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泸定县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 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干燥温暖,年平均气温 16.5 ℃,年平均无霜期 279 天,年均降雨量 664.4mm 。境 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为世界所罕 见。泸定以 “ 红色名城 ” 著称,有 1705 年康熙皇帝亲赐御笔.
Advertisement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历尽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四人终于到达天竺, 取得真经,完成任务。 四人想着难得到天竺一趟, 不如在此游览一番。
旋毛虫病  旋毛虫为毛首目毛形科的线虫,是一种人 畜共患病。幼虫寄生于肌肉中称肌旋毛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肠旋毛虫。它是多宿主 寄生虫。除猪、人以外,鼠类、狗、猫、 熊、狼等均可感染,目前已有 65 种哺乳动 物可感染此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化学备课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引入】
一、中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目前,湿地污染严重,湖泊 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随着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污 染在很长时期内依然严重。 湿地污染 1.
46 交通运输设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铁路运输设备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第四章 道路运输设备 第五章 水路运输设备 第六章 航空运输设备 第七章 管道运输设备 06: :57.
中共盘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
我们毕业了 毕业留念册 再见老师 姓名:黄巧灵 班级:六(1)班 毕业时间:2012年6月.
一、血管的组织结构.
专题二:城市化与城乡规划 授课教师:周栋文.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2.1 2.2 车辆与车辆段 2.3 轨道交通限界
延庆县“十二五”时期城乡基础设施 建设规划 2011年03月.
2011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课件 拉丁美洲 高三地理备课组.
滚 滚 长 江 安匠初中:李艳阁.
长江的开发 惠州市河南岸中学 谢国文.
白海豚的分布范围.
油茶良种繁育技术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志真 联系电话:
球后麻醉的方法及并发症.
盲杖与盲杖技巧.
政府採購法令概要 政府採購類型 1.工程採購 2.財物採購 3.勞務採購.
课首 第二章 有理数 苏科版 • 七年级 《 数 学 ( 上 )》 2.1 比零小的数 龙都初级中学 彭生翔
超视距安保防范系统 克拉玛依市格恩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8月.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有关法律知识介绍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陈东辉
第二十章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税收新政 -2008年度.
长江.
高二化学.
陆路交通发达,公路、铁路交通为主,基本上没有水运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臺南市政府工務局 記者招待會 報告人: 吳宗榮局長 歡迎蒞臨指導 中華民 國102年7 月23日.
103年高雄市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研習 動物單元的 教學理念與實踐 講師:屏東縣和平國小 周鳳文.
雲林縣國際會議中心(含布袋戲傳習中心相關設施)
东京城市建设史简述.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 數學科之數學遊蹤.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学校:爱周中学 授课人:高超 (地理) 授课班级:高二(四)班
院系:政史学院历史系 班级:10级4班 学号: 姓名:蒋阿晴
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主讲者:周儒. 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主讲者:周儒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铁路线 公路线 内河航道 区位分析.
綠能教育在國小教學之實踐研究  五年級上學期   五年級下學期 .
有大权炳的天使 (18:1-3)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 天上的声音 (18:4-20) (4-8) 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预应力空心板梁 计价问题探讨.
企业引进顶级人才之门, 人才跨上顶级职业之路 。
政府採購法令概要 政府採購類型 1.工程採購 2.財物採購 3.勞務採購 1.
路程、时间与速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成都市武顺街小学 漆智妮.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费用计算方法 2015年10月.
麻疹的院内感染控制 敦煌市医院院感科 梁荣.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大学生 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2013年度数据发布
铺地面.
丹 巴 (“中國最美的地方”的一個四川農村)
第十二章 隧道施工测量 §12-1 隧道施工的特点及施工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12-2 隧道贯通误差 §12-3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大气的垂直组成和分布.
第四单元:比 比的意义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 郦 丹.
廣翅蠟蟬.
未完成的中共戰車 五年義班 顏若菁 1950年代末期,中共在蘇聯的協助下建立本身的戰車產能,其第一代產品就是蘇聯T-54A戰車的中國版──59式戰車。1970年代中蘇交惡,中共戰車工業無法再獲得蘇聯的技術支援,只好以59式為基礎進行一系列研改,包括推出69式、79式等戰車,然而這些車系都跳脫不了老一代蘇聯戰車的窠臼,性能終究有限。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長度與面積 【授課篇】 適用年級:1-6年級 設計者:MRI團隊.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學習面積之前,要先知道…… 面積是用來表示面的大小 面的組成來源: 點 線 面 ․ ․ ․ ․ ․
玻璃期货基础知识研究培训 张恒 2012年7月30日.
彰化花壇【高速公路戰備跑道啟用】參觀點 時間:96年5月15日 時
现代自然地理学 (48 学时) 任升莲 主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地质作用

