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给药技术 给药技术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学 习 目 标学 习 目 标学 习 目 标学 习 目 标 1. 掌握取药、配药程序 1. 掌握取药、配药程序 2. 能正确实施发口服药,并会按药物性能指 导病人服药 2. 能正确实施发口服药,并会按药物性能指 导病人服药 3.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关心、同.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给药的基本知识 药柜的位置适宜: 放于光线足,不透光处。 药品应按内服、外用、注射、剧 毒等分类保管。 药瓶上应有明显标签。标签  内服药标签为蓝色边、  外用药标签为红色边、  剧毒药标签为黑色边。 标签上标明药名(中、英文 对照)、浓度、剂量。 定期检查 : 药物如有沉淀、混浊、异味、
LOGO Chapter 9 Drug Therapy and Nursing Care. LOGO.
安全用药管理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科 方春霞. 目录 给药途径 安全口服给药 常规药品管理 特殊药品管理 抢救药品管理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11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余聪秀. 一、护理人员职责 1. 熟悉高压氧的工作特征,具有工作责任感 和安全意识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认 真细致。 2. 熟练掌握高压氧舱主要设备装置的使用及 操作方法。 3. 了解高压氧对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主要 影响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事故。 4. 熟悉进舱前及入舱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各种注射法.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 “ 三查 七对 ” 检查药物质量 查实确无配伍 禁忌 洗手,戴口罩, 衣帽整洁 注射器的活塞、 针头与针梗必须 保持无菌 按要求消毒注射 部位皮肤: 常常用消毒方法 安安尔碘消毒 临时抽取,随即注射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芦荟汁酶解液 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 陈力. 2 设想的由来 3 问题的出现 由于芦荟含有较多的凝胶大分 子物质,加热、调酸等会影响 胶体稳定性,出现变色和沉淀 等现象。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一)药物的种类 片剂、溶液、合剂、胶囊、丸剂、酊剂、散剂等。 1.内服药
超声雾化吸入法 医学护理系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1.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十六章 给药护理.
中医美容保健.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雾化治疗 万贝
临床的治疗方法: 给药的目的: 治疗疾病 减轻症状 预防疾病 协助诊断 维持正常的 生理功能
肺结核.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一 培养基的制备及常用培养基 细菌的培养法 EMB培养基的制备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一) 血清学检测-肥达氏反应.
注 射 法 徐 菲.
护理学基础 肌内注射法.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Administration of Medicine
第九章 给药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第十五章 治疗技术 第二节:药物治疗技术(一).
第 十 二 章 药物疗法.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7,7-二氯双环[4.1.0]庚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相转移催化技术 2、掌握减压蒸馏操作 3、掌握磁力搅拌操作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利用液体静压的原理,将一定量灭菌药液直接滴入静脉内的治疗方法。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消化功能调节药.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十五章 药物治疗技术 第二节 各种注射法.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是最常采用的给药方法,方便、经济和相对安全。 一、目的 药物经胃肠道粘膜吸收而产生疗效。
L/O/G/O 给药法 临床医学系
注射给药法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实训十四 注射给药法 护理学基础实训.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
糖尿病流行病学.
护理安全用药讲座 (二) 药理教研室 张明淑.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s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护理学院 2011级护理1班 曹委.
第十二章 给药.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十二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床上洗头.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给 药

学习目标 1、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并能指导病人正确用 药。 2、掌握安全用药原则和给药护士的职责 3、了解给药的护理程序,熟悉处方常用外文缩写 4、熟悉药物领取方法,熟悉药物保管要求。 5、熟悉口服给药的评估、摆药、发药和发药后处理方法。 6、掌握安全注射原则及药液抽吸方法。 7、熟悉吸入法的原理、目的,熟悉手压式雾化器和射流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掌握超声雾化吸入法。

概 述 药物治疗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其目的包括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疾病、协助诊断以及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一、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 (一)严格遵守安全给药的原则 1、按医嘱要求准确给药 不可盲目执行,也不可擅自更改医嘱。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切实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须进行查对。 “七对”:包括核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ASSESS THE FIVE RIGHTS Right medication Right dose Right client Right time Right route

二、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 1、药物用量 2、药物剂型

3、给药途径 吸收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静脉→吸入→肌内→皮下→直肠粘膜→口服→皮肤。 4、给药时间 如抗生素类药物给药的次数与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 5、联合用药

(二)机体方面 1、年龄与体重 2、性别

3、病理状况 包括医疗诊断、病情,尤其注意有无肝、肾功能不良。 4、心理社会问题 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对治疗的态度、有无药物依赖、文化程度、对所用药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 5、个体差异:特异性体质

三、给药的护理程序 一、评估 1、基本生理状况 2、病理状况 包括医疗诊断、病情,尤其注意有无肝、肾功能不良。 3、用药史 病人以往用过哪些药物,是否有效、有无不良反应;注意有无药物过敏情况。

