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常用针灸疗法简介 THE TECHNIQU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1 2  1、定义 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一是根 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 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  一、概述.
头 针 河北北方学院 张萌. 概 念 头针:又称头皮针,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 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 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 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 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素问 · 脉要精微论》: " 头者,精明之府 "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腕踝针 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用针灸针 行皮下浅刺治病的针灸特色疗法. 腕踝针的适应证 各种痛症: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 换药疼痛 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失眠、焦虑、抑郁 其他各科的一些病症:内科、外科、妇科、 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针灸治疗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针灸临床教研室 洪 杰.
针灸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刘 悦.
兔子技術篇 保定.注射.採血 動物實驗組 張秀琪.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穴位注射.
针灸的基础知识.
第十八章 胸部损伤病人 的护理.
针刀治疗技术.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针灸与推拿技术.
靳三针疗法.
第十四章 人体各部分损伤 第三节 肩关节 损伤 肩关节损伤的原因 运动 急性损伤 工作 日常活动 先天性.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刺 法 灸 法 学 针灸基础教研室 秦晓光.
毫针 进针法 毫针.
nursing-care for abdominal injury
乳 腺 癌.
归经 腧穴定位 风池(GB 20) 层次解剖 针刺方法 临床应用 小结 成员:李妍玲 孙培培 杨晗丹 张龙.
月经不调.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您的诺和笔用对了吗 —诺和笔使用注意事项 肿瘤内一科 庞建芝.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浅表淋巴结检查.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毫针刺法(三).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消化功能调节药.
第二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针灸医籍选 针灸推拿学院 诸毅晖.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内经刺法.
古代刺法概述.
毫针刺法(一).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保存活髓与保存患牙 (二)无痛与无菌 (三)引流与制洞 (四)清创与避免手术损伤
美 术 专 业 手 语 教育名家工作室 张雪梅
临 床 外 科 急 症 课 吉林卫生学校 高海峰 2004、4、4.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六章 指针和引用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九宫趣味数学──手指关节计算器 上海浦东建平实验小学 王政皓.
第8章 创建与使用图块 将一个或多个单一的实体对象整合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图块。图块中的各实体可以具有各自的图层、线性、颜色等特征。在应用时,图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对象进行操作,可以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和角度将图块插入到需要的位置。 2019/6/30.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智能仪表与传感器技术》 第一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电涡流传感器及应用 任课教师:孙静.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本ppt来自:千教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毫针刺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 3、了解得气的意义 4、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 5、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毫针的构造 材料:不锈钢针最为常用 结构

毫针的规格 毫针主要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而 定有不同的规格,一般临床以25 ~75mm(1~3寸)长和28~30号

毫针的检查 针尖:有无卷毛或钩曲 针身:有无弯曲、锈蚀、折痕 针根:有无弯曲、锈蚀、折痕 针柄:是否松动

针刺法的练习 指力练习:纸垫 手法练习:棉团 实体练习:体会指力强弱、针刺的感觉、行针手法

针刺前的准备 针具的选择: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的选择 仰卧位:适宜取前身部腧穴 侧卧位:适宜取侧身部腧穴 俯卧位:适宜取后身部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取头面、颈前、胸部腧穴 俯伏坐位:适宜取后头项、背部腧穴 侧伏坐位:适宜取侧头、面颊、耳部腧穴

针刺前的准备 消毒 针具消毒:高压、煮沸、浸泡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

进针法 刺手:医生持针施术之手,掌握针具、进行操作。 押手:按压穴位局部之手,固定、依托、辅助作用 持针姿势

进针法 单手进针:以刺手的拇、食指腹夹持针柄,中指腹抵住针体下段、指端紧靠穴位,将针刺入。多用于较短毫针。

双手进针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左手拇指端切按腧穴,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宜于短针进针。

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双手配合,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长针进针。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适于皮肤松弛部位进针。

指切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适宜皮肉浅薄部位进针。

管针进针法 即以针管替代押手进针。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针刺方向: 依经脉循行 依腧穴所在部位 依穴位与病位

针刺角度 直刺 斜刺 平刺

针刺深度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身强体肥宜深刺。 年龄: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部位:头面、胸背及皮薄肉少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等肌肉丰满处腧穴,宜深刺。

行针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

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辅助手法 循法 弹法 刮法 摇法 飞法 震颤法

循法 方法:沿经脉循行路线揉按 作用:激发经气、推动气血运行 针前/针中/针后

弹法 方法:弹动针尾或针柄,使针体振动 作用:催气、行气 针前/针中/针后

刮法 方法: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 作用:激发经气、促使得气 针前/针中/针后