1.3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地球自然动力使地壳、岩石圈、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1.3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地球自然动力使地壳、岩石圈、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地质作用一方面不停息地破坏着地壳中已有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形成新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各种地质作用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在破坏中进行新的建设,在建设中又同时遭到破坏。 根据地质作用所进行的场所及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发生在岩石圈,能量来自于地球本身。 内力地质作用按其活动方式,可划分为: 构造运动 地震作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概述 (一)概念:指由内动力引起岩石圈的岩石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又称为地壳运动。 (二)根据构造运动发生时期划分为: 古构造运动:古近纪( 23.3Ma)之前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叫新构造运动。 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现代构造运动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构造运动具有方向性 垂直运动 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又称升降运动。 按地壳运动 方向分类 垂直运动 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又称升降运动。 水平运动 沿地球切线方向或沿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 。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海水侵蚀部分 1.升降运动 升降运动常表现地壳大规模的隆升和下降,并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上升可成陆,下降可成海,又称造陆运动。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古罗马时代的著名大理石柱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升降运动证据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边的古罗马庙宇前的三根大理石柱,每根柱子高12m,它们保留有同样的地质遗迹: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古罗马时代的著名大理石柱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升降运动特点 升降运动易于识别,但升降运动比水平运动缓慢。 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内,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常常交替进行。另外,升降运动总是此起彼落。 在大陆内部,升降运动可以通过大地水准测量来发现。在海边可以利用各种标志来验证。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2、水平运动 水平运动表现为岩石圈的挤压或扩张、剪切。因而引起强烈的褶皱、断层,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巨大的地堑、沟谷等。又称造山运动 挤压 扩张 剪切

现代水平运动的典型例子——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 该断层形成于J,从那时至今一直运动。1882~1946年间做了4 次定量测量,发现西盘往NW方形就移动。平均1cm/年, 1906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也主要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的。 累计:水平错开达480km。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三)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和差异性 1、地质历史:构造运动的相对平静期和剧烈时期交替。 2、剧烈期:主要有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玛拉雅运动等。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燕山运动 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从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到7000万年前左右,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科学家把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总的叫做燕山运动。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喜山运动,泛指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发生于第三纪的喜山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在喜马拉雅期间,印度板块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撞上了欧亚板块,使整个欧亚板块东部再次受到了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

二、内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earthquake ) (一)概述 地震:构造运动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是岩石圈内积聚的能量骤然释放而引发的大地震颤 地震的术语  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离震中越远,震动越弱。  极区——震中附近震动最大的地区。  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1.震级 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划分成地震级,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地震时所释放的能量可以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测定。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李希特-古登堡震级的定义:震级是um为单位来表示离开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最大振幅,并用对数来表示.这里所说的标准地震仪是指周期为0.8s,衰减常数约等于1,放大倍数为2800倍的地震仪。震级是按下法决定的:例如在离震中100km处的地震仪,其记录纸上的振幅是10mm,用um单位计算是:10,000um,取其对数则等于4,根据定义,这次地震是4级。

