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蔽〉補充資料
題 解 1.所謂「通蔽」,即打通心術的蒙蔽和迷惑,也強 調認識事物的正確態度。 《荀子.解蔽》是研究認識論的文獻。荀子強調: 認識的片面性和主觀性,是一大「蔽」,是「心術 之公患」。要防止這種思想方法上的共同毛病,就 必須「解蔽」;要解蔽就須「知道」。方氏所作本 篇,在立意和遣詞上,明顯受到〈解蔽〉篇的影 響。 〔案〕蒙:(1)草名。又稱女蘿 (2)受;承受。如蒙恩 (3)愚昧。如啟蒙 (4)蒙昧,昏暗不清,無 知。 (5)蒙塵:蒙上灰塵或帝王 蒙塵。受到恥辱,苦難。
蔽:(1)遮蓋 (2)欺瞞 (3)概括:一言以蔽之(與草無關)。 2.與大道「適」:合。 〔案〕適:(1)正好,適當 (2)女子出嫁,訃聞用「適」 (3)舒服,例如:安適。 3.剖析:分析﹑辨解。 4.鞭辟入裡:鞭辟,督策。入裡,深處。鞭辟入裡 指一個人作學問要自我督促,深入精微處研究。 辟,音ㄆㄧˋ。 5.發人深省:啟發人作深切的反省。
二、作 者 1.苞:(1)席草。 (2)變形的葉,當花朵綻放時,在花梗下 部的葉狀構造,稱苞片或苞葉,為花的保護器官。 二、作 者 1.苞:(1)席草。 (2)變形的葉,當花朵綻放時,在花梗下 部的葉狀構造,稱苞片或苞葉,為花的保護器官。 2.靈皐:皐,皋的俗體。音ㄍㄠ。 (1)冉冉上升的白色水氣 (2)沼澤 (3)水岸 (4)水田。 皋陶:陶,音ㄧㄠˊ,舜時代的賢臣,掌刑獄之事。
3.康熙:清聖祖(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在位61年(1661-1722),姓愛新覺羅,名玄燁,8歲 即位,69歲歿。清代第4任皇帝,中國在位最久的皇 帝。 4.乾隆: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姓 愛新覺羅,名弘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 年八月十三日(子時出生),崩於嘉慶四年。於雍正十 三年(1735)即位,乾隆六十年(1795),因繼位之時 有在位時間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禪位於子顒 琰,即為年號嘉慶的清仁宗。此時的乾隆雖為太上皇, 但依然「訓政」,在宮內仍然沿用乾隆年號,為實際上 的最高統治者,直至嘉慶四年(1799年)駕崩,成為中 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共計六十四年), 而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時間為六十一年。同時,他也是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年號乾隆,故世稱乾隆皇帝 或乾隆帝。(摘自維基百科)
5.屬對:吩咐作對句。「屬」,音ㄓㄨˇ,分 咐,同「囑」。對,對句,本指古詩文中字數相 同、意思相對的句子。後因對格律駢儷的要求, 至近體詩興起時,乃用以指律詩中間兩聯須相對 仗(詩文中句子的對偶)、講平仄的句子。 6.博究:廣博的深究。 7.六經:書、詩、易、禮、樂、春秋。 8.百家:諸子百家之書。《漢書.藝文志》刊載 有189家,舉整數而言。 9.會試:唐宋科舉時代各省的舉人會集京城,由 禮部主持以選拔進士的考試。明、清兩代,則為 選拔貢士,貢士再經殿試始稱進士。
10.中式:科舉考試及格。中,音ㄓㄨㄥˋ。 〔按〕科舉:古代選拔官吏的考試制度。因分科 選拔,故稱。始於隋煬帝 (楊廣,父楊堅)大業二年(606年),至清光緒 三十一年(1905年)廢止。 5.戴名世(1653年-1713年),清.桐城人。康 熙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年少有文才,潛心研究 明代史事。後因所著《南山集》採《滇黔紀聞》 所用明「永曆」年號,並將「南明」比作三國的 蜀漢。遂以大逆被殺。著述盡被毀禁。此案牽連 數百人之多,是清代有名的文字獄之一。 5.李光地(1642年-1718年),清.福建安溪人 。 康熙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學宗程朱。著有 《周易折中》。
