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诊断技术 孟羽俊 精品课系列 NO-8 http:// jpkc.czmc.c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 费力或气不够用。 病理性 功能性 功能性胸闷 情绪 环境 功能性胸闷.
Advertisements

[ 心肌梗死康复 ] 康复目的 康复内容 心肌梗死康复的分期 住院期 (1 期 ) 中间期 ( Ⅱ期 ) 维持期 ( Ⅲ期 )
第五节 心脏检查 ( Heart Examination ) 武汉大学医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雷 红.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试题 1 请指出心尖区内 听诊有何异常 : A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B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不传导 ** C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D 、可闻连续性机器样 杂音 E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不传导.
第三十四章 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血管外科 龚仁蓉 讲师 Telephone: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 、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关闭不全。
临床思维 中山医院心内科 林贻梅.
重点掌握※※ 前负荷、后负荷、心率及心肌收缩力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熟悉※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了解 心功能评价.
第三章 循环系统检查.
心脏瓣膜病 内儿科教研室 刘文慧.
心律失常.
心脏解剖模式图. 心脏解剖模式图 心脏瓣膜听诊区 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 强点,即心尖部 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 肋间 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 肋间;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左缘, 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M P P A A T M T ① M—A—P—T ② M—P—A—T.
临床体格检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 吕卓人.
第六节 风湿性心瓣膜病.
心脏听诊 AUSCULTATION OF THE HEART
实验一 胸部及心脏的听诊.
第二十二章 心脏疾病病人 的护理.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心脏瓣膜病 中山二院心内科 杨 莉.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六章 心肌疾病 内科教研室 贺鹏辉.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岳阳医院心内科 符德玉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心脏听诊.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心脏检体诊断学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检体诊断学实验室.
心 脏 检 查.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胸部检查 胸壁、胸廓及乳房的检查 肺与胸膜的检查.
心脏检查 (CardiacExamination)
循环系统.
先天性心脏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甄宇峰.
第二部分:心电图.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疾病诊断的步骤 1.资料的搜集 2.分析综合、得出初步诊断 3.验证或修正诊断.
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
心脏综合病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Valvular Heart Disease)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心脏血管检查.
教学目标: ★ 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 熟悉先心病患儿的护理诊断。
肺 部 望 触 叩 诊断学教研室.
心 脏 评 估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护理系.
任务5 胸部、肺部评估.
心 脏 检 查 (1) 《诊断学》系列课件 概 述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主 讲: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汤之明.
物理诊断技术 王永新 精品课系列 NO-11 jpkc.czmc.cn.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四节 心脏、大血管 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心脏检查.
心脏瓣膜病病人的的护理   临床教研室罗惠媛.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 儿科学教研室.
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血管检查.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心瓣膜病 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Respiratory System Assessment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心包疾病 心内科 龙仙萍.
第三节 心房与心室肥大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第一节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二节 心 heart 一、位置与外形 (一)位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周围包有心包。约2/3在胸骨中线左侧,1/3在胸骨中线右侧。 前方——肺、胸膜、胸骨体下部、 左侧第4、5肋软骨 下方——膈的中心腱 后方——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物理诊断技术 孟羽俊 精品课系列 NO-8 http:// jpkc.czmc.cn

任务8—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诊查

资讯:学生自学心绞痛的相关知识 决策: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疾病确定查体顺序 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诊查计划 实施:学生按照诊查计划查体 检查:对照查体流程标准,回顾检查 评价:教师对学生诊查过程进行评价

思考题 如果你是一位医生,你如何对冠心病的病人进行胸部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表投影

视 诊(Inspection) 心前区外形 正常: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 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异常: ① 隆起:先天性心脏病 ① 隆起:先天性心脏病 后天性心脏病 ② 饱满: 大量心包积液 ③ 扁平: 扁平胸

心尖搏动:(apical impules) 概念: 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 胸 壁对应部位,使局部肋间组 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 位置: 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 0.5—1.0cm处 范围: 直径为2.0 --2.5cm。

心尖搏动改变: 1、 位置改变: A 、生理因素: 体位: 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 1、 位置改变: A 、生理因素: 体位: 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 右侧卧位向右移1.0-2.5cm;

体型: 矮胖型--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可达 第4肋间; 瘦长型--心脏呈垂位心尖搏动下移达 第6肋间。

B、病理因素: 左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右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但不向下移位。 1) 心 脏 疾 病: 左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右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但不向下移位。 左右室增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 右 位 心: 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 5肋间。

