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台北市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人格養成系列 感 覺 和 情 緒 的 認 識 與 處 理 任兆璋修女 口述 財團法人台北市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http://www.jenlinst.org.tw/
阿諾博士是心理學家,他說感覺是對經驗的積極或消極反應;情緒則是更深更廣更強烈的反應,通常會出現在特定對象身上。感覺和情緒的界線不是很分明,也不容易劃分,通常我們會把它們連在一起,講成一個感受。
感受是 經驗的積極或消極的反應 『覺察圈』 首先看這張圖: 背 景 感覺 (我看、聽、聞、觸..) 表達 解釋 意欲 感受 感官訊息 (我說、做…) 語言、行為、生理反應 解釋 (我想、我猜)觀念、想法、 價值觀,依過去經驗反射 背 景 意欲 (我要、選擇…) 動機、期待、態度 感受 (我覺得、我感覺到.) 情緒心理作用
而每個人都有能力處理問題,有機會遇見自己內在的智慧,瞭解自己,然後就能體會別人的內在。 假定沒辦法瞭解自己的感受,就很難帶別人走出他的情緒困擾,所以每個人都需要面對情緒跟感受的認識和處理。
大部份的人都有喜歡,或不安的經驗,卻不知道感受的來源是過去的經驗。例如小時候看到媽媽吃過老人的苦頭,所以長大後對老人的感受是討厭的。 感受的來源,是過去的經驗 妳這笨女人,會不會照顧我兒子?連飯都懶得煮,還讓我兒子吃剩飯? 要瞭解感受的來源…… 哼!這老人說什麼鬼話,她看起來跟我奶奶一樣,我看一定也是尖酸刻薄,愛欺負人。 嗚~~ 討厭!這老女人欺負我媽媽。
感受與背景經驗有關 有時候我們遇到某種情境,會莫名其妙流淚,就是因為碰到過去的經驗。 在很小時候碰到某些情境,心裡有了感受,但是這些感受當時沒有化解,被壓抑下去,往後碰到類似的情境,類似的感受就是會被叫醒、重演、再出現。 我是不是有問題?看到電影裡的女生失戀,被拋棄,我就會覺得心碎,哭好久喔~可是我沒戀愛過啊。 這會不會跟你小時候,父親拋棄你們母女的感受有關呢?
感受是自發性的 感受沒有對錯,是自發性的。自發性就是你不能控制、命令感受要如何,會害怕就是會害怕。 所以跟人來往時,得學習不要帶著過去的經驗。否則,過去被傷害的感受,現在也會重演,影響跟人的來往。所以我們要現時現地的去經驗,而不是被某些記憶、動力帶著走。 我不想去找她,她看起來跟欺負我媽媽的奶奶好像。她好壞…… 現時現地經驗後 啊!真的耶!她跟我奶奶一點都不像。人好好~~ 妳試試看嘛!妳不跟她說過話,怎麼知道她是什麼樣的人?搞不好妳會發現她是大好人喔! 呵呵~~
感受是成長背景學習來的 我們的信念、價值觀是學習來的。 假定從小聽說身為女人很糟糕,長大後會因為身為女性而自卑,這樣的價值觀是學習來的。 所以現在可以再學習,每天告訴自己,我受過高等教育、有能力,能愛別人、愛自己,我要給自己一份尊嚴,看待自己的舊觀念,要有所改變。 觀念感受,不論是自卑或優越的都沒有關係,這些可以透過再學習來調整。 感受好像是一匹野馬,他會亂動,所以我們必須學習成為感受的主人。
感受是一個動力 感受是一個動力,是自發性,沒有辦法控制的。身體本身能夠處理情緒,情緒若不釋放會存在某個地方,就是比較弱的器官,感受是一個動力,動力不化解,就存在身體裡。 身體有記憶,會記下我們沒打理的感受,所以要每天靜下心跟身體在一起,體會體內微小的動力,經常要查覺身體的動靜,這是十分重要。 所以我有了害怕,要馬上打理,現時現地體會,不要把他人看成是過去的人,要現在去經驗,生活在現在,而不是過去。
