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 老師:郭添財教授 學生:王清樵M102101009
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 一、緒言 二、海洋教育環境與教育現況分析 三、當前海洋教育問題分析 四、當前海洋教育政策之理念及目標 五、海洋教育策略目標及具體策略
一、緒言 國際海洋政策 1982年聯合國制訂有「海洋憲章」之稱的「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該公約於1994年11月16日生效,內容規範締約國之間涉及海洋事務的權利義務關係及解決紛爭的方法;也建立了領海、鄰接區、200浬專屬經濟海域(Exclusive Economic Zone)和大陸礁層管理制度,公約中要求沿岸國家承諾對轄區內的海洋環境進行綜合管理以求永續發展。自此,海洋開發利用有了基本的國際規範。 臺灣海洋政策之發展 2001年政府首次公布「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以「海洋立國」;為落實「海洋之保護與保全」,2004年發布「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做為我國整體國家海洋政策指導方針,以引導我國邁向生態、安全、繁榮的海洋國家境界;為貫徹綱領精神及目標策略,於2006年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更以整體海洋臺灣為思考基模,透過各項政策之規劃,全面推動海洋發展。 臺灣的海洋教育發展 2007年正式研訂「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在現有海洋教育基礎上,確立我國海洋教育未來發展的目標、方向及策略。 「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為我國首度標舉以海洋為核心之教育政策文書,其政策意旨係立足於強化各級學校學生之海洋素質基礎上,以培育產業界所需優質人才為主軸,次以,促使全民認識海洋、熱愛海洋、善用海洋及珍惜海洋,塑造具海洋風味的精緻文化,發展海洋思維的全民教育,讓臺灣成為擁有文化美感與文明質感的現代海洋國家。
二、海洋教育環境與教育現況分析 【社會國際分析】 二、海洋教育環境與教育現況分析 【社會國際分析】 國際海洋環境競爭激烈 海洋蘊藏豐富水資源、替代能源、礦物資源、生物資源及觀光資源,海洋優勢成為各國爭相重視的寶藏。面對全球積極進行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局勢下,更需全面提升我國的海洋競爭優勢;因此,如何提升人力素質及培育能與國際競爭之優質專業人才,是我國教育體系革新的當務之急。 海洋科技引發海洋產業革命及人才需求 臺灣經濟朝向知識經濟及創新經濟發展,傳統產業透過資訊科技及創新管理而轉型發展,進而提升附加價值;新興產業也透過知識技術的累積與擴散而不斷創新發展。在此趨勢下,海洋相關產業已由傳統的初級產業及產品加值型產業,進而發展為體驗服務型或高科技產業之趨勢。因此,海洋科學與技術的快速變遷使得海洋產業之工作環境及所需知識也隨之改變,產業界對於海洋專業人才的需求內涵也與傳統海洋產業不同。 政府擬訂全方位海洋政策 我國政府也於2001年首次公布「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揭櫫臺灣未來發展應向海洋延伸、創造藍色國土發展機會;2004年發布「國家海洋政策綱領」;2006年再修訂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全面推動海洋發展。
