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给药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0835--2361675.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Advertisements

护理基本技术 第十二单元 冷热疗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
给药技术 给药技术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学 习 目 标学 习 目 标学 习 目 标学 习 目 标 1. 掌握取药、配药程序 1. 掌握取药、配药程序 2. 能正确实施发口服药,并会按药物性能指 导病人服药 2. 能正确实施发口服药,并会按药物性能指 导病人服药 3.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关心、同.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给药的基本知识 药柜的位置适宜: 放于光线足,不透光处。 药品应按内服、外用、注射、剧 毒等分类保管。 药瓶上应有明显标签。标签  内服药标签为蓝色边、  外用药标签为红色边、  剧毒药标签为黑色边。 标签上标明药名(中、英文 对照)、浓度、剂量。 定期检查 : 药物如有沉淀、混浊、异味、
LOGO Chapter 9 Drug Therapy and Nursing Care. LOGO.
安全用药管理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科 方春霞. 目录 给药途径 安全口服给药 常规药品管理 特殊药品管理 抢救药品管理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湘雅路街道 刘韬 2014 年 4 月 微时代 · 新挑战. 什么是微时代 : 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 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 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 时代。 开福区湘雅路街道工委 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 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 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 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绿色开花植物是怎样繁衍后代的? 人类新个体的产生需要经历由雌雄 生殖细胞(即 :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 个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 人的生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 种现象。
护理学基础 第十八章 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 应的处理 药物过敏试验法   一、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法 一、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法   二、其他药物过敏试验法 二、其他药物过敏试验法 学习指导 首页.
各种注射法.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 “ 三查 七对 ” 检查药物质量 查实确无配伍 禁忌 洗手,戴口罩, 衣帽整洁 注射器的活塞、 针头与针梗必须 保持无菌 按要求消毒注射 部位皮肤: 常常用消毒方法 安安尔碘消毒 临时抽取,随即注射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江苏省人民医院应急演练流程.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一)药物的种类 片剂、溶液、合剂、胶囊、丸剂、酊剂、散剂等。 1.内服药
超声雾化吸入法 医学护理系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1.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中医美容保健.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第八单元 排泄护理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3.实施 鼻导管法 鼻套管法 鼻塞法 面罩法 给氧方法 漏斗法 氧气帐法 头罩法 高压氧疗法.
雾化治疗 万贝
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 Intravenous Infusion 主讲人:肖晓燕.
临床的治疗方法: 给药的目的: 治疗疾病 减轻症状 预防疾病 协助诊断 维持正常的 生理功能
肺结核.
护理学基础 肌内注射法.
Administration of Medicine
您的诺和笔用对了吗 —诺和笔使用注意事项 肿瘤内一科 庞建芝.
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
给 药.
第十五章 治疗技术 第二节:药物治疗技术(一).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 十 二 章 药物疗法.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九章 液体制剂.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 液体制剂.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是最常采用的给药方法,方便、经济和相对安全。 一、目的 药物经胃肠道粘膜吸收而产生疗效。
L/O/G/O 给药法 临床医学系
注射给药法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实训十四 注射给药法 护理学基础实训.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洗手消毒液(优威) 1.杀菌力卓越,第一个获得中国卫生部“卫消字”批准文号的洗手液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护理学院 2011级护理1班 曹委.
第十二章 给药.
静脉输液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东红 张文亨 韩秀云 朱玲玲.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保存活髓与保存患牙 (二)无痛与无菌 (三)引流与制洞 (四)清创与避免手术损伤
幼兒常見的健康問題(IV) 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S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家長教育 之 電子學習.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順德與香港為空氣污染 而制定政策 組長:曾惠敏 組員:溫琪華 葉子賢 許焯琛 溫煜彬 曾偉南 帶組老師:甘建基老師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药物的量效关系 蒋国君 药理学教研室.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床上洗头.
柑橘皮中黄酮两种提取方法的探索 及含黄酮类饮料生产工艺改进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给药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0835--2361675

任务一 口服给药法 任务二 雾化吸入法 任务三 注射给药法

任务一 口服给药法 给药的基本知识 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原则 药疗原则 给药的途径 给药的次数和时间间隔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药物的种类 任务二 内服药 注射药 外用药 新型制剂

药物的领取 凭医生处方对药物进行领取。门诊患者在门诊药房自行领药;住院患者用药,应由病区护士去住院药房(中心药房)领取。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任务二 凭医生处方对药物进行领取。门诊患者在门诊药房自行领药;住院患者用药,应由病区护士去住院药房(中心药房)领取。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药物的保管 任务二 药品在药柜内贮存 药物分类放置 药瓶上应有明显标签 保证药品质量 根据药物性质妥善保管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给药原则 任务二 根据医嘱给药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正确合理给药 观察用药反应 指导患者用药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给药途径 任务二 口服 注射 舌下含化 吸入 外敷 直肠给药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给药途径 任务二 吸收速度由快至慢之顺序为: 静脉→吸入→舌下含化→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粘膜→口服→皮肤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口服给药法概念 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吸收入血循环,可起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作用。口服给药法使用简便,不直接损伤皮肤或粘膜,患者的痛苦较小,是最常用、最方便,即经济又安全的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操作前准备 任务二 评估病人 环境准备 用物准备 护士准备