情緒的反應 高興、難過、憤怒、畏懼、分享、同樂、相愛、妒嫉,這些都是情緒,感受,是我裡面的一個心情,而不是你很討厭、很壞、很好,這都不是情緒。 例如:吐痰,我會有厭惡的感覺,不是我很討厭你,要很清楚的,我不能接受的是這個行為,對這個人,我還是喜歡的,感受是我裡面的反應,而不是你很討厭、很壞、很好,這都不是情緒,是在形容一個人。
情緒有調味的功能 情緒是一個指標 所謂調味,是指情緒能改變氣氛,假定去玩的很高興,回來跟人分享,氣氛就很輕鬆,所以有調味的功能。 例如,先生一進門就發脾氣,這個指標指向 的是,今天他碰到了困難,可能被老闆刮了 鬍子,他很奧擾。但若讓過去情緒重演…… 妳這笨女人,就知道逛街花錢,連飯都不煮,我娶妳幹什麼? 哼!他以為賺錢就了不起!我怎麼這麼倒楣?!他最偉大,隨便都可以亂發脾氣,哼!太過份了。 圖是動則恆動,過去的經驗在反應。所以我們必須要覺察-他今天是怎麼了?一進門就發脾氣一定是外面碰到挫折,要好好陪伴、安撫他。
情緒會爭取生存發展 大部份的人都討厭有消極的情緒,特別是自卑。可是自卑的心情會推動發奮努力,討厭別人看不起,就會發憤圖強。所以有時候情緒也會刺激我們爭取生存發展成人。 妳這沒用的小孩,看看隔壁的妹妹,考上這麼好的學校,妳到底在幹嗎? 媽媽都說她比較好, 我真倒楣…… 自卑也許是很糟糕的感覺,卻推著她要努力。 我不能讓他們 看不起我,我 要努力唸書、 賺錢…… 笨蛋!
就像瘋狗來了,害怕的力量會推你趕快逃走,所以消極的情緒會幫忙我們進入積極的情緒。 重要的是我們要接納允許自己有情緒,事實上所謂的危機就是轉機,因為有了警惕的心情,我們就開始重整自己,所以情緒是沒好沒壞,都能夠幫忙我們發展自己。
可以有感受不可以有行為 不跟著感受推動自己做出不規矩的行為。 理智跟情緒必須整合,情緒發生的時候,沒辦法命令自己不要有情緒,所以我要容許這個自發性的反應。但是人對行為有自主的能力,自發性的感受(情緒上)不用負責任,可是行為(理智上)要負責任。 但我結婚了,回家感受家人溫馨更快樂! 哇!美女對我現殷勤耶!這感覺真好,要是一起約會,搞不好會有戀愛火花喔。 感 受 沒 關 係 行 為 要 負 責 不了! 我要跟家 人去看。 嗨!要 不要去看 電影? 不跟著感受推動自己做出不規矩的行為。
感受沒有道德標準,情緒反應是用自己的經驗解釋,經驗不同,反應也不同。 而情緒的發展也跟經歷一樣,小孩子脾氣發完沒事了,可是有些個性深沈的成人,我們必須要很仔細清楚他的狀況,不能(用感受)隨便判斷,才能夠相安無事,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用經驗感受判斷 什麼?他會喝酒,喝完還會打妳?天啊!女兒,媽看錯人了。對不起! 放心啦!這男人我喜歡,他跟妳那酒鬼爸爸完全不一樣,家裡又有錢,一定是個好男人,聽媽的話,嫁他准沒錯! 可是… 嗚嗚…
情緒本身是一個力量,好像是容器,假定有很多的自卑、不滿意自己、自責的心情,裡面就會裝的很滿,別人只講一句話,就擺不下要滿出來,大發雷霆,所以我們要學習時常看看自己的內在,要經常保持淨空,要處理堆積的情緒垃圾。
