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之 曹禺与中国现代话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Advertisements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日出》剧照.
年代戏剧.
曹禺.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曹禺与现代戏剧颠峰之作《雷雨》.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专题四 现代话剧 了解:春柳社与中国话剧的诞生。话剧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的变化。欧阳予倩的话剧创作特点。田汉的话剧创作特点。丁西林的话剧创作特点。洪深的话剧创作特点。李健吾的话剧创作特点。夏衍的话剧创作特点。郭沫若与四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特点。 重点掌握: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雷雨》的诞生及其意义。曹禺话剧的发展与变化。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曹 禺.
现 代 戏 剧.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曹禺《雷雨》赏析 李集中学 姚现章.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四十年代戏剧.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Unit 1 Hello!. Unit 1 Hello!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你学会了什么? Hello 你好 = Hi (同学,朋友之间打招呼) Good morning 早上好; 早晨好 (早晨起床---中午12:00前)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现代戏剧 曹禺《北京人》.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宝洁的品牌战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5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第九章 艺术表演的生产 表演艺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以及人体动作、肢体语言来表现生活的艺术。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中国现代文学史(1) 主讲 李翠梅.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第五章 20年代戏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4.2 证明⑶.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第一单元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陈刚.
标志欣赏 斯巴鲁 马自达 迷你 宝马 雷诺 别克 福特 丰田 大众 标志 本田 奥迪 保时捷 法拉利 凯迪拉克 劳斯莱士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CONCLUDING YOUR SPEECH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位似.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之 曹禺与中国现代话剧

关于现代话剧的发展简况 文明新戏时期 爱美剧时期 小剧场运动时期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 剧场戏剧时期 广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再兴时期

文明新戏时期   话剧是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19世纪末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人组织的春柳社被看作是最早的话剧团体。他们演出的这种不同于传统戏曲,而主要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的西方戏剧形式,被称为"文明新戏"或"文明戏"。

爱美剧时期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们一面更加猛烈地批判传统旧戏,一面竭力提倡西洋新戏。他们大力提倡非营业性质的爱美剧(爱美,即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天津南开学校、北京清华学校为代表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形成了一个高潮。

小剧场运动时期 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从而占据剧坛主导地位的一次戏剧革新运动。 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文明新戏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激发起了1928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1929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 的口号。 1930年8月,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成为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力量,左翼戏剧运动,也成为30年代最有声势的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翼戏剧运动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为特色,在各个领域向着"广场戏剧"的方向发展,

剧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业化和营业性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剧场戏剧必备条件:一是必须是一种艺术,二是必须有票房号召力。而成功的关键则在于剧本的创作。 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面世之后,使剧场戏剧的理论真正得以实现。这就是《雷雨》对现代话剧的特殊贡献:达到了文学性与舞台性、艺术性与欣赏性的高度统一。

广场戏剧时期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话剧再次向"广场戏剧"倾斜,并出现了三次高潮。

广场戏剧的第一次高潮  抗战初期,组织救亡演剧队(抗敌演剧队)分赴各地成为当时戏剧演出的主要形式,其演出形式主要有街头剧、广场剧、活报剧、茶馆剧、游行剧、谐剧等多种样式,其中,被称为"好一计鞭子"的《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最为有名。

广场戏剧的第二次高潮 抗战中期,以延安为中心的敌后根据地(即"解放区"),以秧歌剧和民族新歌剧以形式的广场戏剧最为活跃,其中,秧歌剧的代表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民族新歌剧的代表则是《白毛女》以及《赤叶河》、《刘胡兰》等。

广场戏剧的第三次高潮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反内战、反饥饿的全国性学生运动热潮的高涨,具有极强的政治的广场活报剧成为当时戏剧的主要形式。 这时期,职业剧作家创作的作品,陈白尘的《升官图》、吴祖光的《捉鬼传》、宋之的的《群猴》、瞿白音的《南下列车》等,都具有广场戏剧的特点,也是学生剧团经常演出的剧目。