4、目前医嘱用药 5、心理社会问题

(二)拟出护理诊断 知识缺乏 与不了解药疗知识有关。 不合作 与对治愈疾病的信心不足有关。 焦虑 与担忧疾病的预后(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三)计划 1、拟定护理目标 目标应尽可能具体 2、制订护理措施 1)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2)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给药次数和时间

3)列出所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 4)制订加强药效的措施 §促进药物吸收和增强疗效 酸性食物促进铁的吸收 §干扰药物吸收和降低疗效 菠菜与钙 §改变尿液PH值,影响疗效 青霉素在酸性尿液中杀菌力强,磺胺类药物在碱性尿液中疗效强。

5)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 6)健康教育 (四)实施 心理、“三查七对”、观察反应。 (五)评价

1、是否做到准确给药 2、是否产生预期的疗效。 3、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程度如何;护理措施的干预是否生效。 4、是否遵从医嘱用药,是否获得并理解有关用药知识。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administering oral medication)是药物经口腔服用在胃肠道粘膜吸收而产生疗效的给药方法。 优点:方便、经济和相对安全。 缺点:吸收率较低,药物生效的时间较长。

评估: 能否自理服药,包括年龄、意识状态及活动能力等。 患者的吞咽能力,有无口腔或食管疾患以及是否有恶心、呕吐,程度如何等。 是否合作服药,有无不遵医行为。 患者是否具备所服药物的有关知识。 计划:

实施: 用药基本常识 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需在血液内保持有效浓度,应准时服药; 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 服用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的药物后不宜立即饮水;

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药后要多饮水; 服强心甙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节律监测,脉率低于60次/min或节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用吸管吸服并服后漱口,以避免药物与牙齿直接接触。

评价: 是否达到预期的疗效,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是否遵从治疗方案用药,是否获得并理解有关用药知识,有安全感。

第三节 吸入给药法 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吸入称吸入给药法。

一、超生雾化吸入法 超声雾化器通过超声发生器薄膜的高频震荡,使液体变成细微的雾滴。雾滴的大小与震荡的频率成反比,多数雾化器可产生直径5μm以下的均匀的气雾颗粒

目的: 通过吸入抗感染、祛痰或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炎症、哮喘等疾病。 通过吸入温暖、潮湿的气体,减少呼吸道的刺激、减轻呼吸道的炎症和水肿。 间歇吸入抗癌药物治疗肺癌。

评估 病情、呼吸道、口腔、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计划 用物准备:

实施 连接雾化器各部件,水槽内加入冷蒸馏水 约250ml,浸没雾化罐底部透声膜。 水槽内须保持有足够冷蒸馏水,槽内 水温勿超过50℃。 将药液稀释至30~50ml倒进雾化罐内, 每次治疗时间为15~20min。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而产生疗效。 评估 病情、呼吸道通畅情况、意识状态、配合程度。 计划

实施 调整氧气流量为6~8L/min。 注意湿化瓶内不得盛入液体,以避免瓶内液体进入雾化器,使药液稀释。 指导其用鼻呼气,口含吸嘴深吸气吸入药雾。

三、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 手压式雾化器主要适用于雾化吸入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

目的:用于吸入拟肾上腺素类药、氨茶碱或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解痉药 评估: 计划: 实施:

在吸气开始时,按压 气雾瓶顶部,使之喷 药

尽可能延长屏气(最好能坚持10s左右),然后呼气。

第四节 常用注射给药法 注射法是指由注射器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组织、血管或体腔中,达到预防、治疗、协助检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减轻痛苦不适的目的。常用的注射方式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

一、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前操作者必须洗手、戴口罩。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三查”、“七对”。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查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并仔细检查药液质量,如发现有变色、沉淀、浑浊、药物有效期已过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能应用。

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应密封,在有效期以内方可使用。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注射时,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不能在擦伤、发炎、化脓感染、硬结、斑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5、排尽空气 注射前,注射器内空气应排尽,以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在排气时,还应防止药液浪费。 6、检查回血 进针后,注射药液前,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方可注射。 7、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二)注射用物 1、  注射盘 2、  注射器及针头

(三)吸取注射用药液

MEDICATION ORDERS COMPONENTS Name of client Date and time when order is written Name of medication to be given Dosage of medication Medication route Time and frequency of administration Signature of person writing the order

MEDICATION VIAL AND AMPULE From: Kee, J. & Marshall, S. (2000). Clinical calculations (4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PRE-FILLED SYRINGES From: Kee, J. & Marshall, S. (2000). Clinical calculations (4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urtesy of Wyeth-Ayerst Laboratories, Philadelphia, PA.

皮内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ID)是 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一种方法。

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H)是 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内的方法。

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是将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

静脉注射法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是将小量药液(2~50ml)经由静脉注入人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达到治疗及协助诊断的目的。

动脉注射法 动脉注射法是将药液加压注入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