樂府詩』『樂府民歌』的,於是『 樂府』便由官署之名變成了詩體名稱。 據《漢書•藝文志》所載,當時收集到的樂府民歌有一百三十八首 ,地區遍及黃河、長江流域,由於西漢哀時,曾下令『罷樂府』,多數 民歌已散失。現存者共四十多首,多數是東漢時期收集的。 『樂府民歌』廣泛而深刻地反映兩漢人民的苦難生活和思想感情。 其思想內容可歸納為四點: 一、反對戰爭和徭役的歌代表作是《戰南城》,寫一場激戰之後戰場上荒涼恐怖的景象。 二、反映貧困和漂泊的歌在貧富對立的社會中,城市農村有無數貧困的人,或淪為 奴隸,或離鄉謀食,樂府民歌均有反映,《東門行》 、《婦病行》、《孤兒行》便是代表作。 三、揭露上層統治者的歌代表作是《陌上桑》,敘述某太守侮弄一個採桑女子遭受 嚴詞斥責的故事。 四、反映愛情堅貞和家庭悲劇的歌 代表作如《上邪》,是一個女子對所愛者呼天為誓,先後 以五件事發誓,說明自己永不變心的愛。

五言詩 反映士人仕途失意的形形色色思想 反映游子思婦之情 愛情和反映人情世態的詩 五言詩實開端於西漢五言形式的民間歌謠。據史書所記,西漢已 流行五言詩,在樂府歌辭中,已有許多五言詩歌。可知五言詩草創於 西漢。到西漢後期有民謠,這時還不算是嚴格的五言詩,但已給後人 開其端。到了東漢,五言詩的正式體裁已經形成,直到出現了《古詩 十九首》,五言詩才算有了突破,是成熟的詩作。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向來說者不一,但可以大致肯定,它大 約是東漢末年中下層文人所作。到了梁代蕭統編《昭明文選》時,被 編在一起,此後才被視為一個整體。 反映士人仕途失意的形形色色思想 反映游子思婦之情 愛情和反映人情世態的詩

《史記》 司馬遷(前一四五 -- 前約八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 )人。父親司馬談,學問淵博,精通天文星曆和黃老之學,武帝時, 移居長安,任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跟父親到長安,在思想、人格 及治學態度上,均受父親影響很大。到長安後,向經學大師董仲舒學習,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從二十歲起,開始漫遊大江南北。歸後『 仕為郎中』,曾『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卻]將谷改工)、笮、 『昆明』。這些活動,對他完成《史記》這部著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元封元年(前一一零年),漢武帝封襌泰山,司馬談因病不能相 從,憂憤而死,臨死,把自己著述歷史的理想和願望遺留給司馬遷。 三年後司馬遷繼任太史令,開始搜集整理史科,並在太初元年(前一 零四年)主持改曆工作後,開始寫作《史記》,時年四十二。天漢二 年(前九九年),李陵案件爆發,司馬遷因上書救李獲罪,次年下獄 受『腐刑』。這是對他極大的摧殘和恥辱。他曾想到自殺,又想到著 述未完成,不應輕於一死,他終於從許多古代聖賢的苦難中看到出路,決心完成自己寫成《史記》的宏願。 後二年出獄,遷為中書令,但 無心仕進,積極著述,大約在征和二年(前九一年),《史記》終於 寫成,司馬遷的事不可考,大概逝世於武帝末年。 司馬遷的《史記》,是他以畢生的精力完成的偉大歷史巨著。所 記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總結了中國三千年歷史的發展。 共一百三十篇:《本紀》十二篇,是按帝王的世系和年代記述政 治上的一些重要事跡。《表》十篇,是排比並列歷代帝王和侯國間的 一些大事。《書》八篇,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專書論述。《世家》三十 篇,是記敘諸侯王國和輔漢功臣的。(孔子非王侯,列入《世家》是 例外)《列傳》七十篇,是一般人物傳記。全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漢書》 班固(三二年 -- 九二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縣 東北)人,東漢初年重要歷史家、文學家。他的父親班彪是著名學者 ,曾作《史記後傳》六十五篇。明帝永平元年(五八年),開始在父 親著述的基礎上私撰《漢書》。五年後,被人上書明帝,控告他私改 國史,被捕入獄。弟班超上書解釋,明帝看了他的初稿,很讚許他, 給他當蘭台今史。以後便在蘭台著《漢書》,經過二十多年,至章帝 建初七年(八二)基本完成,遺下一部份《志》、《表》,是他死後 由其妹班昭和馬續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八九),他隨大將軍竇憲 出征匈奴,當竇的幕僚。竇謀反被殺,牽連班固,死獄中,年六十一 。 《漢書》是班固奉旨修撰的官書,作書常站在封建統治者立場評 價歷史事件及人物,但還是重視客觀歷史事實的。在體例上,《漢書 》是斷代史,但體例卻全部承襲《史記》,不同的是只改《書》為《 志》,取消《世家》,併入《列傳》。計有十二《本紀》、八《表》 、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敘述自漢高袓元年(前二零 六)至王莽地皇四年(一二)共二百二十九年。

