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经营形式 第一节 农业企业的职能 第二节 农业企业的类型 第三节 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思政 2 班 帅宇迎. 延长石油 是什么公 司? 什么是 有限责任 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 它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3 万元,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 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
Advertisement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永康杯”2015年度邢台 青年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财务管理学 第1章:总论 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 白秀萍 2017/3/3.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下).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自主创业.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植物和我们.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物流战略方案类型 (1)按服务项目划分 准时货运集散战略、快速货运集散战略、整车货运集散战略、成组货运集散战略、专项货运集散战略、国际货运集散战略等 (2)按发展方向划分 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专业技术导向战略、规模经营导向战略、资源优化导向战略、实时响应导向战略等.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第 3 章 基本概念.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化学品清单 类型.
Harvard ManageMentor®
何勉 新浪微博: Scrum框架及其背后的原则 原始图片 何勉 新浪微博:
Harvard ManageMentor®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Harvard ManageMentor®
组织机构图.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投资建议书 XXX有限公司 制作人: 制作日期: mp2_v_styleguide_ ppt 1.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市场营销概述 企业发展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经营形式 第一节 农业企业的职能 第二节 农业企业的类型 第三节 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

第一节 农业企业的职能 农业企业的内涵 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 农业企业的职能

农业企业 狭义的农业企业:以动植物为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动植物,以获得人类必须消费品的生产经营企业 广义的农业企业: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有关的所有企业,也可以称为涉农企业或农业关联企业。

发展趋势: 1、集约化 2、工程化 3、生态化 4、智能化 5、绿色化 6、高效化 7、经营国际化

农业企业的职能: 一般职能—— 组织生产能力; 调节生产关系 特殊职能—— 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物质资料;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第二节 农业企业的类型 一、现代农业企业:指广泛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企业。 第二节 农业企业的类型 一、现代农业企业:指广泛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企业。 二、现代农业企业的特征: 1、农业企业生产立体化 2、农业企业经营综合化 3、农业企业发展外向化

三、农业企业的类型 1、按资产所有制划分 国有农业企业、集体农业企业、私营农业企业、股份制农业企业; 2、按生产产品的类别分 种植业企业、林业企业、畜牧企业、水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

3、产业链长短分 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工贸一体化企业; 4、按大农业划分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

课后作业: 我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请将你的分析结果分成条目,并制作幻灯片,下次课抽同学讲座,每人15分钟,作为平时成绩。)

农业企业组织创新 一、农业企业组织创新的要求 产权明晰 经营自主 决策科学 二、农业企业组织创新的动因 来自企业外部的压力 来自企业内部的推力 战略调整 规模经济 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功能的变化 企业文化的推动

(一)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组织创新新观念 (二)克服农户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制约因素 生产规模经营较小 组织结构缺乏弹性 三、农业企业组织创新的思路 (一)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组织创新新观念 (二)克服农户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制约因素 生产规模经营较小 组织结构缺乏弹性 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 产业链延伸较困难

(三)走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创新之路 内涵式组织创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外延式组织创新——加强与市场的联系

第四节 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 一、双层经营 家庭经营、集体经营 二、承包经营 三、租赁经营 个人租赁、合伙租赁、集体租赁、企业租赁 第四节 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 一、双层经营 家庭经营、集体经营 二、承包经营 三、租赁经营 个人租赁、合伙租赁、集体租赁、企业租赁 四、股份合作经营 五、集团化经营

农业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统化的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按照市场农业的基本运作机制,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生产高度专业化 规模化 经营集约化 产品商品化

第四章 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一节 合作经济与合作经济组织 第二节 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与类型

第一节 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概述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及意义 第一节 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概述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及意义 合作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者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获得服务和利益的一种合作成员个人所有与合作成员共同所有相结合的经济形式。自愿、民主、互利和惠顾者与所有者相统一的合作关系,是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中所具有的共性,合作社则是体现这种合作关系的一种典型组织形式。 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及意义 A 合作社的本质 劳动者劳动的联合 劳动者劳动和资本的双联合 合作制度排斥资本成为运营的主导力量,在合作经济中,其决定作用的是交易 劳动者在经济上的联合 B 农业合作经济的意义 能够保障中国小农经济团体利益的实现 提高农户的市场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 是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农业合作经济的重要议题

二、合作经济的原则与类型 A 合作经济的原则 公平原则、民主原则、自愿原则、互利原则 B 合作经济的类型 按照合作组织的主体(成员)分类:农业合作组织、消费合作组织、工业合作组织、批发合作组织; 农业合作组织按功能分:农业供销合作社、农业服务合作社、农业信用合作社、农业保险合作社等; 农业合作组织按合作的组织形式分: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区性合作社、股份合作社; 农业供销合作社按经营商品分成专业化合作社:棉花合作社、牛奶合作社、草莓合作社等;

股份合作社 股份合作社是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入股联合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不受单位、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是劳动联合与物质要素联合的结合体,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股份制与合作制运行机制相结合,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

三、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与运行机制 1、内涵 合作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劳动者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获得服务和利益的一种合作成员个人所有与合作成员共同所有形结合的经济形式。合作经济组织是体现这种合作经济关系的一种典型组织形式,又称合作社。 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如下: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是劳动者之间的经济联合;合作经济组织必须遵循合作、自愿、互利和民主原则;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社员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企业;是农业发展到商品经济以后的产物。