6.清世宗:愛新覺羅氏,名胤禛,康熙皇帝第四 子,康熙十七年生,雍正十三年崩,(1678年12 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民間傳言雍正篡權, 更改康熙帝遺詔而繼承皇位。雍正在位時期,置 軍機處加強皇權、火耗(又稱火耗銀。「火耗」 一詞原本指碎銀經火鎔鑄成銀錠或元寶過程中所 生的損耗。後引申指中國清朝於正規稅糧或稅金 之外的一種附加稅。)歸公與打擊王公官吏腐敗 等一系列政策,對康乾盛世的延續起了重大作用。 著《大義覺迷錄》。(摘自維基百科)
7.值南書房:清代內廷機構,座落於紫禁城內月 華門之南,舊為康熙帝讀書處。康熙16年(1677 年)始設,命侍講學士張英、內閣學士高士奇入 值。此為選翰林文人入值南書房之始,即內廷詞 臣直廬。翰林入值南書房,初為文學侍從,隨時 應召侍讀、侍講。常待皇帝左右,備顧問、論經 史、談詩文。皇帝每外出巡亦隨扈。皇帝即興作 詩,發表議論等皆記注。進而常代皇帝擬詔令, 諭旨,參預機務。因接近皇帝,對於皇帝的決策, 特別是大臣的升黜有一定的影響力。故入值者雖 不顯而備受敬重。雍正朝成立軍機處後,撰擬諭 旨為軍機大臣等專職,南書房雖仍為翰林入值之 所,但已不參預政務,有清一代士人,視之為清 要之地,能入則以為榮。
8.武英殿:位於紫禁城的前朝西路,和東路的文華 殿基本上對稱,它興建於明朝紫禁城興建時期。武 英殿既是殿本身的名字,也是周邊區域建築群的總 稱。明朝早期皇帝齋居、召見大臣都在武英殿,後 來則轉到文華殿。崇禎年間,皇后慶祝生日的活動 曾在這裡舉行過。李自成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 順政權後,4月29日於武英殿舉行過即位儀式,但第 二天就撤離北京。清軍攻入北京後,攝政王多爾袞 曾將這裡作為其辦公地點。清朝初年武英殿用作皇 帝便殿。康熙八年太和殿、乾清宮等的大殿維修, 康熙皇帝有一段時間住在武英殿裏。康熙十九年 (1680年),清政府在武英殿設立武英殿書局,負 責印製書本至清末。民國初年這裡曾作為展覽清宮 珍寶的地方。(摘自維基百科)
9.總裁:職官名。元修宋金遼三史,以丞相脫脫為 都總裁,餘人為總裁。後來官修篇幅較大的書,例 以進呈領銜的大臣為總裁。又明世直省主考,清會 試主司皆稱為「總裁」。 10.中允:官名,《漢書.百官公卿表》載詹事掌皇 后、太子之事,屬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僕、中 盾。中盾後改稱「中允」。魏、晉以後多改稱「中 舍人」。 11.遷:調任,有升遷者,亦有貶謫者。 12.侍講:中國明、清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品等為從 四品。該職配置於內閣或翰林院,轄下有典簿,侍 詔等。主要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 13.內閣學士:為清朝官制之一。品等為從二品。 1659年,清政府將文館與內三院統一且更名為內 閣,其內閣設學士。
14.擢:音ㄓㄨㄛˊ,提拔、選用。 15.侍郎:職官名: 秦漢時郎中令的屬官,主更值執戟, 宿衛殿門。東漢時尚書屬官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 郎。魏晉以來只稱郎。隋朝又稱侍郎,并置員外郎,煬 帝時各部置侍郎一人,為尚書的副貳,而改各司侍郎為 郎。唐改郎為郎中,以員外郎為之貳,歷代因之。沿至 清末,又改各部侍郎為各部副大臣。 16.疾「革」:音ㄐㄧˊ,危急。 〔按〕革ㄍㄜˊ:(1)去毛的獸皮 (2)用皮革製成的甲冑,如兵革 (3)卦名,澤火革 (4)八音之一,指鼓,鼖〔ㄈㄣˊ〕 等用皮革製成的樂器 (5)變更 (6)除去。
革命:(1)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 (2)指政治、經濟、學術或社會上 的根本改革。 革故鼎新:除舊更新。指改朝換代或重大改革。 17.悸動:因驚懼而心跳加快。悸,音ㄐㄧˋ。 18.隨侍在側:親人臨終之際,隨時侍候在身旁。 19.「勤」禮:盡力於。 20.歛:通「斂」、「殮」,為死者更衣入棺。 14.「袒」右臂:音ㄊㄢˇ,裸露。 〔按〕(1)袒胸:裸露胸部。 (2)袒護:偏私庇護。
