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硕士研究生免疫学讲授内容之一 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主讲教师:刘胜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7章第7章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 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基本概念  免疫系统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 •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简介 • 用于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细胞因子 •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的开发研究.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细胞因子.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CK受体
第五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CK).
细胞因子、黏附分子、CD抗原.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请解释该图所说明之抗体作用.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HL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第七章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 and adhesion molecule (AM)
第七章 细胞因子.
Th17细胞与银屑病关系的 研究进展 扬州大学医学院 殷筱舒 冯永山.
免疫系统 陈保国 学号
细胞因子(cytokine) 定义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或炎症反应中活化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细胞活化、分化和增殖,诱导细胞发挥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蛋白质或糖蛋白。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以及激素、神经肽、酶等生理性细胞产物。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白介素与肿瘤坏死因子.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the Complement System 补 体 系 统
共刺激分子 ——(B7/CD28家族成员).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淋巴细胞.
病毒感染与免疫.
免 疫 应 答 概 述 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的抗原呈递细胞首先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和呈递,继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呈递的抗原进行识别后,引起相应的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值、分化,进而产生一系列免疫效应,从而将入侵的抗原性异物进行排除的整个生理过程,称为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19)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anaphylaxis) 该物质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王 辉.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40章 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细胞粘附分子.
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其显著特征是其异质性,可分为许多表型和功能均不同的群体:T、B、NK等。
细胞因子 Cytokine 天津医科大学 免疫学系 张永慈.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and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Ⅰ.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辅助分子及分化成熟.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第十四章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Immunotolerance and Immunoregulation)
第十四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细 胞 因 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History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cytokines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免 疫 学 概 论.
其他免疫分子.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AND ADHESION MOLECULES.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金伯泉教授 肖 健 主讲.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肿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移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对部分体液免疫发挥辅助功能。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08级硕士研究生免疫学讲授内容之一 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主讲教师:刘胜武

细胞因子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细胞因子(Cytokines,CKs)主要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诱导而合成与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激活物:Ag、mitogen、CK)

二、细胞因子共同特性及作用特点 1. 高效性: 靶细胞 受体 高亲和力结合 10-12M 2. 分泌性: 旁分泌、自分泌、内分泌 短时自限 2. 分泌性: 旁分泌、自分泌、内分泌 短时自限 3. 多效性: 一CK多靶多效 4. 重叠性: 多CK一靶一效 5. 协同性: 一CK强化它CK 6. 拮抗性: 一CK抑制它CK 7. 同源性和多源性:一细胞分泌多CK, 双相性: 既有利有时又有害 网络性: 多CK互相平衡 一CK由多细胞产生

细胞因子的多效性 肥大细胞 Th细胞 B细胞 IL-4 Th细胞

细胞因子的重叠性 Th细胞 IL-2 IL-4 IL-5 B细胞

细胞因子的协同性 IL-4 IL-5 Th细胞 B细胞

T细胞 NK细胞 T细胞 IL-2 IFN- TNF- IFN- 细胞因子的同源性与多源性

二、按CK的功能分类 *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 *肿瘤坏死因子( TNF) *集落刺激因子(CSF) *生长因子( GF)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 其作用大多是非特异性的,对靶细胞 作用无Ag特异性,不受MHC限制; * 必须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 有分泌型和跨膜型; * 属低分子量多肽或糖蛋白; * 其作用大多是非特异性的,对靶细胞 作用无Ag特异性,不受MHC限制; * 必须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 有分泌型和跨膜型; 种属性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按产生CK的细胞类型分类 如IL-6,TNF- *单核因子: 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 *淋巴因子: 淋巴细胞产生,如IL-2,IFN- *集落刺激因子(CSF)

三、主要细胞因子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白细胞介素是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他非单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目前已发现并命名到IL-1~IL-3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研究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生物信息学和EST数据库的发展使得许多新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不断被发现,