三、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与运行机制 2、运行机制 决策机制 竞争机制 动力机制 约束机制和发展机制

四、农业合作组织的内涵和特殊性 1、农业合作组织的内涵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是具有独立财产所有权的劳动者,并按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盈亏负无限或有限责任 农业合作组织的成员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关系,组织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其成员内聘任,也可以聘请非成员担任。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具有独立财产的经济实体,并实行合作占有,其独立的财产包括成员投资人的财产和经营积累的财产。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合作积累制,即有资产积累职能,经经营收入的一部分留作积累基金,用于扩大和改善合作事业,不断增加全体成员的利益。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盈余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

2、农业合作组织的特殊性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协作经营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有较大难度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五、合经济组织与股份公司的区别 第一,合作经济组织是劳动者的经济联合,以社员在生产经营上的团结互助为第一宗旨。而股份公司则是资本的结合。 第二,合作社是社员以劳动者身份平等的合作,在社员大会上决策时是一人一票表决权;二股份公司决定,在股东大会上则是按股数投票。 三,合作社对每个社员所带股份的数额有规定的限额,但对合作社的股金总额不限定。股份公司对每个股东认购股票数额没有限制,但对资本总额和股票总额,则有事先规定的限额。 第四,合作社是社员合作经营,主要为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求服务,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中保护社员的利益。股份公司不是为持股者的生产生活服务,而是代表股东对外营业谋取最大利润。

第五,合作社对社员采取“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社员要求退社时按规定的程序可以退出,并带走自己的股份,但不允许将股份自由买卖和私自转让。但是股份公司的股东,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权要求退股,只能将股票转让或出售。 第六,合作社的盈余中积累部分归合作社所有,是公有财产。而股份公司的积累壮大了公司资本,股票随之涨价。

六、农业合作经济的重要性及功能 1、农业合作经济的重要性 保护弱质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的市场地位 2、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 发挥协作优势 优惠要素组合 提高竞争力 减轻自然风险 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节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类型 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农业企业中的合作经济组织 (一)我国农业企业中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理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理是:大生产优于小生产原理、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要正确照顾农民的物质利益。 (二)我国农村中合作体系的初步形成 我国农村合作体系的初步形成包括:第一,发展农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按计划将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合作所有制;第二,广泛地建立农村供销合作社;第三,广泛地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第四,实行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不许商人再向农民直接购买,也严禁私商自由贩运。

(三)我国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实践 1.农业生产互助组。互助组的性质和类型:互助组是在不改变农民个体经济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劳动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换工互助,是一种较典型的“合伙”。互助组的作法:实行评工、计工和规定合理的报酬标准;合理地安排各农户的耕作顺序;对耕畜、农具规定合理的报酬标准等。互助组的作用是发挥协作的合作生产能力、耕作不误农时、促进了劳动分工的发展、采用了新技术和耕作方法等,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一,初级社实行了部分生产资判合作所有制,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社员将个人私有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入股交社。入股交社后仍然保留其个人所有权,并且在分配中取得土地分红与合理报酬,作为其所有权的经济体现。其二,初级社实行统一经营、统一分配,解决了互助组存在的合作劳动与分散经营的矛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0年至1955年为高级社发展的第一阶段。1956年开始为高级社发展的第二阶段。 4、人民公社。

第二节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双层经营体制 一、双层经营体制的特征 第二节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双层经营体制 一、双层经营体制的特征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 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过去是集体占有、集体统一使用:现在,土地这一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承包给农户使用,但农民没有处置权,不能买卖、出租。 2.在经营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经营,现在是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3 .在分配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核算,按工分进行分配;现在是包干分配。

二、统一经营层次的职能 (一)管理协调 行使土地公有权,组织农业基本建设;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生产布局等);对合作社的重要活动规定统一的行动准则和对重大问题作出统一的决策;对集体的土地等资源、财产和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协调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以及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社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等。 (二)生产服务 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组织一家一户办不到或虽能办到但不经济的事情,如产中的机耕、排灌、植保、畜禽疫病防治等以及产前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后的贮藏、运输、加工、销售等。 (三)资产积累 包括管好用好现有的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统一组织、筹划兴办企业,做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讲座

目录 概念 1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特征 存在问题 3 对策及工作要点 4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自己的现代经济组织 新型的 农民的 自己的 专业的 合作 合作社 现代的 经济组织

概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分类

合作社社会经济功能 形成规模经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市场风险(化解小农小规模分散经营高风险低效益弊端);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组织功能、合作效应,联合起来与相关利益集团抗争); 改进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 增加农民收入,服务新农村建设。

合作社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体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制度。 国际经验和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实践表明,建设现代农业制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完善生产关系,创新农业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例如,直接的农业生产企业化经营、“公司+农户”模式、农民主体性地建立合作组织等。

分散的农民面对自然条件、市场经济、公共管制往往束手无策。组织起来的农民有可能有效地应对这三大约束。 分散的农民的弱点:科技、营销、合作、民主。农民有可能通过合作组织克服这些弱点,学会这些本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农业组织化形式,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直接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还有助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迄今为止,在欧洲、美国、日本各国的农用物品和农产品市场上,农业合作社与其他非合作社企业制度相比,其市场份额也一直占据着相对优势。 合作社是各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通行方法;支持合作社发展是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 。 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专业合作社)正在并必将成为我国新的农业组织化的主流形式之一。

