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全国 2009 年 4 月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年,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 ) 年 4 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 了 ( ) 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 3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廊坊市第四中学.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Welcome ! DREAM.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历史组 洪国莹.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七章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开辟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你觉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呢? 列宁给社会主义下的定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党史部:张宏华.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党章总纲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分析题。 考试范围:考试内容涉及于每一章。
2015年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 第三讲 章节内容分析2 主讲教师:李阅民.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七章 共产主义 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06/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 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6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和发展.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9年4月7日星期日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006/04.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主要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2、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3、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和意义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主要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2、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3、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和意义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2、中国工业化道路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矛盾的演变 2、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 后私营经济的再度崛起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指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恢复国民经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条件成熟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地区建立,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整个大陆范围内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政治特征 经济特征 文化特征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政治特征 经济特征 文化特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过渡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指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理论 所谓过渡时期就是指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它的起点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终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表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渐进性和历史任务。

《哥达纲领批判》中首次使用过渡时期概念。马克思指出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马克思认为过渡时期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进入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怎样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要看各个国家当时的情况而定。” 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时期理论与消灭私有制是紧密相关的。并且论证了消灭私有制的物质前提。

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宣布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地决裂。

在消灭私有制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划时代的新贡献在于,他们是站在社会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私有制产生的历史前提及其存在、发展和灭亡的 物质条件,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私有制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了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作用的同时,也指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指出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即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的历史趋势 。

马克思恩格斯也论证了消灭私有制的物质前提 承不承认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是区分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 马克思恩格斯也论证了消灭私有制的物质前提 承不承认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是区分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了“两个必然”后,也论述了“两个决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必然的,但这种必然性的实现,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决定的。不管理想与观念多么美好、崇高,不具备充足的物质条件,是不会实现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对不同形式的私有制的消灭,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政策与策略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暴力剥夺;二是和平赎买。 关于消灭个体小私有制,他们都主张,只能采取示范和改造的方式。

2 )列宁的过渡理论和实践 列宁把消灭私有制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也深化了对过渡时期的认识。认识到国家越落后,过渡就越困难,过渡的时间就越长。

但列宁也曾经犯过“直接过渡”的错误。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认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受挫后,列宁及时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退却,提出了著名的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列宁在消灭私有制问题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从开始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论,转到现实的社会主义存在私有制论。

2、中共过渡时期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2、中共过渡时期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什么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原因有: (1)民族资产阶级 (2)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 (3)国际环境不允许 (4)中国当时还不具备过渡的物质前提

2) 建国前后关于过渡的思想 (1)先工业化后所有制改造 (2)关于过渡的时间 (3)改造的方式 2) 建国前后关于过渡的思想 (1)先工业化后所有制改造 (2)关于过渡的时间 (3)改造的方式

3)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中央关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发生重大变化。    1953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工业化 农业 总路线 (主体) 三大改造 手工业 (两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部分地改变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 改变: 首先,由“先后战略”    转变为“并举战略” 其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起点    由十几年、二十年后,转变    为从“现在”开始过渡——从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 再次,改造的步骤由“突变”转变为    “渐变”

未改变   ——走向社会主义战略方向

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当时的情况怎样?(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时,基本国情虽无根本变化,但国家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新形势: 1、抗美援朝: 2、土地改革: 3、恢复国民经济: 4、工业化、“一五”计划: 新形势: 1、抗美援朝: 2、土地改革: 3、恢复国民经济: 4、工业化、“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方针: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新的情况: 1、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2、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经济成 分迅速增长 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 与反限制的斗争激烈展开

新的问题: 1、依靠谁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2、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才适合 3、农民个体经济怎样才能适应工业化 迅速增长的需要?

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中央决策层的认识也发展了 这些情况使毛泽东和中央感到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就是中国实现百年梦想,富强国家的最佳选择。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过 1)农业合作化初级发展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 2)农业合作化普遍发展阶段:1953年初到1955年下半年 3)农业合作化大发展阶段: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过 1)初级阶段:1950年初到1952年底 2)普遍发展阶段:1953年初到1955年底 3)基本实现(高潮)阶段:1955年底到 1956年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过 1)实行初级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1949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过 1)实行初级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1949.10到1953年底 2)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 1954年到1955年上半年 3)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把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发展农业生产结合起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坚持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使农民在走向集体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 ◇ ◇坚持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原则,创造了从手工业供销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使手工业者在走向集体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经验 ◇严格区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 ◇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 主义的过渡形式 ◇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

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 1、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剥削阶级被消灭,广大人民群众摆脱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四过”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认识上的历史局限 2、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四过”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认识上的历史局限

1956年1月15日工商界代表·同仁堂老板乐松生,在天安门城楼上为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向毛主席报喜

1956年1月21日,上海举行欢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会和游行

1956年1月30日,工商界报喜队代表荣毅仁向毛泽东主席报喜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今天我们也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当然缺点也有。从工作来看,有时候在有的问题上是急了一些。” 《邓小平文选》第2卷,302页。

思考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2. 如何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 必然性? 3.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思考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2. 如何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 必然性? 3.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 2.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3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 2.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3.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4.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 5.中华大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 年计划(1953一1957) 6 .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 7.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