《辭賦》 中國文學發展到了漢代,代表當時文學正統的便是辭賦,即漢賦 ,它統治了漢代幾百年的文壇,不少作家在這方面花費了心力。辭賦是最奇怪的體裁,屬半詩半文的混合體。《楚辭》是產生於楚國的新體詩;由《楚辭》到漢賦是詩的成分減少,散文的成分加多;但仍須押韻。班固說:『賦也者古詩之流也。』劉勰說:『賦也者 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者也。』可見從文學發展的歷史來看, 賦導源於古詩,但漢賦大多由《楚辭》演變,且受荀子《賦篇》影響 而來。由於《楚辭》、漢賦的體裁有不同,故前人稱前者為『騷賦』 ,後者為『辭賦』。齊劉勰《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 梁鍾嶸《詩品》說:『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可見,鋪陳美 麗辭句是賦的形式,而敘事寫物是賦的內容。漢賦的寫法,無嚴密格 律,或駢或散,敘事多用散文,描摹多用[音勻]文,有時還用排句、 偶句以四言、六言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句。以長篇為多,常 用問答形式。 在內容上,大多講究鋪采誇張,用華美的詞藻,鏗鏘的音調來 [口永]物敘事。其題材是宮室苑囿、田獵車騎、祭祀巡遊、服飾飲食、聲色犬馬等,不外歌功頌德,是典型宮延文學,缺乏創意。但如從 歷史發展來看,歌頌帝國強盛的昇平雄偉景象,也無可非議。因此,班固在《兩都賦序》肯定了漢賦有『潤色鴻業』的作用。

《辭賦》 續 漢賦的發展,大致可分四個時期: 一、形成期:起自高祖,止於武帝初年,約六十七年,天下安息 ,經濟穩定。代表作家有賈誼、枚乘。 《辭賦》 續 漢賦的發展,大致可分四個時期: 一、形成期:起自高祖,止於武帝初年,約六十七年,天下安息 ,經濟穩定。代表作家有賈誼、枚乘。 二、全盛期:武帝至成帝時期。國力大盛,文治武功,開啟了前 所未有之功業。由於君主好大喜功,附庸風雅,賦風大盛。代表作家有司馬相如、東方朔、王褒等。 三、模擬期:西漢末葉至東漢中業。模擬前代賦家之風大盛。代 表作家有揚雄、班固等。 四、轉變期:東漢中業葉至漢末時期。賦家拋棄長篇形式,變為 用短賦表現個人胸懷情趣的言志之作。代表作家有 張衡、蔡邕、彌衡等。

魏晉南北朝文學 建安文學 一、曹氏父子 - 曹操、曹丕、曹植 二、建安七子 -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兩晉文學 一、正始詩人 二、太康詩人 三、永嘉詩人 四、田園詩人

