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 《散文诗两首》之 —— 荷叶 母亲 冰 心冰 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什么是心里话? 心里话就是敞开心扉,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向对方诉说。.
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乘法 四 乘法(第二课时).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家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他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
献给   大堰河和千千万万像大堰河一样的伟大的母亲!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本课宣言  我的课堂我做主 相信我能行 成功参与中.
1.3《大堰河——我的保姆》 神木职教中心 王维霞.
20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青.
  献给:   大堰河和千千万万像大堰河一样的伟大的母亲!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孙中山破陋习.
余角、补角.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欢迎观赏 点击翻页 谢庆漫画选编 2002—2013 资料来自小老头网站 2013年底编辑制作.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Unit 1 What’s this?.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如果我能唱 If I Could Sing 黃美廉 词 王麗玲 曲.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姓名XXX.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西藏 Tibet.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用计算器开方.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 秋天的图画.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OVER AND OVER 《一遍又一遍》 Nana Mouskouri 女高音歌唱家 : 娜娜·穆斯酷丽 希腊国宝级歌后,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找 因 数.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老师,您好!.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经 典 晨 读 1 高 考 导 航 2 课 堂 互 动 5 学 习 目 标 3 课后强化作业 6 课 前 预 习 4 名 著 博 览 7

经 典 晨 读

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黄小茂《懂你》)

【赏析】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讴歌了永恒的主题——母爱。这首歌词一方面渲染一年一年的风霜、“春花秋月无情”给母亲带来的“孤独”“寂寞”,反复吟唱“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另一方面反复强调“我”“多想”“伴着你”“告诉你”“靠近你”,体现出了孩子对母亲的理解和依恋。这种情感的回环使一幅温暖的心灵相通的亲情图画慢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真情引起共鸣,唤起人们对母爱的温馨记忆。

高 考 导 航

(2015年高考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前六句是一句一景。抓住描写的对象,和描写的角度来思考。 【答案】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天上月,门上波光闪动,江上月,室内月,月下幽深的山林,群星稀寥的夜空。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中明确说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实是眼前月景,需是联想家乡亲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学 习 目 标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本诗借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2.体味诗歌精当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学习通过叙事来抒情的特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3.体味作者对那位旧时代无数农村妇女化身的大堰河的无比热爱与礼赞之情。

课 前 预 习

2.解释词语 (1)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2)天伦:指父母、子女、兄弟间的关系。 (3)典押:在旧社会里,一方把物品押给另一方以换取钱物并可赎回的方式。 (4)飘泊:文中指社会生活不安定,到处奔走。 (5)咒语:信某些宗教的人念的可以除灾或降灾的语句,也指说希望别人不吉利的话语。 (6)凌侮:侮辱。 (7)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4.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自1岁到5岁被寄养在一位贫苦农民“大堰河”家里,这段经历成为他日后诗歌创作的重要思想源泉。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次年赴法留学,修绘画。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被捕入狱。以在狱中写成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5年出狱。1941年3月赴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美协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他的早期创作《大堰河》《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等诗集,多写劳苦大众、民族命运和社会黑暗,呈现出悲怆、高昂、亢奋的重彩格调,由于在诗歌创作中强烈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和汹涌澎湃的革命激情,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号召力,使他得到“火把诗人”的称号。70年代末,发表了大量诗作,使诗坛震惊,包括《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和许多短小篇什,这些作品延续了三四十年代的创作风格,并且更为凝练、深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享有广泛声誉。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5.了解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妇家里抚养。她就是大堰河,她没有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诗中“大堰河”用了谐音),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从小嫁到艾青的村庄畈田蒋村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艾青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

6.开阔视野 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有一种说法: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还有一种说法: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请看以下例证:

在古代,帝王称为“紫微星”,宫墙的颜色用紫红色,“紫气”指帝王之气,皇城称为“紫禁城”,皇宫称为“紫阁”“紫台”,如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其中“紫台”就是皇宫;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诗句中的“紫陌”也指京城(道路)。不仅如此,古代服饰的颜色也以紫色为贵。《辞海》“紫衣”词条注:“紫衣,紫色的袍,古代公服。杜预注:‘紫衣,君服’。唐制,亲王及三品服用紫”。古诗里说:“朱紫尽公侯”,这里的“朱紫”指的是王公贵人的服色。《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紫”一词这样注释:“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