环境: 评估 1.基本生理状况 2.病理状况 环境清洁 3.用药史 光线适宜 4.目前医嘱用药 用物放置整齐 5.心理社会问题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任务二 环境: 环境清洁 光线适宜 用物放置整齐 评估 1.基本生理状况 2.病理状况 3.用药史 4.目前医嘱用药 5.心理社会问题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 洗手 带口罩 用物准备 药柜 服药本 小药卡 发药车 发药盘等 任务二

备药 1.根据服药本查看药柜的药物是否齐全。 2.根据服药本上的床号、姓名、药名、浓 度、剂量、时间进行备药。先备固体药,后 备水剂与油剂。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备药 任务二 1.根据服药本查看药柜的药物是否齐全。 2.根据服药本上的床号、姓名、药名、浓 度、剂量、时间进行备药。先备固体药,后 备水剂与油剂。 3.依据不同药物剂型采取不同的取药方法。 4.再查对。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发药 任务二 1.洗手,携带服药卡,备温水,送药至床前 2.三查七对 3.协助患者安置体位 4.协助患者服药 5.整理

服药指导 口服给药法 任务一 任务二 1.健胃及增进食欲的药物应饭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及助消化药应在饭后服用。 2.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剂、铁剂等,应用吸管服用,服后应及时漱口。止咳糖浆对呼吸道粘膜有安抚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 3.磺胺类药和发汗药服后应多饮水。 4.服用强心甙类药物前应测患者的脉率(心率),如脉率少于60次/min或出现节律异常应停止服药并报告医生。 5.服用酶制剂如多酶片、胃蛋白酶以及铁剂时不能同时饮茶。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超声波雾化吸入是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特点: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μm以下),药液随患者深而慢的吸气可以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同时雾化器的电子部分产热,对药液起到轻度加温作用,使患者吸入的气雾温暖,舒适。

目的 1.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以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 2.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帮助祛痰,改善呼吸功能。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目的 1.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以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 2.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帮助祛痰,改善呼吸功能。 3.解除支气管痉挛。 4.治疗肺癌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作用原理 通电 高频电能 晶体换能器 超声波声能 透声膜药物 雾滴 患者呼吸道 输出 转换 导管

常用药物 控制呼吸道感染: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 地塞米松 解除支气管痉挛: 氨茶碱、沙丁氨醇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常用药物 控制呼吸道感染: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 地塞米松 解除支气管痉挛: 氨茶碱、沙丁氨醇 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a-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原则。 2.使用前,应检查机器各部分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确保性能良好。 3.水槽底部的晶体换能器和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薄而脆,使用时注意防止用力过猛引起破损。 4.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开水或热水; 5.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水槽内水温,如超过50℃,应先关闭机器,再调换冷蒸馏水。 6.如需连续使用,中间应间隔半小时,以防水温超过50℃。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氧气雾化给药法是利用氧气的高速气流,破坏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形成雾状,随患者的吸气进入呼吸道的一种给药方法。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概念 氧气雾化给药法是利用氧气的高速气流,破坏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形成雾状,随患者的吸气进入呼吸道的一种给药方法。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目的 1.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 2.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操作步骤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携用物到病房,核对解释教会病人使用。 病人漱口,准备舒适体位。 连接氧气管与雾化器,调节氧流量6~8L/分钟。 病人手持雾化器,将喷气管含在口中,吸气时手按住出气口,做深呼吸,呼气时手指松开。完毕,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 协助漱口,取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浸泡消毒雾化器。 观察记录效果。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疗法 任务二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原则。 2.使用前检查雾化器各部件连接是否完好,接气源端有无漏气现象,漏气者不能用。 3.氧气湿化瓶内勿放水,避免药液被稀释;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火、防震、防热、防油。 4.指导患者尽可能深长吸气,便于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注射法 任务三 概念 注射法是将无菌药物注入体内,达到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一种给药法。 特点:药液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

注射法 任务三 分为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注射原则 注射法 任务三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前排尽空气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进针时绷紧皮肤并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注射药物现配现用 注射前排尽空气 进针时绷紧皮肤并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注药前检查回血 减轻病人的不适与疼痛

注射法 任务三 注射器与针头的构造及选择

注射法 任务三

注射法 任务三 注射技术 注射器规格 针头型号 皮内注射 1ml 4~5号 皮下注射 1ml、2ml、2.5ml 5~6号 注射技术 注射器规格 针头型号 皮内注射 1ml 4~5号 皮下注射 1ml、2ml、2.5ml 5~6号 肌肉注射 2ml、2.5ml、5ml、10ml 51/2~7 静脉注射 5ml、10ml、20ml、30ml、50ml 41/2~9号 静脉采血 2ml、5ml视采血量而定 7~12号

药液抽吸法 注射法 任务三 【目的】 应用无菌技术,从安瓿或密封瓶内准确抽吸药物。 【计划】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基础注射盘,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卡,按医嘱备药。 3.环境准备:清洁,光线充足,符合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

