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4、PPAR-γ异常与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免疫紊乱的关系研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基本概念  免疫系统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制作人 动医0303班 冯美娟 任书文 张旭峰 郑桂平 孟红彩
第 4 章 天然免疫系统 Innate Immune System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 天然免疫的可溶性免疫分子 天然免疫细胞。
请解释该图所说明之抗体作用.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HL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第七章 细胞因子.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应答.
第六章 免疫应答.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強直性脊椎炎.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2008级硕士研究生免疫学讲授内容之一 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主讲教师:刘胜武.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Regul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NF-kB1 by microRNA-9 in huma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汤 华 天津市生命科学中心实验室 天津医科大学.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糖尿病流行病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程 斌 学时数:2学时.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发生在固有性免疫之后,是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对抗原作出的特异性反应,能够产生免疫记忆效应。在彻底消灭病原体以及防止再感染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返回.
免 疫 应 答 概 述 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的抗原呈递细胞首先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和呈递,继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呈递的抗原进行识别后,引起相应的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值、分化,进而产生一系列免疫效应,从而将入侵的抗原性异物进行排除的整个生理过程,称为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人教社生物室 包春莹 QQ: 与中学生物教材有关的 免疫学知识概述 人教社生物室 包春莹 QQ:
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40章 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六章 免疫应答.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肿瘤免疫 北京大学 王月丹.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Cells in Immune System)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细 胞 因 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免 疫 学 概 论.
其他免疫分子.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癌基因、抑癌基因 与生长因子 Oncogenes, Anti-oncogenes and Growth Factors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指导! 论文题目: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肿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移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对部分体液免疫发挥辅助功能。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
机体的免疫防御 中国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曹 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TLR4、PPAR-γ异常与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免疫紊乱的关系研究 胡仁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UC) 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青、中年好发。 部位: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以直肠和远端结肠为主。 症状: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 治疗:5-AS、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UC流行病学 欧美患病率 200/105,发病率10-20/105。 我国既往较少见,近年逐渐增多。

国内期刊检索结果取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1989.1-2003.10 我国尚无流行病学报告 国内期刊检索结果取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1989.1-2003.10 包括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影像学杂志、内镜、临床内科、临床消化杂志、华人消化杂志(中、英文版)、胃肠病学、中国肛肠病杂志、各医学院校学报、国外医学系列等1260种医学专业期刊,2500多种相关医学期刊全文(文摘),累计超过1695841条。

UC文章情况 年 度 U C 89-93 216 94-98 707 99-03 1830 小 计 2753

近15年UC病例数 年 代 U C 89-93 11195 94-98 30796 99-03 87693 小 计 129684

历次学术会报告病例数 年代 UC 1978 337 1986 581 1993 3065 1999 1507

不同年代我院住院病例数 50’ 60’ 70’ 80’ 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60’ 70’ 80’ 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C 24 28 31 170 1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他发达国家类似,21世纪我国UC将进一步增加。 深入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可能对其治疗和预后产生深远影响。

UC 病因、发病机制 遗 传 感 染 免 疫

遗传 家族聚集现象。 不同种族的发病率不同。 与免疫遗传疾病的关系。 UC相关基因研究: HLA-DR2,-DR9,DRB1*0103正相关。 HLA-DR4 负相关。 易感位点3、7、12条染色体。

感染 无直接证据表明细菌感染是UC的病因,但微生物促进UC发生的观点正被接受。 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动物在无菌环境中不能诱导出结肠炎症。 针对细菌抗原的免疫反应增强。 抗生素和促生态制剂对UC病人有益。

 免疫反应异常 肠粘膜免疫系统耐受性减弱,肠腔抗原容易使免疫细胞被激活。 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过量促炎细胞因子,引起和放大粘膜炎症。

CD4+/CD8+T细胞,Th1/Th2细胞亚群。

肠粘膜免疫耐受减弱的原因 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 有 关。 肠粘膜TLR4 (Toll like receptor 4) 表达增多 PPAR(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表达减少 有 关。

TLR4 TLRs的一种亚型,为跨膜受体蛋白,含胞外亮氨酸重复序列和胞内IL-1R同源结构。 分布于免疫活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介导对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连接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物质。

TLR4主要识别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胞壁成分LPS并被激活。 TLR4被激活后,向下传信号激活核转录因子- κB(NF-κB)。 TLR4过量表达将导致NF-κB过度活化。

TLR4信号传导途径

NF-κB 两个Rel家族亚单位组成,p50/p65异二聚体最常见。 能与多种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结合并促进其转录。 调节多种炎症和免疫基因的表达,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如IL-1、TNF-α等)基因转录。 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细胞凋亡。

凋亡 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 在免疫系统中,调控免疫活性细胞的寿命,避免出现过高或无限制的免疫应答。 凋亡也是维持肠粘膜免疫系统稳态和对肠腔抗原耐受的重要机制。

NF-κB过度活化将导致: 大量IL-1、IL-6和TNF-α等促炎症性细胞因子产生。 细胞凋亡减少,包括免疫活性细胞的凋亡减少。 这些均可能引起肠粘膜免疫紊乱。

因此, TLR4过度表达比将引起免疫紊乱和炎症反应级联放大。 TLR4还可直接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增强其抗原递呈和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能力。 DC是一种抗原递呈细胞,表达MHC-抗原肽复合物,并传递共刺激信号,促进T细胞激活,启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因此, TLR4过度表达比将引起免疫紊乱和炎症反应级联放大。

国外的研究已经证明TLR4在UC结肠组织表达升高,我们的初步实验也证明了同样的结果。 国外和我们的研究均证明UC结肠粘膜组织存在大量活化的NF-κB 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

研究显示UC肠粘膜的免疫活性细胞的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UC肠粘膜TLR4 、NF-κB 活化 、免疫活性细胞凋亡 和促炎细胞因子 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需进一步证明。

PPAR-γ 一种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 。 PPAR-γ主要在脂肪、肠组织和造血干细胞中表达。 在单核/巨噬细胞、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细胞中也表达。

PPAR-γ信号传导途径

最初发现PPAR-γ与调控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代谢有关 。 后来发现它也参与炎症的调节,其机制可能为抑制NF-κB活化。 PPAR-γ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周期,诱导DC凋亡,抑制DC活性 。

由此可见,PPAR-γ是一种对免疫和炎症反应具有负调控作用 的重要信号物质,其表达减弱很可能会引起过度的免疫和炎症反应。

国外和我们的研究均证明UC结肠粘膜PPAR-γ表达减少。 PPAR-γ 与NF-κB 活化 、免疫活性细胞凋亡 和促炎细胞因子 之间的内在联系也需进一步证明。

综上所述,TLR4和PPAR-γ分别介导促进和抑制炎症的信号,在调控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具有相反作用。

TLR4和PPAR-γ信号可能作用机制

TLR4 、PPAR-γ 将导致促进与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信号失衡,引起了UC肠粘膜免疫紊乱和肠道炎症。 调节他们的水平是否有可能恢复促炎/抗炎信号的平衡,纠正UC肠粘膜免疫紊乱,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呢?

研究显示: TLR4基因突变可明显减轻STAT3敲除小鼠发生的结肠炎症。 利用表达PPAR-γ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干预UC动物模型,可明显减轻肠道炎症。 PPAR-γ配体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干预UC动物模型或治疗病人减轻结肠炎症。

因此,阻断或减弱 TLR4介导的信号,增强PPAR-γ介导的信号有可能恢复肠粘膜免疫的耐受性,减轻UC肠粘膜炎症,成为治疗UC的新靶点。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