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灌溉渠道系统
第七章 灌溉渠道系统 灌溉渠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 包括:渠道工程; 第七章 灌溉渠道系统 灌溉渠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 包括:渠道工程; 输、配水工程; 田间工程。 灌区水利工程系统:灌溉系统、排水系统。 渠首工程、田间工程和排水系统在其后讲述。本章介绍灌溉工程系统中的输、配水工程。
灌区渠系布置示意图
灌区渠系布置示意图
典型灌区渠系布置图 河流 9 总干渠 东干渠 3 1 斗渠 8 2 6 二支 分渠 一支 西干渠 中干渠 五支 5 4 7 四支 三支
第一节 灌溉渠系规划 一、输、配水渠系概述 二、输、配水渠系规划布置原则 三、灌区类型及干、支渠规划布置 四、斗、农渠规划布置 五、渠系防洪 第一节 灌溉渠系规划 一、输、配水渠系概述 二、输、配水渠系规划布置原则 三、灌区类型及干、支渠规划布置 四、斗、农渠规划布置 五、渠系防洪 六、渠线规划步骤
一、灌溉渠系的概述 1.灌溉渠系组成 (1)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把渠道分成若干等级 灌溉渠系 灌溉渠道 输水渠道:干渠(固定) 灌溉渠系 灌溉渠道 输水渠道:干渠(固定) 配水渠道:支、斗、农渠道(固定) 田间渠道:毛渠、输水沟、灌水沟、 畦、格田田埂(临时) 泄、退水渠道 渠首排沙渠 中途泄水渠 渠尾退水渠 中途泄水渠一般布置在重要建筑物,险工渠段上游,保证渠道、建筑物安全运行。干、支渠末端设置退水渠道。 通常情况下,大型灌区(30万亩以上)一般多于四级,可能有分干、分支、分斗等,小型灌区有可能少于四级,干、斗、农。 退、泄水渠道包括渠首排沙渠、中途泄水渠和渠尾退水渠,其主要作用是定期冲刷和排放渠首段的淤沙、排泄入渠洪水、退泄渠道剩余水量及下游出现工程事故时断流排水等,达到调节渠道流量、保证渠道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中途退水设施一般布置在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的上游。干、支渠道的末端应设退水渠道。
一、灌溉渠系的概述 (2)按其使用寿命可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 固定渠道 多年使用的永久性渠道称为固定渠道(输、配水渠道); 临时渠道:使用寿命小于一年的季节性渠道称为临时渠道(田间渠道)。
二、输、配水渠系规划布置原则 1.各级渠道应选择在各自控制范围内地势较高地带。 2.大型灌区的干渠在布置上应结合其他用水部门的要求,做到综合开发利用水利资源。 3.渠系布置要安全稳固,尽可能避开高填、深挖方地段,注意减少与道路、河流的交叉。 4.渠系布置必须与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相结合。
二、输、配水渠系规划布置原则 5.渠系布置要与地区交通网、绿化带的规划相结合。 6.渠道线路布置要力求经济合理,尽可能做到渠线短、直,交叉建筑物少。 7.不宜在同一块地布置自流和提水两套系统。 8.干渠上的主要建筑物和重要渠段的上游,应设置泄水渠 9.土渠弯道半径应大于水面宽的5倍。 10.支渠以方便配水为主,一般半填半挖,以节省土方。
三、灌区类型及干、支渠规划布置 按地区条件,灌区可分为三大类: 山区、丘陵区灌区 平原型灌区 圩垸型(滩地)灌区
1.山区、丘陵区型灌区 ①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岗冲交错,起伏剧烈,坡度较陡,耕地分散。
1.山区、丘陵区型灌区
1.山区、丘陵区型灌区 ②渠道布置: A、干渠与等高线平行布置,一般适用于狭长形、等高线平行河流的灌区。 B、干渠沿岗脊线(分水岭)布置,一般适于浅丘岗地(水库下游)。
1.山区、丘陵区型灌区 ③渠道特点 A、高填高挖方渠道多。 B、长藤结瓜式的水利系统。 C、没有盐渍化,但需防山水下泄,需修截流沟。
2.平原型灌区 (1) 山前平原型灌区 ①地形特点:这种灌区位置靠近山麓,地势高,排水条件较好,涝渍问题不严重,干旱问题较突出。 ②渠系布置:干渠多沿山麓方向布置,支渠垂直于干渠或成一交角布置。 ③渠道特点:主要利用地表水资源发展渠灌;如果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时,也可实行井渠结合。 河南省白沙灌区、河北省石津灌区等属于这种类型。
山前平原型灌区干渠沿等高线布置