并对各种细胞因子产生来源、分子结构和基因、相应的受体、信号转导、生物学功能以及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该领域成为免疫学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热点。 * IL-1 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促进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和刺激造血功能。

IL-2 :主要由Th1细胞产生。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CK,促进Th细胞增殖并产生CK,促进B细胞增殖,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 排斥反 应。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并产生CK,诱导LAK细胞的形成。 IL-3: 又称多克隆集落刺激因子,能促进多谱系造血干细胞的增生、分化、成熟并形成集落。产生的细胞包括Th1、Th2、活化的NK细胞等。

* IL-4: 主要由CD4+T细胞产生。是B细胞生长、 分化因子,促进B细胞表达MHC-Ⅱ类抗原,促进 B细胞分泌IgE和IgG1。 * IL-5: 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和活化的肥大细胞产 生。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生长、分化,参与体液 免疫应答。 * IL-6: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及Th2细胞产生。能促 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抗体,具有抗瘤效 应,能直接或间接增强NK细胞CTL细胞的杀瘤 活性。

IL-7: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可刺激BC和胸腺细胞增殖,协同促进TC增殖,霍奇金病、牛皮癣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L-7水平增加。 IL-8: 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属趋化性细胞因子(CXC型)。对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趋化性 ,并使之激 活。 IL-9: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能维持CD4和CD8TC的生长,协同IL-3或IL-4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组成性表达IL-9可能与霍奇金病发病有关。

IL-10:主要由Th2细胞产生。能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抑制Th1细胞的活性,促进B细胞分化产生抗体。 IL-11:主要由间充质来源的粘附细胞产生,如骨髓基质细胞、基质成纤维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和滋养层细胞。IL-11能促进干细胞、多能造血祖细胞和不同谱系前体细胞的分化。对成熟T、B有调节作用

* IL-12:由p35及p40两条多肽链组成,p35由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产生;p40主要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及B细胞产生。可促进CD4+ Th0细胞分化为Th1细胞,是最强的NK细胞激活因子。 * IL-13: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与IL-4有共同的信号传导途径。

IL-14: 白细胞介素14又称高分子量B细胞生长因子(high molecular weight B cell growth factor, HMW-BCGF)。成熟IL-14有468个氨基酸,单体形式,主要由T细胞产生,可诱导活化B细胞的增殖,但对静止B细胞无刺激作用,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的B细胞Ig的分泌。

IL-15: Grabstein等首先在猴肾表皮细胞系CV-1/EBVA上清中发现一种能维持CTLL增殖的因子,随后基因克隆获得成功并命名为白细胞介素15 (interleukin 15,IL-15)。以猴IL-15 cDNA为探针筛选人IL-15 cDNA获得成功,人和猴IL-15基因编码区序列有97%同源。人体多种组织和细胞表达IL-15 mRNA,如心、肺、肝、肾,尤以胎盘和骨骼肌以及PBMC最为丰富,但活化的外周血T细胞却检测不到IL-15 mRNA。IL-15前体分子由162氨基酸组成,先导序列较长为48个氨基酸残基,成熟分子11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4~15kDa。

IL-15具有类似IL-2的结构和功能,刺激CTLL细胞和PHA活化T细胞(CD4+和CD8+亚群) 的增殖,诱导CTL和LAK细胞的产生。IL-15的刺激作用需要有靶细胞的 IL-2受体β和γ链的参与,但不需要IL-2受体的α链。

IL-16:又称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CF) 主要产生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 对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有化学趋化和免疫调节作用,诱导IL-2R的表达。 IL-17: 又称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8(CTLA-8) 主要产生细胞: T细胞 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刺激释放多种炎症细胞因子。 IL-18:又称IFN-γ诱导因子(IGIF) 主要产生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增强NK细胞活性,诱导Th细胞产生INF-γ