地震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表明地震对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传播介质影响.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动态,建筑物毁坏及自然现象的表现等宏观现象判定。地震时按其破坏程度的不同,而将地震的强弱排列成一定的次序作为确定地震烈度的标准,这就是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以宏观现象为依据划分不够精确。 地震烈度达到VI度的地区,一般建筑物是不采取加固措施;地震烈度达VII~IX度的地区,会引起建筑物的损坏,必须采取一系列防震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X度以上的地震区有很大的灾害,选择建筑物场地时应予避开。

按震深可以分: 浅源地震(0-70km); 中源地震(70-300km); 深源地震(>300km)。 多数属于发生在岩石圈内的浅源地震。 二、内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earthquake ) 按震深可以分: 浅源地震(0-70km); 中源地震(70-300km); 深源地震(>300km)。 多数属于发生在岩石圈内的浅源地震。

二、内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 (二)地震地质作用  概念:由于地震引起地壳结构构造、地表形态以及岩石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震地质作用。 分四个阶段: 孕震阶段 临震阶段 发震阶段 余震阶段

二、内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 (三)地震的地理分布情况 地震总是分布在一定的地带上,而且与新构造运动带相符,又与构造运动相联系。    地震总是分布在一定的地带上,而且与新构造运动带相符,又与构造运动相联系。 世界地震带的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   大洋中脊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大陆裂谷地带 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东南沿海及台湾地震带 郯城—庐江地震带 华北地震带         横亘中国的南北向地震带 西藏—滇西地震带        

全球地震多发期区

二、内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 几个知识点: 构造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断裂引起的,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都属于此类型。 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地中海—印尼构造带集中了世界上95%以上的地震。 我国受全球两大地震带影响,因而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magmatism ) 岩浆: 岩浆在地下的温度可能达1300℃左右,压力达数千个大气压。所以岩浆是一种处在高温高压下的,富含挥发组分而且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岩浆的主要成分 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S、F、Cl等。 赋存状态:岩浆发源于上地幔软流圈中,或地壳的深部,由于岩浆体处在高温高压下,因此它在地下深处很可能是一种粘度极高的潜柔状态,所处的地下环境是平衡的。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岩浆的形成、运移、对流、演化、冷却直至最后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喷出作用 岩浆作用 侵入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1、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概念——岩浆从火山口溢出或喷出地表的作用过程。 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或火山岩。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1、喷出作用eruption (火山作用volcanism ) 类型 中心式:大多现代火山 裂隙式:地质历史时期 熔透式:地球形成早期 中心式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锥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火山喷出物的类型 1、喷出作用eruption (火山作用volcanism ) 火山喷出物 固态喷出物:火山的固态喷出物称为火山碎屑物。按大小分为:火山块(弹)>100mm、火山砾(饼)100-2mm、火山灰<2mm。 液态喷出物:火山的液态喷出物就是熔融状态的熔岩(浆),熔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根据熔浆中SiO2 含量将其分为基性熔浆(SiO2 45-52%)、中性熔浆(SiO2 52-65%)、酸性熔浆(SiO2 >65%) 。 气态喷出物:主要为水蒸气,其次为CO2、N2、SO2、CO、H2、F2、S2、Cl2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侵入作用(intrusion) 概念:岩浆在侵入和运移过程中,岩浆自身的演化直至冷凝成岩石(侵入岩)的全部过程。 侵入体:由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根据岩浆侵入的环境,可分为两种类型: 1)深成侵入作用 是指距地表3km以下的岩浆活动。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根据岩浆侵入的环境,可分为两种类型: (2)岩株:一种规模较小的深成侵入体,平面形状近似圆形,出露面积小于100km2,向上呈柱状延深。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3)岩脉: 岩浆沿垂直于层面的裂隙侵入,与层理斜交。 直立或近于直立的岩脉—岩墙。岩脉的规模大小不一。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浅成侵入作用 是指距地表0—3km范围内的岩浆侵入活动。 (1)岩盘和岩盆 岩浆沿断裂上升侵入到岩层中,冷凝成一个上凸下平的透镜状侵入体—岩盘(岩盖),其规模不大。若中央凹下,四周高起—岩盆,规模较大。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岩床:岩浆顺岩层层面侵入而形成的板状侵入体。

