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一、语言获得 二、字词识别中的词频效应 三、句子理解时间的测量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心理学分支。它从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特点。心理语言学研究是跨学科的。 首先,它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为线索来探讨人类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其次,在对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人脑的结构和特殊的机能,有时还要借助于对由脑损伤和发育障碍导致的病历分析。 最后,人类言语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的社会因素直接决定了语言系统的变化,并对言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人类言语活动心理机制的研究不仅依赖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吸收和采纳了语言学、社会学、生理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许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一、语言获得 语言获得是指人类个体对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 由于语言学习能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能力,语言获得就成为心理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些研究者认为,语言获得问题的研究将对揭示人类言语活动的本质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一)语言获得是否是人的先天能力? 如果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先天的,那么: 它在所有正常个体中就会引发较为一致的、特定的行为表现; 对于处在相同发展阶段上的正常个体来说,语言获得过程应该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它不需要特别的指导; 成功的语言获得应该存在一个关键期; 相对于其他能力,这种能力在功能上和解剖上应该是自主的和模块化的; 这种能力是可以遗传和继承的。
研究方法:观察法和调查法 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较一致的、特定的行为表现: 字词学习: 9-12个月——第一个指示词; 意义表达: 大约在18-24个月,儿童开始将词组合在一起,出现双词话语,如,“要饼干”等; 电报体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保留了正常句子中与意义表达关系密切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而省略掉了那些虽然有重要的句法作用,但不是意义表达所必须的词,如介词、冠词、助动词和量词等。
结 论 以上研究说明,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先天机制。 但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是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结 论 以上研究说明,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先天机制。 但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是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儿童的先天素质、生理成熟、认知发展和后天的学习在儿童的言语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元语言学意识 语言和文字系统是不可能全部靠简单记忆或强化作用来学习的。 由于学习的内容远远超出人能记忆的范围,所以语言和文字系统的学习也就不局限于简单的模仿和死记硬背,还包含某种一般规则的提取。 元语言学意识是指儿童对语言、文字一般结构特征的认识和操作。它包含: 句法意识:对句子内部句法和语义结构的认识; 语音意识:对字母与音位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 构词法意识:对字词的内部结构与整词词义的关系的认识; 随着语言、文字的学习,儿童会发展各种元语言学意识,其特点表现为概括化和规则化的学习。
舒华的实验 舒华等通过实验,对儿童的形旁意识(构词法意识的一种)进行了研究。 在实验中,他们用纸笔测验分别给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儿童呈现一系列双字词,每个双字词中一个字是目标字,另一个字是非目标字。目标字用拼音,非目标字用汉字。 目标字有熟悉的、不大熟悉的和生字3种,每种熟悉度的字中又包含3种字:语义透明度高的字、语义透明度低的字和独体字。 被试的任务是从每个双字词后面的4个选择字中选一个合适的字来代替词中的拼音。 例如:tiao(4)望: 跳 挑 眺 佻 结果: 对于一年级,当目标字是熟字时,语义透明度高和语义透明度低——好;当目标字是生字时,语义透明度高和意义透明度低——差; 对于三年级和五年级,当目标字熟字时,对两种语义透明度项目的选择正确率都较好;当目标字是生字时,在语义透明度高的项目上的得分远远高于在语义透明度低的项目上的得分。 说明,一年级儿童还没有发展形旁意识,而三年级和五年级儿童已经能够意识到形旁与语义的关系,并能利用形旁来学习和推理生字。 在他们的后续实验中还发现,语义能力高的被试形旁意识发展较好。