情緒的處理 處理情緒有許多不同的方法要學習。 1.直接的化解、疏導: 像是把話講出來,找到恰當的對象訴說。 2.陪伴跟體會情緒, 陪伴身體上的壓力以後,身體意識到情緒存在,就會去處理。假定不去打理,情緒就會存在某些地方,幾年後也許身體就有問題。 3. 間接的疏導, 在拖地時把地板當成先生捅個二下,情緒也可以出來,討厭他某些行為就捅它幾下,情緒宣洩了,看到先生還是很可愛,還是可以溫柔對待。
因為身體是有靈性的,腦子會忘掉經驗,可是身體不會忘,有時莫名其妙的流淚,就是腦子忘掉,身體沒有,所以會哭。 4. 用音樂、運動、游泳抒發, 因為身體是有靈性的,腦子會忘掉經驗,可是身體不會忘,有時莫名其妙的流淚,就是腦子忘掉,身體沒有,所以會哭。 甚至,在母胎裡的經驗,都會動則恆動的牽涉我們。 我不想要生出這個孩子啊…… 老公打我,都是我的錯… 為什麼連孩子都不要我了… 男朋友不愛我,是我太糟了 媽媽她不要我了…我好糟
消極情緒太多,要化解才能容忍,積極的情緒,能夠平衡消極情緒。 有些人聽到一句話,看到一件事,就有情緒反應。這時可以去看看心裡是不是有自卑、不肯定的心情,有的話要去處理,這樣才比較有空間,有容忍的能力。 老公!今天你放假,我們出去玩好不好? 不要,假日讓我休息一下可不可以? 我很介意父親以前都不帶我出去玩。但那是過去的經驗,現在他很想在家裡休息。那我就自己出去走走好了。讓他在家休息。 處理過 老公一定是不愛我了……嗚~~我就知道,沒有人會真心對我好…… 自卑、不肯定 消極情緒太多,要化解才能容忍,積極的情緒,能夠平衡消極情緒。
情緒的轉移 轉移就是遷怒,情緒轉移到相似的對象身上,這是情緒的特色。情緒是一個力量,必須要學習用不傷害的方法處理情緒。 千萬不能認為,只要對方不講那句話我就不會發火。其實,是自己心裡很滿,裝不下那句話,所以對情緒負責任、處理掉以後,聽到別人這樣說也就沒什麼感受,裡面原本會冒火的力量也就沒了。 所以說化解情緒時,卻跟著罪惡感,就傷了自己,我們要學習選擇不傷自己也不傷別人的方法。
對於親密的人我們都會顯得隨便,講話比較不客氣而傷害彼此,所以才需要學習去體會、瞭解、接納。 老公,我回來了。你睡飽了嗎? 當然,我不花錢就睡飽了,哪像妳出門去大飯店喝下午茶,還大包小包的買一堆。 你太過份了,我只花了三十五塊喝咖啡而已,你怎麼可以說我亂花錢?好,我下次就去把你的薪水花光好了!哼! 妳 選 哪 一 邊 ? 老公,你這樣說讓我好難過,我今天只花了35塊喝咖啡,這裡是火鍋料,我想天氣這麼冷,一起圍爐吃火鍋一定很開心。 哼!就知道妳敗家,娶妳真是倒楣! 啊?對不起, 什麼? 嗯~~
情緒反應 1、焦慮 2、敵意 溝通不是要對方改變,而是要化解心情。 神經質的焦慮 老闆沒稱讚我,一定是因為他討厭我,沒人喜歡我,怎麼辦?我會不會被裁員? 1、焦慮 神經質的焦慮 正常的焦慮是指害怕具體的東西。而神經質是想像出來的,這時活力會消耗在亂想、害伯、不安,甚至失眠,就會消耗精力。 你很閒嘛!一天到晚想東想西,不要亂想了,沒用的東西! 怎麼辦?這孩子怎麼這麼叫人擔心? 敵意 2、敵意 感受 敵意伴隨著譏諷、批評、囉嗦,甚至有理有據。所以我們必須表達感受,而不是用敵對的方式冷言冷語。 溝通不是要對方改變,而是要化解心情。
3、罪惡感 行為跟道德有差距時,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罪惡感。因此有時規格要訂低一點,這次失敗的經驗是為下次做準備,情緒就不會低落。所以每件事我盡量做,盡力後還無法成功或完美也無所謂。 4、悲哀 悲哀是心理反應,像是失去心愛的人跟物,通常三到六個月就能自然化解,容許這個人可以離開。 假定沒辦法化解,就需要諮商人員造就接受或瞭解的氣氛跟關心,使求助者能更有效的處理自己的感受,或是從成長團體中重獲心靈的安寧,讓他比較有信心,能再度與外界建立一個愛的關係。
