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张春玉.  糖尿病  冠心病  高血压  痛风  甲状腺结节  心理健康.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您了解痛风到什么程度? 提到痛风你最先想到什么? 痛风高发地区 重庆 青岛 广州 沿海 > 内陆 城市 > 乡村.
痛风治疗的新思考 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 邹和建 2013 年 9 月 ∙ 广州.
病情介绍 姓名 : 许文治 男 81 岁 病例特点: 左足肿痛 3 天 患者诉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部疼痛,左足拇指关节处 及足背红肿,皮温升高,行走困难,未诉畏寒、发热、咳嗽、 气促、胸痛、腹痛、腹泻。在家未特殊处理,遂来我院,门 诊以 “ 痛风 ” 收治入院。
痛风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内分泌 刘雅卓.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及(或)血尿 酸升高,尿酸结晶沉积到软组织致急性 或慢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和 (或)肾病变。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 范围的上限.
尔同舒TM 苯溴马隆片 Benzbromarone Tablets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治.
痛风病人的护理.
痛风的饮食治疗及护理康复.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3/1/2017.
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 薛愉 2012年12月
痛风病的营养治疗 主讲:周康梅.
痛风的诊治策略及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金秀平.
第六节 痛风病人的护理.
痛风 Gout Department of Endocrine
第十二章 风湿性疾病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张跃田.
平衡理论在痛风病病理中的应用 (化学奥赛辅导) 大连育明高中 任长春 2001年4月24日.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 左晓霞.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 zout ).
高尿酸血症/痛风规范治疗 年 ACR痛风治疗指南评析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痛风与营养.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害:诊断与治疗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痛风的营养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 卢世琰.
高尿酸血症/痛风, 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
痛风的防治 与营养 成都中医药大学 营养师培训中心 金沈锐.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 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33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Chapter 9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病 肾内科.
广州蓝韵医药研究有限公司 专注于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保健食品研究,项目申报
藥理學 治療痛風藥物 主講者:康雅斐.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健康饮食 远离痛风 河北省药师协会 编辑.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临床与营养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营养 ).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Hyperuricemia and gout)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二十六章 学时数:1学时
甲状腺激素.
痛 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hyperuricemia&gout
痛风—值得深入研究的疾病 北京积水潭医院 伍沪生.
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中国医大一院 张 锦.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第12章 核酸与核苷酸代谢 主讲教师:卢涛.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 代谢的激素 掌握要点: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1.25 — 二羟VD3的生理作用.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原发性痛风

痛风的历史发展 1859年推测痛风是由于肾脏对UA排泄功能丧失或尿酸生成增加所致,急性痛风是由于UA钠盐沉积于关节造成 古代的认识: Gout女神 中世纪的认识: “帝王病”-遗传病: 西班牙帝国、法国皇家、 英国都铎王朝 痛风的罪犯——酒和铅 食物导致痛风 痛风光顾才智者 Thomas sydenham的贡献:第一个把痛风作为单个疾病从风湿性疾病的混合体中划分出来 现代的认识: 显微镜证实 尿酸结石和痛风结节 痛风的病因病理及实验研究: 1859年推测痛风是由于肾脏对UA排泄功能丧失或尿酸生成增加所致,急性痛风是由于UA钠盐沉积于关节造成 嘌呤与UA代谢障碍的研究: 1898年确认尿酸是由嘌呤形成 痛风治疗的进展: 1950 丙磺舒; 1963 别嘌呤醇;现在 苯溴马龙

提 纲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定义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痛风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尿酸的作用 神经刺激:尿酸结构与咖啡因和其它神经刺 激剂相似,可增加敏捷和智慧 抗氧化剂:象Vit C样作为抗氧化剂,减少氧 化应激的伤害 升血压: 人类从爬行至直立时,血压升高可增加脑供血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imia,HUA):是指370C时血清中尿酸含量超过416μmol/L (7.0mg/dl);不分性别、年龄 这个浓度为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超过此浓度时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中,造成痛风组织学改变。 o H N c HN c 6 7 1 5 c o 8 2 4 9 o c c 3 H N H N 2、6、8三氧嘌呤

痛风的定义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 ,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 痛风的属性: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嘌呤代谢和尿酸产生 5-磷酸核糖+ATP 1-焦磷酸-5-磷酸核糖 腺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 鸟苷酸 黄嘌呤 尿酸 次黄嘌呤 腺嘌呤 鸟嘌呤 8-羟基腺嘌呤 2,8-二羟基腺嘌呤 从头合成 补救合成 降解 PRPS HGPRT APRT XOR PRPS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 HG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XOR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 APRT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尿酸的排泄 内源性尿酸 外源性尿酸 80% 20% 肾脏排泄 2/3 肠内分解 1/3 每天产生750mg 尿酸池(1200mg) 进入尿酸池 尿酸池(1200mg) 60%参与代谢 每天排泄500-1000mg 肾脏排泄 2/3 肠内分解 1/3 8