合作社好处(必要性) 一、中国农业的基本矛盾,家庭承包责任制。小农户,大市场(大豆危机)。 二、节约成本和提高价格:奶农合作社通过为社员购买饲料、兽药、挤奶器材等生产资料,能够为奶农每年节省500-1000元/头牛。奶农合作社和协会,发挥集体协商作用,提高生鲜乳销售价格,将生鲜乳收购价从1.74元每公斤一直涨到2.7元每公斤。 四、解决部分资金问题:赊销原料。

五、促进技术交流:培训及咨询等方式。 六、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引导农民重视农产品质量,实行标准化生产,依靠打造品牌占领市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例如,福建省长泰县锦信青果产销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倩果”牌商标,对社员实行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共同采购主要生产资料和统一产品收购、包装,统一产品商标、品牌,统一产品运输、销售,合作社出品的水果质量好信誉高,售价比市面上高出20%以上。 七、规模集成,提高谈判能力,资产信用担保

合作的普遍性 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合”,而不是“和”) 现代社会发展、管理创新、国际政治的大趋势是“合” 国家联盟 企业联盟 消费者联盟 农民联盟

合作社的特征 合作制最最本质的特征是合作社是「交易」的联合,目的在形成规模经济,是「合作」不是「合并」。其他特点都是交易联合的派生。如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的四合一其实是劳动的联合,就好比一家人,劳动在内部不进行交易,只是参与分配和决策 。 1、成员以农民为主体(80%,20%原则)。 2、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对内部盈利 。不能把合作社对成员不盈利与对外不盈利等同起来了。合作社对外必须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对外盈利应当实现最大化,才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3、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4、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一人一票原则)。 5、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60%,40%原则,资本报酬有限原则)。

观察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成功的两个关键性指标 选什么样的领办人和组织精英。 外力推动的大小。政府和龙头企业的推力,市场的拉力。

社员的利益 (1)市场进入,即从合作社买入或卖给合作社的机会; (2)价格改进,这不仅包括支付或获得的、或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价格,当然还包括由此而导致的经营成本效益的改进; (3)特殊服务,如方便的农业技术服务、专门的社员培训; (4)收益返还,即对合作社在营销交易中赚取的净收益的获取,通常包括惠顾返还和股息获得; (5)市场力量的提高; (6)附加值获得; (7)其它,如加入共同体的归属感等;等等。

社员的角色 在与合作社的关系中,社员实际上具有不同关系,扮演不同角色。 一般认为,社员可以扮演四种角色:使用者、惠顾者、所有者和控制者。而每种角色均代表着一个特殊的商业关系或特性。

社员的选择性视角 社员利益和责任 社员角色 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 利益:买卖产品和服务 顾 客 购买投入和销售产出 利益:获得净收入 惠顾者 顾 客 购买投入和销售产出 利益:获得净收入 惠顾者 获得惠顾返还 所有权:提供资产 所有者 股权投资:股票购买、保留惠顾返还、单位资金保留、资产赎回 控制:提供治理 控制者 通过投票选举董事,批准章程、规章制度和主要事项

合作社社员的资格意味着什么呢? 在一个“纯粹的”、“理想的” 农业合作社中,所有的社员都是使用者,都是使用者、惠顾者、所有者和控制者四种角色合一的个人或主体。 然而,大多数合作社都有不是惠顾者,和(或)所有者,和(或)控制者的使用者,但他们都是社员,换言之,合作社社员资格并不必然地只属于使用者、惠顾者、所有者和控制者四种角色合一的使用者。

合作社社员的资格就意味着他能够扮演顾客、惠顾者、所有者和控制者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角色,从而能够通过与合作组织的相应的交易活动,获得相应的利益。

如何看待社员的异质性问题? 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调“民办、民管、民受益”,但还是客观存在着关键成员(通常是发起者、领导者和大股东)与普通成员之分,而这些关键成员无论在最初的制度订立还是日常的管理决策中都拥有着突出的影响力,因此,他们的素质、水平甚至个性就直接影响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建、运行和发展。 这些关键成员就是我国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合作社企业家或准合作社企业家。热心组织和加入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组织化的往往是农产品生产者中那部分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一定知识素养、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大户。

农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1)产品特性因素 (2)生产集群因素 (3)合作成员因素 (4)制度环境因素

(1)产品特性因素 农业合作社通常率先兴起于农产品商品率较高、农业剩余较多、市场风险较大、单个农户博弈弱势较明显的情况下,兴起于具有较明显季节或时间约束、易损性较强、交易频度较高的农产品领域内,兴起于规模经济较显著、专业化程度较高、资产专用性较高、资本或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兴起于政府管制较少的农产品品种上。

(2)生产集群因素 只有在产业集中基础上的合作组织才有可能获取规模经济收益。 生产集群因素不仅取决于集群中个体成员的数量,还取决于个体成员的“规模”(即专业农户乃至专业大农户的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创建和发展,必然是一个立足区域经济,与之磨合,融入其中,进而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

(3)合作成员因素 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首先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才能的人,即合作社企业家。 组织成员的结构及其素质、能力、资源等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水平、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路径。 许多合作社的成员是分层的。客观存在着关键成员(通常是发起者、领导者和大股东)与普通成员之分。