魏晉南北朝文學 續 南北朝詩人 一、山水詩 -謝靈運 二、七言詩 -鮑照 三、新體詩 -謝朓 四、宮體詩 - 江淹、何遜、吳均、陰鏗 魏晉南北朝文學 續 南北朝詩人 一、山水詩 -謝靈運 二、七言詩 -鮑照 三、新體詩 -謝朓 四、宮體詩 - 江淹、何遜、吳均、陰鏗 五、庾信及北朝詩人 -庾信、王褒

南北朝的駢文、散文、小說 一、駢文的名稱和特點 二、駢文形成的原因及其演變 三、徐陵和庾信等的成就 四、南北朝辭賦和漢賦的比較 五、散文 六、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

駢文的名稱 近人王力解釋說:『兩馬並駕叫做駢』,『駢體文一般是用平行 的兩句話,兩兩配對,直到篇末。』(《古代漢語》下冊第一分冊) 可見,簡言之,駢體文是像用兩匹馬並駕一樣,自首至尾用兩兩配對 的句子組成的一種文體。它一般採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唐柳宗元的《乞巧文》說:『駢四儷六,錦心繡口』,這是對這種文體特點的說明。 這種文體在晚唐被稱為『四六』,李商隱文集的題目就稱為《樊南 四六甲乙集》,自未至明,沿用『四六』的名稱,清代才稱駢體文, 一般簡稱為駢文。

駢文的特點 一、句式勻稱 二、講求平仄 三、用典 四、講究藻飾

駢文形成的原因 一、中國語文是方塊字,便於組成單音詞、複音詞,並構成對仗。 二、在《詩經》、《楚辭》、先秦散文,尤其是鋪采擒文的 漢賦中,常運用偶句;魏晉文風日趨綺麗,如曹丕、植、陸機等作品,對偶頗多。此等風氣,促進了駢文日趨成熟。 三、南北朝時代,作家多在帝王、貴族周圍生活,自已的生 活、思想、藝術受到的束縛不少。駢文便於以華麗形式 掩飾貧乏的內容,因此這種文便受到歡迎。 四、當時應用文字,如詔書、章表、銘文、序文均講求工整 、典雅、華麗、好讀,這就要求多用典、講藻飾,而駢 文正是此類文章,因此得到了發展。 五、南朝的齊、梁代,文壇領袖沈約作《四聲譜》,創四聲 八病之說,倚重帝王,推行聲律,促進詩文韻律逐漸形 成,重視韻律、音節的駢文,自然得到更大發展。

駢文形成的演變 周代散文中,如《易經》、《書經》和諸子散文 ,為了使人易記,已使用了不少對偶句。 戰國末年,李斯名篇《諫逐 客書》,文句瑰麗,多用排比,論者讚為『駢體之初祖』。 西漢賈誼 的《過秦論》也有排偶趨向。梁劉勰認為,從西漢司馬相如、揚雄起,便有駢文;清兆洛把賈誼《過秦論》、司馬遷《報任安書》、揚雄 《解嘲》等,都收進《駢體文鈔》一書中。 事實上,司相如等人在文 中用過不少平行句子,東漢班固、蔡邕等人的文章,更進一步使用較 多的整齊的句法,上述各家作品的平行句子,純然為了取得某種修辭 效果。因此也只可當它們是駢文的先河,還不能算作是已有固定格式 的駢文。 魏晉時代,排偶文句日多,例如曹丕《與吳質書》,曹植《洛神賦》。至於陸機《連珠》五十首,已具駢文雛型。