肾脏排泄尿酸 尿酸 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 重吸收 近曲小管 排泄 S1 S2 分泌 S3 98%-100% 40%-48% 100% 0%- 2% 98%-100% 肾小球滤过 重吸收 40%-48% 8%-12% 50% 分泌 排泄

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 排出减少 合成增加 混合 成年人的 高尿酸血症 排出减少占90%

无高尿酸血症无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 ◆尿酸盐结晶沉积是高尿酸血症的结果 ◆痛风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显著正相关

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病率 尿酸水平(umol/L) 痛风发生率 >540 7.0%~8.8% 420~540 0.37%~0.5% <420 0.1%

高尿酸血症≠痛风 5%—18.8%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 1%痛风患者血尿酸始终不高 1/3急性发作时血尿酸不高 高尿酸血症既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痛风 高尿酸血症—生化类型 痛风—临床疾病

痛风病程分期 ◆ 急性发作期 ◆ 间歇发作期 ◆ 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最初的临床表现 尿酸钠沉积在关节滑膜、软骨、骨、周围软组织

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 尿酸盐微结晶可趋化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如IL-1等)和水解酶→导致细胞坏死→释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引起关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急性发作。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 饮酒 过度疲劳 创伤 受凉 药物 高嘌呤饮食 手术(术后3~5天) 放疗

痛风性关节炎受累关节 跖趾关节 膝 足背 腕 踝 指 足跟 肘

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 急、快、重、单一、非对称 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数日可自行缓解 反复发作,间期正常

何以第一跖趾关节好发? 关节周围血管少,PH值低 第一跖趾关节承受压力大 局部温度低 何以酒后易发? 啤酒含有丰富的嘌呤 乙醇代谢产生乳酸 何以男性多见? 雄激素使磷脂膜对尿酸结晶有易感性 雌激素正好相反,促进肾脏排泄尿酸

以下关节常会发生痛风 第一趾跖关节 跗跖关节 足跟 踝关节 膝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指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 反复发作逐渐影响多个关节 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 最终造成关节畸形

痛风间歇发作期 痛风发作间歇期:仅表现为血尿酸浓度增高,无明显临床症状。此期如能有效控制血尿酸浓度,可减少和预防急性痛风发作。 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

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痛风石形成:最常见关节内及其附近,如软骨、粘液囊及皮下组织处。典型部位是耳轮,也常见拇跖、指腕、膝肘等处。 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

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均可见到, 血尿酸>600μmol/L,显现率近100% 血尿酸<540μmol/L,极少出现 好发部位:外耳、尺骨鹰嘴 少发部位:指、掌、脚 特征: 数个淡黄或白色圆形结节 小米~鸡蛋 质地与大小有关

痛风临床表现

痛风石

痛风石

痛风石

痛风石

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肾病: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最终由氮质血症发展为尿毒症。 急性尿酸性肾病:短期内出现血尿酸浓度迅速增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造成广泛严重的尿路阻塞,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和红细胞。 尿酸性肾结石:20%以上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患者可有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状。

Gout的肾脏病理改变

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相关血脂、血糖 尿-尿酸、PH值 关节液-鉴别晶体、炎性 组织学检查-尿酸盐结晶 X线-骨质破坏

血尿酸 成年男性血尿酸值约为3.5-7.0mg/dl(1mg/dl=59.45μmol/L),女性约为2.5-6.0mg/dl 急性发作时也可正常

尿尿酸 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600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约占10%);<600mg提示尿酸排泄减少型(约占90%),但不能除外同时存在两方面缺陷的情况。 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以800mg进行区分

关节液 量-增多,乳白色不透明 细胞数-常>50 000/ul,中性粒细胞>75% 细菌培养阴性 结晶-偏振光显微镜下-被白细胞吞 噬或游离、针状、负性双折光

急性期

X线 早期正常 软组织肿胀 关节软骨边缘破坏 骨质凿蚀样缺损

X-ray特征 晚期关节面骨端皮质 穿凿样、蜂窝状、圆形 骨质透亮缺损

影像学 CT 双能量CT B超 关节B超 肾脏B超

双能量CT

痛风诊断 痛风诊断应包括病程分期、生化分型、是否并发肾脏病变、是否伴发其他相关疾病等内容。 原发性痛风的诊断需要排除继发性因素 痛风各期的诊断常有赖于急性发作史,因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最为重要