2.平原型灌区 (2)冲积平原型灌区 ①地形特点:灌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坡水地区,地面坡度平缓,地下水位较高,有涝、碱威胁。 ②渠系布置:如地表水丰富、排水条件良好,渠系应采用灌排分开。 ③渠道特点:干渠多沿河道干流旁的高地布置,支渠大多与河流成直角或锐角布置。 山东打鱼张灌区、山西汾河灌区、内蒙河套灌区等均属这种类型。
冲积平原型灌区干渠沿等高线布置
冲积平原型灌区干渠垂直等高线布置图
2.平原型灌区 (3)低洼平原或平原低地型灌区 ①地形特点:此类灌区属于江河冲积平原低地,大多地势平坦低洼、地面坡度平缓、土壤粘重、渗透性差、夏秋多暴雨、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 ②渠系布置:灌溉渠系布置要在合理布置排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 ③渠道特点:由于地形平坦,便于布置顺直沟道,形成比较规则的灌排系统。 我国南方河流中、下游沿江滨湖地区、三角洲水网地区,以及北方的盘锦灌区等均属于这一类型。
3、南方圩垸灌区 圩垸:由于外河水位高于农田,所以耕地四周均设堤防,内部区域叫做圩垸。 ① 地形特点:分布在沿江、沿湖滩地和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低洼,多河湖港汊,水网密集,外洪内涝威胁,地下水位较高。 ②渠系布置:干渠多沿圩堤布置, ③渠道特点:只有干、支两级。
圩垸区灌、排渠系统布置
四、斗、农渠规划布置 1.斗、农渠布置要满足以下要求 (1)便于配水,提高灌溉效率。 (2)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的要求。 (3)平整土地、修渠道、建筑物工程量最少。 (4)平原区斗渠长3~5km,间距600~1200m,控制面积3000~5000亩。农渠长400~800m,宽200~400m,控制200~600亩。
2.布置形式 (1)灌排相临布置 农沟、渠相临平行布置, 适用于地形单一坡向, 灌排方向一致的地区 。
2.布置形式 (2)灌排相间布置 农渠向两侧灌水,农沟承接两侧的排水。适用于地形平坦或起伏不大的地区,一般灌渠布置在高处,排水沟布置在低处 。
五、渠系防洪 干、支渠道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控制的灌溉面积大小、洪水灾害情况及政治、经济影响,结合防洪的具体条件确定。 渠道设计流量(m3/s) 洪水重现期(年) <5 10 20-5 20-10 100-20 30-20 300-100 50-30 >300 100-50
六、渠线规划步骤 1.查勘—踏查阶段 先在小比例地形图上(1/50000)布置干、支渠方案,实地踏查估算工程量后,确定一个可行的渠线布置方案 。 2.纸上定线 对初步确定的渠线落实到带状地形图的中心,测量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1/5000,等高距0.5~1.0m,宽100~200m。 进一步规划设计后,在带状地形图上重新准确地布置渠道中心线的位置 。
六、渠线规划步骤 3、定线测量 把带状地形图上重新确定的渠道中心线落实到地面上,沿线打木桩 ,再根据设计的渠道纵横断面确定各桩号处的挖、填深度和开挖线位置 。 注:在平原型地区和小型灌区,可用比例尺等于或大于1/10000的地形图进行渠线规划,一般经历下面几个阶段:渠线规划(1/10000);实地调查、修改渠线;定线测量。
七、灌区规划程序概要 1.自然概况。 2.灌区水土资源平衡计算。 3.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灌区土地利用规划。 4.分析灌区可能产生的旱、涝、碱原因。 5.拟定设计水平年,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6.拟定灌溉制度。 7.基本选定灌区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8.提出典型区田间灌排渠系布置规划。
思考题 1.什么是灌区水利工程系统?灌溉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有哪些? 4.山区、丘陵区灌区的干、支渠特点是什么? 5.平原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特点有哪些? 6.圩垸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 7.斗、农渠布置要满足什么要求? 8.什么是灌排相临、灌排相间布置,一般应用于哪级渠沟道?绘出示意图。 9.试述渠线规划步骤的具体内容.
LET‘S HAVE A BREAK !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