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归经 腧穴定位 风池(GB 20) 层次解剖 针刺方法 临床应用 小结 成员:李妍玲 孙培培 杨晗丹 张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归经 腧穴定位 风池(GB 20) 层次解剖 针刺方法 临床应用 小结 成员:李妍玲 孙培培 杨晗丹 张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归经 腧穴定位 风池(GB 20) 层次解剖 针刺方法 临床应用 小结 成员:李妍玲 孙培培 杨晗丹 张龙

2 归 经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 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足少阳胆经 风池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 于zhuo,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 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 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 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 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之间,循大趾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风池 ——《灵枢·经脉》

3 腧穴定位 在颞颥(niè rú)后发迹陷者中。 ——《针灸甲乙经》 脑空的别称。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 与风府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1] 三维人体解剖软件 及 网络

4 层次解剖 [1] 三维人体解剖软件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皮下组织(浅筋膜):较厚,由脂肪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头夹肌: 其浅面紧靠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筋膜: 斜方肌的外上缘和胸锁乳突肌上端后缘之间的颈部固有筋膜浅层。 皮肤:较厚,有头发 头下斜肌 头上斜肌 头后大直肌 头半棘肌: 位于头夹肌的深面,受相应的胸神经后支支配。 皮肤 及 皮下组织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筋膜 头夹肌 头半棘肌 头后大直肌 [2] 严振国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年5月《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

5 层次解剖 [1] 三维人体解剖软件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 严振国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年5月《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

6 层次解剖

7 层次解剖 皮肤 及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1] 严振国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经穴断面解剖图谱》 层次解剖 皮肤 及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头夹肌 头半棘肌 头后大直肌 [2] 李卫东 杜正 方正清 王龙海 .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 中国针灸 年08期

8 层次解剖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1] 严振国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经穴断面解剖图谱》 层次解剖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针刺通过时韧性感觉和阻力都较皮肤小 13mm 头夹肌 头半棘肌 头后大直肌 [2] 李卫东 杜正 方正清 王龙海 .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 中国针灸 年08期

9 层次解剖 头夹肌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1] 严振国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经穴断面解剖图谱》 层次解剖 头夹肌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针刺通过时韧性感觉和阻力都较皮肤小 13mm 头夹肌 针刺时通过该肌的外上部,阻力较小。 18mm 头半棘肌 头后大直肌 [2] 李卫东 杜正 方正清 王龙海 .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 中国针灸 年08期

10 层次解剖 头半棘肌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1] 严振国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经穴断面解剖图谱》 层次解剖 头半棘肌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针刺通过时韧性感觉和阻力都较皮肤小 13mm 头夹肌 针刺时通过该肌的外上部,阻力较小。 18mm 头半棘肌 针刺时通过该肌的部分较厚。 23mm 头后大直肌 [2] 李卫东 杜正 方正清 王龙海 .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 中国针灸 年08期

11 层次解剖 头后大直肌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1] 严振国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经穴断面解剖图谱》 层次解剖 头后大直肌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针刺通过时韧性感觉和阻力都较皮肤小 13mm 头夹肌 针刺时通过该肌的外上部,阻力较小。 18mm 头半棘肌 针刺时通过该肌的部分较厚。 23mm 头后大直肌 41mm [2] 李卫东 杜正 方正清 王龙海 .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 中国针灸 年08期

12 危险!!! 层次解剖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1] 严振国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经穴断面解剖图谱》 层次解剖 危险!!! 针刺风池穴不同组织结构深度 皮肤 针刺时有韧感 皮下组织(浅筋膜) 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针刺通过时韧性感觉和阻力都较皮肤小 13mm(约0.39寸) 头夹肌 针刺时通过该肌的外上部,阻力较小。 18mm(约0.54寸) 头半棘肌 针刺时通过该肌的部分较厚。 23mm(约0.69寸) 头后大直肌 41mm(约1.23寸) [2] 李卫东 杜正 方正清 王龙海 .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 中国针灸 年08期

13 层次解剖 在枕下。 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围成枕下三角。 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寰枕后膜:
[1] 严振国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年5月《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 层次解剖 在枕下。 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围成枕下三角。 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寰枕后膜: 椎动脉由此膜穿过入颅,寰枕后膜的深面有延髓的起始部位。 [2] 李卫东 杜正 方正清 王龙海 .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 中国针灸 年08期

14 层次解剖 椎动脉 位于枕下三角内 可见到针的搏动 41mm(约1.23寸) ① 寰枕后膜 有阻力增大的感觉 44mm(约1.32寸) 延髓
[1] 严振国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年5月《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 层次解剖 椎动脉 位于枕下三角内 可见到针的搏动 41mm(约1.23寸) 寰枕后膜 有阻力增大的感觉 44mm(约1.32寸) 延髓 位于寰枕后膜深面 有松软感 55mm(约1.65寸) ①应退针并加压数分钟。 若有动脉出血现象可同时局部冷敷一增加止血效果。并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头晕、血压下降等现象,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②患者有触电感,出现猛烈惊跳,并显出十分恐慌的状态。 重者出现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2] 李卫东 杜正 方正清 王龙海 .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 中国针灸 年08期

