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教师:曹凤云 上海电视大学法律与行政系副教授 电话:25653383(周二、五) Email地址:caofy@shtvu.edu.c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论学习历程与总结 姓名:钟霜 班级:经管系 经管 班 学号:
Advertisements

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教师培训专题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马克思主义 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主讲人:李宏.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十章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和巨大成就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 辅导讲座一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1.(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和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深入理解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论述 阿克苏地委党校 贺新萍.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章程》 填空学习之一 (总纲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分析题。 考试范围:考试内容涉及于每一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课题组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欢迎 各位老师光临指导! 经贸艺术部 吴玉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4年第四季度中心组学习 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导 言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课程标准 : 1、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永 永 远 的 丰 碑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主持教师:曹凤云 上海电视大学法律与行政系副教授 电话:25653383(周二、五) Email地址:caofy@shtvu.edu.cn

怎样看待政治理论基础课 1、本门课的内容学习与巩固:国家大政方针的总结,国家进步的方向; 2、关于面授课:每两三章基本上一次课,不可能把所有专题都讲透,需要结合文字教材和不断更新的网上课堂来学好这门课。每个内容都在发展变化中,学习中需要与时俱进。 3、高等教育学习方法转变: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大学不是教你标准答案,而是要学会自学与独立思考。)

教学资源:以主教材为中心,网上课堂做辅助,内容包括: 1、背景知识介绍; 2、本章基本理论; 3、十七大专栏 4、平时书面作业 (**网上计分作业要到分校版去做) 5、电子教案

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 (一)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占总成绩的50%,按百分制计算。) 1、  平时书面作业,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40% 2、  网上计分作业,共三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40% (注意时间节点) 3、学习过程表现,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二)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50%) 论文考。

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用一个改变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次课将三章的内容串讲) 1、形成的条件和发展过程 2、主要内容 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 1、形成的条件和发展过程 2、主要内容 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 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1、时代背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的历史根据; 3、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如何理解时代、经典作家对时代的划分与理解 1、什么是时代? 2、 马克思如何划分人类历史的? 结论:运用唯物史观合规律地推导出人类历史经历了五大社会形态。

1、为什么我们的指导思想还要加上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的主要贡献?三大学说。 3、唯物论唯心论如何区分?在人类历史上如何判定唯物唯心? 1818,5,5 ~1883,3,14

社会是如何前进的? 基本原理如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如何推动社会发展。 如何推动? 什么是生产力?它包括哪些要素?

20世纪时代发展脉络(一)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从1873年—1895年的大萧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癫疯般乱跌乱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成为震撼世界的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事件。短短几十年间,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先后建立了横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领土的四分之一。斯大林概括20世纪前五十年的时代主题:战争与革命。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1870.4.22-1924.1.21 孙 中 山1866.11.12~1925.3.12

20世纪时代发展脉络(二) :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毛泽东主席在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毛泽东主席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20世纪时代发展脉络(三) :世界朝向多极化格局演变 从国家看,一般公认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和日本是可以被称为“极”的国家,其中前五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又都是核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此外,还有两个潜在的世界大国:印度和巴西。从地区板块角度看,有北美、欧盟、东亚、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四个极。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几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之一: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邓小平的概括: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 (1)和平问题: (2)发展问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之二:历史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的历史根据。 中国1949年建国,直至1978年的毛泽东时代的奠基之功,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分析。 ——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之三: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1978年,邓小平作为领导核心接手的国家是一个什么状况描述。 ——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汲取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特殊时代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问题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人类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形势动荡等严重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发展的问题更加凸显。世界各国都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中认识到,经济发展是重要的,但发展应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很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应该是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2 )实践基础: 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问题摆在中国社会问题的首位。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发展一度出现了严重的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正确判断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二部分 发展过程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标志: 第一阶段: 基本命题的提出(1978——1982年) 第二阶段: 理论轮廓的形成(1982——1987年) 第三阶段: 科学体系的确立(1987——1997年)

第一阶段:基本命题的提出(1978——1982年)及其标志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拨乱反正(贡献见下张); 2、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正确评价; 3、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贡献: 1、这次会议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 2、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政策。

第一阶段: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二大(中国特色命题) 2、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正确评价; 3、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理论轮廓的形成(1982——1987年)及其标志 1、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第9章) 2、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第11章); 3、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6、7章)提出了12条,标志……

第三阶段:科学体系的确立(1987——1997年)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包括:姓“社”与姓“资”的论断、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关系的论断、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三个有利于标准。

第三阶段:科学体系的确立(1987——1997年)(续)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9条,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启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初提出(2000年,2月;5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2001年,7月;2002年,5月31日)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2002年11月——2003,7)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过程:(一) 科学发展观的最初提出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过程:(一)  科学发展观的最初提出 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主要标志: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央全会此一次研究科学发展观问题,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过程:(二)科学发展观的逐渐完善 2004年2月,党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3月,党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胡锦涛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科学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必须长期间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2006年3月,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过程:(三)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了党章。

提 问: 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分别在哪一年召开?有何规律? 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把什么写进党章?有何区别?

第三部分 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这一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共有三大块内容 1、邓小平理论的基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主题。 3、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重要论断。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动力论、市场经济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之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关键;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

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主张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观,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是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于这种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四部分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与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作用: 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在总结实践创造的信件经验的基础上是指上升到理论。

三(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2)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重要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2、重大的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