2) 胸腹部疾病: 向健侧移位: 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 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 向患侧移位: 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 心尖搏动向患侧移位。 腹 部 疾 病: 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 瘤等,心尖搏动位置上移。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变化: A、生理情况: 胸壁增厚或肋间变窄时,心尖搏动 减弱,范围也减小 胸壁薄或肋间增宽时,心尖搏动强 范围也较大 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 可增强。

B、病理情况: 发热、贫血 心尖搏动减弱: 心肌病变,心包、胸腔 积液或积气 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 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室肥大,甲亢、 发热、贫血 心尖搏动减弱: 心肌病变,心包、胸腔 积液或积气 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 心脏收缩心尖搏动内陷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 见于肺动 脉高压 2、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见于右室 肥大。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升主动 脉瘤或主动脉弓瘤 4、剑突下搏动:可见于右室肥大或腹 主动脉搏动

触 诊(Palpation) 心脏触诊方法: 检查者常用右手,以全手掌、手掌尺侧 (小鱼际)或示指、中指触诊。 查震颤常用手掌尺侧, 查心尖搏动常用2-4指指腹。

 心脏触诊内容:  一、心尖搏动: 看不清心尖搏动时 检查抬举性搏(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二、震颤:(thrill) 概 念: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 细小振动,又称猫喘 产生机制: 瓣膜口狭窄、关闭不全、异常通道使 概 念: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 细小振动,又称猫喘 产生机制: 瓣膜口狭窄、关闭不全、异常通道使 血流产生漩涡,振动心壁或血管壁传至胸 壁所致。 震颤强弱与病变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 压力阶差呈正比。

震颤的分类: 1.收缩期震颤: 出现在收缩期,随心尖 搏动而出现者 2.舒张期震颤: 出现在舒张期,在心 尖搏动之后出现者 2.舒张期震颤: 出现在舒张期,在心 尖搏动之后出现者 3.连续性震颤: 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 期 部 位 常 见 疾 病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时 期 部 位 常 见 疾 病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间隔缺损 心尖区 二尖瓣关闭不全 舒张期 心尖区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动脉导管未闭

三 、心包摩擦感: 触诊特点: 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明显; 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知,收缩期更易触及; 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

叩 诊(Percusion) 叩诊要领: 1 手法:病人坐位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平行 (与肋间垂直) 病人仰卧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垂直 1 手法:病人坐位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平行 (与肋间垂直) 病人仰卧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垂直 (与肋间平行) 2 力度:适中 3 顺序: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 由外向内。

心脏与肺脏相互重叠关系示意图

心脏绝对浊音界和相对浊音界

正常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肋 间 左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心界改变及其意义 1. 心脏因素 (1)  左心室增大: 呈靴形, 见于 AI、高心病, 又称主动脉型心.

(2) 左房及肺动脉扩大: 呈梨形, 常见于二尖瓣狭 窄,又称二尖瓣 型心.

(3) 右心室增大: 轻度--绝对浊音界增大, 重度--相对浊音界向左右扩大. 常见于肺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3) 双心室增大:呈球形 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左界向下扩 大,称普大型心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克山病、重症心肌炎、 全心衰竭。

(6) 心包积液: 呈烧瓶形,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5) 主动脉扩张及升主动脉瘤: 第l、2肋间浊音区增宽。

(1) 胸腔占位性病变:患侧叩不出心界 健侧心界向外移。 (2) 肺部实质性病变:如与心浊音界重 叠,心界叩不出。 2、 胸腹病变 (1) 胸腔占位性病变:患侧叩不出心界 健侧心界向外移。 (2) 肺部实质性病变:如与心浊音界重 叠,心界叩不出。 (3) 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甚至叩 不出。 (4) 腹腔占位性病变:使膈升高,叩诊 时心界扩大。

考 核

小 结 心脏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检查过程一定要有爱伤意识。 卧位时,板指与肋间平行;坐位时,与心缘平行。 小 结 心脏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检查过程一定要有爱伤意识。 卧位时,板指与肋间平行;坐位时,与心缘平行。 叩诊力度适当,用力均匀。 靴形心、梨形心、球形心及烧瓶心均为心脏本身因素。 影响心脏浊音界的心外因素包括胸部疾病和腹部情况。

冠心病心绞痛体征 不发作时,无特殊表现。 发作时,常呈焦虑状态,血压增高 心率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出现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心尖部可听到中、晚期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分裂。

作业 课下分组练习心脏浊音界的叩诊检查 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的诊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