摇法 方法: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 作用: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感应;卧针而摇可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 针前/针中/针后

飞法 方法:以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放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作用:催气、行气 针前/针中/针后

震颤法 方法: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轻微震颤 作用:促使得气,加强针感 针前/针中/针后

得气 得气,又称之为“针感”,指进针后通过一定的手法操作,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灵枢》称为“气至”。

得气的表现 一、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应(酸、麻、胀、重) 二、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标幽赋》说:“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得气的意义 影响疗效:《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标幽赋》:“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判断正气的盛衰、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促使得气的方法 纠偏法:查找原因纠正(取穴或针刺角度、深度或方向等) 候气法:将针静置穴内以待气至。《针灸大成》:“用针之法,候气为先”。 催气法:施行一定的辅助手法催促经气的到来。 守气:《素问·宝命全形论》: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的原则: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针刺补泻 补法:指能鼓舞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泻法: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单式补泻手法 基本补泻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单式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单式补泻手法 其它补泻 疾徐补泻 迎随补泻 呼吸补泻 开阖补泻 平补平泻

徐疾补泻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顺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为泻法。

呼吸补泻 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

开阖补泻 出针时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压为泻法。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施以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

复式补泻手法 治病八法:烧山火 、透天凉 、阳中隐阴法 、阴中隐阳法 、子午捣臼法 、龙虎交战法 、进气法与留气法 、抽添法 飞经走气四法: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苍龟探穴 、赤凤迎源

烧山火 将刺入腧穴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得气后各部行紧按慢提(或捻转补法)九数,然后退至天部,称为一度。反复操作数度,使针下产生热感,最后将针按至地部留针,出针按压针孔。操作时可配合呼吸补法,多用于治疗顽麻冷痹等虚寒性疾病。

透天凉 将刺入腧穴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先深后浅,得气后各部行紧提慢按(或捻转泻法)六数,称为一度。反复操作数度,使针下产生凉感,最后将针提至天部留针,出针后不按针孔。操作时可配合呼吸泻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阳中隐阴法 视穴位深度分浅深两层,先刺入浅层,得气后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刺入深层,得气后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本法先补后泻,适用于先寒后热证。

阴中隐阳法 视穴位深度分浅深两层,先刺入深层,得气后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再退至浅层,得气后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本法先泻后补,适用于先热后寒证。

子午捣臼法 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 具体操作:针刺得气后,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术。本法调理阴阳之气,补泻兼施,适于水肿、鼓胀等证。

龙虎交战法 龙指左转,虎指右转,交战即左转右转反复交替进行。 具体操作:先左转为主,即大指向前用力捻转九次,再右转为主,即大指向后用力捻转六次,反复实行多次。本法适用于各类痛证。

进气法与留气法 进气法:进针后刺入浅层,得气后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将针卧倒,针尖向上(向心),留针5~7吸,使针感上行。本法适于治疗腰背肘膝关节疼痛等证。 留气法:进针后刺入中层,得气后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将针直插至深层,紧提慢按六数;最后将针退至原处,反复施术。本法适于治疗癥瘕积聚等证。

抽添法 抽即上提,添即按纳。要求浅深、上下、提插搜寻,一提再提,一按再按。 具体操作:进针后先提插或捻转九数以促使得气,再向下直刺按纳。本法适于治疗瘫痪、疮癞之疾。

青龙摆尾 针尖朝向病所斜向浅刺,或先浅后深,得气后针尖抵住有针感处,手持针柄左右慢慢摆动,促使针感传导扩散。

白虎摇头 直刺捻转进针,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边摇边提针。如使经气上行,则押手按在腧穴下方;如使经气下行,则押手按在腧穴上方。

苍龟探穴 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按浅、中、深的顺序,逐层前后左右多向透刺,从不同方向探刺寻找最佳针感。增强刺激。

赤凤迎源 先将针直刺深层;得气后上提至浅层,候气摇针;再插入中层,捻转提插,一捻一放,形如凤凰展翅飞旋,促使针感扩散传导。

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机体的功能状态 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针刺补泻手法

留针 针刺入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手法后,将针留置穴内称留针。 作用:提高针刺疗效;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候气与调气 方法:静留针、动留针

出针 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治疗要求后,将针拔出,即为出针 。 方法:根据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

针刺流程 进针 得气 留针 消毒 补泻 出针 行针 间 歇 行 针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 单手进针法 基本手法 双手进针法 常用补泻手法 指切 夹持 舒张 提捏 管针进针法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辅助手法 循法 弹法 刮法 摇法 飞法 震颤 常用补泻手法 提插、捻转、 疾徐、开阖、 呼吸、迎随、 热补 出针

