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偻 --病因病机 演讲:王云霞 导师:茅建春
病名 ♦“大偻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该书“生气通天论 ”中说:“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大偻” 。 ♦ 大偻,王冰注曰:身体俯曲,不能直立。偻,背脊弯曲 。” ♦“痹论”: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素问·痹论》 大偻 痹症
病因病机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内因--肾督阳虚 外因--寒邪入侵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医学入门》说:“腰痛新久总肾虚。” --- 肾虚 ♦《证治准绳》论腰胯痛说:“若因伤于寒湿,流注经络 ,结滞骨节,气血不和,而致腰胯疼痛。--- 寒湿入侵 ♦《东医宝鉴》论“背伛偻”时说:“中湿背伛偻,足挛 成废。腰脊间骨节突出,亦是中湿。老人伛偻乃精髓不 足而督脉虚也。”
“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气血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 ---《诸病源候论》“背偻候”
“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膊击,故腰痛也。阳病者,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阴阳俱受邪气者,故令腰痛而不能俯仰。” ---《诸病源候论》“腰痛不得俯仰候”
总结 综观以上病因病机,可知此病的发病是因“阳气不得开 ,寒气从之”而形成。督脉为人身阳气之海,督一身之 阳;腰为肾府又与足太阳相表里,所以肾督两虚,寒邪 最易入侵,寒邪入侵肾督,阳气不得开阖,寒气从之, 乃生大偻。 可见肾督阳虚是本病的内因,寒邪入侵是其外因,内外 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盛,影响筋骨的荣养,而致脊 柱伛偻,乃形成大偻。
陈湘君教授经验 病因病机 ♦肾虚督寒 先天肾阳虚衰,督脉失温,易感寒湿之邪,停滞局部,则内寒与外寒相合为病。寒性凝滞,湿性困重黏滞,两邪均易凝痰成瘀,导致脊柱疼痛僵硬、沉重难伸。 ♦痰瘀阻络 久病气血失运,寒湿不化,肾阳被耗,更进一步加重痰滞血瘀,痹阻不通,而见关节僵痛日盛,甚至强直变形。
治疗:扶正为主 ♦外寒为主宜温经散寒:常用制川乌 、生麻黄、生黄芪、川桂枝、生白术、炒防风、炒白芍药、防己等,方取乌头汤、黄芪防己汤之义。 ♦内寒为主宜温补肾阳:常用鹿角片、干姜、附子、肉桂、桑寄生、羌活、独活、熟地黄、狗脊、杜仲、怀牛膝、细辛、白芥子等。方取阳和汤合独活寄生汤之义。 ♦化痰活血贯穿始终:常用的活血药如苏木、扦扦活、延胡索、川芎、当归、赤芍药、莪术、地鳖虫等;化痰通络常用山慈姑、象贝母、僵蚕、土茯苓、海藻、昆布等。 ♦局部僵痛明显者主张内外合治:内服中药的同时,结合局部中药饼剂外敷。药用:生白芥子、生川乌、生南星、冰片共研粉,和等量面粉及适量黄酒调成糊状,制成饼剂。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日:“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尤在泾曾云:“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节,又非皮毛之邪可汗出而散者,故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牵制二物,俾得深入而去留邪。”
解析: 川乌一药,大辛大热,驱逐寒湿效大力宏,又开 通腠理,使外袭之寒湿自表发汗而解,且能温经 止痛,为治寒湿在表,肌肉关节僵硬疼痛之首选 要药;生麻黄、桂枝、防风、防己也能温经散寒 ,外祛寒湿;黄芪、白术则以健运脾阳,扶卫固 表为要。大偻虽以外寒为主,治仍以扶阳为先, 但此时所扶之阳多以卫阳、脾阳为主,扶阳同时 散寒通络,发汗祛湿,方为正治。
常用方-独活寄生汤 “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独活9克、桑寄生、细辛、秦艽、防风、肉桂、牛膝、 杜仲、熟地、当归、川芎、白芍、人参(现多用党参)、 茯苓、甘草各6克。 【主治】 祛风湿痹证,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证见腰膝冷 痛,肢体屈伸不利,或麻痹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 ,脉细弱。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