IL-19: 成熟区153个氨基酸,与IL-10有同源性;染色体1q32对抗原呈递细胞具有调节和促增殖效应。活化Stat3,受体为IL20R1/IL20R2 IL-20: 成熟区164个氨基酸,与IL-10有同源性;染色体1q32结合IL-20R1/IL-20R2,重组IL-20小鼠腹腔注射可明显刺激中性粒细胞的移动;参与上皮细胞发育,活化角质细胞Stat3,与牛皮癣有关 IL-21: 成熟区131个氨基酸,与IL-2、IL-4、IL-15空间结构同源,受体包括IL2R链; 染色体4q26-q27促进骨髓NK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与抗CD40抗体协同刺激B细胞的增殖,与抗CD3抗体协同刺激T细胞的增殖。

IL-22: 成熟区146个氨基酸,与IL-10有同源性;染色体12q15;活化多种细胞系的STAT1,3,包括TP-10(肾癌细胞系)和SW480(肠癌细胞系)。促进炎症时的急性期蛋白产生;结合IL22R/IL10R2 OR IL22BP IL-23: 与IL-12有同源性,异源双聚体,α链为p19,含189个氨基酸,与IL-12 p35 同源性;染色体12q13;其β链为IL-12的p40;经Stat4活化PHA刺激的T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干扰素产生,并诱导记忆性T细胞的增殖。

IL-24: 与IL-10有同源性,206个氨基酸;染色体1q32 结合IL-22R1/IL-20R2 or IL-20R1/IL-20R2,活化Stat3信号转导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IL-25:(IL-17E) 与IL-17有同源性, 161个氨基酸;染色体14q11.2;TH2细胞产生,刺激TH2细胞功能,参与速发型变态反应;支持淋巴样细胞增殖,刺激FDCP2的增殖 IL-26 : 与IL-10有同源性,全长171个氨基酸;染色体12q15;T细胞产生,可能参与T细胞抗病毒及变态反应性炎症中发挥作用。

IL-27: 与IL-12有同源性,异源双聚体,α链为p28,与IL-12 p35同源;其β链为EBI3 由抗原呈递细胞活化早期阶段产生,促进naive T细胞增殖,与IL-12协同刺激T细胞的干扰素产生,促进早期Th1细胞 IL-28A (IFN2) ;IL-28B ; (IFN3) 与干扰素及IL-10有低水平同源性,IL-28A与IL-28B有96%同源性;染色体定位19q13.13 IL-28A 200aa, IL-28A 198aa;抗病毒效应 (参与保护细胞抵抗病毒感染,本身无抗病毒增殖活性。)

IL-29;(IFN1) 与干扰素及IL-10有同源性,200aa;IL-28A与IL-29有81%的同源性;基因定位19q13.13 抗病毒效应(参与保护细胞抵抗病毒感染,本身无抗病毒增殖活性。) IL-30:是IL-27亚基p28的新名称;参见IL-27 IL-31 成熟IL-31分子由141个氨基酸组成,含4个螺旋结构;基因定位于12q24.31 Th2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活化多种Stat分子,参与变态反应和炎症性疾病

IL-32 定位于16 p13.3,有4种不同剪切体形式,分别命名为IL-32α,β ,δ,γ 诱导TNFα和MIP-2的表达; 活化NFκB;诱导p38 MAPK的磷酸化 IL-33 (IL-1F11) 定位于9p24.1; 全长270aa, caspase-1转化产生18kD成熟蛋白 结合IL-1受体家族成员ST2,活化NFB和MAPK,促进产生Th2细胞因子,参与变态反应。 IL-34 …………. IL-35………….