(4)制度环境因素 立法、政府、相关利益主体、文化等等。

产品特性因素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了原初的必要性; 生产集群因素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了实际的可能性; 组织成员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则从内、外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水平、组织制度、运营机制等。 “产品特性是前提,生产集群是基础,组织成员最重要,制度环境很关键。”

合作社合作内容拓展的方向 技术服务(良种、标准化、防疫) 信息服务 购销服务(生产资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中介平台,进一步发展成共同购销) 加工贮藏服务 信用服务(协助贷款或信用合作) 保险服务(协助参保或共济) 生活服务:无。日本农协从生到死都有服务 维权服务 生活 金融 加工贮藏服务 购销服务 信息服务 技术服务

合作社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创立农民营销合作社。 第二阶段:农民营销合作社得到了进一步扩展(自愿加入)。 第三阶段:主要是规范农民营销合作社并且走向区域联合的发展道路。地区性的农民协会也出现了。 第四阶段:农民营销合作社日益走向集中,表现为合作社和社员数量双双减少。农业人口减少、农场规模扩大和合作社业务扩大。 第五阶段:股份合作化。但仍然保持了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坚决反对少数人控制股份。称为“新一代农民合作社”。

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机制问题(少数人控制,过分依赖外力) 二、产权股份化问题(公司化、股份化) 三、低层次、低效率运行问题(业务单一、功能残缺或虚弱) 四、持续发展动力问题(易生易灭) 五、融资困难问题(资金极度短缺) 六、利益分配机制问题(没有返利) 七、治理机制问题(监事会虚设或没有,社员大会没有或根本不举行) 八、合作社制度性的几个悖论(人、资金、政府、返利,销售约定)

解决方法 一、有效需求和有效合作 (不要空壳合作社) 二、政府的自上而下,农民的自下而上(乡政府) 三、要有基础(农民主体,经济交易) 四、保持农民的信任 (先技术/服务) 五、突破融资机制 (资金互助) 六、规范组织机制、决策机制、分配机制 七、加强主功能建设(立足当地优势、特色资源) 八、土地进入合作社(土地流转、统一经营)

合作社发展模式 (1)农民自发组织型,内生型 (2)大户牵头兴办型,内生型 (3)龙头企业创办型,外生型 (4)部门牵头创办型,外生型 (5)政府扶持推动模式,外生型 (6)土地股份合作社,内外结合(公司农场,孕育农地第三次革命,彻底的合作社。土地流转的先进形式,原则,特征,股权设置等问题) (7)资金互助合作社,内生型 (8)合作联社

合作社的有关政策 基层工商登记机关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服务窗口和“绿色通道”,免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者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咨询服务,提供申请、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 登记机20日内办理完毕, 颁发营业执照。 工商部门依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有违反工商法规的,责令改正,不做经济上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 对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

对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合作社从事农业机械、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项目,免征营业税。 合作社从事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合作社从事农、林木、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项目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和发展,就整体而言,既非单纯的政府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也不是单纯的农民在逐利动机驱使下自发行动所能实现的诱致性变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政府主导下内生需求诱导型制度变迁。 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进程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和恰当的作用发挥,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进程是否顺利、有效的关键所在。

要充分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进程的阶段性、差异性和长期性,因时因地制宜,鼓励多种形式发展。 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而言,凡是存在的就有一定的生命力,就对农民有一定的好处。 只要能够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改善农民的境况,提高农业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素质,就让其自由发展,而不必看重形式、手段、路径等,不宜过分强调什么或反对什么。 切忌搞运动,下指标,操之过急,一哄而上。

要充分尊重农民、企业和基层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坚持民办性质,减少政府干预。在引导、扶持、推动农业组织化进程时,对自身角色正确定位,恰当地选择政策手段,即要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 应通过政策和法律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进程,实行间接干预,着重为多元主体的有效运营创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多元主体的合意行为提供明确有力的政策支撑。

第五章 国有农场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一、什么是国有农场 国有农场采用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中国的国有农场在隶属关系上分为:归农垦部门管理的国有农场,归侨务部门管理的华侨农场,归军队管理的部队生产农场,归农业部门管理的良种场、园艺场、种畜场等。

二、国有农场的主要任务   国有农场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耕地面积,为国家提供商品粮食和其他商品农副产品,建成内外贸商品生产基地;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在农业实现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过程中起示范作用;支持和帮助农民发展商品生产,成为农村先进技术和良种推广、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的服务中心。边疆省区的国有农场还负有屯垦戍边和帮助少数民族繁荣经济、文化的任务。

三、国有农场的特点 1、三农的特点:农村、农业、农工 2、国有农场的双重性特点:企业性、社区性 3、综合性特点

四、国有农场的经营形式 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1、国营农场承包经营 2、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 3、以场办企业形式的经营 4、对外联合经营