21.同「丘」:墳墓。如丘墓。 〔按〕(1)丘:小土山。 (2)邱:小山陵,通丘。 (3)邱婿:稱已故女婿。 22.義法:所謂「義法」,謂「言有物」、「言有 序」。 義:指文章之論斷之識見,乃就內容思想言。 法:指文章之詳略、虛實、前後、順逆等,乃就形 式技巧言。 〔按〕(1)方苞一再標榜《左傳》、《史記》,作 為義法兩大典範,奠定桐城派散文之理論基礎。 (2)方苞為文謹守古文義法,上規左史,下仿韓、 歐,實開桐城文派之先路,有名於世。所作講求經 世致用,反映民間疾苦。袁枚推尊為「一代文學正 宗」。
23.揭櫫:音ㄐㄧㄝ ㄓㄨ, (1)公開,標舉 (2)指出 (3)標幟。 櫫:作標誌用的小木樁。 24.學行:行,音ㄒㄧㄥˋ,學問和品行。 25.程、朱:程頤、程顥,朱熹。 26.韓、柳:韓a愈、柳宗元。 27.劉大櫆:(1698-1779年),清代安徽桐城人, 字才甫,號海峰,為「桐城派」代表。應鄉試,兩 中副榜,未中舉人。後應博學宏詞試,為張廷玉所 黜,以教書為業,直到老年,默抑以終。劉大魁是 桐城文派「三祖」之一,是方苞的得意門生,也是 姚鼐的老師。
劉大魁補充方苞理論,認為「義理、書卷、經濟」 是文章的材料和內容,而「神、氣、音節」是作 家之「能事」。方東樹曾說:「學博(劉大櫆) 論文主品藻,侍郎(方苞)論文主義法。」著有 《海峰詩文集》、《論文偶記》、《評選唐宋八 大家文鈔》。櫆,音ㄎㄨㄟˊ,湯匙。同「魁」。 〔按〕櫆師,北斗星的別稱。俗稱魁星。(摘自 維基百科)
28.姚鼐:(1731-1815年),清代文學家,字姬傳, 一字夢穀,室號惜抱軒,世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 人,早年曾任孝廉,傾心戴震之學,欲奉為師,被 婉拒。乾隆二十八年姚鼐考上進士,選庶吉士(中 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曾任禮部 主事、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刑部郎中等職位。 嘉慶十五年重宴鹿鳴,加四品銜。姚鼐善於古文。 晚年曾先後主講江南、紫陽、鐘山等書院。姚鼐有 學生方東樹,寫《漢學商兌》反對戴震學派。方逐 條反駁漢學,說漢學是「屠酤計帳」。(摘自維基 百科) 鼐,音ㄋㄞˋ,大鼎。
三、課 文 1.「譽」乎己:譽,稱讚。乎:對於。讚:也 作贊。 2.「毀」乎己:毀,指責、批評。 3.「心術」之公患也: 三、課 文 1.「譽」乎己:譽,稱讚。乎:對於。讚:也 作贊。 2.「毀」乎己:毀,指責、批評。 3.「心術」之公患也: (1)思想;運用思慮的方法。 (2)心計,存心。如心術不正。 (3)治心之術,指心性修養。 公患:通病。 4.懼其實而掠美也:擔心自己沒有值得稱讚的 實質,卻受到別人的稱讚。 掠美:掠(奪)取別人之美名或成就以為己 有。即無內在實質,而奪取外在美名也。
5.毀乎己則「幸」焉:慶幸。 6.自堅:堅持自己的想法。 7去其所「私」:偏私、偏見。 8.以觀「異術」:不同的觀點。 〔按〕:人生交契無老少,論心何必先同調:人與人之間 的友情,並無年齡上的老少之分,只問投不投緣。坦誠相 交,又何必一定要對方認同你的意見呢?語出唐.杜甫 〈徒步歸行〉。 9.與道「大適」:完全契合。 10.「蓋」稱吾之善者:大致上,大概。 11.諛佞:諛,音ㄩˊ,諂媚、奉承。佞,音ㄋㄧㄥˋ, 善於以花言巧語巴結人。諛佞,阿諛諂媚。 〔按〕:花言巧語:動聽而虛假的話。「花」言:虛偽 的;使人迷亂的。
12.虛言:不實際的話。 13.非然:不是這樣。 14.吾行之所由,吾心知所安:由,原因、理由、 動機。安,樂、心之所樂者。 〔按〕:《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 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註〕:(1)以:為所為者 (2)由:從,所從來 (3)安:樂,心之所樂者。 (4)人焉瘦哉:言觀人如此,何有所藏匿其情。 (5)焉:何也。 (6)廋:藏匿。