火 成 岩 墙

内力地质作用—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基本概念 变质作用的因素 变质作用的防治 变质作用的类型

基本概念 指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主要由内动力的作用使其变成另一种新岩石的过程。 变质岩形成环境特点:固态、升温过程 变质作用的温度大体在150°—900℃之间,低于150℃属于成岩作用的范畴;高于900℃则又属于岩浆作用的范畴。

1、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压力 温度 流体以H2O与CO2为主,溶解了许多易挥发的物质及SiO2等许多矿物质。 化学活动性流体 压力 流体以H2O与CO2为主,溶解了许多易挥发的物质及SiO2等许多矿物质。 温度 变质压力可以从上百GPa到上千Gpa。根据压力的作用特征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 是变质作用的基本因素,多数变质作用都是在温度升高条件下进行的。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从150~200℃,直到700~900℃。

指化学活动性强的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物质置换与交换作用,产生新矿物,岩石总体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2、变质作用的方式 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同一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较粗大颗粒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矿物成分不发生变化。 指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不变化的条件下,形成新矿物或新矿物组合的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指化学活动性强的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物质置换与交换作用,产生新矿物,岩石总体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B 变质结晶作用 C (热液)交代作用

2、变质作用的方式 A B 成分均匀的原岩变质为矿物、结构构造不均匀的岩石 在较高的定向压力下,岩石碎裂或塑性变形。 变质分异作用 变形和破碎作用

3、变质作用的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气液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1)接触变质作用 在岩浆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活动性流体所引起的变质作用。

一、煤层厚度变化

3、变质作用的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热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 岩性、化学成分均变化 新矿物组合; 化学成分无显著改变;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交代作用; 岩性、化学成分均变化 易伴生矿产、元素富集

2)动力变质作用 指在构造变形、变位过程中所产生的定向压力的作用下,使岩石发生变形、破碎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作用。 这种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相邻的两个岩石块体之间发生相对错动的接触面附近。这种接触面被称为断层或断裂带。

一、煤层厚度变化

2)动力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标志:构造岩(构造煤)

具有一定化学活动性的气体和热液与固体岩石进行交代反应,使岩石的矿物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变质作用。 3)气液变质作用 具有一定化学活动性的气体和热液与固体岩石进行交代反应,使岩石的矿物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变质作用。 气水热液来源:岩浆晚期或岩浆期后的气水热液, 地壳内其他成因的热水溶液。 产物:各种自变质岩石或蚀变围岩 指示意义:重要的找矿标志。 稀有及稀土元素矿床。 钨、锡、钼、铋等矿床。

4)区域变质作用 在大区域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影响的范围可达数千至数万km2以上,影响深度可达30 km以上,温度在200-800℃之间。 岩石圈 洋壳 大陆壳 低温高压带 高温低压带 高温高压带 方式: 重结晶 变质结晶 变形

5)混合岩化作用 高级变质作用要求温度很高,可以接近或达到岩浆的温度,压力范围也达到了岩浆形成所需要的深度。因此,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在形成范围上有一定的重迭。 在地下深处条件下,如果伴随变质作用有重熔或者再生现象发生的话,很有可能出现类似于岩浆的物质,形成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过渡类型,这被称为混合岩化作用。

1.2.4 外动力地质作用 概念:外动力地质作用发生在地表层,能量来自于 地球以外,主要是太阳的辐射能、日月吸引能。 分类: 作用方式和产物 4 沉积 3 搬运 作用方式和产物 5 成岩 2 剥蚀 1 风化