五、国有农场的发展 1、1949年以前,中国有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国营农场。一类是国民党政府创办的少数农场,其中有的是由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举办的农事试验场,有的是利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赠送的一部分农业机械举办的农场。另一类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府和解放区人民政府创建的,如1939年在延安创办的主要生产牛奶、蔬菜等食品的光华农场;1941年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建立的军垦农场;1947年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宁安、通北、赵光、花园、永安、查哈洋等农场;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省建立的翼衡农场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到1985年末,全国已有各类国营农场2700多个,拥有耕地480多万公顷。它们分属农牧渔业部门以及军事、侨务和工交等部门管理。其中农牧渔业部门(农垦部门)管理的农场2055个,土地总面积2373万公顷(内有耕地400多万公顷);军事部门管理的农场386个,耕地20.5万公顷;侨务部门管理的农场有86个,耕地4.9万公顷。国营农场建设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据统计,1985年全国农垦系统的国营农场向国家交售粮食(包括大豆)334.1万吨,商品率高达47.8%,比1956年增加12.1倍。另外几种产品产量和供应量在全国还占有较大比重:天然橡胶占90%,供应京、津、沪等城市的牛奶占80%,乳制品占全国的1/3(1984年),人参、鹿茸分别占14%和60%,啤酒花占70%,供应港澳的活猪占20%,等等。此外,国营农场在向农民传授先进技术,推广先进经验,为兄弟民族培养人才,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增强民族团结,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1949年-1979年,中国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体制虽然发生过多次变化,但主要是改变隶属关系,并末消除国营农场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缺乏自主权和平均主义等弊端。为了克服这些严重束缚国营农场生产发展的弊端,增强企业活力,1979年以后,国营农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主要的是:①改过去的“收支两条线”为“财务包干”。即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对国营农(牧)场、国营农工商联合企业一般实行“盈利不交、亏损不补、自负盈亏”的办法,以解决过去实行统收统支时农场吃国家“大锅饭”问题,使各场的经营成果与其经济利益直接联系起来。②改单一经营为农工商综合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立农工商联合企业,开展纵向和横向经济联合。

③调整产业结构,主要措施是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大力发展工业,发展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④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在职工个人消费基金分配上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弊病。⑤实行政企分开,国营农场的上级管理机关改变得过多、管理过死的状况,将经营自主权交给农场,使农场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农场行政管理机构与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分开,分别履行行政与企业的职能。

国有农场发展新趋势——城乡一体化 取得的成效: 一、伴随国有农场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城联乡、城乡一体的优势逐渐彰显 二、伴随公司制企业的不断增加。以城联乡、乡结盟发展的条件初步具备 三、伴随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以城联乡、城乡互动发展的环境渐趋优化 四、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推进,以城联 乡、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存在的主要问题:政企不分 1、农场固有的特点:国有农场从建立之初就具备产业综合性和地域社会性两大特性。有人戏称国有农场是企业还要办社会,是政府还要纳税。 2、观念落后,思想的惰性大: 3、体制的制约:一是地域性导致政企难分;。二是国有农场的一些设施 ( 资产)具有经营性和公益双重特性;三是要实行政企分开就必须增设行政机构,形成一地两治的局面。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公司管理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问题 第二节 农业企业与农业公司 第三节 农业公司的组织类型与特征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公司管理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问题 第二节 农业企业与农业公司 第三节 农业公司的组织类型与特征 第四节 农业公司的运行与管理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特征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和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特征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综合而言,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优势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是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过程。 狭义理解,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产业系列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 广义理解,农业产业化是把农业和其关联产业看出一个整体。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三个要件: 支柱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骨干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商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生产专业化 布局区域化 经营一体化 服务社会化 企业规模化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和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1、风险规避机制 2、利益协调机制 3、运营约束机制

1、风险规避机制 风险规避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就如何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在各利益主体间意见协调一致的基础上,事先达成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安排和措施体系。

2、利益协调机制 利益协调机制是农业产业化运行的根本保障,是反映农业产业一体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整个产业化运行中处于关键地位。内容包括:一是利益创造的激励机制;二是利益实现的分配机制。

3、运营约束机制 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各个经济主体行为进行规范,以提高产业组织的整体功能、效率功能和抗风险功能。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运营机制的特点 自我演进性 客观具体性 自我实施性 相对稳定性

三、农业产业化的现实问题 1、龙头企业发展不足 2、中介组织部完善 3、产业化实体运行不规范,联结机制不够完善 4、管理体制不适应产业化发展

第二节 农业企业化与农业公司 一、农业企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二、农业企业化与农业公司的关系

一、农业企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1、农业企业化的概念 农业企业指使用一定劳动资料,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生产的经济组织。农业企业通常有三类: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 农业企业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根据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不变的前提下,

2、农业企业化的特征与意义 由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化,农业经济由自然经济发展的商品经济,实现管理对象的商品化。 作为大多数生产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逐渐成为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家庭农场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度商品化的企业。 农业生产的产业化 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农业企业化与农业公司的关系 1、农业公司 农业生产型公司 农业加工型公司 农业服务型公司 复合型农业公司

2、农业企业化与农业公司的关系 企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企业化经营是竞争的需要 企业化经营符合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实际

第三节 农业公司的组织类型与特征 一、契约型农业公司组织 二、合作主导型农业公司组织 三、垂直一体化的农业公司组织 四、复合型农业公司组织

一、契约型农业公司组织 契约型农业公司组织是指农户与农业关联企业(即龙头企业)以长期合同的形式,取代双方的市场交易,规制双方的经济行为,克服或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具体表现:公司(+基地)+农户 市场 合同 农业关联企业 (包括专业市场) 农户

一、契约型农业公司组织 特点:农业生产与农业关联企业是独立的经营主体。

二、合作服务主导型农业公司组织 就农业合作社与农业生产者的链接机制来讲,合作服务主导型农业企业组织具体有两种 1.合作服务组织(公司)+农户:是指农户自办或政府引导下兴办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合作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并在这些组织提供原材料、技术、营销指导服务的支持下,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二、合作服务主导型农业公司组织 1.合作服务组织(公司)+农户 特点:合作社原则包括自愿与开放的社员资格、民主控制、社员的经济参与、自治和独立、教育、培训和信息、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关心社区发展等。 商品市场 专业合作服务组织 (农业公司) 农户 要素市场 “合作服务组织+农户” 的交易协调方式

