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李时珍,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 药物学家。其父是当地名医。 李时珍继承家学,在长期的行 医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本草 书有不少错误,于是立下了重 修本草书的宏愿。在近30年 的时间,他三易其稿,完成了 《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巨著 的编定。
Advertisements

弟子规 带读简说. 一、弟子规之名称由来 原名【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19. 谈礼貌.
莲 :荷花 芙蓉 芙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智慧城.
窦娥冤 关汉卿 感天动地 元·关汉卿.
21教学资源网整理发布: 看图猜成语 守株待兔 21教学资源网整理发布:
人教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任务二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毛世红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单元二 走向高峰的中华文明 ——秦汉至宋元时期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城关小学 四(3)班 宋咏梅.
品读论语之四---- 巧言令色非君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一讲: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工艺美术师、黄山市邮协常务理事余承平主讲
陈情表 李密 龙江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第二章 语音 第六节 音变 轻 声1.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据此,高考对汉字的笔画、笔顺、造字法等内容均不作考查,只考查现代使用的汉字字形的识记能力。命题的依据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20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考查重点为词语(包括成语)中的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本考点的能力层级为A。
第十六讲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本讲内容: 1 概述; 2 屋顶做法。 本讲重点: 中国古代屋顶的基本形式及屋面曲线的形成原因。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爱 莲 说 周敦颐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中 国 服 装 史.
父亲的菜园 王树槐 引导者:江山市长台小学 朱丽云.
江西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明清 顶峰 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语文版九年级(下) 多媒体课件.
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湘潭就业职校:杨秀红.
语文 第三册 人教版上学期 黄荔娴.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古今异义 漳州一中 黄安娜.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荷叶·母亲 》 冰心.
Xiàn lù zuàn 陷入 忙碌 攥着.
孟子名言 1.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天时不如地利, 。 3. ,威武不能屈。 4.得道者多助, 。 5.穷则独善其身, 。 6.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在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他什么呢?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 “刷子李” 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海鸥老人”——吴庆恒.
樱花.
师说 韩 愈.
鱼咬尾 教师 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 周正翔.
清明节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夕节 元宵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鸭,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导入新课: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请同学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生命与和平相爱 铁凝.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单元 指尖的世界.
咏 柳 南昌凤凰城上海外国语学校 马金根.
(浙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四单元 世界之窗 第二课时.
题型复习.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与妻书 林觉民.
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心田上的百合花.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皇帝的新装 知识窗口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总结提高 创新发展. 皇帝的新装 知识窗口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总结提高 创新发展.
说说看 比较现在的你和四年前的你有什么变化?.
小 学 语 文 二 年 级 下 册 第 一单 元.
雪,甲骨文(羽,白色轻盈的绒毛) (雨点),比喻天空中纷纷扬扬的 羽状飘落物。 造字本义:零度以下的低温状态,空气中的部分
美丽的丹顶鹤 要求: 1、标出小节数。 2、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玲玲的画 龙山中心小学二年级 张冬梅.
第 四 章 迴歸分析應注意之事項.
小学数学第一册 10的认识 锦山小学 高婧媛.
20 谈礼貌 合肥市螺岗小学 赵勋.
Xián 伯 牙 绝 弦 安徽淮南市八公山区第二小学 陈燕朵.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
3-3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一、 频率分布 在相同条件下对某样品中镍的质量分数(%)进行重复测定,得到90个测定值如下:
蒙公一中韦群珍.
12.界碑 王晓廉. 12.界碑 王晓廉 王晓廉照片 作者简介: 王晓廉,1950年出生于黑龙江鸡西。研究生学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下过乡、当过兵,先后在鸡西市劳动局任秘书、党史研究室科长、市文联副主席兼《雪花》杂志主编。现在北京五洲名人文化传播公司工作。 自1974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福建文学》《北方文学》等120多种报刊发表作品,并出版诗歌散文集七部。从2006年2月开始歌词创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汉字的构造

六书说 一、文献记载 1、“六书”一语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的项目,其中有“六书”: ……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周礼》并未具体说明六书的内容。