2、干扰素(inferferons,IFN) 指宿主细胞受干扰素诱生剂(如:病毒、聚集胞 苷酸和丝裂原)作用后合成的一组糖蛋白,具有抗肿 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分为α、β、γ三类。 IFN-α/β 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 毒感染细胞产生;可增强NK细胞裂解靶细 胞的功能,刺激感染细胞表达MHC I类分 子,从而增强CTL作用。 IFN-γ 主要由活化T细胞、NK细胞产生; 可刺激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 I类分子, 促进CD4+细胞的活化;促进CTL成熟。 Ⅰ型 Ⅱ型

各类IFN的特性见下表 种型 主要产生细胞 诱生剂 分子量 56℃、pH2 IFN-α 白细胞、B细胞 病毒 18-20 稳定 IFN- β 纤维细胞 病毒、polyI:C 23 稳定 IFN- γ Th1细胞 抗原、丝裂原 20-25 不稳定

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IFN- β 、IFN-ω [oumige] IFN-κ[kappe]和IFN-τ [to]五个亚型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指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分为两类: * TNF-α 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参与 炎症、免疫应答、抗肿瘤、参与内毒素性休克等 病理过程,引起恶病质等。又称恶病质素。 * TNF-β 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 LT),主要 由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与TNF-α 极为相似,最大不同在于LT在局部发挥作用。

TNF分类及特征 分类 TNF-α TNF- β 产生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T细胞 诱生剂 LPS、BCG 抗原、丝裂原 分子量(kd) 51(三聚体) 20~25 基因定位 MHCⅡ类基因区内 MHC Ⅲ类基因区内

【商 品 名】纳科思 【通 用 名】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规    格】冻干粉针剂500万IU/瓶 【适 应 症】非小细胞肺癌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030065 【用法用量】常规用药方案:肌注,每天一支,连用7天休息3天;重复4次为一疗程,共28支。 简称:(7休3)×4,与化疗配合,在围手术期与放疗期间视病情需要遵医嘱使用。 【储    存】2-8℃避光保存 【有 限 期】2年 【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产品性能】1、纳科思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肺癌、头颈部癌、消化道癌、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2、单用纳科思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黑色素瘤、恶性胸腔积液,以及放、化疗治疗失败,又无其它有效治疗方法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率达14.81%。 该产品是上海赛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合作研究开发的新产品,2003年4月获得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2003年8月正式上市,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全身用药的肿瘤坏死因子产品。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能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集落的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红细胞生成素(EPO) 干细胞生长因子(SCF) 血小板生成素(TPO)

5、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TGF) 是一组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表皮生长因子(E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神经生长因子(NGF) 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

6、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s) 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血细胞的趋化、激活作用。

以淋巴细胞趋化蛋白(lymphotactin)为代表, 对淋巴细胞、NKC、DC有趋化作用。 (2) C-C (β)亚家族: 趋化性细胞因子根据其氨基端含1个或2个半胱氨酸(Cys)以及排列方式,可分为4个家族: (1) C ( γ )亚家族: 以淋巴细胞趋化蛋白(lymphotactin)为代表, 对淋巴细胞、NKC、DC有趋化作用。 (2) C-C (β)亚家族: 以MCP-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为 代表,可趋化单核细胞、NKC、T、DC; (3) C-X-C (α)亚家族: 以IL-8为代 表,对中性粒细胞有强大趋化和 激活作用; (4)CX3C家族:以Fractalkine为代表对MΦ、T 细胞有趋化作用。 其中C代表半胱氨酸,X代表任一氨基酸。

趋化性细胞因子与疾病 1. 参与病原体的侵入: 作为HIV感染宿主细胞的共受体: CXCR4介导 T细胞嗜向性HIV感染;CCR5介导巨噬细胞嗜 向性HIV感染;双重嗜向性病毒利用CXCR4和 CCR5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疟原虫:参与间日疟原虫的入侵。

CXCR4(T细胞)与CCR5(巨噬细胞)是HIV感染靶细胞的共受体

主要与炎症、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有关 2.参与炎症和免疫性疾病: 主要与炎症、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有关 (1)炎症性疾病 : 结核病 →选择性趋化CXCR3+ Th1细胞聚集 →结核病灶DTH * 应用抗RANTES(Th1细胞特异性chemokine)抗体) →分枝杆菌诱导的Th1细胞型肉芽肿↓