二、合作服务主导型农业公司组织 2.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 这类组织中,农业 合作社与农户的联结机制有两重性。第一,从业务上看,两者的联结靠合同。第二,农业合作社与农业生产者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 产品市场 加工企业 农户 销售企业 专业合作社 要素市场 “合作社+企业+农户”型交易协调机制

三、垂直一体化的农业公司组织 垂直一体化的农业公司组织是指农户以土地出租、转包或以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实现某个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1.股份合作企业+农户:农户直接以资金入股的方式设立股份合作企业(公司),公司内设技术服务部门、原材料采购部门以及产品销售部门,为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提供系列服务。 股份合作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在畜牧业、养殖业常见。这种组织形式大大降低单个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各个环节中的风险和交易费用。

三、垂直一体化的农业公司组织 2.反租倒包或承租返包 市场 农户 农户 股份合作制公司 农户 农户 下属企业1 下属企业2 下属企业3 下属企业4

反包 农业生产小组 农户 科技服务站 农户 农业公司 农业贸易公司 农户 “反租倒包”型产业组织交易协调机制

反包 农户 农业生产小组 农业公司 农户 科技服务站 农业贸易公司 农户

3.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或农业股份公司)根据章程规范,将土地发包收益和开发收益加上村级利润等按一定分配比例,实现按股分红。 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是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为前提,目前,仅出现在沿海部分发达地区。

“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型产业组织交易协调机制 发包方式 农田统一 规划开发 农户 1.农业规模经营 2.农业开发 3.非农业开发 以土地入股 农户 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成立分公司 以土地入股 农户 “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型产业组织交易协调机制

四、复合型农业公司组织 复合型农业公司组织是指上述契约型、合作服务主导型以及垂直一体化型三种交易协调方式的交叉组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常见的有两种复合型组织形式(1)垂直一体化组织,如股份合作企业、农业开发公司等与农户再形成契约关系;(2)合作服务主导型的农业产业组织,再与相关联企业(如加工、销售企业)签订购销契约的关系。 其运作机制有合作制和股份制。 合作制中合作各方提供合作条件,按合作协议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取得报酬。 股份制按公司法的规定设立,各股东按自己的投资比例在公司股东会中行驶权利,分取利润。

商品市场 加工销售企业 契约 农户 专业合作服务组织 农户 农户 要素市场 复合型农业产业组织

第四节 农业公司的运行与管理 一、农业公司的运行及其特征 第四节 农业公司的运行与管理 一、农业公司的运行及其特征 从农业公司类型中可以看出,农业公司于农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业公司的经营链条中,农户成为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农户与企业、市场的交易行为被企业内部化为公司契约行为,其最大好处是减少了农户与市场的交易费用和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同时也拓展了农业公司的资源整合范围,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确保农业公司的科学运行关键在于产权制度的安排。

一、农业公司的运行及其特征 (一)产权与产权制度 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是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各项权能的总和。产权的内涵有: 1.产权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 2.产权的核心和基础是所有权 3.产权所包含的各项权能可以统一也可以分离 4.产权的各项权能不就可以分解与组合,在一定条件下海可以相互转化

一、农业公司的运行及其特征 (二)农业公司的产权制度及其特征 农业公司的产权制度就是农业公司的法人制度,是以公司的法人财产为基础,以出资者原始所有权、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经营权相互分离为特征,以股东会、董事会、执行机构作为法人治理机构来明确各自权力、责任和利益的企业财产组织制定。 公司产权制度的基础是它拥有的法人财产。

(二)农业公司的产权制度及其特征 公司产权制度在确定法人财产基础上,实现了原始所有权、公司财产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具有明确的产权关系。 1.农业公司是由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的 2.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会、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3.由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组成的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制衡关系

二、农业公司的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农业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技术制约、规模制约、资金制约、管理制约。 加强管理创新是农业公司的首要任务

二、农业公司的管理创新 (一)农业公司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组织创新 战略创新 人才机制创新

二、农业公司的管理创新 (二)农业公司管理创新的发展构想 1.建立大市场观,应对全球一体化挑战 2.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的高度融合 3.注重“软实力”建设 4.注重农业公司管理战略创新

第七章 农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第二节 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含义与方法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食品安全概念及食品安全的意义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1.食品安全的概念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食品安全概念及食品安全的意义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1.食品安全的概念 1976年,联合国及农业组织(FAO)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第一次提出了“食品安全”的概念。不过,这是指数量上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角度提出的,即食品数量安全。世界银行将食品安全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足够的食品,保证正常的生活。”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计划指南》中将食品安全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将食品安全定义为:“食品安全是指所有那些危害,无论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这些危害会使食物有害于消费者健康”。

一、食品安全概念及食品安全的意义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2005年9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发布的ISO22000:205,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链中的任何组织的要求》(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_Requirements for any organization in the food chain)中队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准备和(或)食用时不会伤害消费者,强调: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有关,但不包括其他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方面,如营养不良。 我国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将食品安全定义为(确保)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一、食品安全概念及食品安全的意义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2.食品安全的内涵 狭义的食品安全主要是食品卫生,即食品应该无毒、无害,保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持身体健康。 广义的食品安全是持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环境生态质量,使人类社会可以持续、长久地存在与发展。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营养安全、食品生物安全、食品可持续性安全六大要素。