2、汉代学者将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 ①《汉书·艺文志》: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②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曰: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③许慎在《说文·叙》中指出: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总结 1、上述汉代三位学者在“六书”的名称和次序上存在着差别,情况如下表:

2、《周礼》把六书跟九数并提,二者都是儿童学习的科目。九数就是九九表,六书的内容也应该很浅显,恐怕只是一些常用的文字。(张政烺《六书古义》) 3、汉代学者创造“六书说”,将“六书”解释为“造字之本”,大概是在分析了汉字的构造后,假托古人曾用过的六书之语而对汉字产生所进行的推测。

六书说例字举证 象形

指事 会意

六书说存在的问题 汉代学者创立“六书说”,对文字学的发展是有巨大功绩的。但是汉代在文字学发展史上毕竟属于早期阶段,汉代学者对汉字构造的研究不可能十全十美。下面我们将“六书说”所存在的缺陷进行详细说明:

一、按照六书说,表意字分成象形、指事、会意三类,但是这三类之间的界线实际上并不明确。 1、象形、指事两类界线不明 “日”、“月”是象形字;“本”、“末”是指事字,这两类字表面看来似乎区别很明显。但是有些字却很难确定它的归类。例如(大)这类字,它们所用的字符跟“日”、“月”一样也是象实物之形的,可是所代表的词并不是所象之物的名称,而是跟所象之物有关的抽象意义的名称。

2、象形、会意二类界线不明 在上古文字里,用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表意字,多数是使用形符的,字形往往有图画意味。例如“立( )”、“步( )”二字,多数学者把这种字看作会意字;但郑樵在《六书略》里将二字归入象形字,认为“立”字“象人立地上”、“步”字“象二趾相前后”。这种解释似乎比将二者看作会意字更贴切。

林义光在《文源》中主张,只有“取其词义连属”的字,才可以算是会意字,如“歪(不正)”、“孬(不好)”、“甭(不用)”等字;“随体画物,其会合也不以意而以形”的字,都应该算是象形字,如“射( )”、“涉( )”、“舂( ,象两手举杵舂臼中物)”等。 按:首先,《说文》给会意举例为武、信,其解说是有问题的。其次,林氏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但是这种会合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表意字,跟“日”、“月”一类象形字不同,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意符共同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特点,所以把它们看成会意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一些变体字形体特殊,归入象形、指事、会意三类都不妥,但它们肯定是表意字。例如“叵”字,义为“不可”,字形是反写的可,小篆作 。一些学者将其归入会意字中,但这与《说文·叙》中会意的定义不符;若归入象形、指事中也均不妥。

三、六书中的“转注”问题很大。 首先,《说文》对“转注”的解说语焉不详,后世学者关于转注的解说多种多样(参阅《文字学概要》100页),无法统一。 其次,这些学者的解说大都与《说文》的原意不符,许多并非造字之法。

四、六书中的“假借”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首先,《说文·叙》所举的“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例是“令”、“长”,它们只能用来说明词义引申的现象,而不能用来说明文字假借的现象。“令”,本为命令之义,引申为官名的“令”(发布命令的人);“长”本指头发长,引申为长短的“长”,进而引申为年长(年长的人比小孩身体高),再进一步引申为官长。 这可能是因为汉代学者心目中,假借就是用某个字来表示它的本义之外的某种意义,这种现象是由词义引申引起的,根本不承认存在借字表音的现象。

其次,词的假借不同于词义的引申。词义的引申,是指从本义引申出来一个或多个不同的义项,这些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而“本无其字”的假借,即本来没有目标文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如:第一人称代词没有一个本字,从一开始就借用本义是一种锯类工具的“我”来表示,后来一直沿用,并没有为它再造字,也没有为表示“我”字本义的那个词造字。这种假借义只是因词的借用而产生的,而不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