1.2.4.1 风化作用 概念:岩石在地表常温常压下,遭受大气、水、水溶液及生物的破坏作用,使坚硬的岩石变成疏松堆积物的过程。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指大气和水所引起的氧化、溶解、水解、水化等作用对岩石的分解破坏过程。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转变为地表稳定的新矿物。 指生物的生命活动,促使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 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 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在原地产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作用。

1) 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 主要作用方式: 温差 冰劈 盐结晶 卸载 地下深部岩石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于静压力解除,在张应力作用下自发膨胀,表面产生大致平行的层状剥落作用。 当昼夜气温在0℃上下变动时,渗透在岩石裂隙中的水,时而冻结,时而溶解。冰冻时因体积增大,使岩石裂隙扩张,最后使岩石崩解 。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盐类在岩石裂隙中的过饱和结晶,也同样可以挤碎岩石。 因气候变化而导致岩石产生崩解 。

温差作用导致的风化过程 Text

冰劈作用导致的风化作用

破碎后的颗粒粗细不等,棱角显著,没有层次 物理风化作用产物的特征 破碎后的颗粒粗细不等,棱角显著,没有层次 碎屑物的成分与下覆基岩成分一致。 多分布在水分岭上或斜坡上 颗粒 分布 成分

2) 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 特点:速度很大程度上受降水量的影响。 溶解 氧化 水解 矿物、岩石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起化学反应形成氧化物而使岩石分解的过程 。 矿物与水作用发生分解并形成带OH-新矿物的过程。 水溶液直接溶解矿物中的某些易溶成分,使矿物分解破坏的过程。

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 作用特点: 1)碳酸盐、卤化物、硫酸盐等较易溶解。 2)矿物溶解度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化合物的性质,另一方面决定于外界条件(水和水溶液的温度、压力及CO2 的含量等)。       3)溶解作用的结果是:易溶物质流失,难溶物质残留原地,岩石孔隙增多,硬度变小,岩石被破坏。

化学风化作用——氧化作用 富集在地表氧化带顶部的褐铁矿因成红褐色,称为铁帽。它的出现常认为是寻找原生金属硫化矿床的标志。 从地面到地下被氧化的地带,叫氧化带。深度可达百米以上。

化学风化作用——水解作用 当弱酸性碱盐或强碱性组成的矿物遇水时,就会离解为带不同电荷的离子,这时它们分别与水中的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新矿物)。

化学风化作用产物的特征 化学残积物:由化学风化作用残留在原地的产物。 呈松散状。 成分主要是铁、铝、硅的化合物,如褐铁矿、铝土矿、高岭土、蛋白石等。 当残留物中铁质少,铝质多时,就形成红色粘土,称为红土。我国南方许多省都能见到红土堆积,有的地方厚达几十米。

3)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 植物根系生长(根辟作用) 2 穴居动物 3 生物遗体及分泌物的腐蚀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 生物化学风化

风化作用的产物 分化产物 、土壤 难溶物富集 化学、生物化学产物 岩石、矿物碎屑 陆地的地表形成的一层不连续薄壳(层) 风化壳 高岭土、铝土矿、赤铁矿、褐铁矿等 粘土岩等主要成分 难溶物质 难溶物富集 易溶盐溶液、胶体溶液 化学沉积岩 溶解物质 化学、生物化学产物 石英、长石、白云母、石榴子石 碎屑物质 岩石、矿物碎屑

风化作用赋予自然鬼斧神工之能

概念:地表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层岩石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产物搬走的过程。 1.2.4.2 剥蚀作用 概念:地表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层岩石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产物搬走的过程。 分类 风的剥蚀作用 地表流水的剥蚀作用 剥蚀作用 海水的剥蚀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冰蚀作用