课 堂 互 动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第1~8节) (一)整体把握 朗读全诗,根据内容划分层次。 这首诗可分为三部分: 1~2节是第一部分 3~10节是第二部分 11~13节是第三部分

第1节,写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穷苦的劳动妇女。 第2节,点明了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第一部分,写“我”与“大堰河”的血肉关系 第3节,诗人看到了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 第5节,叙述了诗人离开大堰河时的情景。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到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第6节,“我”回到自己生活优裕的家中时,像陌生的新客一样忸怩不安。 第7节,大堰河“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到“我”家来帮佣。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感情。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寓了希望。

(二)自主思悟 1.开头一节首尾反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用了三个并列的判断,从三个方面突出大堰河悲苦低微的身世:没有姓名,没有人身自由,靠出卖乳汁和汗水为生。首尾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寄予深深的怀念之情。

2.诗人为什么反复强调“我”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为何在第二节末尾改用第二人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诗人回环往复地强调“我”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倾注了对大堰河的特有深情。诗中对大堰河的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她”是客观的交代,第二节末尾改用第二人称“你”可表达亲切的深情。

3.第三节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4.“厚大”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厚大”一词并不表现手给人的视觉感受,而是表现手给人的心理感受,自己乳母的手,即使很“薄小”,但在深爱着她的乳儿的心中,永远是“厚大”的。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大堰河对“我”的爱,“抱”和“抚摸”写出其慈爱与无私,读来有一股浓浓的暖意;“厚大”既表明其勤劳,又一语双关,是“我”的主观感受,也暗示了它带来的温暖。

5.第四节连用八个“在你……之后”,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用八个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对乳儿无私的爱和美好的心灵。

6.“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一句连用两个“乌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连用两个“乌黑”与后文“生我的父母家”的豪华、奢侈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大堰河家的极度贫困,而这样贫穷的农妇却给乳儿带来了无尽的温暖,更显出她的伟大。

(三)深入探究 1.“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既“不认得”,又为什么知道那四个字是“天伦叙乐”呢? 表层理解,诗人在大堰河家可能没读过书,初回“父母家里”自然不认得那四个字,写诗时才认得。

深层理解,不是眼睛“不认得”,而是心灵“不认得”。诗人认为“天伦叙乐”对他的家庭是个绝妙的讽刺。他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并很快被送到距家5华里的一个叫“大叶荷”的农妇家里抚养。怕“克死”自己,将亲生骨肉送给家庭贫困的农妇抚养,这样的家庭“天伦”在何方?“叙乐”又在哪里?

2.第五节写诗人被自己的父母领回家里时“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这个细节有何作用? 叙述了诗人离开大堰河时的情景。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到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大堰河对乳儿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的疼爱。

3.第六节用了什么手法?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这一节用铺陈手法描写了地主家富裕豪华的生活,与第4节所描写的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表现了诗人对大堰河及其一家人真挚的爱与深沉的留恋。 4.“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突出强调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和拘束,抒发对大堰河一家深挚的爱、深沉的留恋。形式上有种韵律美。

5.“含着笑”这个细节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含着笑”不停歇地劳动,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乐观的品格,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6.大堰河关于她乳儿成婚、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的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呢? 这个梦不能说,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分的,是一种执著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尽管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但她内心仍有一层自卑:乳儿毕竟是地主家的少爷,这个少年成婚之日,在彩堂上接受跪拜的应是他的“生母”。这“不能对人说”表明了大堰河深爱乳儿却又处处维护乳儿的尊严。

(四)随堂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________,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 ②作为一名真正的游客,一定要选择自由行,跟着旅游团只能________,无法全身心地感受美丽的风景。 ③这是一个繁杂淳躁的时代,经典著作变成了“简缩本”,甚至成了“绘画本”,________取代了深入思考。

A.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B.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C.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D.浅尝辄止 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答案】 A(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漂泊 呈现 叱骂 土匪 B.坟暮 屋檐 荆棘 牌匾 C.忸妮 菜蓝 团箕 晾晒 D.粘帖 辉煌 凌悔 钮扣 【答案】 A(B项暮——墓;C项妮——怩,蓝——篮;D项帖——贴,悔——侮,钮——纽。)

