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及其處理
本單元重點 創傷 了解創傷的成因及分類 了解輕微及嚴重創傷處理 出血 分辨出血的種類 止血法 內出血及鼻出血 特殊創傷 斷肢/嵌入異物的傷口
創傷的定義 身體受到外力的損傷,引起體內軟組織損壞的現象,通常是由外力造成的事故。
創傷的種類及處理 閉鎖性創傷 處理:RICE Rest Icing Compression Elevation 皮膚外表完整而內部組織受損,又稱內傷,會引起內出血,有皮下出血或發青現象,也可能没有任何表面跡象。 如挫傷.扭傷.拉傷.脫臼.閉鎖性骨折.內傷 處理:RICE Rest Icing Compression Elevation
疑似--內出血.骨折 特徵--局部腫脹.疼痛.瘀血
由鈍力造成軟組織損傷、局部瘀青、血腫,通常是跌倒或硬物撞擊所致。 挫傷 由鈍力造成軟組織損傷、局部瘀青、血腫,通常是跌倒或硬物撞擊所致。
創傷的種類及處理 開放性創傷 皮膚和粘膜有損傷現象。 如擦傷.割傷.刺傷.斷裂傷.撕裂傷.槍傷
擦傷 皮膚與粗糙物體相磨擦而造成 出血量不多,傷口上常留有污物、砂粒,很容易感染 如跌跤、滑倒 注意:需徹底清潔傷口
擦傷處理 清洗傷口 消毒 敷藥包紮
割傷 由銳利之物品直接切斷血管 出血狀況取決於傷口大小,深度位置 注意: 易引起大量出血,須立即止血及預防休克
切割傷處理 止血 消毒 敷藥包紮
撕裂傷 由巨大外力碰撞所造成,傷口呈不規則狀,不易癒合 傷口深層組織易受感染 注意 防止大量出血 裂開之表皮或組織不可撕掉 應注意深層傷口之清潔
斷裂傷 某一部份的肢體因外力之傷害而脫離身體,例如四肢、耳朵等,常附隨有撕裂及切割傷 必須立即止血、抬高傷肢 注意 將斷裂的傷肢連同傷者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醫院 (斷肢以乾淨之塑膠袋裝好,放入裝有冰塊之另一塑膠袋內)
斷肢
穿刺傷 由尖銳物品插入造成,一般出血量不多,但可能傷及體內器官造成內出血 如果傷口較深,感染的機會便會增加,也有感染破傷風的危險 注意 穿刺物不可隨意拔除 注意破傷風的感染
穿刺傷處理 檢查傷口,處理異物 消毒 敷藥包紮
異 物 嵌 入
創傷的合併損傷 出血:因傷勢而異,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特別組織損傷:創傷的同時傷及血管、神經、骨骼與肌腱等,也可能因為創傷沒有救護或處理不當而加重以上組織的損害 感染:引起發炎、化膿、組織壞死、敗血症、破傷風等。
出血與止血 目的: 控制出血 預防休克 預防感染 儘速送醫
為何創傷後的止血很重要呢? 創傷幾乎都會引起出血,人體的血液量約為體重的1/13 如65公斤的人,全身約有5000㏄的血液 人體中血液一次失去超過15%就會有休克現象,超過30%有生命危險
止 血
急救處理應… 急救人員在任何機會可能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粘膜.創傷.傷口等,應戴上保護手套
出血 動脈出血 微血管出血 靜脈出血
控制出血 的方法 直接加壓止血法 止血點止血法 抬高 冰敷
外出血之止血原則 安置病患於恰當位置 檢查傷口,留意是否嵌入異物 抬高傷肢,若為頭部受傷則平躺 加壓止血
創傷出血的急救原則 傷患評估-內出血? 除非懷疑骨折,否則盡可能抬高受傷部位 受傷48小時內,可冷敷受傷處 內出血不可搓揉 出血危急狀況 脈搏快而微弱,心跳超過120次/分 血壓下降 臉色蒼白直冒冷汗 呼吸急促且短淺 極度口渴 神智不清
內出血
內出血 隱藏不現的內出血: 如顱內出血’ 腸胃道出血流 入腹腔內. 後來顯現的內出血: 如血液自耳或鼻道’陰道 流出’自嘴流出’ 肺部咳出.
