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慧 台北市生命線協會 諮商心理師 衛生署安心專線 專任督導 自殺預防 李明慧 台北市生命線協會 諮商心理師 衛生署安心專線 專任督導
課程大綱 自殺風險評估 危機處理的原則與技巧 危機處理的晤談技巧 Q & A
自殺迷思 會叫的狗不會咬人,所以說要自殺的人不會真的自殺的? 自殺的人都有精神疾病? 問別人要如何自殺會讓別人更想去自殺? 會自殺的人不會跟別人求助?
自殺迷思 男性比較容易自殺成功? 因為怕痛,所以自殺未遂的人不會再自殺? 社經地位低的人才會自殺? 自殺的人都是一時衝動? 多數自殺的人不會給週遭的人任何警訊?
自殺風險評估
自殺風險評估=自殺危險因子+ 自殺意念
自殺危機評估 自殺評估的12大原則 (Granello, 2010) 每個個案的自殺評估都不一樣 複雜且挑戰性 持續的過程 警慎 合作性 臨床評估 整合性的評估 詢問較艱難的問題 就是種治療 將隱藏訊息檯面化 考量個案的背景與文化因素 作記錄
自殺危險因子 Content on warning signs (Hawgood & De Leo, 2002) 個人情緒、行為或認知(A-B-C)的警訊 憂鬱、易怒、悲觀與負向、反社會或衝動行為、自我傷害行為、情緒或行為的突然改變、對多數活動缺乏興趣、對事情冷感、情緒變化很大、睡眠改變(睡更多或睡更少)、體重變重或變輕、沒有活力、感覺很疲憊、自卑、覺得沒有價值、無法專注,難以思考、記憶退化、學校或工作表現變差、常想到死亡或自殺、感到無望、自殺意念、自殺姿態 環境警訊 季節、假日或特殊事件 (eg, 生日, 結婚周年等等)、壞消息 (eg, 來電, 信件, 法院判決等等)、冒險行為 (eg, 危險開車)、將自己的物品送人、疏離重要他人或物品 (eg, 寵物, 藝術品等等)
針對自殺企圖者的過去文獻資料 15%的急診病人與自殺議題有關 自殺企圖者往後一年的自殺成功率為1%,是一般人口的100倍10%-15%的自殺企圖者最終將會自殺身亡,該數據較一般人的自殺身亡高出38倍之多 非致命性的自殺企圖者往往與人格疾患有關 非致命性的自殺企圖者往往是年輕女性,使用較不致命的手段(例如服藥、用毒、割腕),多數的自殺企圖者與人際關係問題有關,常與人格疾患、憂鬱症、焦慮症或藥酒癮有關聯
針對自殺企圖者的過去文獻資料 其他國外資料: 88% 的男人一次就自殺身亡 自殺身亡者只有3%的人有過5次以上的自殺企圖,而且多數為女性 多次數的自殺企圖者最終自殺身亡者相當少 31% of 病人與 24% 一般民眾在一生中曾經有過自殺意念 7-12% of 小孩與青少年曾輕有過嚴重的自殺意念 自殺企圖者出院後會有在自我傷害的可能,女性更亦在出院後立即出現在自我傷害的可能 (Spirito et al., 1992) 自殺企圖增加個案對痛的忍受度 (Joiner, 2005)
自傷行為是一種攻擊情境、結果或情緒等行為 沒有方法可帶來改變,僅能以自殺來解決問題 (to make others better off) 自我傷害與自殺間的可能差異(許文耀,2009) 自我傷害 自殺 情緒 焦慮 憂鬱 動機 自傷行為是一種攻擊情境、結果或情緒等行為 沒有方法可帶來改變,僅能以自殺來解決問題 行為 功能 產生威脅、生氣表達、自我懲罰、分心 使他人更好 (to make others better off) 但兩者均具有情緒宣洩與影響他人的功能 認知 兩者均認為壓力具有不可改變性 對未來有期待(如,自傷後會有正向情緒) 無望(不可改變性)
( Patterson, Dohn, & Patterson, 1983)
自殺評估的晤談模式(一) 我有詢問關於自殺的議題嗎? 幾個可以問的方式 你現在有想要了結你自己嗎? 直接? 開放? 誠懇? 幾個可以問的方式 你現在有想要了結你自己嗎? 當你說 (模糊訊息) ,你是說你現在想要了結你自己嗎? 之前二個月,你有想過自殺這件事嗎? 你曾經自殺過嗎? (了解自殺前中後的脈絡)
自殺評估的晤談模式(二)
危機處理原則與技巧
The teeter-totter model 危機談判的架構~假設篇 The teeter-totter model Pick Up Coping Skills 壓力 資源 壓力 壓力 Factors 不良適應 適應良好 生理 個人(情緒、行為、認知) 家人 同儕 社區
危機處理原則:評估與處置 處理原則: 致命性:危險程度低----------------------危險程度高 評估 處置:處理層級低-------------------------處理層級高 (自行處理-自行就醫-家人協助…他人介入…強制就醫(警消介入))