剥蚀作用——风的剥蚀作用 概念:风吹起地表碎屑物并携带它们磨蚀岩石表面的过程。 影响因素:风力大小、携砂量、岩石性质。 分类: (1)吹扬(deflation)风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2)磨蚀 (abrasion )风力扬起的碎屑物对地表的冲击和摩擦以及碎屑物质颗粒之间的冲撞和摩擦。

剥蚀作用——地表流水的剥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 概念: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长和加宽等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相关概念: 河流: 在固定河道中流动的常年性线状流水称为河流。它与片流及洪流明显不同。 片流: 下雨后沿斜坡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 洪流: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

冲沟 冲沟地貌 洪积扇

剥蚀作用——地表流水的剥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特点:三方式、两方向。   冲蚀作用 水流对河床的冲刷破坏作用。 方式: 溶蚀作用 水流对河床岩石的溶解破坏 磨蚀作用 河流携带的泥沙、砾石对河床进行 的摩擦破坏。 下蚀作用 河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 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的过程。 方向: 侧蚀作用 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 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 。

河流下蚀作用的结果——形成峡谷

河流侧蚀作用形成的——蛇曲河

河流侵蚀作用发育阶段性特点 源头区的侵蚀作用特点: 向源侵蚀:由下蚀作用导致河流逐渐向源头后退,河道加长。 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入海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 最低侵蚀基准面:河流某一段的主河床。

产物:“V”型谷;急流(湍流);小型瀑布;局部侵蚀基准面; 河流阶地。 河流侵蚀作用发育阶段性特点 上游活动山地中河流的侵蚀作用特点: 河流基本特征:坡度陡,水流急,流速大。 作用方式:以下蚀作用为主。 产物:“V”型谷;急流(湍流);小型瀑布;局部侵蚀基准面; 河流阶地。

壶口瀑布区是黄河中游相对稳定山地中河流侵蚀作用的典型 河流侵蚀作用发育阶段性特点 中游活动山地中河流的侵蚀作用特点: 作用方式:既有下蚀作用, 又有侧蚀作用 。 壶口瀑布区是黄河中游相对稳定山地中河流侵蚀作用的典型

河流侵蚀作用发育阶段性特点 下游活动山地中河流的侵蚀作用特点: 作用方式:以侧蚀作用为主。 地貌特点:在下游平原区形成 蛇曲以及“U”型谷和牛轭湖。

剥蚀作用——海水的剥蚀作用 概念:指由海水的机械动能、溶解作用和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的海岸及海底物质的破坏作用 。 海蚀地貌: 浪蚀岩洞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阶地 海蚀凹槽 海蚀崖 波切台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崖 海蚀平台

剥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概念: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 分类: 机械潜蚀作用:地下水在缓慢流动中对围岩的侵蚀破坏作 概念: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 分类: 机械潜蚀作用:地下水在缓慢流动中对围岩的侵蚀破坏作 用。黄土 、疏松的钙质砂岩 。 化学溶蚀作用: 地下水中含有CO2 ,易 溶解石灰岩或含碳酸盐类矿物的岩石 。 喀斯特作用:以化学溶蚀(溶解、沉淀)为 主、机械冲刷(侵蚀、沉积)为辅 ,最终 导致重力崩塌和堆积的过程。

石林 石芽 喀斯特岩溶地貌 地下溶洞 峰林

剥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exaration) 概念:  冰川活动对组成冰床的岩石和地形进行磨蚀、掘蚀等破坏作用的过程。 冰蚀作用的方式 — 挖掘作用(sapping)   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破碎物质掘起带走。其原因一方面是冰川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渗入到岩石裂隙之中的冰融水冻结膨胀,促使岩石崩裂。崩裂的岩块被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侧随冰体移动。 — 磨蚀作用(abrasion)        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刀一样不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

1.2.4.3 搬运作用 概念: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海洋、风、冰川等运动介质以机械或化学的方式转移到他处的过程。 按照 搬运营力的不同分类: 河流的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 化学搬运 海洋的搬运作用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碎屑物质的过程。 化学搬运作用 母岩经过化学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溶解物质)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形式被搬运称化学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 以机械搬运为主,以化学搬运为辅。 河流一般的流速下携带的颗粒小(如粘土、粉砂和砂),但数量巨大;一条快速的山间河流可以携带巨砾,但搬运量很小。