二、海洋教育環境與教育現況分析 【海洋教育現況分析】 二、海洋教育環境與教育現況分析 【海洋教育現況分析】 國民中小學海洋基本知能教育《將海洋教育融入七大學習領域》 主題軸 細類 海洋休閒 水域休閒 海洋生態旅遊 海洋社會 海洋經濟活動 海洋法政 海洋文化 海洋歷史 海洋文學 海洋藝術 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 海洋科學 海洋物理與化學 海洋地理地質 海洋氣象 海洋應用科學 海洋資源 海洋食品 生物資源 非生物資源 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三、當前海洋教育問題分析 海洋素養問題 傳承陸地思維文化的影響 長期施政以陸看海及嚴格管制海域活動 國人未積極參與海洋社會 教育政策問題 教育政策偏重由陸看海 國民海洋素養課程偏低 海洋體驗場所及活動不足 海洋 職業生涯試探教育未落實 人才與產業落差問題 人才培育類別與產業供需在量的落差 人才培育與產業供需在質的落差 學校研發能量未能落實於產業界 海事學校面臨發展困境
四、當前海洋教育政策之理念 確立海陸平衡的教育思維 建立知行合一的教育實踐 實現產學攜手的教育願景 共築資源共享的教育網絡 本土接軌國際的教育理想
五、海洋教育策略目標及具體策略-1 建立推動海洋教育之基礎平台 培育學生海洋基本知能與素養 健全各級教育行政機關海洋教育推動制度。 建立推動海洋教育之整合及溝通平台。 充分交流、分享與運用海洋教育相關資源及資訊。 建立推動海洋教育之基礎平台 增列高中職及國中小課程綱要的「海洋教育」重要議題,課程內涵比例應合理適切。 鼓勵各級學校發展具有特色的海洋基本知能課程、教材及活動。 鼓勵及支援各級學校發展兼顧知識、體驗及生活技能的海洋教育。 培育學生海洋基本知能與素養
五、海洋教育策略目標及具體策略 -2 提升學生及家長選擇海洋教育與志業之意願 提升海洋產業之基層人才素質 提升海洋產業之專業人才素質 強化海洋職業生涯試探教育,提升親海及以海洋為志業之意願。 教育學生具備海洋職業正確價值觀,並提高從事海洋產業之比率。 建立多元宣導策略,加強家長及社會大眾對海洋志業之認識。 提升學生及家長選擇海洋教育與志業之意願 配合科技發展及海洋國際公約規範,與時俱進完成課程教材改進。 因應海勤及其他基層人力需求殷切之科別,創新培育措施及獎勵機制。 配合國家海洋科技及產業發展,充實海洋基礎教育人才培育制度與內涵。 提升海洋產業之基層人才素質 增加提供資源及彈性招生與培育制度,並提升學生從事海勤或海事產業的比率。 鼓勵海洋校院與民間產業機構合作培育人才之制度,並建置完備的實務實習制度。 鼓勵各校發展重點特色及提升與產業界之研究發展績效,以國家海洋人才培育為職志。 提升海洋產業之專業人才素質
吳靖國(2012)當前臺灣海洋教育的關鍵問題,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2),68-69。 教學現場與白皮書裡提到的到「塑造具海洋風味的精緻文化,發展海洋思維的全民教育,讓臺灣成為擁有文化美感與文明質感的現代海洋國家」之間的距離似乎還是天壤之別! 由於政權輪替的時代背景,啟動海洋教育本來就充滿著政治味兒;加上當時教育領域的學者幾乎對海洋專業領域是陌生的。建構課綱的思維偏向於國家立場與海洋專業立場,缺乏教師立場以及對「學習主體」的關懷。 這五、六年來所投入的人力與經費,大都用於活動性質而非基礎建設性質的事項上,所以並沒有建立起永續營運的推動組織與機制,也沒有對推動成效進行整體性評估。
如何讓民眾看見海洋產業未來的榮景以及海洋對臺灣立足世界的影響?這不是透過這幾年辦理一些活動就可以達成的,是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建置、推動與發展,尤其應該建立一個永續的組織與機制來持續進行反省、改善與深化。 由於海洋教育的出現與政治發展有密切關連性,所以由上而下的推展模式十分明顯,但政治因素的不穩定性很高,只要上層推動力量消褪,下層的執行力量也就隨之退隱。 推動海洋教育面臨的真正問題是傳統文化與價值上的包袱,它影響著主政者的思維慣性,以及影響國人的生活眼界,進而影響了學生在生涯上的開展面向。要真正進行這些檢討和思考是十分艱難的事,距離非常遙遠,但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否則臺灣再一次興盛的機會還有可能嗎?
解決之道~建立一個永續推動的組 織與機制--「設置國家層級海洋教育中心」 第一、讓海洋教育穩定及永續發展。 第二、整合跨部會海洋教育相關資源。 第三、明確規範地方推展海洋教育。 第四、建立整體性的服務平台。 第五、形成一貫體系以彰顯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