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和諧社會構建 劉美珣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 書識寶
背景: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就 “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是有中國特色的“漸進式改革”方針 1979-2009年間,我國的GDP 增長逹9.8%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1978: 148美元 2008: 3288美元 低收入國家 中等收入國家 中國更成為最大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發展中國家 建立了巿場經濟的框架
現況 – 中國經濟發展的不良產物 自然環境問題 1. 生態環境大破壞 城市中的百分之五十的污染物排入大自然 ,沙塵暴和酸雨問題 問題已殃及歐洲、澳洲和美洲等地 影響人民健康及生活 外商撤退的浪潮 經濟損失據保守的估計每年達一千二百五十億美元
現況 – 中國經濟發展的不良產物 自然環境問題 2. 可持續發展受資源制約 由於人口眾多,中國人均資源佔有量較世界水平低影響人民健康及生活 中國資源問題主要是在於水和能源
現況 – 中國經濟發展的不良產物 人文環境問題 1. 收入分配不均 人口的地區分布差異很大,加上工業化及城鎮化吸納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到城鎮,當前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及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已經成為廣泛的社會性問題。 財富集中于少數人的手中,大多數人需要消費但無能力消費,導致國內市場消費比例甚低,中國寄予希望的內需難以起動。 導致大量低收入人群的仇富心態,從而帶來對社會穩定的威脅
現況 – 中國經濟發展的不良產物 人文環境問題 2. 就業依然面臨困難 勞動力供大於求 大學生就業問題 3.農民失地引起的社會矛盾加劇 農民因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失去的土地未得到妥善安排及公正補償
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狀況 金融危機成因:美國次貸問題 中國在是次海嘯中損失: 1.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因為購買了美國債券而損失慘重 中國一些企業如平安保險、中信泰富在海外投資失利損失上百億元計 不過,胡錦濤: 「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本身就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穩健,銀行體系健康,並未受海嘯波及太多。
中央政府措施 保增長 -保八:每年保持GDP 8%增長 擴內需 – 因為全球經濟下滑, 外資減少 重民生 – 包括返鄉的農民工和市民化農村人口 調結構 – 產業結構轉為向高檔 品牌 創意方面發展 求穏定 – 解決實體經濟與急速發展的矛盾
中央政府措施 對於香港: 1 ) 擴大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規模,積極推動內地的港資銀行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2 ) 國家財政部積極研究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3 ) 容許內地港資企業向香港銀行內地分行借款時,用香港資產作抵押 4 ) 中央會推出新措施,協助港商進入中國內銷市場 5 ) 擴大CEPA協議下內地服務業對香港的開放,包括擴大開放珠三角地區的教育、培訓,會計服務業 6 ) 容許內地旅行團乘坐以香港作為母港的郵輪,經香港去台灣旅遊
和諧社會目標 由金融海嘯一事可見中國保持經濟發展穏定對世界的重要性,因此,我國必須預防一切有可能造成動亂的火種 「創造和諧社會」 中共的方針:「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和諧」的理念要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價值取向。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
本組結論 「和諧社會」VS「小康社會」 前者除了在經濟上的要求,和諧社會還對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 遠景過於偉大及理想化。 有部分人對和諧社會的另一個解讀是中央之所以提出「和諧社會」,是因為現在社會出現了不和諧。
本組結論 否則,中國的未來實難以健康穩健發展,地球的未來亦在其手…… 要以批判角度看「和諧社會」 經濟發展同時必須立即改善所產生的不良問題,不能再效率優先! 汲取金融危機教訓,加強監管,絕不能過份市場化。 否則,中國的未來實難以健康穩健發展,地球的未來亦在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