汉代学者提出“六书说”是有功劳的,但是“六书说”在建立起权威后,逐渐演变成束缚文字学发展的桎梏了。历代研究文字学的人都把“六书”奉为圭皋,虽然对“六书”有不同的理解,但都不敢跳出“六书”的圈子进行研究。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说:“……六书说能给我们什么?第一,它从来就没有过明确的界说,各人可有各人的说法。其次,每个文字如用六书来分类,常常不能断定它应属那一类。单以这两点说,我们就不能只信仰六书而不去找别的解释。”这段话虽说的有点过头,但不是没有道理的。

唐兰的“三书说” 在批判“六书说”的同时,唐兰提出了汉字构造的新的理论——三书说。他认为具体内容如下: 一、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画出了一个物体,或一些习惯用的记号,叫人一见就能认识这是什么。这类象形文字要满足三个条件:1、一定是独体字;2、一定是名字;3、一定在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

二、象意文字 象意文字是图画文字的主要部分。既有单体,也有复体。单体如“身”字,象人大腹,只注重大腹一点,此外可以不管,这是象形字与单体象意字的区别。复体的象意字如“莫”字,象太阳落在草莽之中。象意文字不能一见就明了,而是要人去想的。

三、形声字 形声字的特点是有了声符,比较容易区别。 总之,他认为象形、象意、形声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用三书来分类,就不会有混淆不清的地方了。

唐兰“三书说”存在的问题 一、将象形、象意、形声三书分别比附形、意、声三个方面(也就是形、义、音),这是有问题的。 形声字与字音联系,象意字与字义联系,这或许还有道理。但是只将字形与象形字比附是有问题的,象意字也是有字形有很大联系的。

二、非图画文字类型的表意字无法归入“三书”。 唐兰的“三书说”中,象形字、象意字属于表意文字,他认为二者都属于图画文字。这样,一些非图画的表意文字是无法归入其中的。如“歪”字,非图画文字,义为“不正”,是靠“词义连属得义”。

三、象形、象意二类界线依旧模糊。 如“雨”字,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起初当作象形字,后来改为象意字。再如“上”、“下”二字,他在《导论》中当作象意字,后来在《中国文字学》中改成象形字。 此外,唐兰说象形字一定是“名字”(当是名词之意),但是他却将非“名字”的“方( )”、“圆( )”二字当作象形字。

四、将假借字排除在汉字基本类型之外。 唐兰的“三书说”不包括假借,他认为假借不是造字法。认为假借不是造字法,是可以的。但是因此就不把假借字看作汉字的一种基本类型,却是不妥当的。 如“花”字,本义是花草的“花”,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形声字;当假借作花钱的“花”时,则是完全使用音符的假借字。这类假借字数量很大,在建立汉字构造理论时,必须将其看作一种基本类型,否则就不能真正反映出汉字的本质。

陈梦家的“三书说” 在唐兰研究的基础上,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提出了新的“三书说”。他认为假借字必须列为汉字的基本类型之一,象形、象意应该合并为象形。他的“三书说”是:象形、假借、形声。

陈梦家“三书说”存在的问题 陈氏的“三书说”基本上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象形”这一类仍然无法囊括所有的表意字,如非图画类型的表意字。因此,应该将“象形”改为“表意”。

裘锡圭的“三书说” 裘锡圭基本采纳了陈梦家意见,但也有所改动,提出新的“三书说”,具体内容如下: 一、表意字 可以将所有表意字都囊括进来,解决了唐氏、陈氏两家意见的存在的问题。 表意字使用意符,也可以称为意符字。

二、假借字 假借字不仅包括“本无其字”的借假,而且应该包括“本有其字”的通假(狭义)。从文字构造上看,通假字和“本无其字”的假借字性质完全相同,被借字都是当作音符来使用的。 假借字使作音符,也可以称为表音字或音符字。 三、形声字 形声字同时使用意符和音符,也可以称为半表意半表音字或意符音符字。

不能纳入“三书说”的文字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里,由于形体演变等原因,有不少字变成了记号字、半记号字。“三书说”和“六书说”一样,只管这些字的本来构造,不管它们的现状。 1、记号字 除了由于形体演变等原因而形成的记号字外(如“日”、“月”等字,从形体上已看不出太阳、月亮的样子,已丧失表意特点而变成记号了),汉字里还有少量记号字,如“五”、“六”、“七”、“八”等字。