剧场戏剧再兴时期 在广场戏剧不断掀起高潮的同时,在大后方(以及沦陷区)剧场戏剧在大中城市也继续得到繁荣。 剧场戏剧在大中城市繁荣的主要表现: 一是历史剧的创作繁荣。 二是知识分子题材创作的繁荣。 三是讽刺作品的繁荣。 沦陷区"市民化"戏剧创作和演出也呈现出畸形的繁荣态势,与后来解放区戏剧的"农民化"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化倾向。

关于曹禺的生平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万”的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禺”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即“万”)。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

曹禺的创作简况 他一生共写下了14部剧本(包括改编和合著)。 《雷雨》(1933年) 《日出》(1936年) 《雷雨》(1933年) 《日出》(1936年) 《原野》(1937) 、《全民总动员》( 1938年合著)、《蜕变》(1939)、 《正在想》(1939年、改编)、《北京人》(1941)、《家》(1942年、改编)、 《柔蜜欧与幽丽叶》(1943年、改编)、 《镀金》(1943年改编、《桥》(1944)、 《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年合著) 《王昭君》(1979)。

创作分期: 从《雷雨》到《原野》是曹禺创作的第一阶段。其总的特点是“熟悉生活,但不写身边琐事;善于构思,但不墨守成规”。 从《全民总动员》到《桥》是曹禺创作的第二阶段。现实性明显加强,直接以抗战的现实为题材,并塑造了具有高尚品质的正面人物形象。 从《明朗的天》到《王昭君》是曹禺创作的第三个阶段。

曹禺的"四大杰作" 《雷雨》、《日出》和《北京人》被称为曹禺的"三大杰作"。这三部作品再加上《原野》又称曹禺的"四大杰作"。

《雷雨》主人公形象分析: 在《雷雨》中,上场的人物共有八位:周朴园、蘩漪、侍萍、周萍、四凤、周冲、鲁大海、鲁贵。其中,前三位都曾被人看作是这部作品的主角,也是应该重点了解的三个人物形象。 左图为《雷雨》剧照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周朴园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作品周朴园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 一是他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 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蘩漪形象 蘩漪形象的塑造,深受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 蘩漪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才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

侍萍形象 侍萍形象的塑造,深受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 这个性格刚强而受尽侮辱和迫害的女人,一直在努力摆脱命运的安排 ,无论怎样挣扎也不能改变自己境遇的人 左图为《雷雨》剧照

《日出》 《日出》以3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天津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的华丽客厅和翠喜所在的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具体地点,展示了“有余”和“不足”两个社会阶层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 全剧共四幕,其时间分别为:黎明,黄昏,午夜,凌晨。 左图为《日出》剧照

《日出》主要描写了三类人物 受五四新文化影响而在社会上发生不同变化的青年学生,如堕落为交际花的陈白露、仍然向往光明的方达生。 “有余者”的代表和附庸,如银行家潘月亭、大丰银行襄理李石清、富孀顾八奶奶、面首胡四、打手黑三、洋奴张乔治、大旅馆茶房王福升以及没出场的恶霸金八等。 社会底层的"不足者",如妓女翠喜、被银行抛弃的小职员黄省三、不幸落入黑社会之手的小东西等。

《日出》中的人物链 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为补充的"三段式"人物链。很好地表现了"有余者"和"不足者"的对立和变化。 潘月亭和黄省三可以看作是“有余者”和“不足者”的代表,而李石清则可以看作是从“不足者”变为“有余者”的典型。 作品中的"潘李之间的冲突"和"李黄之间的冲突"都是作者有意识地要"着力"描写的重点片断,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让人们看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的"残忍"。

《原野》 《原野》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精神承受力的理性探讨。 《原野》的故事背景:仇虎的父亲仇荣,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地被抢占,仇家的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仇虎的未婚妻金子也被焦家的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仇虎自己也被投进了监狱…… 上图为《原野》剧照