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反复) B.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排比)

C.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对偶,反复) D.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呼告) 【答案】 C(C项,所用修辞应为“排比,反复”。)

4.作者的保姆原本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可作者在诗中却利用谐音,把她的名字改为“大堰河”。对作者这样改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是觉得“大叶荷”不好听,所以才改为“大堰河”。 B.家乡有一条名为“大堰河”的河,正好和“大叶荷”是谐音。

C.因为家乡的人们常把养育自己的河流比喻成母亲,用谐音就暗示了这层含义。 D.这个名字并没有什么深意。 【答案】 C

5.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啊,我的保姆——用“大堰河”称呼保姆,表达了对保姆博大无私之爱的赞美。 B.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雪是洁白的,因雪而想起大堰河,暗示了大堰河高洁的品质。 C.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回到父母家里,却说是“做了”“新客”,表现了作者对地主家庭的厌弃,对大堰河的热爱。

D.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强调大堰河死得突然,抒发了深深的遗憾之情。 【答案】 C(A项说明了大堰河的身份;B项抒发了怀念、哀悼之情;D项表达了对大堰河早逝的痛惜。)

6.对诗人笔下的大堰河的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 B.她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乐天安命,质朴乐观。 C.她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D.她的爱是博大的,她和自己的亲生母亲同样爱着“我”,并“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答案】 D(艾青的亲生母亲对艾青有些疏远,并不像大堰河那样爱着自己的乳儿)

7.诗中多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对其效果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加强所抒发的感情,如诗的第三节首尾两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 B.可以加强音节的旋律,如第六、七诗节的开头和结尾诗句,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宛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C.诗中多次使用反复的手法,使所书写的内容更为丰富,但语句显得拖沓、啰唆。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爱,全诗多次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 【答案】 C(“语句显得拖沓、啰唆”错误。)

8.关于大堰河的形象,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是一个感情麻木的穷苦人。 B.她穷苦、善良,给予了“我”母亲的温情。 C.她是那个时代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 D.她一生辛勤劳作,却无力改变自己悲苦的命运。 【答案】 A(“感情麻木”不对。)

9.《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线索是(  ) A.大堰河的人生历程 B.“我”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C.“我”的人生道路 D.大堰河对“我”的爱 【答案】 B

诗歌永不屈服, 不管诗人将遭到多少痛苦。 没有纸,没有笔, 只有无比的愤怒。 10.“诗歌是火,诗歌是光,它将冲破紧闭的牢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

11.本诗虽短却换韵,一、二段的韵脚依次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房”“响”和“服”“苦”“怒” (“光”“墙”“网”可以不押韵)。 1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小诗的内容主要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 【答案】 诗眼:诗歌永不屈服。表现了诗人不惮逆境而以诗歌作为武器的顽强斗争精神。

第11节:写大堰河死后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里,诗人从大堰河的悲惨一生又进而写到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第12节:点出此诗是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第13节: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的爱戴之情。 第三部分(11~13)。诗人思维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感情扩大,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二)自主思悟 1.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束”“几尺长方”“一手把”的尖锐对比,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束”“几尺长方”“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2.第10节中排比句的运用在揭示主题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五个排比句是对大堰河一生的概括和真实的写照,也是作者对不公正的黑暗社会的控诉。 3.第11节中诗人为什么要叙述大堰河死后家人的遭遇? 答:诗人从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进而写到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旧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4.第11节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一节首尾反复强调,加重了全诗的悲剧氛围,激发读者对大堰河悲惨命运的深深同情。

5.本诗最后三句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最后三句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广泛了,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这就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6.诗的最后一节采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本节采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三)深入探究 1.灵魂有没有颜色?如果没有,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写着一首赞美诗呈给大堰河“紫色”的灵魂呢? 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如“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善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用“紫色”来表达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为紫色的灵魂。

2.艾青写诗前是画画的,所以对色彩十分敏感。色彩的运用能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你来数一数,全诗中用了多少表现颜色的词语?说说它们各自的意义。 长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的景象。 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生活的贫穷。