2、半记号字 除了由于形体演变等原因而形成的半记号字(如“春”字本作“ ”,《说文》分析为“从 ,从日,春时生也,屯声”。后来声旁“屯”跟“ ”旁省并成“ ”形。这个偏旁既无表音作用,也无表意作用,是一个只有区别作用的记号。可是偏旁“日”仍有表意作用,所以“春”就成了半记号字了)外,汉字里还有少量半记号字。如为“叢”字而造的简化字“丛”,就可以年作半记号字:“从”是音符,“一”是记号。 3、变体表音字 稍微改变某字字形,造出与原来那个字读音相近但意义不同的新字。如稍变“兵”字字形而成的“乒乓”。

4、合音字 读音由用作偏旁的两个字反切而成的字。如在中古时代,佛教徒为了翻译梵音经咒,曾造过一些合音字,来表示汉语里没有的音节。如 (名养反)、 (亭夜反)等。 5、两声字 都是音符的两个偏旁组成的字。如“啎”字,“午”、“吾”都是声符。古代曾假借“午”字表示“啎逆”的“啎”,“啎”是在假借字“午”上加注音符“吾”而成的一个字。

形声字的相关问题 形声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汉字中形声字的比重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增多:在甲骨文中形声字占已识字的28%;在周代金文中形声字的比重增长到50%以上;在东汉《说文解字》一书中,形声字占80%以上;从南宋至今,形声字的比重为90%以上。

一、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1、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后来加注了音符“奚”,再后来象鸡的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就成了一个一般的形声字。 “齿”的初文是象物字,后来加注了音符“止”。

2、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何” 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是负荷之“荷”的本字,后来荷物的人形简化为的“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就成为从“人”从“可”声的形声字了。

古人把战争中所杀敌人的左耳割下,作为计功的凭据,叫作“聝”。表意初文从“戈”从“耳”会意,后来“戈”改成从“戈”的“或”,就成为从“耳”“或”声的形声字了。

3、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加注意符通常是为了明确字义,如: 取 字引申有“娶妻”的意思,如《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之何?”后来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来专门表示这个引申义。 它 字本义是“蛇”,后来为明确本义,加注“虫”专门而成“蛇”字。“止”加“足”旁而成“趾”也是此类。

4、改换形声字偏旁。在汉字里,改换某个形声字的一个偏旁,分化出一个新的形声字来专门表示它的某种意义的现象,也很常见。例如振起的“振”引申而有赈济的意思,如《礼记·月令》“赐贫穷,振乏绝”。后来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贝”旁,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按:有人认为“振”的本义就是“赈”。

贝 财货贿资赍赠赏赐贷责贸赊贪费贵贱 言 语谈请谒谋访许诺讽读训诲 二、形声字意符的表意作用 1、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意符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大都和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例如: 贝 财货贿资赍赠赏赐贷责贸赊贪费贵贱 言 语谈请谒谋访许诺讽读训诲 譬谕论议谏诤诛讨诽谤诬谗 谨谦诚谅(虽然是关於人的品德的,但与言语有密切关系)

2、意义范畴不等于词义本身,意符相同并不意味着词义相同。但有极少数形声字,其意符可能是表示词义的,例如趋字,《说文》说:“趋,走也;从走,刍声。”(《说文》又说:“走,趋也。”)再如“船”与意符“舟”同义;“頭”与意符“頁”(义为“头”,裘锡圭认为是“首”字的异体;《说文》中有此字,读音为xié)同义;“爸”(爹)与“父”同义。但是这种情况是少量的。 意符并不表示词义,但意符有利于确定词的本义。如征、叔、过等字(教材164—165页)。

3、后起形声字的所谓“意符”并不一定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懸 从心縣声,懸挂的意思和义符心并无什么联系。懸本作縣,《说文》:“縣,系也;从系持(倒首)”,是一个会意字。金文更能说明问题,字作 ,象木上以系懸系着一个人头。由此可知縣的本义是懸挂,假借为州縣的縣。后起的懸字从心,其实是无义可取的。