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   "诗意"现象,是文体风格问题,也是对曹禺剧作进行整体把握的关键之一。有人认为,从《雷雨》到《王昭君》,曹禺一直在追求"诗与戏剧"的融合,在追求戏剧的诗的境界。

曹禺戏剧诗意特征的主要表现 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不是先有主题,而是在朦胧的诗意般的感受和想象中,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创作冲动或灵感开始创作构思。 剧情与现实的联系并不紧密,生活表现的逻辑也不严密。曹禺熟悉生活,但不写身边琐事。 时空感不确定,常带有偶然性或传奇色彩。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曹禺在少年时代就接触到《圣经》,并经常跟着继母去教堂做礼拜,在大学时代还曾专门研究过《圣经》和“圣经文学”,大学毕业后还曾在河北女子师范用英文讲授过《圣经》,基督教文化对他的人生观和创作观都有相当的影响, 在《雷雨》的序幕中就有在教堂做弥撒的合唱场面,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 曹禺开始文学创作的动机正是为了"劝恶从善",他的前期创作也多是表现善恶较量的社会道德剧,而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也都浸透了基督教的人文意识,如原罪情结、忏悔意识等。

希腊悲剧的影响 希腊三大悲剧作家都有突出的命运观,在他们看来,人的悲剧是非人力所能左右的,是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因而希腊悲剧也称为“命运悲剧”。 在《雷雨》中,世界的残忍和冷酷,人的盲目的挣扎,情爱不可避免地走向乱伦,特别是四凤自觉不自觉地重蹈母亲侍萍的覆辙等等,都表现了某种命运悲剧的因素。 希腊悲剧对曹禺话剧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内容上,还更多地表现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

莎士比亚的影响 曹禺从莎士比亚那里学到的则是“变异复杂的人性,精妙的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象力”。 莎士比亚被称为“第一个把精神痛苦写到至极的作家”,他对人物很少作单一的或静止的描写,而是对其性格和情感作生动细致的描写,其人物大多复杂丰富,富于发展变化。因此,莎士比亚悲剧也称“性格悲剧”。 《雷雨》的悲剧可以说直接与蘩漪的"雷雨式"性格有关,而曹禺笔下的许多人物(包括次要人物)都具有复杂而偏执的性格。

易卜生的影响 易卜生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广泛的,五四时期出现的大量的“问题小说”和“问题剧”都是学习易卜生结果。 曹禺从易卜生那里学会了如何关注妇女问题,关注社会问题。 学会了如何安排人物与事件的复杂关系,如何制造悬念,处理高潮,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等等。

奥尼尔的影响 曹禺是中国的奥尼尔,因为两人的情况更为相似:他们都学习过易卜生,都富于激情,都善于写悲剧,都喜欢表现人物的命运,都热衷于新的样式和新的技巧,也都对自己国家的戏剧事业作出过特殊的贡献,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奥尼尔的出现使美国的现代戏剧走向了成熟,而曹禺的出现也正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 曹禺与奥尼尔的相似,主要还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是同样喜欢用不平常的人物命运来吸引观众,是同样喜欢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进行精确的描绘,对人物的命运进行出色的处理。

契诃夫的影响 无论是希腊悲剧,还是莎士比亚和易卜生,都很重视戏剧的集中性和动作性,都要求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剧中的中心事件往往都是生活中少有的,人物性格也过于强烈,戏剧结构更是力求紧凑严密。但这一传统的戏剧观念在契诃夫这里得到了改变。 契诃夫曾经影响了曹禺整个40年代的创作,给曹禺戏剧风格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曹禺创作的成功及后来创造力的衰退与他的人格心理的关系 《雷雨》等作品的成功以及后来《明朗的天》等作品水平下降,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从作家的人格心理的关系这一特定的角度出发,就可以发现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身居高位后反而创作力衰退,由于外部政治因素的影响与他的处处小心谨慎的个性,他完全放弃自己以前的创作个性与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创造力的衰退便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