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我”的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 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我”少年的特点。 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我”的婚礼的隆重。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表现大堰河作为劳动人民的辛苦。

3.诗人在写大堰河去世时,这样写道:“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样写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说明大堰河除了遭受整个社会的欺凌剥削之外,还像许多旧中国的妇女一样,在家庭里遭受着性别压迫,经常受到丈夫的打骂,这更突出了她命运的不幸。二是侧面描写,连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泪流满面,衬托了大堰河的勤劳和善良。

4.诗中的“我”是谁?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是融入了诗人个人痛苦的生命体验的诗句。一方面是“地主的儿子”,另一方面又是“大堰河”即农民的儿子。前者使作家有可能接受现代科学文化,成为现代知识分子;后者则使他与中国土地上的农民有着几乎天然的血缘关系,形成摆脱不掉的“农民情结”。这两重身份就表现为“哪是自己的家”的选择的困惑。

于是“我”顺理成章地“悄悄地走到村边”大堰河的“家里去”,“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这里的描述象征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终于背叛了自己的地主家庭,而皈依了中国的“农民”,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最后的归宿(“家”)。

5.这首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大堰河这个人物,我们应怎样认识这个形象? 诗人对大堰河的一生印象式的追忆,不仅塑造了大堰河这个感人至深的形象,也由此塑造了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①具有勤劳淳朴的崇高品德。大堰河一生都在不停地劳作:缝补、洗衣、煮饭、喂猪、抚养孩子,酷热的夏天到广场里晒粮,严寒的冬天到结冰的池塘里洗萝卜。她永远只是默默地含笑劳动,没有片刻的空闲和休息,通身闪耀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光辉。

②具有宽厚善良的慈爱精神。她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一切苦难。虽遭地主的剥削和丈夫的打骂,仍坚强地活着。为了生活,用乳汁养育“我”来支撑她的家。在紧张劳动之余,还要为丈夫和儿子们补衣服、包伤口、捉虱子。她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着“我”,“我要回家”,她竟伤心地哭。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善良的心只有爱和给予。她用巨大而深沉的爱哺育着“我”及她的儿女们。

③拥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堰河是童养媳出身的贫苦妇女,被生活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但她内心世界十分美丽丰富。她为了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她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即使在梦里,梦见的也是乳儿有了“娇美的媳妇”,并亲切地叫她“婆婆”,多么崇高而善良的给予,她的内心世界是何等丰富,心灵之美自然地喷发出来,感人至深,动人肺腑。

6.本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读罢本诗,令人哀凄俱来,怀念与赞美俱生,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究其原因,除诗人说真话,抒真情外,更是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①排比——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本诗共13节,有7节运用了排比。它们或是再现大堰河善良的音容笑貌,或是突出她的勤劳,或是叙述她对“我”的亲昵,或是刻画她死后的悲哀、凄凉。这种排比句式的运用,有如大江大河、高瀑急流,酣畅淋漓地倾泻着作者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赞美以及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和愤怒,激情磅礴,一泻千里。

②对比——突出主旨,深化诗意。作者以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反映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以两个家庭对“我”亲疏的对比,表现自己鲜明的爱憎;用大堰河生时的勤劳和死后的凄凉对比,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恶……这正是作者要达到的目的。对比,使诗的意境更加深邃,再现了广阔的时代画面,极其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无比深广的同情、悲愤和怀念。

③反复——一唱三叹,荡气回肠。这是本诗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作者在多至9节诗里都运用了反复。他善于用诗节的第一句点明主旨,引领下文,诗节中间用排比句式铺叙大堰河的辛劳及其对“我”的疼爱,倾诉她的悲惨遭遇和“我”对她的无限怀念,再在末尾句重复使用第一句。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就像海浪和潮汐一样渐渐蓄势,贮满感情,然后迅疾回扑,猛烈撞击读者心扉,一唱三叹,荡气回肠,即使铁石心肠,也经受不住这回环往复的感情潮水的冲击,读罢使人潸然泪下。

