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新课程努力全面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进程,从多角度反映人类社会的历史成就,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这样的课程框架结构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必修一政治文明史能够使人们了解政治制度的由来和演变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2 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

4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5 学习目标 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

6 【说文解字】何谓“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7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历史规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文化: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经济、政治?

8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兼并战争不断;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

9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主要流派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 墨家: 墨子

10 孔孟之道——儒 春秋发源—至圣孔丘: (1)哲学思想: ① “仁”的学说 (核心) ②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②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兴办私学,编纂六经。 子曰:“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 孔孟之道——儒 春秋发源—至圣孔丘: (3)政治思想: ①以德治民。(进步) ②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 欲善而民善矣。” 春秋发源—至圣孔丘: (3)政治思想: ①以德治民。(进步)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 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13 孔孟之道——儒 战国发展——亚圣孟子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14 孔孟之道——儒 战国发展——荀子 ① “仁义”和“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④“礼法并用” ⑤朴素的唯物思想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② “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④“礼法并用” ⑤朴素的唯物思想 “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学,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15 孔孟之道——儒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爱人 仁政 王道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战国后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6 小生产者的愿望——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约前468—前376),
名翟。出身于“贱人”。墨子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墨子门下 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 领袖)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 汤蹈火,在所不辞。

17 为君独尊的帝王术——法家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请思考:上述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请思考:上述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18 为君独尊的帝王术——法家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适应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1)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2)“以法治国” (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权术驾御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 适应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19 道家——无为辩证的智者 (1)“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不尚贤,使民不争。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20 道家——无为辩证的智者 道家出世的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宣传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道家出世的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21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儒家 孔子 “仁”、礼、以德治民、“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民本、性本善 荀子
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道家 老子 “道”、辨证、“无为而治” 庄子 相对主义、消极避世 法家 韩非子 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22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古代中国文化

23 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24

25 【习题1 】(2013·山东烟台高三期末·1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关键信息: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A项是墨家思想;BCD项都是儒家思想,但C项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D项是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不属于为人处世方面,B项正确。【答案】B

26 【习题2 】(2013·浙江温州二模·1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
【习题2 】(2013·浙江温州二模·1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理解。题干材料大意是:人民饥饿,是因为居上位者收过多的税费,人民难于管理,是因为居上位者太多事了,人民难以治理。这段材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C。 【答案】C

27 【习题3 】(2013·湖南浏阳一中第三次月考·1)“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解析】人为是指人的有为,结合“伪”的含义,可知该学派的观点不主张有为,而主张无为是道家思想,故B项正确;ACD项都是主张有为的思想。 【答案】B

28 【习题4 】(2013·山东临沂一模·6)“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主张反对“仁义”,主张法治(服之以法),这样就能“民治而国安”,因此属于法家思想。 【答案】B

29 【习题5 】(2013·吉林二模·24)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解析】A中的“没有诸侯”与“战国时期”史实不符,明显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儒家在当时不受重视,B错误。C项的表述也不正确。材料中的“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指的是纵横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答案】D

30 【习题6 】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习题6 】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解析】 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 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 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④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 【答案】 C

31 【习题7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解析】A强调道德感化的是儒家思想;B注重以法规制度从严处理是法家思想;C项主张顺其自然,宽容,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正确答案为A【答案】 A

32 【习题8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 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感兴趣 【解析】A的无为而治思想属于道家思想,孔子没有这种思想。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无助于统一,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正确答案为C

33 【习题9】(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的理解。根据题干礼法并施的提示应该是荀子主张。

34 【习题10 】 (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法家思想。材料观点认为,严格的家庭不会出现类似强盗的行为,而慈悲的母亲则会教育出对家庭或社会有危害的人。这种观点符合法家坚持严刑峻法的主张,故选D。

35 补充资料 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太牛了)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Download ppt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