淤傷或挫傷 在疑損傷位置有痛、壓痛、腫及皮膚變色 身體開口、口、肛門有流血,及鼻、耳有液體及血液 皮膚溼冷、盜汗
內出血的症狀與徵候 噁心嘔吐、腹部淤血、壓痛、疼痛反彈、僵硬 下背痛、小便量減少或血尿 呼吸困難、坐立不安,沒有精神、焦慮 瀕死的感覺、軟弱、脈博加速 淺快呼吸、渴、軟弱無助的感覺 血壓下降、意識改變
鼻出血 止血法
開放性創傷的處理法 現場評估、戴手套初級評估次級評估 除去衣物、評估傷口 抬高受傷部位(確認無骨折)並及時止血 開放性創傷的處理法 現場評估、戴手套初級評估次級評估 除去衣物、評估傷口 抬高受傷部位(確認無骨折)並及時止血 傷口的凝血塊不可揭除或洗掉 覆蓋傷口,預防感染 預防休克(不可給予飲料的情況) 觀察及記錄生命徵象,儘速送醫 異物處理 若有斷肢應立即找到,妥善處理
傷口處理新觀念 秀傳醫院傷口治療中心----羅文真治療師 1.任何傷口都塗優碘是不對的 傷口若不是很髒是不需要的,因為消毒水如雙氧水、優碘…都會破壞肉芽組織,減少白血球活性,如一定要用應在擦過優碘後,立即以生理食鹽水沖洗。 2.必用抗生素是不對的 除非感染已發生不然不用抗生素,即使是局部的抗生素藥膏,也會影響傷口癒合。 3.傷口要保持乾燥是不對的 根據國外科學家所做的實驗顯示,傷口在適度濕潤的環境下其細胞再生能力與游移速度較快,復原速度會比在完全乾燥的環境下快一倍。 4.較大或較深已感染的傷口要馬上縫合是不對的 傷口必須先清洗乾淨,移除壞死組織,若有分泌物或是有腔洞的深部傷口,須放置鬆散紗布或引流管,待傷口乾淨再縫 5.傷口必須勤換藥是不對的 傷口須依照其性質及癒合的階段,決定換藥次數,傷口只要保持清潔,不需每天換藥,因為換藥反而使傷口易受感染。
傷口照護 傳統的傷口照護方式我們稱為「乾燥傷口癒合」,這是從十八世紀後 就開始的觀念,由於巴斯德的細菌學研究,開始使用乾敷料蓋住傷口 以保持傷口乾燥,避免細菌感染成為當時主要傷口照護原則。 1962年3M Dr. Winter 實驗發現被防水透明敷料覆蓋保護的傷口癒 合較快些。隔年其他科學家們臨床測試證實了,濕潤傷口癒合方式比 傳統乾燥傷口癒合要快的多。從此,「濕潤傷口癒合」取代了「乾燥 傷口癒合」。 傷口照護的觀念也由被動的保護傷口,到較主動的提供有利於傷口癒合的環境。
一般傷口處理及照顧的正確方法 一、清潔傷口 傷口正確的傷口護理第一步是,清洗傷口,最好以大量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目的是減少傷口床細菌,並清楚辨視評估傷口性質,若一時無醫療用的食鹽水,也可用煮過的冷開水或瓶裝礦泉水取代。 二、較大或癒合不良的傷口清創 移除影響傷口癒合的壞死組織,或造成炎症反應的細菌,由外科醫師清創去除壞死的組織,促進傷口癒合。 三、創造傷口癒合的適當環境 傷口經清理後,正常情況下自己能長肉長皮,醫療護理所能提供的是依傷口情形創造一個良好的癒合環境,在傷口不同癒合的時期,階段性的使用功能不同的傷口覆蓋敷料,例如:在傷口重建期肉芽增生階段使用促進肉芽增生組織之藥膏,在上皮化階段使用膠原敷料可以幫助傷口提早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