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晕针 定义: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 原因:病人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过度劳累、饥饿、大汗出、大泻、大吐、大出血后针刺;体位不当及针刺手法过重 表现: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胸闷心慌、脉象沉细。严重者,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晕针 处理: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病人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针刺水沟、内关、足三里,或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 预防: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紧张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针刺的顾虑;选择舒适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时,应再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

滞针 定义:针刺时发生针下涩滞,行针困难现象。 原因:病人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行针时手法用力过猛,或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纤维缠绕针体。 表现:针在体内,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病人痛不可忍。

滞针 处理:在局部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缓解肌肉紧张。若单向捻转所致者,向相反方向退转。 预防:对初次针刺及精神紧张患者,应消除紧张和顾虑。行针时避免单向捻转,角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弯针 定义: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 原因: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或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或留针时病人体位移动;或因针柄受到外物碰撞 表现:针柄改变了刺入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且患者感觉疼痛。

弯针 处理:不再行提插、捻转。如系针身轻微弯曲,应将针缓慢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若因病人体位移动所致,应使病人恢复原来体位,将针缓缓退出。 预防:施术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病人应取舒适的体位;留针时病人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和针柄受到外物碰撞和压迫。

断针 定义:又称折针,指针身断在人体内。 原因:针具质量差;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体内;行针时猛力提插、捻转,肌肉强烈收缩;留针时,病人体位的随意变更;或因外物碰撞压迫针处和针柄。 表现: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部分针身露于皮肤之外,或断端全部没入皮肤之下。

断针 处理:嘱病人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不要惊慌乱动,以防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可用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暴露于体外,再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端已完全陷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须在X线下定位,立即行外科手术取出。

断针 预防:认真检查针具,不符合要求的针具应剔除不用;避免过猛、过强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病人不要随意更动体位;针刺时不要把针身全部刺入腧穴 。

血肿 定义: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 原因:由于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 表现:出针后,局部肿胀疼痛,继而皮肤呈现青紫色。

血肿 预防: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针刺手法要轻巧。对眼区的穴位,尤须多加注意,防止血肿。针刺易出血部位,在出针时要注意用棉球重按、多按。 处理: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痛较甚或活动不便者,宜先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或在局部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

创伤性气胸 原因:针刺胸背部,穴位过深,刺伤肺组织,使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 表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严重者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紫绀、出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等。查体时病人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肺泡呼吸音明显降低或消失。严重者气管向健侧移位。X线透视,可见空气多少和肺组织受压的情况。

创伤性气胸 处理:如进入胸膜腔的气体不多,一般可自行吸收。如进入胸膜腔的气体较多,症状严重时,可作胸腔穿刺抽气减压。 预防:根据病人的体形胖瘦掌握针刺深度,尤其应严格按照各穴的针刺深度、角度和方向操作。

脏器损伤 原因:各脏器的相应部位针刺过深。 表现:在肝区或脾区针刺过深,或肝脾肿大时,易引起出血。其他脏器组织如胆、膀胱、胃、肠等,因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正常情况下不易损伤。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胆囊肿大、尿潴留时膀胱充盈、肠粘连等情况下,若针刺过深也可造成损伤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脏器损伤 处理:内脏损伤较轻,经卧床休息一般可以自愈。若病情严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预防:要熟悉穴位的解剖,针刺时掌握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

脑脊髓损伤 原因:针刺颈项部穴位过深或角度不当;在背中线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间针刺过深。 表现:延髓损伤时,轻者出现倦怠、嗜睡,重者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神志昏迷等症状。脊髓受损,可出现触电感向肢端放射,刺激过重会出现后遗症,引起短暂的肢体瘫痪。

脑脊髓损伤 处理:损伤较轻安静休息后常可逐渐恢复,但应密切观察,因有些出血性损伤的病情是逐渐加重,要提高警惕。 预防:严格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神经损伤 原因: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根部的穴位时,在出现电击感后继续反复提插、刺激过重,有可能损伤神经组织。 表现:主要是在受损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运动障碍及电击、灼痛、麻木等。

神经损伤 处理:轻者经按摩、穴位注射维生素B类药物等,促进可其机能恢复。 预防:在神经干上的穴位应避免过强的刺激,出现电击样感觉后不宜强行运针。

针刺注意事项 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立即进行针刺;体质虚弱,气血亏损者,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并尽量采取卧位。 孕妇不宜针刺腹部、腰骶部腧穴,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穴应禁针。行经期间,若非为治疗月经病,一般不应进行针刺。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针刺注意事项 凡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者,不宜在局部直接针刺。 尿潴留患者应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深度,不宜用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损伤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