15 一般针刺该穴以不穿入枕下三角(41mm)为安全。
即以不超过1.2寸为安全。 以针刺鼻尖方向为最安全的方向。 层次解剖 如果向鼻尖方向针刺深度过大,则可能会损伤椎动脉。 如果针刺方向偏向眼球,且针刺过深,则会直接损伤延髓! [1] 严振国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年5月《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

16 针刺方法 常规刺法: ①针尖微向上,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②向对侧风池方向透风府。 待补充:向鼻尖方向斜刺视频

17 ④向对侧眼球方向刺。 常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等症。
针刺方法 对于风池穴的进针角度即针刺的方向,各家经验不一: ①向鼻尖方向斜刺。 治疗风寒表实证,效果更为显著。 ②向咽喉方向刺。 主要治疗假性延髓麻痹。 ③横刺透风府。 ④向对侧眼球方向刺。 常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等症。 ⑤向同侧眼球方向刺 ⑥向同侧口角下方刺 ⑦向同侧鼻旁刺。 对于中风后偏瘫或半侧肢体麻木等疗效较好。 ⑧向对侧目内眦方向刺。 治疗偏头痛,调节椎动脉功能,改善血管异常。 ⑨向外侧刺(针刺方向微向颞侧) [6] 林翠茹 张金喜 . 风池穴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应用 . 辽宁中医杂志 年第33卷第1期

18 临床应用 常用治疗作用: ①目痛不能视——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 ②偏正头痛 —— 配合谷、丝竹空
②偏正头痛 —— 配合谷、丝竹空 ③中风——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 石学敏院士针灸临床常用30个腧穴配方 1.脑缺血性疾病——配完骨、天柱 2.视神经缺血性萎缩症——配风府 3.颈椎综合症,颈性耳鸣,颈性眩晕,颈性头痛——配颈夹脊刺 4.外感——配大椎刺络、足三里、合谷、孔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王国瑞《玉龙歌》

19 风池穴适当配伍其他腧穴用于治疗各型颈椎病。
临床应用 风池穴适当配伍其他腧穴用于治疗各型颈椎病。 常用主穴: 风池、大椎、大杼、合谷(多用补法) 手三里、颈椎夹脊、委中(多用泻法) (1)脊髓型 颈椎病 (2)椎动脉型 颈椎病 (3)神经根型 颈椎病 (4)交感神经型 颈椎病 配玉枕、足三里等 配风府、阳陵泉等

20 临床应用 《针刺风池为主治疗近视》 《中国针灸》2004年第05期 方法: 主穴 风池 配穴 翳风、合谷、太冲、
《针刺风池为主治疗近视》 《中国针灸》2004年第05期  方法: 主穴 风池 配穴 翳风、合谷、太冲、 光明左右交叉取穴(如左翳风、左合谷配右太冲、右光明)。 刺法: ①先刺风池,要求用0 3mm×4 0mm无菌针2枚双手同时下针,针尖向对侧眼内角方向 进针2 5~35mm ,行捻转提插补法3分钟,直至针感达到眼眶周围,再用力弩针1分钟保持针 感。 ②再用0 3mm×6 0mm无菌针针配穴,快针不留针。 ③针翳风时,紧贴耳根后凹陷处,针尖向对侧眼内角方向进针30~4 0mm ,针感可达面 部或眼眶周围. ④合谷要求紧贴第2掌骨进针约4 0mm针感可达指尖; ⑤太冲向脚心斜刺4 0~5 0mm ,针感局部酸麻胀感; ⑥光明直刺4 0mm左右,做捻转提插手法,令针感上传过膝。 整个针刺过程在10分钟左右完成。每周治疗5次,连续4周后改为每周3次,再连续4周后改为 每周1次,连续4周。共12周,针36次为一疗程。效果较显著

21 小结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别名热府。在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位于胸锁乳 突肌与斜方肌上方之间的凹陷中。
风池是临床最常用的腧穴之一,但针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在掌握风池穴相关解剖知识的基础上,把握适宜的方向和安全的深度(以不超 过1.2寸为安全)以及得气为度的原则,则可以在安全性的基础上收到良好的疗效。 风池的治疗作用广泛,针对其不同的针刺方向主治各异,结合具体临床针对病 情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可以收到更好的疗效。


Download ppt "归经 腧穴定位 风池(GB 20) 层次解剖 针刺方法 临床应用 小结 成员:李妍玲 孙培培 杨晗丹 张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