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食 品 微 生 物 学食 品 微 生 物 学 西昌学院 轻化工程学院. 绪 论 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 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 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Advertisements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 陈正炎教授. 绪 论 ( Introduction )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 是研究生物体 内化学分子及其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 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一、什么是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 --- 生命的化学.
Chapter 16 The Molecular Basis of Inheritance. 探索遺傳物質 DNA  孟德爾 (Meselson) 發現遺傳因子。 1. 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解釋了諸多的遺傳性狀。 2. 對每一種性狀而言,一種生物體遺傳有兩個等位基因, 每一個等位基因得自於一方親代.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第 二 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生物工程简介 生物工程技术概述 生物工程的构成体系 生物工程的发展 我国生物工程的水平及其发展.
选修3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第三节 蛋白质工程.
(二) 微生物学发展史 8000年前-1676年,酿造、医疗、其他 1676年-1861年,发现、描述微生物
Welcome Each of You to My Molecular Biology Class
分子生物学.
食品生物技术 (Food Biotechnology)
DNA测序技术 DNA Sequencing
第 五 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上)DNA、RNA及蛋白质操作技术.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要求 第一节 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遗传学研究的领域及分支
MODERE GENETICS 现代遗传学.
核酸序列分析与DNA计算 朱德裕 2013年11月8日.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Genetic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主讲人:李遂焰.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我们讨论5个问题: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的关系 四、分子生物学回顾、发展现状与展望 五、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技术试验四 绿色荧光蛋白工程菌株的构建与表达调控 黄绍松
揭开生命秘密的科学家们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格里菲思(Griffith)进行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球菌可以使无害的R型肺炎球菌转化为有害的S型肺炎球菌,为什么呢?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的艾弗里(Avery)立刻敏感地抓住了这一问题,进行了“转化因子”实验,艾弗里等人的研究工作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专题 1、4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命题展望 1. 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 子 生 物 学 任课教师:宋方洲 马永平 易发平 刘智敏 卜友泉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诊断策略和工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樊绮诗.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王楠楠 赤峰二中.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王楠楠 赤峰二中.
基因工程原理 主讲 刘丽华.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主讲人:孙 啸 制作人:刘志华 东南大学 吴健雄实验室
绪 论 Introduction.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 生物制药教研室 张岐山 教授
第12章、核酸 12.1 核苷酸是DNA和RNA的构件分子 12.2 DNA分子中贮存着遗传信息 12.3 DNA的碱基组成是有规律的
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四章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基因是一个特定的DNA或RNA片段,但并非一段DNA或RNA都是基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mRNA 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区别 细胞核 细胞核 转录 翻译 DNA复制 场所 模板 原料 信息传递 时间 产物 生长发育过程中
遗 传 生命与繁衍的保证.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生物学世纪离我们有多近? ——生物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主讲:史庆华 Office: 生物楼648 Tel:
核酸化学 Nucleic Acids 刘新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一章 绪 论 生物化学 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称为生物化学。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理) 教师姓名:葛红.
高考复习研讨交流 ——生物 西安:王澜 2014、7、16.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 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 方肇勤.
Lots of tools for cloning:
物理生物学 第 4 章 模式系统 一沙见世界, 一花窥天堂. 手心握无限, 须臾纳永恒.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2007级生物技术4班 学生姓名 徐 志 超 指导教师 高 玉 千
单分子测序技术对于未来基因组学研究的影响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第二節 核酸的構造與複製.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机体的遗传信息以密码的形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并通过DNA的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后代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自DNA转录给RNA,然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以执行各种生命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 1958年,遗传信息的单向.
第十三章 主宰生命奧祕的分子.
第三章 基因工程制药.
5.(2016湖北孝感高中期末,4)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2 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12 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它 合成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为 (     ) A.144,864  B.144,432  C.120,720  D.120,360  答案    C 多肽合成时,氨基酸数-肽链条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第五章 目的基因的获得 第一节 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或cDNA 第二节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基因分离 第三节 cDNA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使用多重置换扩增(MDA)技术 对单细胞基因组进行测序
核酸扩增检测方法类卫生检疫行业标准验证程序简介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经典遗传学中关于基因的概念 (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习题课 《医学遗传学基础》 (第二版) 王静颖 王懿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
园艺专业《园艺植物遗传与良种繁育》 基因的表达 平凉市电大庄浪工作站 苏显扬.
00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医学分子生物学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绪论 Introduction 2014

一、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核酸与蛋白质)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 整体水平 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核酸与蛋白质)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由于分子生物学以其崭新的观点和技术对其他学科的全面渗透,推动了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向分子水平的方向发展,使这些学科已不再是原来的经典学科,而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

(二)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一) 核酸分子生物学: 核酸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是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形成了分子遗传学。