(2)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局部浸润的几乎均是CCR5和CXCR3 T细胞,关节滑液CCR5+T细胞>85%,而血液及淋巴组织则5-10%。 (3)超敏反应: 在变态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等总是Th2、Eo、Ba一起浸润(RANTES,Eotaxin), 因为三者均表达CCR3,且Eo和Ba的活化与生存均依赖Th2产生的IL-4和IL-5。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一节 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 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一、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 受体(TCR、BCR、IgFcR、CR、CKR) MHC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 细胞黏附分子。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LDA)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LDA) 概念:指白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 的不同阶段以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 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 除白细胞外,其它血细胞及非造血细胞(血 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膜上也表达。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直译为分化群, 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应用以McAb鉴定为主的分析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McAb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 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CD分子和黏附分子的基本结构 胞膜外区结构:具有相同结构域的一类分子 可组成超家族(SF)。共有IgSF、TNFSF、 TNFRSF、CCP等十几种结构域。 跨膜区结构:根据singer分类法可分为Ⅰ~Ⅵ型 胞浆区结构:共有四种:①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结构域;②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 结 构域;③死亡结构域(DD);④免疫受体酪氨 酸活化(抑制)基序(ITAM 或 ITIM)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ITAM ) inhibition

Ⅰ型: 一次跨膜,N端在胞外。如免疫球蛋白超家 族(IgSF)。 Ⅱ型: 一次跨膜,N端在胞内。如肿瘤坏死因子超 家族(TNFSF)。 Ⅲ型: 多次跨膜(2~7次),N端在胞外。如TM4SF、 STRSF。 Ⅳ型: 由多个亚单位组成的跨膜通道。 Ⅴ型: 多肽链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于细胞膜的 脂质双层中。如CD16、CD55、 CD58等。 Ⅵ型: 多肽链一端以GPI连于胞浆膜,另一端是一 次或多次跨膜。

chemokine与肿瘤的关系具有双向性 3. 肿瘤: chemokine与肿瘤的关系具有双向性 * 促进肿瘤生长:如黑色素瘤 →自分泌生长因子IL-8、CXCR1、2 →刺激肿瘤生长、促进血管增生 * 促进肿瘤转移: 肿瘤细胞表达chemokine受体 →在chemokine 作用下转移到特定部位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一、介导天然免疫,参与抗肿瘤和抗感染 二、调节T、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介 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三、调节炎症反应 四、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 五、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六、在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 * 感染后诱生的细胞因子既可参与机体抗感染免疫,也能引起发热、参与急性期反应及感染性休克等。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 * 感染后诱生的细胞因子既可参与机体抗感染免疫,也能引起发热、参与急性期反应及感染性休克等。 如:IL-1、6、8和TNF-α具有趋化、激活白细胞,引起机体发热的作用 * 细胞因子对肿瘤的作用有双重性,既能杀伤肿瘤,也能促进肿瘤生长。 如:IL-6与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髓样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 细胞因子与超敏反应 如: IL-4和IFN能调节IgE的生成和FcεRII的表达;PAF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 某些细胞因子能促进某些自身组织细胞表达MHC-II类抗原,从而使这些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可激活T效应细胞导致自身组织的损害 如:IFN-γ;另外,类风湿关节炎滑液中IL-1、8明显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患者血清中IL-1、2、6明显增加。

* 细胞因子与移植排斥反应 如:在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中,血清中IL-1、2、6、TNF-α水平升高,移植物局部升高更明显。 * 细胞因子与其他疾病 如:IL-3、CSF产生异常与造血功能异常的疾病有关。TNF可诱发急性肝坏死、恶液质。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细胞因子的补充/添加疗法:外源性CK注射、CK基因疗法联合应用,诱导内源性CK的产生。 *治疗 细胞因子的补充/添加疗法:外源性CK注射、CK基因疗法联合应用,诱导内源性CK的产生。 细胞因子的阻断/拮抗疗法:用抗细胞因子抗体中和,阻断CK与CK受体的结合 *预防 如:G-CSF、GM-CSF可有效促使嗜中性粒细胞回升;EPO可预防贫血。