駢文形成的演變 續 因此,明代王志堅 在《四六法海序》說,駢文從魏晉才開始形成,說法較合道理。 大致來說,魏晉是駢文形成期,劉宋是發展期,齊梁是成熟期。 也就是說,南北朝是駢文全盛時代,它成了文章的正宗,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世稱『徐瘐體 』。 初唐時候,寫作駢文風氣,仍然存在。『唐初四傑』的王勃、楊 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是高手。盛唐的張說、蘇廷,中唐的陸贄,晚 唐的李商隱、杜牡等,也是駢文名手。 但是,直至中唐韓愈、柳宗元 出來倡古文,駢文才漸衰落。 唐末宋初,駢文出現了復甦現象。由於歐陽修提倡文章效法韓愈 古文,駢文受到猛烈抨擊,才日漸還落。宋、元、明三代,文壇以古 體散文為主流,所以駢文沒有像樣的作家,更無名作傳後。 到了清代,在桐城派掀起古文運動的同時,駢文也很流行。名家 輩出,佳作不少。許多作品,都是著重摹仿古人的華美形式,內容可 取處甚少。最優秀的,較早的有陳維崧、吳綺、章藻功;乾隆、嘉慶 間,除了胡天游、汪中,有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孫星衍、吳錫麒 、洪亮吉、曾燠、孔廣森等八家,其中汪中文具有駢、散文兩種長處 ,不落俗套,因此最負盛名。近人章太炎曾對其文推崇傋至說:『修 辭安雅,則異於唐;持論精審,則異於漢;起始自在,無首尾呼應之 式,則異於未以後之制科策論。而氣息調利,意度沖遠,又無迫窄蹇 吃之病,斯信美也。』其成就之高及風格之獨特,於此可見。

徐陵成就 徐陵(五○七 -- 五八三)字校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 )人。梁初簡文帝蕭綱為太子時,他任東宮學士;後歷任尚書度支郎 等職。後以領通直散騎常侍出使東魏,東魏統治者把他扣留。不久, 齊滅了東魏,仍不放他,前後在方共六年。及西魏陷江陵,齊和梁恢 復交往關係,他才能反梁。不久,陳受梁禪,遂仕於陳。徐陵在文學上以寫「宮體詩」和駢文著名。在梁時和庾信齊名,所作號「徐庾體」。再陳時,國家的重要文章,都由他起草。每一篇出,好事者竟相 傳抄,可見影響之大。在陳武帝時,官至吏部尚書;後主時,官至太 子少傅,卒時年七十七。 他的文章,講究形式美,注重對仗。華麗圓暢,工於渲染色彩, 力求音簡韻健。他和庾信把中國駢文推向一個完整的高峰。他曾選錄 自漢代至梁時的詩歌,提名《玉臺新詠》。齊《玉臺新詠序》,極力 描繪了在「漢帝金屋」中有個「麗人」,才情兼全,篇中用筆精巧, 文采華美,用典很多,修詞亦精,於此可見四六格式已定型,不愧為 駢文的名篇。

庾信成就 庾信的生平,在前面南北朝詩人中已述及。他是南北 朝駢文成就最高的作家。 《哀江南賦》是他駢文最高成就的名篇。此 文是他晚年在北周懷念故國、自悲身世之作。以敘事體的長篇結構, 追敘了他的家世ˋ和他前半生的經歷;文中描寫人民流亡的血淚淋漓 的現實生活圖景,真是前無古人,對梁朝君臣的昏庸、苟安、猜忌、內鬨,也作了沉痛的指責。 同時,還時時流露出懷念故國的深沉感情 。全文規模宏偉壯麗,在藝術上公力深厚,才氣縱橫。他的《小園賦 》、《枯樹賦》主要是抒寫自己的身世之感,也頗有名。《四庫提要 》評其駢文能「集六朝之大成,而導四傑〈按:指初唐王勃、楊炯、 駱賓王、盧照鄰〉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為四六宗匠。」可見對他 評價之高,而且他已是以四、六對偶為主的駢文作者高手了。

