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之理論基礎―Winnicott.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Advertisements

2011年度 音樂科 五年級 我最喜愛的流行曲.
第十一章 文獻資料分析法 M99E0202 吳孟樺.
Winnicott的 客體關係發展觀 報告同學:陳靜如 蔡順良教授 指導/ 採用黃昕寧、許晨韋、林詩敏、雷爾伶 之報告.
《春曉》.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Winnicott 的客體關係發展觀 指導教授 蔡順良老師 報告人 余振民、李珊、林泰石.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記憶體的概況 張登凱.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祂能改變 讓我們同心敬拜 創造天地的主 讓我們齊聲頌揚 全能的神 用大信心來讚美 主的慈愛長存 祂要醫治 祂要拯救 釋放被擄的人 祂能改變 讓我們同心敬拜 創造天地的主 讓我們齊聲頌揚 全能的神 用大信心來讚美 主的慈愛長存 祂要醫治 祂要拯救 釋放被擄的人.
人生經驗分享 - 做一個有用的人進而當一個社會領導- 魏綸武 ILITEK EE 80, TsingHua Oct., 2012.
否定句 黃勇仁.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第十四單元 弧長與旋轉體的表面積.
時代巨輪下對聖經的挑戰 平安福音堂聯堂培靈會 2014年3月13日.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提升教學技巧 How to Teach Better
-- 從系統觀看見每一個孩子 台灣海寧格機構系統排列師 李悅寧
科技輔具—遊戲應用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凱惠 昶霆 耶!.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我們有一故事 傳給萬邦 We've A Story To Tell To The Nations.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達利.
Google Play2016年 臺灣年度最佳精選榜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初接班級時,可實行之輔導活動 1.畫人測驗 2.家庭動力畫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重複圖形.
10 Powerful Tips To Achieve MDRT Continuously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數位說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
以四元樹為基礎抽取圖片物件特徵 之 影像檢索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CA CSEFEL Teaching Pyramid Module 2 一個幼兒的故事 來自 CA CSEFEL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我們有一故事 傳給萬邦 We've A Story To Tell To The Nations.
「性」算在握 如何享受 上帝賜與我們婚姻中最親密的關係 2010 Apr 15 BLMCSS pfel.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Introduction 介紹 指導老師:黃淑娟 學 生:謝汶均 學 號: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摩西的會幕:長30肘、寬10肘、高10肘(約 5 m) 所羅門聖殿:長60肘、寬20肘、高30肘(約15 m) 窗櫺 銅祭壇 金香壇 三層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優質形象建立與溝通技巧 魏麗敏.
Malachi 1-2:16 瑪拉基書一章~ 二章16節.
當一切都過去 At the End of the Day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生科背景學生就業力講演系列 (4) 講題:臨床試驗的推手:生科人可以做的比你想像得多
經文:歌羅西書 1:1-8 1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和兄弟提 摩太 2 寫信給歌羅西的聖徒,在基督裡有忠心的弟
兒童文學批評理論.
L3 Dialogue Linda: Hey! What are you guys doing? 嘿!你們倆個傢伙在做什麼?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治療之理論基礎―Winnicott

1.環境與本能: 溫尼可強調自體形成時的環境重要性,他說環境,當它夠好時,會促進嬰兒的成熟過程。 環境(在母親的身上)則會針對嬰兒不同的需求自行調適。

2.促進發展的環境 “最初,母親本身就是這個促進發展的環境” 此促進發展的環境其特質即是“調適”(adaptation)。開始是母親要全然施予到嬰兒的照顧上,然後慢慢地她要朝向“去適應”(de-adaptation) 促進發展的環境給予嬰兒一種全能的體驗。嬰兒開始和主觀性的(subjective)客體建立關係

4.夠好的母親 -1 Good enough mother:當「環境母親」足夠好時,能支持、接納嬰兒的自發性,並賦予意義,兒童可以發展出「真我」。若母親不夠好,則出現「屈服順從」的反應使幼兒促使人格中的一部分被孤立出來,而形成「假我」。

4.夠好的母親 -2 幼兒會以一種「全能感」來面對所遭遇的種種環境困境,也就是以幻覺來代替現實的環境 「足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真能提供幼兒滿足,幼兒便會肯定自己全能的感覺,以為外在現實在自己的控制之中,這是幼兒成長開始時的特點。

4.夠好的母親 -3 夠好的母親如要成功適應其嬰兒,就必須去符合且培育嬰兒的全能性需求。母親要成功且重覆不斷地去符合嬰兒的自發性姿勢或把嬰兒的感覺性幻覺當真 嬰兒逐漸地發展出那憑空顯現實際上可得東西的能力,而夠好的母親必須繼續不斷地提供這類經驗,來餵食嬰兒那種自戀性全能(narcissistic omnipotence)的意識感。

3.全能的幻覺 母親允許嬰兒為所欲為主宰一切,而嬰兒的主觀性客體將附著在那如果一切都順利的那個客觀被感知的乳房上。 所謂進行順利或健康的意思是母親配合著嬰兒的衝動並讓嬰兒能有那存在在那裡的錯覺(例如乳房或是一隻讓人舒服的手),而那裡的錯覺則是由嬰兒所創造出來的。

5.真我與假我-1  假我:有時母親無法隨時滿足幼兒的需求,也就是沒有滿足幼兒的全能幻想,亦即此時的母親「不夠好」,幼兒為了生存,於是就出現「屈服順從」的反應

5.真我與假我-2 在放掉全能與錯覺的歷程中嬰兒的自體會有怎樣的後果呢?透過嬰兒的衝動(由母親所遇見及確認),嬰兒發現了環境以及那“非我的”(not-me)世界,而建立了“我”(me)