二、字词识别中的词频效应 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词频的确定通常是对一个单词在报刊、杂志、教材等语言材料中被使用的次数进行统计而得到的。 由于词频来自于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统计,所以它是一个客观变量。 但是,每个人对同一单词又有不同的经验,因而熟悉程度也不尽相同,它又是一个主观变量。 词频是影响单词识别速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快于对低频词的识别,这一现象叫做词频效应。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1) 但是,对于词频效应在字词识别过程的哪个环节上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 早期观点认为,词频效应发生在对字词的存储或搜索过程中,主要影响字词信息提取阈限和搜索顺序。高频词提取阈限较低,并且优先搜索。 研究者后来发现,通过词汇判断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比通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小得多。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2) 词汇判断:要求被试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判断每一个字母串是不是一个词(真词、假词和非词),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判断结果进行反应。记录被试的选择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字词命名:要求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结束后尽可能快并且准确地大声读出目标词,或用一个词回答问题,或说出事物的名称。记录被试的命名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词汇命名:是在命名任务中将真字与同等数量的假字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在看到每一个刺激项目后就尽可能快地、大声地将该项目读出来。如果某个刺激项目无法读出,就读为“假”。记录被试的命名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3) 刘英茂等以声旁兼容、非声旁兼容和无声旁的高频和低频字为实验材料,并采用命名、词汇判断和词汇命名3种任务进行实验。 这是一个3×3×2的混合设计,其中词频和字类型是组内设计,任务类型是组间设计。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4) 表9.1 不同任务类型和字类型下的词频效应/ms 任务类型 词 频 字 类 型 平 均 声旁兼容 非声旁兼容 词 频 字 类 型 平 均 声旁兼容 非声旁兼容 无声旁 词汇判断 高 频 446 455 454 452 低 频 544 555 570 556 效 应 98 100 116 105 命 名 450 451 442 448 538 678 639 618 88 227 196 170 词汇命名 565 546 703 808 797 769 148 243 251 214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5) 通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为170ms,而通过词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为214ms。两种不同的命名任务的差异在于,词汇命名比命名增加了一个决策成分。214ms-170ms=44ms——词频效应中的决策成分。 词汇判断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为105ms。这个词频效应包含两个成分:词汇通达前的加工成分和决策成分。词汇通达前的词频效应成分为:105ms-44ms=61ms。 词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214ms)大于词汇判断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105ms)。由于两个任务所设计的加工环节仅仅在于词汇命名任务在词汇判断结束后还要进行语音的提取,因此,在词频效应中还存在着一个词汇通达后的加工成分(214ms-105ms=109ms)。 通过上述结果分析,刘英茂等认为,词频效应首先对词汇加工的编码阶段起作用,它影响词汇通达的速度;词频效应还对词汇加工后的反应性加工起作用,它影响词汇通达后汉字字型、读音、语义等编码形式之间的转换过程。
(三)词频效应与语境的关系(1) 单词产生器模型:该模型假定了一个内部词典装置,它包含了一个单词的全部信息。当输入某一字词的形或音的刺激时,单词产生器便逐渐积累信息。一旦所积累的信息量超过了标准阈限,便能引起反应系统的一种反应。 按照这个模型假设,语境对单词产生器的影响与字词的形、音刺激是两个独立的信息来源,也具有一个标准阈限。词频主要影响标准阈限。高频词阈限值低,只需要较少的刺激或语境信息量即可达到标准阈限,并引起反应;低频词阈限较高,需要输入较多的信息才能达到标准。 因此,语境与词频效应的作用是相加性的。
(三)词频效应与语境的关系(2) 核证模型:该模型假定单词识别包含了特征提取和核证两种过程。 按照这个模型的假设,词频的作用发生在核证阶段,对核证的顺序有很大的影响。语境的作用是可以使有关的单词立即得到核证,因而可以绕开对原始特征的计数。 因此,语境和词频效应作用在字词识别的同一阶段,是交互作用的。 语境对高频词的影响较小,而对低频词的影响较大。
(三)词频效应与语境的关系(3) 彭聃龄等用语义启动作业研究了词频和语境在汉语双字词视觉识别中的作用。 他们根据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将启动词造成的语境分为强语境(牢房——监狱);弱语境(田野——碧绿)和无关语境(软禁——细菌)3类。 他们将目标词又分为高频词和低频词两种。 被试的任务是词汇判断。
(三)词频效应与语境的关系(4) 语境强度与词频 词 频 语 境 强 度 强 弱 无 关 高 频 827.2 772.2 787.0 低 频 词 频 语 境 强 度 强 弱 无 关 高 频 827.2 772.2 787.0 低 频 858.2 850.7 951.8 结果表明,语境和词频对目标词的反应时具有显著的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也显著。 语境更多地促进对低频词的识别,对高频词无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与核证模型的某些假设相一致。
三、句子理解时间的测量(1) 句子理解时间经常被用做对句子加工进程中不同环节和因素影响作用的一个指标。 常用的方法有句子-图画核对法、被试自控的快速系列呈现法、眼动轨迹法和移动窗口法等。
三、句子理解时间的测量(2) 句子和图画同时呈现。 句子 图画 相同 不同
三、句子理解时间的测量(3) 句子和图画先后呈现。 句子 图画 相同 不同
三、句子理解时间的测量(4) 刘英茂提出了双重核对法: S1 T1 按键 S2 T2 P1 T3 P2 相同 不同 T4 相同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