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分析大堰河的形象、情感,解读诗人的歌唱; 把握抒情诗的记事、写人,探知作品的特色。 学法指引 学习真话、真情的写作表达。 重点探究 理解诗歌中母亲的形象、诗人的感情。
学习导入 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母亲生他时难产, 算卦先生说他命克父母,他幼时被寄养在贫苦农妇“大堰河”的家里,五岁时才回到父母家中。他的家族让他成为地主的后代,他的情感让他成为农人的儿子。命运使他从小感受了农民的不幸和忧郁,而他的歌唱正是以此为土壤而生根发芽的。可以说,他是唱着《大堰河》踏上诗坛的。
字词预习 瓦菲fēi: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天伦叙乐:指家庭亲人间团聚所有的欢乐。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忸怩niǔní: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凌侮wǔ:欺凌、侮辱。 叱骂chì:责骂。 飘泊bó:漂泊,比喻生活不固定。
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5岁前寄养在农妇大堰河家。1928年入杭州 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于狱中。1935年出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爱国情怀,情调深沉而忧伤。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抗战激发了他的诗情,迎来新的创作高潮期,出版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9部诗集,气势雄浑壮阔,格调奋发昂扬。
大堰河,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一生命运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苦,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解答第三题,引出第四题 大堰河
阅读赏析 把握诗歌结构,对各部分作简要赏析。 赏析诗人笔下大堰河的形象。
第一部分 写大堰河的卑微与奉献、我的怀想与悲悼。 1.大堰河的卑微 2.大堰河的养育 3.大堰河的凄凉/我的感伤 联想 想象
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抒情诗里叙事性。把“我”和大堰河分置于两个阶级,彼此地位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亲情:“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种讲述,是很具震撼性的。 诗人在狱中所见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忆大堰河身后的凄凉,也极具叙事的色彩。在诸多色彩黯淡的意象叠加之后,我们愈发感受到这是一个冷漠的世界。 作为抒情诗,大堰河故事的讲述,毕竟要为诗歌的情感服务。诗中反复出现有关“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咏叹,不仅强化了诗中人物,也为全诗奠定了浓重的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 写大堰河的辛劳与慈爱、“我”的亲情与依恋。 4.大堰河的慈爱 5.大堰河的不舍 铺陈 对比 6.我的生分 7.大堰河的辛劳 8.大堰河的深爱 第二部分
诗人饱含深情地一一展开“我”与大堰河共同度过的贫苦、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的画面。8个“在你……之后”的细节讲述,缀以对“我”的“抚摸”,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更表现大堰河慈爱的真挚与美好。 “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形,用笔极简,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大堰河的哭。诗人以孩童的发问来表现,传递了亲如母子的深情,而“我”对自己家的生分,则反衬了大堰河母爱的深厚。
写大堰河的劳作,连用了6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面对贫苦生活时的无可抱怨,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家人生存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现实的描写,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大堰河盼望喝上乳儿的婚酒,可看作她精神世界里最幸福、美好的憧憬。这种爱完全超越了阶级的贫富,而充满了母性的光辉。
第三部分 写大堰河的牵挂与凄凉、“我”的同情与控诉。 9.大堰河的牵挂/我的歉疚 10.大堰河的薄葬 11.大堰河的身后/我的情缘 细节 议论
写大堰河的临终,采用的是很生活化的语言。“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为她流泪”“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既真实地写照了她的苦难人生,又凸显出她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以及乳儿的重要意义。 写大堰河的殡葬,连用了5个“同着”的句式,所写大到“四十几年的凌侮”小到“一手把的纸钱”,对大堰河饱受磨难的一生作了写实性的概括,也对黑暗社会的不公给予愤怒的控诉。
大堰河身后,她的家便不复存在。这揭示了旧中国农家的悲剧命运,深化全诗的悲剧气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堰河这个普通的农妇,是怎样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苦难的家庭。从而扩展了大堰河悲剧命运的深刻内涵,包括我们对所有苦难母亲油然而生的敬意。
第四部分 写大堰河的伟大与永恒、“我”的讴歌与崇敬。 12.大堰河的高尚/我的赞美 13.我的敬意 照应 抒情
诗人思绪回归监狱这个现实,他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献上一首“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他以大地所有儿子的歌唱,敞开襟怀,直接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末节用呼告手法,歌唱出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全诗在感情的高潮中戛然而止。赞美过后,留给世人的是情感的抚慰、心魂的皈依。最终,“大堰河”成了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人类的母亲。
大堰河是普通的农妇、“我”的保姆。她勤劳,“养育”一家,生无所息地操劳;她慈爱,“流尽乳液”,不求回报地付出;她善良,并不抱怨,永是“含着笑”地做每件农活;她的精神世界了永存了对乳儿幸福生活的祝福。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掠夺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的命运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写,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平凡却伟大。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了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母亲最美好的深情。 说说诗人笔下大堰河的形象
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感染力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第4节连用“在你……之后”,句子所写其实就是多个生活细节。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劳作,也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处处给他以温暖和爱抚。第8节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为乳儿切冬米糖,把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显要处,逢人夸赞自己的乳儿,做梦喝着乳儿的婚酒。这几个细节,说明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也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细节描写,让诗歌极具感染力。 说说抒情长诗中的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
主题思想 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描写了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悲惨命运,歌颂了她勤劳、善良、慈爱的美好品质,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现实。
补充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写于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
生活里沉重负累的母亲
我们有苦难,向母亲倾诉,母亲有了苦难呢?
读书泪流满脸的时候,心已净化。 在苦难中坚持学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