全句意為:孔子說:「先看他所做的事情,再觀看 他做這件事情的動機,然後審察他做這件事,是不 是內心所喜歡做的,用這種方法觀察一個人的邪 正,他怎麼掩藏得住呢?怎麼掩藏得住呢!」 15.若「攻」吾之「惡」:攻,指責。如攻訐(訐: 音ㄐㄧㄝˊ,揭發別人的陰私;攻擊別人的短處。 如攻訐。)、群起攻之。惡,過失。 〔按〕:《論語.先進十一.16》季氏富於周公, 而求也為之聚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 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註〕:(1)季氏:魯臣,諸侯之卿。 (2)聚歛:搜括。 (3)鳴鼓而攻之:言聲其罪而討之。
全句意為:季氏比周天子王朝的周公還富有,而冉 求擔任季氏的家臣,還替他搜括而使他更富有。孔 子說:「他不是我的門徒,弟子們,可以揭發他的 罪行而聲討他!」 16.不「當」者「鮮」矣:當,音ㄉㄤˋ,恰當。 鮮,音ㄒㄧㄢˇ,少。 17.憎怨:怨恨不滿。憎,厭惡。怨,不滿。 18.吾無其十:我沒有十分,不完全是那樣。 19.或實有四三焉:或許實際上有十分之四、三是 那樣。 20.與吾言如響:「如響」,如同聲音的回響、回 音。與我的話好像回音,完全贊同。
21.中無定識:中,心。識,見解。心中沒有定見。 22.所見之「偶同」:偶然相同。 23.理之至者:最正確的道理。 24.好獨而不厭乎人心:獨,獨特、特別。厭,同 「饜」,滿足。喜歡獨特卻不能使人滿意。 25.偏惑也審矣:偏,不正。惑,疑惑,使人不解。 審,明白。 〔按〕:《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 而闇於大理。治則復經,兩疑則惑矣。」 大意是:大凡人的毛病,總是蔽於局面的一偏,而 闇於周徧大之理。經過整治思想就會回復正道上來, 在偏見與大道兩者之間拿不定主意就會疑惑。 26.劉君古塘:劉捷,字古塘,先世懷寧人,後遷於 桐城。
27.交情甚「篤」:實、深厚。 28.鄉試:科舉時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考試。 中試者稱為「舉人」。 29.將赴「公車」:漢代以公家車馬遞送應徵的人, 後因以「公車」為舉人應試的代稱。 〔按〕:公車上書:(1)漢制,吏民上書言事,均 以公車令接待。上書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史 記.滑稽列傳》:「〈東方〉朔初入長安,至公車 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 能勝之」。(2)指清末-歷史事件。公元1895年 (清光緒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 失敗,派李鴻章赴日簽定不平等條約的《馬關條 約》,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是年,康有為在京會 試,他號召各省舉人一千三百餘人聯名上萬言書, 提出拒簽合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三項主張,震 撼全國。史稱「公車上書」。
30.「會」其友方苞:剛好、恰巧。 31.旗伍:清代軍隊之部屬,以旗色區分。旗,清 代軍隊的部署單位。伍,軍隊。 〔按〕八旗:滿清以正黃、正白、正紅、正藍、 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種來區別,分為滿洲八 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三類。 伍: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以五人為一伍。 32.墓誌銘:古時埋葬死者,為防陵墓變遷,放在 墓中以備稽考的石刻文字。 內容分墓誌與墓銘兩種。墓誌是散文,記死者姓名、 生平;墓銘是韻文,是對死者的稱頌、安慰或悼念。 33.心所不「可」:贊成、贊同、肯定。 34.不茍為同:茍,隨意。不隨便認同。
35.爭氣:爭強好勝。〔案〕:爭氣:積極上 進,爭取榮耀。 36..離群「索居」:獨居。索:孤獨、離散。 37.會有所聞:會,恰巧、剛好。恰巧聽到伊些 傳聞、議論。 38.書以質之:書,寫。質,詰問、請教。之, 指劉古塘。詰,音ㄐㄧㄝˊ。 39.聽:簡體字為「听」,不是「咡」。咡,音 ㄦˋ,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