食品卫生安全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以区别。食品安全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是“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产品品质的优劣程度,是指食品的感官指标和内在品质。如感官指标色、香、味、形;内在品质指标包括口感、滋味、气味等。 物理因素 安全性状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一般质量性状 营养性状 食品质量指标 一般卫生形状 营养指标 包装指标 外观形状 感官指标

食品数量安全 是指食品供应上的安全,即食品数量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的到,又能买的起需要的基本食品。

食品营养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解释,营养安全就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要有足够、平滑的,并且含有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供给,以达到完善的食品安全。”

食品生物安全 食品生物安全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风险与威胁。

食品可持续性安全 食品可持续性安全则是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盒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二)食品安全的特征与意义 1.食品安全的特征 食品必须无毒、无害 食品必须符合相应的感官性状,即通过外形和感性认识能识别食品 食品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 食品安全具有隐蔽性 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

(二)食品安全的特征与意义 2.食品安全的意义 食品安全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健康 食品安全影响国际贸易 食品安全影响食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食品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保障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含义与意义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含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定义,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全程质量控制、产权质量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生产资料安全、生产过程安全、包装安全、运输及储藏安全、销售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含义 狭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指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了保证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即其微观管理。其基本任务是:确定合理的质量安全目标,制订全面的质量安全计划,建立有效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广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既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微观管理,还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宏观管理。 广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包括5个环节: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包装和标志管理;市场准入管理。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意义 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3.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4.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环节 1.产地环节管理 2.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产品基地建设是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的关键,应当采取措施,推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农场、养殖小区和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建设。 2.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环节 3.生产过程管理 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动物疫病、知无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 4.包装和标志的管理 农产品包装是指对农产品实施装箱、装盒、装袋、包裹、捆扎等。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环节 5.市场准入的管理 在此环节,要建立自检制度和政府检测检验制度。只要自检合格的农产品才能揉入市场或进入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销售;不合格的农产品,应对生产者、经营者予以严厉处罚。

第二节 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含义与方法 一、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含义 (一)概念 第二节 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含义与方法 一、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含义 (一)概念 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是指农业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对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实施控制,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的控制、储运过程控制、包装控制等,使之符合企业生产的质量要求并达到相应的标志,排除会使质量受到损害而不能满足质量及安全要求的各项因素。

(二)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含义 1.产品质量控制是为了使产品的固有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 2.产品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预防不合格品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3.产品质量控制应贯穿于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二、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一)分层法 分层法也叫分类法或分组法,就是把搜集到的质量数据按照与质量有关的各种因素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条件相同的数据归在一个组,把划分的组叫做层,然后绘制分层排列图、分层直方图、分层控制图、分层散布图等。 原则:分层基本要求是应使同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

午餐肉罐头 100 000听 甲封口 50 000听 乙封口 50 000听 丙杀菌 25 000听 丁杀菌 25 000听 丙杀菌 25 000听 丁杀菌 25 000听 分层排列图

(二)因果图分析法 具体步骤: 明确要分析的质量问题或确定需要解决的质量特征,如产品的质量成本、工作质量等,并用数据说明。 运用头脑风暴法,列出所有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并进行分类,主要按五大方面的原因(人、设备、加工方法、原辅材料、环境)分类,然后再依次细分,并用箭头表示。 深入分析,明确各原因间的因果关系。 对于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用红线勾画出来,使之醒目。 注明绘图日期、参加人员及根据5W1H(what why where when who ;how)制定对策表,落实改进措施。

(三)控制图法 控制图是一种图表。用来区分质量波动是由偶然性原因引起还是由系统性原因引起,从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工具。

第七章 农业企业经营风险 一、什么是经营风险 第七章 农业企业经营风险 一、什么是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经营中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所造成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从而使生产者遭受经济损失的现象。农业企业目前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 资产风险、技术风险、制度风险等种类。农业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风险频率高、区域性明显、风险承担者呈细小性与分散性;市场风险呈现显著加大趋势,农业技术风险进一步扩大,信贷风险成为新的风险品种;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风险管理的市场运作机制等。农业企业经营风险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影响面广、潜在危害大,导致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生产结构调整,阻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

二、 影响农业企业经营的宏观因素 1.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2.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3.市场信息不灵 4.土地流转制度的局限

2010年7月26日至7月30日,国际农产品统计数据显示,多数农产品价格环比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同比增加近40%,达到332.6亿美元,贸易逆差同比扩大90.5%。   近期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豆油、棕榈油和棉花的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15%、28%和40%。大豆和玉米等期货价格更是创下近13个月以来的新高。   根据农业部昨天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6月,大米、玉米、小麦和大麦等谷物的进口同比增长60%,其中玉米进口量同比增加了26.3倍。进口量的加大正在改变原有的价格格局。

三、 影响农业企业经营的微观因素 1 . 经营者综合素质偏低 2 . 企业经营规模较小 3 . 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四、 防范农业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 转变思想观念, 有重点地支持农业企业发展 (二) 改革农村金融组织。 实行农业企业投入主体多元化 (三) 积极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四) 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五) 加快技术进步。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六) 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提高农业企业的决策效益 (七)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第八章 农业企业营销