認識感覺、正視感覺 每個人都有過不去的心情,要知道曾經在何處受過傷,才不會動則恆動的繼續受傷。 情緒在能夠表達出來,並在安全氣氛下被接納,沒有批評或指責時,才能慢慢有所體會。 感覺跟情緒是強而有力的生存動機,所以有情緒是好事,無論在自身或別人身上學習瞭解情緒的性質跟作用,都能更有效的協助自己跟別人,觀念改了,情緒也會不同。情緒是推動我們改變的動力,這些瞭解了以後,我們會接納可以有情緒的表達,也才會處理和面對它。
Q&A Q:我很自卑,要怎樣才能通過? A:自卑不能像一張紙一樣一撕就沒了,我們要不斷練習欣賞自己,每天早上起來照鏡子欣賞五官,完成一件事,肯定這是上天給我的能力,不斷的欣賞自己,並了解自卑的來源,常常被媽媽比較,或是不夠漂亮、聰明而自卑,假定是因為不漂亮,那我可以不漂亮,我有內在美,我會愛自己跟愛別人,因為一切,有一天都會回歸為零,例如:大學有很多老師,可是你記得的老師可能就是曾經愛過你的人,很漂亮、很會講課的老師你卻忘掉了,我就是如此,我記得小時候父親早逝,有一個校長,看到我頭髮很長,告訴我該剪頭髮,讓我覺得好像父親的關心,到今天我都還記得他。所以沒有外在美,我可以愛自己和愛別人,不斷的肯定,接受自己的弱點,能夠面對弱的人,是最強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弱,你要靜下來去體會。有人常說我講話很大聲,這是我的弱點,不必去辯論並接受它,講到優點的地方,大方承認,真實的事情要收下,才能知道自己的優點、弱點,了解接受自己的弱點就不會自卑,不接受才會覺得自己怎麼那麼糟,人可以有長處,也可以有短處,每個人都是有限度的。
Q&A Q:我們很容易從感覺就直接跳到感受,忽略了中間解釋的部份,有沒有一些現象能夠意識跳過了。 有時候已經行動了,感受卻沒有打理,所以要學習新的生活方式打理內在,新的生活方式需要長時期的培養跟操練,因為我們已經太習慣一句話出來我們馬上一句話頂回去,當中已經碰到過去的經驗,有了感受,感受做了一個決定,要傾聽身體,學習傾聽自己跟別人,聽到這些訊息,然後再分辨,再做決定要如何反應,慢慢學習做自由的人,才可以帶別人做自由的人,才能夠陪伴自己的孩子,也才能跟自己的先生相安無事。
請上基金會網頁 http://www.jenlinst.org.tw/ 家庭是人生的起點,而生命成長與婚姻締結是家庭的萌芽。 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是生命、婚姻和家庭教育的推動者 期望建立一個永續學習平台,讓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的華人社會 在自我價值與生存意義感的追尋同時,邁向更成熟具創造性的婚姻家庭生活 請上基金會網頁 http://www.jenlinst.org.tw/ ◆成立愛家社區讀書會 ◆報名任林愛家學苑成長團體與公益講座 ◆利用遠端學習平台線上收聽與電子書 ◆參加讀書會帶領志工培訓 ◆連結專業心理諮商輔導資源 來電索取[愛的種子與園丁]雙月刊 (02)2778-0703 把愛傳出去,成為愛的家園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