1. 核酸的发现 1869年,F.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核素 1885—1900年,Kossel、Johnew、Levene 确定核酸的基本单元是核苷酸 1929年又确定了核酸有两种:DNA和RNA。

自核酸被发现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对它的生物学功能几乎毫无所知。 2.核酸功能研究的重大进展 自核酸被发现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对它的生物学功能几乎毫无所知。 发现DNA的遗传功能,始于1928年格里菲斯(F.Griffith)所做的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 Frederic Griffith 1879—1941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S型 菌体包有多糖类荚膜,菌落光滑(smooth),有毒性,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R型 不具荚膜, 菌落粗糙(rough),无毒性,不致病 R型实际上是S型的突变类型,二者属于同一个物种。

S型 R型 S型 R型 S型 死而复活: “格里菲斯之谜” In 1928, an experiment of Frederick Griffith using pneumonia bacteria and mice.

R型肺炎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球菌的现象,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 。 导致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因子,其化学本质究竟是什么?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似乎存在某种导致细菌类型发生转化的物质。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人们尚不知道,暂时叫做“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principle)。 R型肺炎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球菌的现象,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 。 导致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因子,其化学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的Avery立刻敏感地抓住了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艾弗里等人的实验证据: 分离S型死菌的提取液→分别检测各分离组分(蛋白质、类脂、多糖、RNA和DNA)的转化活性

Polysaccharide-extract S strain DNA-extract RNA-extract Polysaccharide-extract Protein-extract R strain S strain R strain R strain R strain R strain

死去的S型菌并未复活,而是S型菌的DNA进入了R型菌,使其转化为新的S型致病肺炎双球菌。 艾弗里等人的实验揭开了“格里菲斯之谜”。 他们的试验和结论是DNA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彻底改变了DNA在生物体内无足轻重的传统观念。 Oswald Theodore Avery ( 1877~1955 )

但当时的主流观点并不接受艾弗里DNA是遗传物质的观念,认为提取的DNA无论如何纯净,仍然可能有残余的蛋白质,蛋白质才是有活性的转化因子。

针对学术界的否定意见,艾弗里于1946年用蛋白酶、RNA酶和DNA酶分别处理肺炎球菌的细胞抽提物。 结果: (1)用蛋白酶处理后,转化活性无影响; (2)用RNA酶处理后,转化活性无影响; (3)用DNA酶后,转化活性丧失。 进一步证明了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

发现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这是基因研究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更具说服力的实验证据 1951年,赫里奥特(R·Herriott)提出一个十分富有魅力和启发性的假说: “病毒的作用可能像一个充满着转化因子的注射针。这样的病毒本身不会进入细胞,但它不仅用尾部接触寄生细胞,并可能通过酶的作用在细胞外膜上钻一小孔,然后病毒头部的DNA就钻入细胞。”

当人们为艾弗里的实验而激烈争论时,研究噬菌体的美国微生物学家赫尔希等人在考虑,能否将蛋白质和DNA完全分开,单独观察DNA的作用呢? 他们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噬菌体感染实验。 Alfred Day Hershey (1908~1997)

噬菌体感染实验 35S标记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菌无放射性 32P标记DNA内芯的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菌有放射性

赫尔希与德布吕克和卢里亚一起,获196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奖。 1952年,赫尔希(A.D.Hershey)和蔡斯(M.Chase)证明了噬菌体DNA能携带遗传信息到后代中去以后,科学界才终于接受了DNA是遗传信息载体的理论。 赫尔希与德布吕克和卢里亚一起,获196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奖。

人们彻底摒弃蛋白质是基因的化学本质的概念,是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著名的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之后。 1953年4月25日,英国的《Nature》刊登了沃森和克立克的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天是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日。

1953年Watson 和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发现DNA结构的关键 罗沙琳德·弗兰克林 (Rosalind Franklin,1920-1958)英国 DNA的X光衍射照片 1952年5月拍摄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发现DNA结构的关键

稀缺的想像力,胜于艰苦的实验 Watson(JD)-Crick(F) ·Pauling: 蛋白质alpha螺旋结构 ·威尔金斯与富兰克林:DNA的 X射线衍射照片。 ·威尔金斯将照片给沃森、克里克看。 ·沃森、克里克顿悟:双螺旋模型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稀缺的想像力,胜于艰苦的实验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是生物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DNA复制提供了构型上的解释,使人们对DNA作为基因的物质基础不再怀疑 ●DNA双螺旋模型在科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

DNA如何储存并表达遗传信息?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兴趣,1945年,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提出了遗传密码的概念。 1954年,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三联体密码的概念。 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三联体密码合成了由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长链。 到1966年,64种遗传密码的含义全部得到了解答,形成了一部密码辞典。

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 美国生物学家尼伦伯格等人在1961~1966年期间成功破译了遗传密码,以无可辩驳的科学依据证实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正确性。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6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 ( 1927~)