市场营销的概念 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变化的营销环境中,旨在通过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任务与目标所进行的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

市场营销的特点 应用性 综合性 实践性

企业文化模式

品牌营销策略 1、发现蓝海机会 2、超越现有需求 3、令人信服的宣传主题 4、重点突出 5、与众不同

1.你在洗澡的时候通常会先洗哪一个部位? A.脖子 B.头发或者脸部 C.重点部位 D.手或脚 2.假如你刚买一本杂志,你平常的习惯是会怎样读它。 A.先大概翻一下再细读 B.先看你想看的的标题文章 C.先从第一页开始看

第八章 农产品国际营销 第一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产品策略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定价策略 第三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渠道策略 第八章 农产品国际营销 第一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产品策略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定价策略 第三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渠道策略 第四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促销策略

第一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产品策略 一、农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 二、农产品系列的选择与适应性 三、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品牌、商标、包装和保证策略

一、农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 (一)产品标准化策略 1、产品标准化的提出和涵义 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内容。所谓农业标准化,指的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按照科学的标准,采用相应的技术,生产具有一定规格尺寸、质量水平和包装形式的农产品的过程。按照一些专家的观点,农业标准化也是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理,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使先进农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目的。

2、农产品标准化策略的意义 3、选择农产品标准化的条件 规模效应、树立产品形象、对全球营销的控制 需求特点、生产特点、竞争条件、成本—收益分析

(二)农产品差异化策略 内涵: 农产品差异化策略是指企业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提供不同的农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殊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策略和农产品差异化策略的选择: 两者并不独立 策略组合(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两个策略的重点)

1、农产品系列的选择方案 2、农产品系列的适应性 二、农产品系列的选择与适应性 农产品和促销直接延伸策略 农产品直接延伸、促销改变策略 农产品改变、促销直接延伸策略 农产品与促销双重改变策略 2、农产品系列的适应性 强制性适应改进农产品 非强制性适应改进农产品

三、国际市场农产品品牌、商标、包 装及保证策略 三、国际市场农产品品牌、商标、包 装及保证策略 1、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品牌和商标策略 品牌和商标设计的原则 符合各国消费者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符合国际商品法和目标国商标法的规定 品牌和商标策略 无品牌和商标策略 采用生产商或中间商品牌策略 统一品牌商标策略 个别品牌商标策略 同一农产品国际品牌商标策略

2、国际市场农产品包装策略 国际市场农产品出口包装基本要求 农产品包装策略 准确传递商品信息 包装应与商品价值相适应 考虑目标市场的要求 类似包装策略 配套包装策略 在使用包装策略 附赠包装策略 改变包装策略

第三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策略 一、农产品国际分销系统 二、国际分析渠道的选择

一、农产品国际分销系统 (一)国际分销渠道结构 本国国内的分析渠道 本国进入进口国的分销渠道 进口国的分销渠道 考虑因素:自身资源、行业特点、竞争者的渠道策略、目标市场特征、目标市场的法律环境、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购买习惯。

(二)农产品国际中间商类型 1、农产品国内中间商 出口行 农产品采购/订货行 农产品互补营销 农产品综合出口代理商 农产品生产商出口代理商 出口佣金商 国际农产品经纪人

2、厂商自营出口农产品的机构 3、农产品进口中间商 销售部门内附设出口部门 独立的出口部或分公司 出口子公司 海外销售分支机构 进口经销商 农产品进口代理商

二、国际分销渠道的选择 (一)农产品国际分析渠道的长度 1、国际市场直接分析渠道与间接分销渠道 2、长分销渠道与短分销渠道 直接分销渠道 国际市场间接分销渠道 2、长分销渠道与短分销渠道 (二)农产品国际分销渠道的宽度 广泛分销渠道 选择分销渠道 独家分销渠道

营销者选择国际分销渠道时一般要考虑的六个因素 成本、资金、控制、覆盖、特征、连续性 (三)营销农产品国际分析渠道的因素 营销者选择国际分销渠道时一般要考虑的六个因素 成本、资金、控制、覆盖、特征、连续性

第四节 农产品国际营销促销策略 一、国际广告 二、国际市场人员推销策略 三、国际市场营业推广策略 四、国际市场公共关系

(一)国际广告策略 一、国际广告 2、国际广告的形式策略 3、国际广告的内容策略 1、广告策略是指:分析环境因素、广告目标、目标市场、产品特征、媒体的可获得性、政府控制和成本收益关系等的基础上,对广告活动的开展方式、媒体选择和宣传劝告重点的总体原则作出决策。 2、国际广告的形式策略 标准化策略和差异化策略 采用形象广告策略 采用产品广告策略 3、国际广告的内容策略

(三)国际广告媒体及其选择 1、媒体的传播及影响范围 2、媒体的社会威望特点 3、媒体发布的广告时间是否适宜 4、媒体费用 5、媒体组合形式

(四)国际广告代理机构 1、本国的广告代理机构 2、国外的广告代理机构 广告主与广告代理商的广告理想是否一致 广告公司的作业能力是否具备 广告公司的经验与实绩如何 广告规模的大小

二、国际市场人员推销策略 (一)人员推销 (二)国际市场人员推销的四个类型 指企业派出或委托人员、销售服务人员或售货员亲自向国际顾客介绍、宣传、推销产品。 (二)国际市场人员推销的四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