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 孟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 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 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 理员、小司空 ( 掌管工程 ) 及司寇 ( 掌管刑法 ) , 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 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 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 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 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 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 现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 孔子与孟子 新建路中学 刘海燕.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被尊为 “ 圣人 ” 和 “ 亚圣 ” 。他们的思想观念, 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 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了解人物.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孔庙俯瞰. 孔庙俯瞰 相传孔子出生地—尼山全貌 孔府历史面貌 山东曲阜——孔府鸟瞰图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老子智慧启迪 读“道”悟人生 杨成红 “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导读 第三讲 老子的宇宙哲学观(二).
从宇宙到人生 谈 老子.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有无相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官,思想主张是“无为”,即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对后世影响巨大。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一课 先秦诸子语录.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论语》六则.
10.2 立方根.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养气说.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展望 医院发展路在何方? 2015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自治规范视野下的网规 ——网络法治的必由之路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温故而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西藏 Tibet.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大学生口语学习风暴讲座 ——Blair.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上)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一、以“道”为核心

  “道 ”在《老子》中出现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二十五)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章七十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章五十八)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章二)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章四下八)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四、独特的美学观

真正的美只能是自然本身,要通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办法体现。

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

文句大体整齐,随文成韵,规则不一,与论语的纯散文体不同。 谷神不死,是谓玄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章六)

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 抽象哲理

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比喻。   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比喻。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章七十七)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古代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章五)

三、语言凝练精妙, 多用格言、警句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章六十四)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

本段所论,乃贯彻其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人生原则;认为只有自处于曲,枉,洼,敝,乃能全,直,盈,新;所求须少,而后乃得,若求之过多,则必迷乱。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本段所论,乃贯彻其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人生原则;认为只有自处于曲,枉,洼,敝,乃能全,直,盈,新;所求须少,而后乃得,若求之过多,则必迷乱。

本段旨在说明,只有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明,才能认识清楚,判断正确,有所长进。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段旨在说明,只有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明,才能认识清楚,判断正确,有所长进。

古人所传的“曲则全”者,并非虚言。确实能以此行之,就可以使天下归附。进一步强调了“曲则全”的实践意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 古人所传的“曲则全”者,并非虚言。确实能以此行之,就可以使天下归附。进一步强调了“曲则全”的实践意义。

  主旨在宣扬老子谦退不争反而有益的处世哲学,实是一种委曲求全、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

1、文字简约而义蕴深厚,警句迭出。 2、文句骈散交错,委婉有致。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共20篇,492章,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内容以社会伦理问题为主,涉及到哲学、教育、历史、政治、历史、经济、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贯穿其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

对后代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西方人称为中国人的《圣经》。

南宋时朱熹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为官方科举取仕的必读书。

子路(1)曰:“卫君(2)待子为政,子将奚(3)先?”子曰:“必也正名(4)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5)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6)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7),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8)而已矣。”

(1)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卞人,(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九岁。 (2) 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

其父蒯聩因为得罪了南子夫人,被卫灵公驱逐,被迫逃往晋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就回到卫国,父子争夺君位。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3) 奚:什么。 (4) 正名:即正名分。“正”是动词,即纠正,“名”就是名词,“正名”就是要使名词所指的内容符合名词本身。

孔子的“正名”指社会伦理中的客体要符合其名称,也就是按照“礼”的标准,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不是泛指一切名词。

(5) 迂:迂腐。 (6) 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7) 中:音zhòng,得当。 (8) 苟:苟且,马马虎虎。

“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中国文化中有一门学问叫“名学”,就是逻辑、思想的研究。严格讲,正名就是指确定思想的观念。

孔子强调名称与观念的重要,认为为政就先要把思想领导清楚,要符合儒家的伦理规范。子路认为文化思想是空洞的东西,孔子首先教育他:

一个真有学问的君子,对不了解的事不乱下断语,然后告诉他“必也正名”的道理。政治的重心,“名不正,则言不顺。”

在理论、道德上上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理的事,是一定不会成功的。“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没有文化的政权,就没有文化的社会,那么立法的制度就建立不好,法治没有良好的基础,一般老百姓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说为政的道理,首先是思想文化的问题。领导的重点,还是思想的领导、文化的领导,这也是“正名”的真正内涵。

这种观点影响非常深远。如果一个社会到了“民无所措手足”的状况,一般人无所适从,不晓得走哪条路好,这就是文化思想的问题。

文化思想看来毫不相干,但形成时代潮流,对国家命运的影响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文化思想左右了历史。

孔子得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的结论,这个“名”字包括了思想文化的内涵。真正的传统思想,事无不可对人言,言又具有可实践性。

在理论上,逻辑上绝对站得住,不是空洞的,一定是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君子对自己的言行一定要谨慎。