南北朝辭賦和漢賦的比較 漢賦經歷魏晉演變為南北朝辭賦,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有重大 的變化。 先從內容上說,漢賦題材的主體大都是宮殿、遊獵、山川、京城 。 南北朝辭賦則出現了抒情、說理、詠物、敘事各種體製,和登臨、 憑弔、悼亡、傷別、遊仙、招隱、豔情、山水各類題材,而尤以詠物 為多。 再者,在內容上,漢賦事事鋪排事物,缺少感情、個性;到了南 北朝的賦,除詠物之作外,在許多別的作品,卻有濃厚的個性話和情 感化傾向。不管是表現人生理想,反映現實生活,歌頌道家哲理,描 述自己命運,敘述山水樂趣,都在鮮明地表現作者的個性和情感。再 從形式上說,漢賦大多是長篇巨製,雖然張衡、王逸、蔡邕也偶有短 賦,但並不是普遍形式;到了南北朝辭賦,短篇已成主體。 再者,在字句上,漢賦重在誇示作者的學問,即在極小事物,也 堆積奇文僻字,缺乏文學的活躍生命;南北朝辭賦雖講究駢儷排比, 但卻注意運用平淺通俗的字句,家以雕琢提煉,達到細緻清麗的境地 。

散文 范瞱和《後漢書》 范瞱(三九七 -- 四四五),字蔚宗, 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人。博涉經史,好為文章,經音律,官至 太子詹事,後因事被殺。著《後漢書》九十卷。如從創作價值說,《 後漢書》遠不及《史記》、《漢書》,但整理剪裁的功績,則不在班 固之下。書中首次立《文苑列傳》,對後代史家、文學研究均有影響 。又有一些「雜傳序論」,如《黨錮列傳序》、《范滂傳》等,文章 麗密精煉,有駢偶成分,和《史記》、《漢書》相比,有其不同特色 。他的《獄中與諸甥侄書》,為自述寫作甘苦的名作。

酈道元和《水經注》 南朝到了齊梁,散文日漸衰落。但此 時北朝卻出現了兩本文學價值頗高的名著《水經注》、《洛陽伽藍記 》。酈道元(? -- 五二七)〉,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涿縣〉 人。他極好學,歷讀奇書,嘗任州刺史等官職。他既博採漢魏以後山 川民俗、歷史掌故等文獻,又依照隋北魏文帝巡幸各地以及自己作過 冀州等地太史、刺史時實地的調查記錄材料,敘述了一千多條大小水 道的源流變遷,和沿岸的山川景物,故事傳說。從文學上看,在描寫 山川景物上,成就很大。其散文,或用白描,或施彩筆,不拘一格, 文字比較簡潔生動,又兼有駢文修詞精細的特色。其傳誦後世的名篇 ,如《江水注》中《巫峽》、《黃牛灘》,《河水注》中《孟門山》 ,《滱水注》中《陽城淀》,《濟水注》中《大明湖》各章,均是「 片言隻字,妙絕古今」。唐代柳宗元、宋代蘇軾等人的山水散文都受 過他的影響。

楊衒之和《洛陽伽藍記》 楊衒之(生卒年不詳〉,後魏北平 (今河北完縣〉人。曾作過北魏的撫軍府司馬,北齊的城郡守等職。他的《洛陽伽藍記》主要是記述北魏王朝盛時洛陽佛寺建築的壯麗,他企圖通過大批佛寺的盛衰史的追敘,寄托他對拓跋氏覆亡的哀悼。 書中竭力渲染這些「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的建築,反映了「王公相競侵漁百姓」、浪費民力的罪惡。對於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 、城市風貌、市井人情,也有某些反映。在行文上,全書綱舉目張, 條例明晰,駢儷句子頗多,但語言秀逸,不少地方很生動。它的文學 價值稍遜於酈道元的《水經注》。書中所記,也有間涉迷信之處。

志怪小說 志怪小說盛行於魏晉南北朝,這和當時社會動亂 、政治黑暗、佛道兩教盛行,以及求仙煉丹等社會風尚有密切關係。今存志怪小說三十多種,內容很龐雜,約分三類: 一、炫耀地理博物瑣聞,如托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張華 的《博物志》 二、誇飾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如托名班固的《漢武帝內傳 》、《漢武故事》,王嘉的《拾遺記》 三、講說鬼神怪異迷信故事,如干寶的《搜神記》,北齊顏 之推的《冤魂志》,梁吳均的《續齊諧記》,宋王琰的 《冥祥記》,劉義慶的《幽明錄》,以及托名曹丕的《 列異傳》,托名陶淵明的《搜神後記》等。