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 --1977年ACR 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 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可疑痛风石 高尿酸血症 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 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 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单关节炎发作 可见关节发红 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可疑痛风石 高尿酸血症 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 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治疗目的 1. 迅速有效地控制痛风急性发作 2. 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预防痛风石的沉积,保护肾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3. 纠正高尿酸血症,阻止新的MSU晶体沉积 促使已沉积的晶体溶解,逆转和治愈痛风 4. 治疗其他伴发的相关疾病。

一般治疗 低嘌呤饮食 多饮水 碱化尿液 急性期休息 避免外伤,受凉,劳累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相关疾病的治疗

饮 食 避免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肾),海产品(尤其是海鱼、贝壳等软体动物)和浓肉汤含嘌呤较高;鱼虾、肉类、豆类也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各种谷类、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含嘌呤最少,而且蔬菜水果等属于碱性食物,应多进食 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 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以保持尿量。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按照痛风自然病程,分期进行药物治疗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同时具有抗炎症和降尿酸的作用 药物选择: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秋水仙碱(colchicine)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秋水仙碱 是有效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一般首次剂量1mg,以后每1-2小时0.5mg,24小时总量不超过6mg。 低剂量(如0.5mg~1mg Bid)使用对部分患者有效 尽早使用:对症状出现在24 h内的痛风急性发作效果较好,2/3患者数小时见效。一旦发作已持续数天则疗效不佳。 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毒副作用明显,50%~80%的患者在出现疗效前即已出现胃肠道副反应 在美国很少将秋水仙碱作为控制急性GA 的首选药, 而更多地使用NSAID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NSAIDs 能在24 h内明显缓解急性痛风症状 开始使用足量,症状缓解后减量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 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的疗效 适用于不能耐受NSAIDs、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 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 对于多关节或严重的急性发作可口服、肌注、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20-30mg/d 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注意事项 及早、足量使用,症状缓解后减停 急性发作时,不开始给予降尿酸药 已服用降尿酸药者出现急性发作不需停药 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作用,而且还会使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

间歇发作期及慢性期的降尿酸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在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可预防性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一日1~2次或NSAIDs 最小有效剂量,1个月--6个月

降尿酸药物应用指征 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mg/dl 急性痛风复发 多关节受累 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或受累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 尿酸性肾石病 痛风石形成 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受损 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mg/dl

降尿酸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急性发作平熄至少2周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长期甚至终身使用 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同时,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至少1 个月 监测不良反应 目标水平:维持长期稳定,血尿酸 < 6.0mg/dl 使痛风石吸收,血尿酸 < 5.0mg/dl

降尿酸药物 促尿酸肾脏排泄药: 苯溴马隆、丙磺舒、苯磺唑酮 降尿酸药物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嘌呤类: 别嘌醇、奥昔嘌醇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非嘌呤类:非布索坦 促尿酸肾脏排泄药: 苯溴马隆、丙磺舒、苯磺唑酮 降尿酸药物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促尿酸肠道排泄药:活性炭类的吸附剂 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尿酸氧化酶

降尿酸药物 种类 适用于 安全性 促尿酸排出 苯溴马隆 丙磺舒 抑制尿酸合成 别嘌醇 两类降尿酸药物合用 肾功正常或轻度受损 尿尿酸排泄减少者 无肾石 尿尿酸排泄增加者 肾功受损、泌尿系结石史 排尿酸药无效 继发性痛风 单用一类药物效果不好、血尿酸9.0mg/dl、痛风石大量形成者可。 较好 有严重事件报告

苯溴马隆 作用部位

抑制尿酸合成药 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 次黄嘌呤 黄嘌呤 尿酸 血尿酸 尿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

别嘌呤醇副作用 过敏性皮炎,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肝功能损害,急性肝细胞坏死 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 不能与硫嘌呤、硫唑嘌呤合用,防止抗癌药浓度升高

新型降尿酸药 奥昔嘌醇(oxypurinol) 非布索坦(febuxostat) 尿酸酶(uricase)

碱化尿液的 必要性 ◆ 大量饮水,保持尿量﹥2000ml ◆ 碱性药物,使尿pH维持于6.5左右 pH值对尿酸的影响 pH 100 80 60 40 20 8 7 6 5 4 3 % 游离尿酸 尿酸盐 ◆ 大量饮水,保持尿量﹥2000ml ◆ 碱性药物,使尿pH维持于6.5左右

高尿酸血症 痛风初次发作 痛风复发或有 痛风结节者 无痛风发作但有家族史或伴发病 痛风发作、家族史、伴发病皆无 血清尿酸值7-8mg/dl 血清尿酸值8mg/dl以上 血清尿酸值7-9mg/dl 血清尿酸值9mg/dl以上 生活指导 药物治疗 生活指导 药物治疗 生活指导 药物治疗

碱化尿液 枸橼酸口服液:枸橼酸140g+枸橼酸钠 98g+蒸留水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