文中吸收并灵活运用口语虚词,逼真地表现了说话人的语气、性格,语言深刻平实、含蕴丰富、风格明快。

这种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体现出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称“亚圣”。

《孟子》共有七篇,由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集中了孟子的思想。东汉学者赵岐加以整理,将七篇分为上下两卷。我们今天看到的《孟子》就是14卷。

注本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仁政”而王天下,其主要政治思想是民本思想。

《孟子》较《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于用形象说理,好设机巧,引人入彀。

景春(1)曰:“公孙衍、张仪(2)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3)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4)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5)。居天下之广居(6),立天下之正位(7),行天下之大道(8)。得志,与民由之(9);不得志,独行其道(10)。

富贵不能淫(11),贫贱不能移(12),威武不能屈(13)。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战国时纵横家。 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他们怒则说诸侯使相攻伐,故诸侯惧也。

(3) 冠,去声。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4) 女,音汝。女家,夫家也。妇人内夫家,以嫁为归也。 (5)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

(6) 广居:仁。 (7) 正位:礼。 (8) 大道:义。 (9) 与民由之:推其所得于人。

(10) 独行其道:守其所得于己。 (11) 淫:荡其心。 (12) 移:变其节。 (13) 屈:挫其志。

孟子不仅主张人性本善,提出了“王道”、“仁政”、民贵君轻等政治理想,他还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在此篇中他把道德操守置于崇高的地位,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范。

孟子对公孙衍、张仪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阿谀苟容,窃取权势,是妾妇顺从之道,非丈夫之事。在孟子看来,保持自我和完善自我才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谓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个人身处富贵温柔之乡,不能丧失志向;身处贫贱困苦之地,不能改变人格;身处强暴威胁之时,不能丢掉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高尚人格)。

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高风亮节、正气凛然。认真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信仰。

只有人格独立自主才能“无为其所不为”,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上》)才能达到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这种人格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此篇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具有雄奇精妙的论辩艺术与修辞技巧。在排比、比喻、反诘等众多修辞手法中体现出文章的气势,文采飞扬。用譬喻来陈说事理,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孟子善于揣摸对方心理,巧设话题,辩论是非,引人入彀,既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又加强了说服力。

1、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 公元前4世纪宋国人,曾做过宋国的地方小吏。

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他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重要的思想家,著有《庄子》10余万言,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为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庄子》一书中广泛地探讨了人生、社会、自然的各种基本问题,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说理,思想博大精深,想象奇特宏丽,语言华美生动。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鲁迅在《中国文学史纲》中说庄子:“著书十万馀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2)。”夫子出于山(3),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4)。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5)?”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6)。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7),无誉无訾(8),一龙一蛇(9),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0)。一上一下,以和为量(11),浮游乎万物之祖(12)。

物物而不物于物(13),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14),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15),廉则挫,尊则议(16),

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17),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18)!”

(1)大木:大树。 (2)不材:不成材。天年:自然寿命。 (3) 夫子:指庄子。 (4) 竖子:童仆。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烹:应作享,通飨,招待、款待之意。

(5)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材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6)未免乎累:不能免于受牵累。因为处材与不材间,既受材累又受不材累。 (7)若夫:至于。乘道德:顺自然。浮游:茫然无心的漫游。

(8)訾(zǐ):毁谤非议。 (9)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 (10)专为:不主于一端。 (11)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量:度量。

(12)万物之祖:指未曾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 (13)物物:按物本性去主宰支配物。下物于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 (14)人伦之传:人世伦理之传习。 (15)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

(16) 廉:刚正、有棱角。 议:非议指责。 (17) 谋:算计、暗算。 欺:戏弄欺侮。 (18) 志:记注。 乡:同向,趋向、归向。

作品分析 本篇体现了“虚己处世”的人生哲学,虚构了逃避现实的理想境界,指出顺应自然之道,寻求虚己免害的处世方法,达到天与人同一的境界。

文中写庄子入山,见不成材之木得终天年,无用却能保全;宿于故人家,见鹅不能鸣因而被杀,得出要在材与不材间自处的设想。进而指出,这样也不能免累,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

最好的方法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物物而不物于物”,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不仅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无境界,更是追求顺应万物自然的自由境界。

《山木》运用寓言说理,以形象直接说理。庄子以诡奇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山木》章法变化无穷,将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使之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句式错综复杂,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富于变化。

1、《曲则全》一文说“枉则正”。《孟子·万章上》说:“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淮南子·泰族训》说:“夫圣人之屈者,以求伸也;枉者,以求直也;故虽出邪辟之道,行幽昧之涂,将欲以直大道,成大功。”请分析其间的义理异同。 2、《曲则全》一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其效果如何? 3、用《读〈山木〉有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