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如何转达到细胞质中呢? mRNA和tRNA的发现给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1958年Crick提出的“中心法则”很快得到了证实。

中心法则阐述了基因两大基本属性: 复制:DNA→DNA; 表达:DNA→mRNA→蛋白质;

1970年,Temin和Baltimore从鸡Rous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颗粒中发现了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酶,进一步补充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3.DNA序列分析技术: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1977年,剑桥大学Sanger F等发明。 化学裂解法: 美国Maxam I和Gilbert W发明。

3.DNA序列分析技术 基因的一级结构是指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解析一级结构最精确的技术就是DNA测序(DNA sequencing)。

两种经典常规的DNA测序方法 Sanger双脱氧测序(dideoxy sequencing)法

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测序法

在Sanger双脱氧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自动激光荧光DNA测序技术 1. 四色荧光法: 采用四种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同一引物或4种不同的终止底物ddNTP,最终结果均相当于赋予DNA片段4种不同的颜色。因此,一个样品的4个反应产物可在同一个泳道内电泳。 2. 单色荧光法: 采用单一荧光染料标记引物5′-端或dNTP,所有产物的5′-末端均带上了同一种荧光标记,一个样品的四个反应必须分别进行,相应产物也必须在四个不同的泳道内电泳

循环芯片测序被称为第二代测序技术 循环芯片测序(cyclic-array sequencing) 优势: ① 可实现大规模并行化分析 ② 不需电泳,设备易于微型化 ③ 样本和试剂的消耗量降低,降低了测序成本 技术平台:454测序、Solexa测序(Illumina测序)、SOLiD测序等。

单分子测序技术被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 主要策略: ① 通过掺入并检测荧光标记的核苷酸,来实现单分子测序,如单分子实时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technology,SMRT); ② 利用DNA聚合酶在DNA合成时的天然化学方式来实现单分子测序; ③ 直接读取单分子DNA序列信息。

1. 断裂基因(split gene)的发现,证明真核细胞的 基因不是连续的DNA片段; 2. 前体mRNA分子的拼接,去除内含子序列,连接成 成熟mRNA; 3. 发现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结构的变异; 4. 从cDNA序列推导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5. 根据DNA序列合成基因,并与载体连接,使之在细 菌中表达,合成活性蛋白质,开创了基因工程。

4.分子生物学技术: 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应用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各专业技术的渗透、综合而成,并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技术。 例如:DNA及RNA的印迹转移、核酸分子杂交、基因克隆、DNA 测序、PCR等,形成了独特的重组DNA技术及其相关技术。

5.基因组研究 基因组(genome): 一个物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已经从单个基因发展到生物体整个基因组。基因组研究已从简单的低等生物到真核生物,从多细胞生物到人类。

6.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认识了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些规律。 8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认识到真核基因组结构和调控的复杂性。 真核基因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核酸与蛋白质间的分子识别与相互作用。 小分子反义RNA、核酶、siRNA等。

改变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或改变生长速度,或改变细胞迁移或进入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 7.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 受体 细胞内各种分子数量、分布或活性变化 改变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或改变生长速度,或改变细胞迁移或进入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二)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DNA →储存生命活动的各种信息。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执行者。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1956年,Anfinsen和 White根据对酶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实验,提出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是由其氨基酸序列来确定的。 1958年,Ingram证明正常的血红蛋白与镰状细胞溶血症病人的血红蛋白之间,在其亚基的肽链上仅有一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别。 1969年,Weber开始应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20世纪60年代先后分析了血红蛋白、核糖核酸酶A等一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中国科学家在1965年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 1973年又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测定了牛胰岛素的空间结构(1.8埃)。

三、分子生物学与医学

现代分子生物学已经对医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以分子冠名的交叉学科。 如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血液学、分子肿瘤学、分子病毒学、分子流行病学等。 由于生命本质的高度一致性,使得这些学科可以使用同一套理论、同一套技术,来解释和研究不同的病理、生理现象,甚至治疗不同的疾病。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渗透,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都可能从基因水平找到答案。 肿瘤发生与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开展是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典范。 药物的耐药性与抗药基因。

本课程教学安排 1.绪论、基因与基因组 2.基因表达与调控 3.细胞信息转导(1) 4.细胞信息转导(2) 5.染色质的结构与表观遗传学 6.分子生物学技术(1) 印迹技术;DNA测序 7.分子生物学技术(2) PCR技术 8.分子生物学技术(3) 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9.基因克隆 10.基因的体外表达与纯化 11.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12.基因与疾病;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13.考查

参考书 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冯作化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吴乃虎主编,《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 1998 [美]J.莎姆布鲁克,《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上、下册),科学出版社 ,2002 卢圣栋主编,《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第二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