常见的CD分子 1、参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的CD分子 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示意图

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示意图

3、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分子示意图

第二节 黏附分子 细胞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 又称黏附分子,指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膜表面糖蛋白, 以配体-受体形式发挥作用。 AM与CD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根据不同角度来命名: AM以功能来命名,CD则根据mAb而命名 如:T细胞表面的CD2又称为LFA-2。 大部分AM已有CD编号,少数AM尚无CD编号。

无论是黏附分子还是白细胞分化抗原均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中的细胞膜分子,是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包括细胞表面抗原、表面受体等;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是两类重要的免 疫细胞膜分子。

黏附分子的种类 (一)整合素家族 基本结构: 均由和亚单位通过非共价键连结组成的异二聚体。 组成:至少14种α亚单位和8种β亚单位,以β亚单位可将整合素家族分为8个组; 分布: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种细胞也往往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 表达水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

整合素结构示意图

整合素家族部分成员及其配体示意图

整合素 配体 VLA-4——————VCAM-1 LFA-1——————ICAM-1、2、3 整合素 配体 VLA-4——————VCAM-1 LFA-1——————ICAM-1、2、3 very late antigen 极迟出现的抗原 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vascular cell adhersion molecule 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intercellular adhersion molecule 细胞间粘附分子

功能: * 介导免疫活性细胞(ICC)间的黏附,与ICC接受Ag、丝裂原的刺激发生增殖反应有关; * 参与CTL、NK、LAK等细胞的杀伤过程;参与WBC的定位、渗出和迁移,与炎症反应有关; * 介导淋巴细胞的归巢; * 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等。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概念 具有与Ig V或Ig C区相似的折叠结构, 且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同源性的一组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中IgSF识别的受体多为本家族成员 和整合素家族分子。 * CD4-MHC II类分子、 CD8- MHC I类分子、 CD28-B7分子等均属于IgSF成员, 是启动免疫 应答重要的第一、二信号分子。

主要的IgSF及配体 IgSF 配体 CD4 —————————— MHC II分子 CD8 —————————— MHC I分子 CD28 ————————— B7 CD2(LFA-2)—————— LFA-3 ICAM-1、2、3 —————— LFA-1 VCAM-1 ————————— VLA-4 整合素 TCR —————————— Ag肽:MHC分子 

(三)选择素家族 概念:主要介导血流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在局部的黏附 成员:L-选择素、P-选择素、E-选择素; 配体:为寡糖基团,主要是具有唾液酸化的路 易斯寡糖或类似结构的分子; 功能:在血液流动状态下,介导白细胞与血管 内皮细胞在局部的黏附;与淋巴细胞归 巢有关。

(四)钙粘蛋白家族 * 又称钙离子依赖的黏附分子家族; * 主要成员: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P-钙黏蛋白。E、N、P分别表示上皮、神经和胎盘; * 该类黏附分子在体内有着独特的组织分布; 其配体是与自身同型的分子,即配体与受体相同,但要在Ca2+存在下才能发生黏附; 功能 介导同型细胞间的黏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选择性聚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维持组织、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因素之一。

(五)其他黏附分子 如CD34、CD36、CD44等。 与淋巴细胞的归巢和肿瘤浸润转移有关

AM的生物学作用  参与免疫应答和调节(如:IgSF、integrin)  参与炎症反应(如:selectin、integrin)  维持组织、器官结构的完整性(如Cadherin)  参与凝血及血栓的形成(如:selectin)  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如:未归类的AM)

CD、AM及其McAb的临床应用  阐明发病机制 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