自殺致命性評估 Risk-Rescue Rating Scale (Weisman & Worden, 1974; 193-213) Risk Factors (A) 危險因子 自殺方式 意識不清 受傷或中毒程度 可否恢復 需要何種治療處理 Rescue factors (B) 安全因子 位置 連繫他人 被發現的可能性 被發現的時間 可接近性
危機介入流程 督導人員處理程序 督導人員與接線人員的危機溝通方式 督導人員後續處理 (最好2人以上,1人為主1人為輔,1人負責監聽與決策,1人對外聯繫) 督導人員與接線人員的危機溝通方式 接線人員提供目前自殺狀況(正在自殺狀態單) 督導人員使用監聽系統進行監聽與提供輔導策略 督導人員判斷致命性及不同處理層級的介入 督導人員告知接線人員最新處理狀況 督導人員後續處理 督導人員與外界人士持續了解個案後續處理狀況 督導人員與接線人員進行立即性個案研討 督導人員將個案轉介中心進行後續追蹤
你要想的事情: 跟個案、跟同事、跟外界資源 我有在呼吸嗎? 冷靜下來……. 有人可以幫忙嗎? 身邊沒人→ 有其他電話可以撥出去嗎 自殺通報單上面的過去資訊為何? 個案有電話顯示嗎? 室內電話 → 打到桃園客服中心查地址→ 要你傳真… → 打到””各地””勤務中心(考量後果)… 手機號碼 → 打到110 追蹤個案位置 (多危險有需要嗎? ) 沒電話 → 打到中華電信查對方電話 (先查以防萬一) 個案的自殺方式多危險? 督導(或同事)說什麼或寫什麼? 跟誰聯繫比較恰當嗎?
建立屬於你單位的SOP(3-ways) 與個案的談話策略 團隊合作 如何與外界資源聯繫(保密原則的考量) 誰可以跟你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溝通管道為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與外界資源聯繫(保密原則的考量) 自殺通報上的過去資料__________________ 先跟誰聯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其他單位具體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 後續轉介住院與聯繫____________________
危機處理的晤談技巧
危機處理~談判多於諮商 危機處理不同於一般治療 給他魚吃 vs教他釣魚 因為個案的生命正處於極度危險的狀態 只有極短且立即性的處遇時間 目標是以解除個案生命威脅為主要目標 往往涉及到與警政系統的合作,強制就醫 利用移情與反移情 團隊合作
自殺危機談判的目標 減低當下自殺致命性 增加對話時間直到確定個案安全或他人介入 降低不同處理方式的後果衝擊
The teeter-totter model 自殺危機談判的架構~假設篇 The teeter-totter model Pick Up Coping Skills 壓力 資源 壓力 壓力 Factors 不良適應 適應良好 生理 個人(情緒、行為、認知) 家人 同儕 社區
實務篇:危機晤談效能評估準則 目前的晤談方式是否可以讓個案離自殺遠一點點? 目前的晤談方式有什麼危險? 目前的晤談方式是否可以將個案的自殺危險降低到可以接到的範圍? 強調立即的互動效果
實務篇(Jurich, 2008) Hook-Slam-Juice 開始 (溫暖、接納、同理 (Carl Rogers’s principles) “讓他用他的方式與速度說他的故事” 這就是打破惡性循環溝通的第一步驟 花時間、花能量 vs 短時間的自殺 誰負責 百分百確定要自殺?/ 還是可以讓自己多活一段時間/ 團隊合作 評估致命性: 一旦個案開始說他們的故事,輔導員必須找機會評估自殺致命性 使用”自殺“ 或”殺了你自己“等真實語言來破壞個案對自殺的浪漫幻想 運用個案的不確定當作矛盾介入的談判技巧 使用”釣魚hook”技巧來面對個案的觀點 運用 “此時此刻” 用個案的語言、譬喻、生命經驗 (多種感官的使用) 使用”重擊slam” 打破個案的惡性循環 減少壓力、增加資源、改變個案知覺 (e.g. 500% vs. 5 倍; the bloodiest story) 介入後的安全性考量
危機處理:減少痛苦減少自殺可能性 收集獲救資料 位置 可聯絡的人 被發現的可能性 接近性 延長晤談時間 減少痛苦就可以減少當下自殺的危險性 不要一直面質個案的想法,相反地,同理他的痛苦! 持續評估致命性 收集獲救資料 位置 可聯絡的人 被發現的可能性 接近性 指導性 延長晤談時間 黑貓白貓會捉老鼠都是好貓 找問題解決的方法 運用移情與反移情作用 擴大個案認知限制 團體合作 讓個案有事做 (activity) 與個案訂定不自殺契約或下次再聯絡的時間 住院處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