軼事小說 漢代有郡國舉士制度,知識份子很看重品題。到 了魏晉,士大夫好尚清談,講究言行舉止,品評人物之風更盛。有人 便把一些名人的言行軼事匯編成軼事小說。 魏晉作品較早的有托名劉歆、實為晉葛洪著的《西京雜記》,記錄了不少軼事掌故,但也雜記 宮苑台閣、衣飾器皿及風俗習慣等,而且帶有怪異的色彩。專寫人物行軼事的,始於境代裴啟的《語林》,接著繼之者為郭澄之的《郭子 》,宋代劉義慶的《世說心語》等。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歷任的王朝宗室宋臨川王劉義慶和他手下文 人雜採眾書編纂潤色而成。梁劉孝標作注,引過四百多種古書,更豐 富了全書內容。全書按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篇 ,多半是寫士族崇尚清談、寄情山水的生活軼事,描寫「魏晉風度」 、「名士風流」。但有不少作品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如《汰侈篇》揭露豪門貴族窮奢極欲的糜爛生活,記述王愷、石崇爭豪;石崇、王敦 酒席間以人命為戲,兇暴殘忍到了極點;《言語篇》寫王導關注國事 ;《德行篇》寫荀巨伯不肯「敗義以求生」,和管寧不貪黃金,不慕 權勢;《識鑒篇》寫郗超能顧全大局,不計小怨;《自新篇》寫周處 勇於改過,為民除害。此書所反映的只是生活片段,但藝術性較高: 一、描寫人物片語隻字,也能使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躍然紙上 二、善於把記言記事結合。近人魯迅評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 瑰奇。」〈《中國小說史略》〉這是恰切的評語。此書是記敘軼聞雋 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南北朝樂府民歌 南北朝樂府民歌是繼周民歌、漢樂府民歌之後又一新的發展。這些民歌的內容和形式,都較漢樂府為多樣化。 南歌的抒情長詩《木蘭詞》,為此期樂府民歌生色不少,而《木蘭詞》尤卓絕千古。

南朝樂府民歌 南朝樂府民歌包括東晉及宋、齊、梁、陳作品,絕大多數屬於「清商曲辭」中的「吳聲歌曲」和「西曲歌」兩部分,共約四百多首。在內容上,幾乎全是情歌,其次是關於女性美的描寫,其他題材的佔極少數。 據《宋書•樂志》知道,《吳歌》產生於建業一帶,《西曲 》則產生如荊襄一帶,都是當時的大都市,所以它們反映的民間生活 不夠廣泛,這些歌是當時統治者有意識採集的。又據《南史•徐勉傳 》知今所傳《吳歌》、《西曲》為當時帝王貴族女樂所唱風倩小調, 這就規定了這些民歌內容的單純性。

北朝樂府民歌 北朝文人詩歌,數量不多,又不好。這種民歌以宋人郭茂倩《樂 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這種歌曲,是當時北方民族一 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有角,故名。 作者主要是鮮卑及北方各族人民。其中有些歌曲由「胡語」譯為漢語,也有的是用漢語創作的。現存六十多首,數量遠不及南朝民歌之多,但卻相當全面而 生動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間的社會狀況和時代風貌。其內容約有下列幾方面

北朝樂府民歌 續 一、反映戰爭 二、反映人民疾苦 三、反映北方各民族的尚武精神 四、反映愛情生活

文學批評 一、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的茁興 二、曹丕的《典論論文》和陸機的《文賦》 三、劉勰的《文心雕龍》 四、鍾嶸的《詩品》 五、蕭統的《文選》

結束公告 各位嘉賓及觀眾,若有需要中國文化歷史詳細資料請至http://sokamonline.com/indexPage/index.cfm 祝 新年快樂~~ 此上所有資料來至上面網站,整理歷史資訊~~ 若要詳細資料請點選上面網址為您服務提供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