(四)概括主旨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表达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怀念的情怀和热情的赞美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五)鉴赏艺术 1.诗人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1)对比手法。第四节同第六节中,两个家庭生活状况的对比,突出了阶级之间经济鸿沟的明显;诗人在“自己家”与“大堰河家”受到不同对待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感受的对比,显示出了诗人的亲疏与爱憎;大堰河的梦想与现实、生前勤劳与死后凄凉,这些对比,无不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2)反复、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如第四节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歌颂了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又表明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用墨很省,但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3)呼告手法。诗歌的结尾,作者写道:“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中也有多处用到这个手法。这是诗人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的体现,不如此直露地表白便不能表达他的深情。

2.艾青的诗在形式上自由奔放,这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诗体,使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感情抒发更自由,思想表达更充分。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中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

全诗十三节,少则四行一节,多则十三行一节;少则每行二字,多则每行二十二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十节首尾句基本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六)随堂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________,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 ②作为一名真正的游客,一定要选择自由行,跟着旅游团只能________,无法全身心地感受美丽的风景。 ③这是一个繁杂浮躁的时代,经典著作变成了“简缩本”,甚至成了“绘画本”,________取代了深入思考。

A.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B.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C.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D.浅尝辄止 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答案】 A(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包装的功能应是延长商品保质期,或使其便于运输、携带,而这些礼盒包装更多是以包装外观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提高“档次”,卖出更高价钱为目的。 B.中央自从提出严禁公款吃喝以来,不少中高档酒店开始“转型”打出“平民”牌,不仅生意依旧兴隆,顾客们践行光盘行动也日渐成为风尚。 C.科技馆以创新、绿色、科技为主题,采用高效生产模式,运用多管道立体栽培、柱式立体无土栽培等技术,实现了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航标和新突破。

D.水箱中的水经过雾化后,由高压风机喷出。相比普通洒水车喷出的水流,水雾颗粒极为细小,达到了微米级,其吸附力增加了3倍,耗水量却减少了70%。 【答案】 D(A成分赘余,应去掉“为目的”。B结构混乱,应将“自从”提到“中央”前。C动宾搭配不当,“实现”和“航标”不搭配。)

3.“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反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表明(  ) A.大堰河死时很凄凉。 B.大堰河死时仍牵挂着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失去了联系。 D.“我”遗憾和愧疚的心情。 【答案】 D

4.作者说本诗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表明了(  ) A.作者的感情,代表了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作者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B.作者希望这首诗能使世上所有如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作者一样的乳儿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C.作者的感情,由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D.作者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号召人们斗争。 【答案】 C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许多节都是开句和结句重复出现。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能增强抒情效果,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刻、更强烈。结构上前后照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B.这首诗中多次出现的对真实场景的再现、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构成了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只是不具备抒情色彩。

C.第四节写到“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结尾写到“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这是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前后呼应、反复吟诵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回荡气势,从而渲染了气氛,突出了各节的主旨。 D.《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献给自己“母亲”的诗,“母亲”的形象时时出现在种种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她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善良而不幸的劳动妇女的代表,这些描述里浓浓地浸润着诗人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可以说,这首诗中的描写,也是作者情感抒发的一种方式。 【答案】 B(“只是不具备抒情色彩”不对。)

6.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和悲苦命运,到最后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 B.这是一首叙事诗,叙事当中蕴含诚挚的感情,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爱。

C.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大堰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 D.这首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形象特点,使诗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答案】 B(这是一首抒情诗)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名 著 博 览

左 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和著名的历史散文集。书名本为《左氏春秋》,汉人称为《春秋左氏传》。晋杜预把它和孔子的《春秋》合在一起,用它来解释《春秋》,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简称《左传》。作者相传是孔子同时人左丘明,生平事迹不详。孔子所作的《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并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全书三十卷,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详细记叙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

就思想内容来说,它表现了初期的民本思想、爱国思想;对宗法制度中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作了深刻的揭露;对暴君的凶残和战争所加于人民的痛苦以及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的生活,都予以深刻的描述和无情的抨击,而对当时为人民作出一定贡献的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则作了热情的歌颂。但作者又常常流露出迷信的天道观,对历史事件作唯心主义的解释。这是它的时代局限性。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描绘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书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的名篇。此书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又给小说创作以深远影响。旧时被列为《十三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