注射法 任务三 一、自安瓿内抽取药液法 1.弹药液  2.锯痕、擦拭、掰开  3.取出注射器,连接针头 4.抽吸药液 5.排尽空气 6.妥善放置,保持无菌

注射法 任务三 二、自密封瓶内抽取药液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吸药时针栓不可进入安瓿,针头在进入和取出时,不可触及安瓿口边缘。 注射法 任务三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吸药时针栓不可进入安瓿,针头在进入和取出时,不可触及安瓿口边缘。 3.排气时不可浪费药液以免影响药量的准确性。 4.药液抽吸时间,最后是先用现抽吸,避免药液污染和效价降低。

注射法 任务三 皮内注射(ID) 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

注射法 任务三 皮内注射(ID) 目的及部位 1.药敏试验:前臂掌侧下段 2.预防接种:三角肌下缘 3.局麻先躯步骤:局部

注射法 任务三 皮内注射(ID) 操作要点

皮内注射(ID) 注意事项 注射法 任务三 1.试验前询问用三史。 2.忌用碘酊消毒 。 3.注射时确保针尖斜面全部刺入,以使注入剂量准确 4.注射完毕勿按揉局部。 5.皮内试验不能确认结果时应做对照试验

注射法 任务三 皮下注射(H) 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注射法 任务三 皮下注射(H) 目的 1.不宜经口服给药,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用药。

注射法 任务三 皮下注射(H) 部位: 常选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注射法 任务三 皮下注射(H) 操作要点

皮下注射(H) 注意事项 注射法 任务三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原则。 2.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3.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4.对长期皮下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证药物的充分吸收。 5.如注射的药物少于1ml,需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物的剂量准确。

注射法 任务三 肌内注射(IM) 将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注射法 任务三 肌内注射(IM) 目的 注入药物,对于不能或不宜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要求迅速发生疗效时采用。

肌内注射 部位 选取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常用的部位有: 1.臀大肌 2.臀中肌、臀小肌 3.股外侧肌 4.上臂三角肌等

注射法 任务三 肌内注射(IM) 臀大肌定位法 十字法

注射法 任务三 臀大肌定位法 连线法 肌内注射(IM)

注射法 任务三 臀中、小肌定位法 肌内注射(IM) 三横指 二指法

注射法 任务三 肌内注射(IM) 股外侧肌定位

注射法 任务三 肌内注射(IM) 上臂三角肌定位法

注射法 操作要点 任务三 肌内注射(IM)

肌内注射(IM) 注意事项 注射法 任务三 1.针梗不能全部刺入 2. 部位要交替 3. 注意配伍禁忌 4.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臀大肌注射 5. 注意姿势,可取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坐位。

静脉注射(IV) 目的 注射法 任务三 将无菌药液注入到静脉内的方法。 1.适用于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的药物或需迅速发生药效者。 2.静脉输液、输血或静脉高营养疗法。 3.协助诊断。 目的

注射法 部位 任务三 静脉注射(IV) 四肢浅静脉—上肢

注射法 任务三 四肢浅静脉—手 静脉注射(IV)

注射法 任务三 四肢浅静脉—足 静脉注射(IV)

注射法 任务三 小儿头皮静脉 静脉注射(IV)

注射法 任务三 股静脉 静脉注射(IV)

注射法 任务三 静脉注射(IV) 操作要点

静脉注射(IV) 注意事项 注射法 任务三 选择血管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并避开关节及静脉瓣 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血管注射 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禁止从头皮静脉注射。先备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穿刺成功以后,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后,再换上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 静脉穿刺注射过程中,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回抽无回血,应立即停止注射,拔出针头

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针头刺入过浅或因静脉滑动,针头未刺入静脉。表现:无回血,注入药液可使局部肿胀、疼痛

穿刺后可见回血,但松止血带后,再抽又无回血。若推注药液,局部隆起、疼痛。原因是刺入过浅,当松解止血带时,静脉回缩,使针头脱出,药液注入皮下

穿刺前未探明静脉深浅,针头刺入过深,刺破对侧血管壁。表现:抽吸有回血推注少许药液局部无隆起,有疼痛感

针尖斜面仅部分刺入静脉,部分尚在皮下。表现:抽吸有回血,但推注药液局部即隆起,并感疼痛 针头刺入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表现:抽吸无回血,药液注入深部组织,有疼痛感

各种注射的概念、目的、注射部位 概念 ID H IM IV 目的 部位 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表皮和真之间的方法。 1、进行皮试 2、预防接种 3、局麻起始步骤 1、前臂掌侧下1/3段 2、三角肌下缘 3、实施局麻之处 H 将小量药物和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1、注入小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 1、三角肌下缘 2、两侧腹壁、后背 3、大腿前侧和外侧 IM 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不宜或不能口服、不能IV。 1、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2、股外侧肌 3、三角肌 IV 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1、不宜用其它方法 2、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1、四肢浅V 2、头皮V 3、股V

谢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0832--236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