4、有些意符由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关系密切,可以互相通用。例如:

5、意符是表示形声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的,因此它和假借义没有关系,和引申义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荷 “艸”是意符,本义是“荷花”,借用来表示“负荷”之义(本作“何”,表意字)。意符“艸”与假借义“负荷”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再如“花钱”的“花”假借“花草”的“花”为之,但“花钱”的“花”与意符“艸”无关。 理 “玉”是意符,本义是“治玉”,后来的引申义中有“道理”、“义理”等义。这些义项与“玉”没有必然的联系(按:虽然是从本义引申来的,但这些引申义与本义已经比较远了)。

形体演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从形体上看,汉字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象形程度不断降低的变化。 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一般分成两个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起商终秦)和隶、楷阶段(起自汉代)。如果考虑到现在我们所使用汉字的实际情况,或许“简体字”也应该看作一个阶段。

一、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象形程度在不断降低。古文字所使和的字符,本来大都很象图形,后来为了书写方便,把它们逐渐改变成用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

二、由繁到简 1、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或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体,只保留能体现文字本义的基本部分。

2、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这种简化的方式主要用在隶变楷化以后的汉字简化中。

按:1、由古文字变为隶书,是汉字形体上最重要的一次简化。 2、即便在字形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时,字形简化也在不断进行。甲骨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造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篆文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使汉字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汉字的结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有必要把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下。 总的来说,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解散篆体,改曲为直。从商代文字到小篆,汉字的象形程度在不断降低,但是象形的原则始终没有真正抛弃。隶书不再顾及象形原则,把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分解或改变成平直的笔画,以便书写。 篆文 隶书 日 女 隶书将篆文象日轮的外框分解为“丨、一、丨、一”四笔或“丨、 、一”三笔;将篆文女字象跪着的身体的弯曲的线条改为直笔。

二、省并。隶书往往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是把两个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来,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构。例如:

三、省略。隶书有时直接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例如:

四、偏旁变形。在篆文里,一个字用作偏旁时的写法,通常跟独立成字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写法明显不同的情况常见。例如: 人、仕 阜、陰 犬、猥 水、江 邑、郡

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文字里可以分化成很多种不同写法。例如:

五、偏旁混同。隶书为求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常见的偏旁。如: 舌 活、括、刮所从 敦、淳、醇、鹑所从 享 郭所从

此外,省并、省略和偏旁变形,也会造成偏旁混同的现象。 由于偏旁变形,在左的“肉”旁、一部分在下的“肉”旁、“朕”“服”等字的“舟”旁和“青”字的“丹”旁,都跟“月”旁混了起来。 由于省略,“屈”、“尿”等字所从“尾”变成了“尸”。 由于省并而造成混同的例子如:

《说文解字》的归部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说文》540部首的建立,是许慎《说文解字》的重大创造。许慎根据当时对文字形音义关系的理解,按照六书的原则,把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凡同一偏旁的字都系属其下,例如桂松桃李等字都在木部。许慎又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这样540部首就像分为若干大类,成为有一定系统性的部首体系。 《说文》540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

《说文解字》归部存在的问题 《说文》部首还不是尽善尽美,有的部首可以合并或调整。具体字的归部也有未妥之处。例如詹字,《说文》说“多言也”,但是不在言部而在八部;又如词字,《说文》说“意内而言外也”,但是不在言部而在司部(司部所统属的只有词一个字)。

后世字书检字法对《说文》540部的改造 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把部首减为214部,具体字的归部也有很大的出入。在检字上,214部比540部方便些,后代的字典辞书如《康熙字典》《辞海》等,一般都按照《字汇》的部首归字,但是有些地方难免丧失《说文》部首原有的作用。例如舅字从男臼声,《说文》归男部,《字汇》归臼部;发字从弓癹声,《说文》归弓部,《字汇》归癶部,等等。 研究文字学的人在讨论字的本义的时候,《说文》部首要优于后代检字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