5.真我與假我-3 真我:幼兒由於本能性的衝動與母親的照顧相碰撞,發現環境中有「非我」的存在,於是才產生「我」的概念,如果「環境母親」能支持、接納嬰兒的自發性動作,並賦予意義,此種同理將協助嬰兒發展「真我」,使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

6.客體 夠好的母育,特別是抱持(holding),可以讓嬰兒從與母親的融合及合併(fusion and merger)關係轉移到和她個別分離並有能力建立客體關係的狀態 當個體成熟時,他會逐漸能夠真誠地和客體建立關係、和現實也能有活生生的接觸

客體關係: 簡單的說就是人際關係,但是客體關係討論的主題比人際關係廣泛許多,「客體關係是指存在於一個人內在精神中的人際關係型態之模式」,其主要的核心概念是相信人最初的動機在於尋求客體或與他人的關係,而非尋求滿足,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和另一個人保持關係。

7.過渡性客體-1 這是介於主觀性客體和真正客體關係之間的一個中間性的經驗領域。過渡性客體並不是一個內在的或主觀的客體,它不僅是一個外在客體;它是第一個“非我”所有物(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對嬰兒而言重要的是某種成為它入睡時令它非常舒適安慰的事物或聲音或作為對抗焦慮或寂寞時一種具保護性的事物或聲音。

7.過渡性客體 -2 幼兒要經過過渡性現象(transitional phenomena)才能成長,母親在過渡性空間(transitional space)與幼兒互動,因此幼兒可以幻想自己「創造」了此客體,而感覺到自己是有效能,有創造能力的。

7.過渡性客體 -3 幼兒假設他可以掌控客體(過渡性客體)且環境同意此假設,透過特殊客體,發展出全能感之幻想並轉化至外在的現實世界,以一種魔術的方式來接受不可能掌控的外在世界,而經驗到非完全的無助。

7.過渡性客體 -4 此客體是充滿愛的感覺,卻也同時具有被毀壞的感覺,幼兒與此過渡性客體是矛盾的關係。幼兒對過渡性客體是愛與恨並存的。 此客體從不改變,除非幼兒自己改變它。

7.過渡性客體 -5 它是有生命的,對大人而言可能只是外在現實世界的一個物件,但對於幼兒而是“from within“。

7.過渡性客體 -6 過渡性客體是幼兒發現第一個“not-me“的位置。協助幼兒經歷分離卻又可以保持住好母親的形象,故過渡性客體成為象徵的母親。 藉由想像的遊戲、戲劇,可以給物件一個真實及深刻的意義。

7.過渡性客體 -7 藉由想像的能力,幼兒可以在想像的遊戲中處理“壞客體“,透過過渡性客體處理生氣,而不必在現實中處理。

7.過渡性客體-8 嬰兒正從全能控制(幻想)傳到藉肉體操弄(現實感)來控制,在這當中孩童需要錯覺以便創造一個部分主觀部分以現實為導向的中間情境。因此,被毯是真實的,是客觀可感知的事物,卻被當作在嬰兒所控制之下令人舒適的乳房。

藉由想像的遊戲、戲劇,兒童一再重演自己受挫的經驗,但這業重演和現實發生的是不一樣的,兒童由受害者轉換成為掌控者。藉由遊戲的象徵過程,兒童認同了遊戲中的掌控者,而能對抗在現實挫折中受害者的角色。

11。故事也是提供過渡性空間的一個工具,因故事中充滿著人類共同的經驗與原型。

12。潛在的象徵可以藉由潛意識的轉換成為不同的驅力,不同的驅力為自我保護的本能:包括生理的饑渴滿足,可以生存下去並有機會可以成長與改變,這些包括了生理與心理及生命型態隨年紀而有的改變。

13 故事 生命力(libidinous drives):指對性的本能、外界的客體或他人的一種動力的呈現,也包含了社會性的歸屬感。 13 故事 生命力(libidinous drives):指對性的本能、外界的客體或他人的一種動力的呈現,也包含了社會性的歸屬感。 智性的驅力:是一個廣泛的範圍,指想要知道、了解去做一些智性的活動,例如創作音樂、繪畫、寫作…,有些會以「成就需求」,來呈現。而好奇正是與智性的驅力相關連。 靈性的驅力:尋求信仰、信念、宗教,即一個更深層對世界及個人的理解。

14。外化(externalisation):神奇力量藉由外在裝扮的呈現來表達其特質。 15。分裂(Spliting):好與壞;黑暗與光明;身體與靈魂。

16。詮釋象徵需要注意之事項: 象徵有其共通亦有個別性。 象徵之意義要整體故事內容的脈絡中。 要了解個體的象徵世界,即個人與象徵世界的關係。 17。故事也是一個「現在」與「過去」之間的橋。

故事與戲劇治療 我們對自己說故事,在向他們述說之前在心中不斷地重覆組織與重整,他人的接納,使故事的真實存在者與聽者之間(exist between)。

覺知到自己的故事是一個不斷在心中上演的歷史,因著許多內在的自我對話,這些對話存在自我的不同面向中,也因此,我們可以想像我們是誰,若不能將自己的故事放在一起,並使它可以被自己了解,我們會變得心靈耗盡力氣並感混亂。

故事是需要被分享的,在分享故事的過程,人們也分享了關係。

故事是象徵,需要以「歷程」來經驗,當個體透過與聽故事的人之間的交流,故事的象徵也就在歷程進展之中,當我們使用我們的身體以行動來參與其中進展時,故事在進展著,我們也就跟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