海洋的搬运作用 波浪、潮汐、洋流是主要的搬运营力。 波浪:在进流与回流的往返作用下,砂、砾被磨圆而且得到分选。随深度增加能力减弱。 潮汐:由潮汐引起的海面高度变化迫使海水做大规模水平运动,形成潮流。 (1)在平坦海岸带,潮水的涨落影响到相当宽阔的范围,对于沉积物起着反复的侵蚀、搬运和再沉积的作用,控制着沉积物的性质和特征。 (2)在狭窄的河口地带,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特别强烈。如钱塘江、恒河、叶尼塞河、亚马逊河、 泰晤士河、易比河等河口即为强潮形成的三角港。 海流(洋流):对海底轻微的侵蚀作用并能搬运细粒的碎屑物质。 搬运距离远。

海洋的搬运作用 洋流的搬运 潮汐的搬运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方式:除溶洞水有较强的机械搬运外,地下水的搬运主 要是以化学方式进行,包括真溶液及胶体溶液两种形式。 搬运物:以重碳酸盐为主,有时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二氧化硅、磷酸盐、氧化锰以及氧化铁等也很重要。 影响因素:渗流区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 一般说来,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CO2 和酸类物质含量高时,其搬运能力强;反之,则较弱。

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方式有四种:悬浮、滚动、滑动、跳动 浮运 滚动 底运 滑动 跳动

1.2.4.4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概念: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物叫沉积物。 河流的沉积作用 分类 海洋的沉积作用 湖泊的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 概念:河流搬运的各种物质由于河水流量、流速减小、搬运能力不足以克服被搬运物质的重力和摩擦力时,在相应场所发生堆积的过程。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 特点: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较清楚 主要沉积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 心滩 边滩 河漫滩 三角洲

洪积扇 河流沉积作用 山口沉积作用 河口沉积作用 三角洲

海洋的沉积作用 按照沉积环境分: 滨海的沉积作用:砂、砾的分选性与磨圆度良好,具有丰富的交错层与波浪。它们常常堆积成砂滩、砾滩以及砂咀、砂坝等形态。 以碎屑物质的机械沉积为主。 浅海的沉积作用:浅海位于大陆架主体之上,其水深自低潮线向下至200m之间。

浅海带沉积物的特点 沉积物类型:碎屑沉积物,Al、Fe、Mn氧化物、碳酸 钙、碳酸钙镁以及磷酸钙等沉积物普遍发育。 近岸颗粒粗,以砂砾为主,具交错层理和不对称波痕,含大量生物化石,有良好的磨圆度和分选性,成分较单一; 远岸带粒度细,以粉砂和泥质为主,具水平层理,波痕不发育,有时有对称波痕,分选好,成分较复杂。

1.2.4.5 成岩作用 概念: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 。 成岩作用类型 (1)压实作用(compaction)         指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过程。 是粘土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 (2)胶结作用(cementation)         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为沉积岩的过程。 是碎屑和生物碎屑沉积物成岩的主要方式。

1.2.4.5 成岩作用 概念: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 。 成岩作用类型 (3)重结晶作用(recrystalization)          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晶质,细晶粒变为粗晶粒,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是大部分内源沉积岩和部分粘土岩固结成岩的主要方式。

1、河流沉积的主要类型有心滩、边滩、河漫滩及三角洲等。 外力地质作用小结 风化 剥蚀 搬运 沉积 成岩 1、河流沉积的主要类型有心滩、边滩、河漫滩及三角洲等。 2、由洪流堆积的沉积物为洪积物。 3、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 4、在海洋中,滨海、浅海沉积作用各具特征,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5、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是松散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