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诊治新观念
VVC(vulvavaginalcandidiasis)定义: 是一种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过度生长导致的外阴阴道感染。
RVVC定义: 复发性VVC,每年发病≥4次(或半年≥2次)
VVC或RVVC致病菌 念珠菌 主要为白念(目前不用“色”)
白念属于真菌 真菌: 酵母菌(白念) 霉 菌(有菌丝) 部分真菌为双相: 一定条件下呈酵母菌相 一定条件下呈霉菌相(长毛)
白念: 培养时为菌丝 致病时为孢子也有菌丝
念球菌共300种左右 白念珠菌 膜状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以上为致病菌
念珠菌中 白念占80%(78.1%) 光滑念珠菌占9.2% 光滑念珠菌为唯一不产生真(假) 菌丝者
酵母菌最适PH值为6-8(从孢子相转到菌丝相)
念珠菌——人体正常菌群 带菌率:消化道 50% 阴道 20-30% 咽部 1-4% 皮肤 2% 医院内病人及工作人员更高 阴道 20-30% 咽部 1-4% 皮肤 2% 医院内病人及工作人员更高 正常为孢子条件好为假菌丝
致病性 浅层感染 : 鹅口疮,尿布皮炎,口 角炎,甲沟炎,龟头包皮炎 深层感染 : 所有组织及器官,化疗后感染,白血病者静脉输液等。
新生儿致病来源:产道 VVC:为内源性感染(粘膜、内脏) 目前认为VVC与其它真菌不同,不上行感染仅限于阴道(有争议)
VVC或RVVC症状明显而化验未见菌丝 应行培养,可能为光滑念珠菌引起(找芽孢)
VVC是否归属STD??? 配偶治疗不能提高治愈率。
VVC临床表现 症状:痒,灼痛 体征:干酪白带,充血 光滑没有异常白带,不痒, 主要为性交痛
诊断 临床症状体征 直接镜检 培养
VVC流行病调查 75%妇女一生至少有一次VVC 40-50%妇女5年内感染过1次 5-10%有RVVC 10-20%正常妇女阴道内有酵母菌 20-30%孕妇阴道内存在
常见致病因素 广谱抗菌素 菌群紊乱 糖尿病 阴道糖元升高 口服避孕药 雌孕激素致PH升高 妊娠 免疫功能降低 上皮糖元升高 广谱抗菌素 菌群紊乱 糖尿病 阴道糖元升高 口服避孕药 雌孕激素致PH升高 妊娠 免疫功能降低 上皮糖元升高 免疫力降低(HIV) 饮食,卫生用具不当
妊娠期VVC发病(1) 发病率可达20-30%
妊娠期VVC发病(2) 1997年报告 243名孕妇 感染达 56% 早孕 23.5% 中孕 22.6% 晚孕 18.1% 全期 2.1%
VVC对母婴的影响 症状 影响生活 增加孕期及产褥期感染的危险 增加新生儿感染(鹅口疮,尿布皮炎)
VVC(或RVVC)可谓 病小危害大 故引起多方面注意
美国国际妇产科感染会议(2001.4) 对多种生殖道感染:念珠菌,UU,CT,淋菌,滴虫,高危人群性工作者(253) 令人吃惊的是:发病不高于正常 说明避孕套优越 口服甲硝唑治疗BV诱发VVC RVVC为多病因引起,如:治疗不彻底,肠道有菌等 目前对RVVC用药不当 4/5的VVC者直肠、肛门有菌,故主张口服 抗真菌药对首次发病有效,不预防RVVC。
RVVC与前臂经皮水丢失与体重有关 仪器测定,患RVVC者皮肤水分丢失多(皮肤脆性上升) RVVC者,体重>对照,糖耐量试验高于对照 其它阴道炎,特别是BV的讨论(乳杆等噬菌体及干扰素)(从略)
说明美国十分重视VVC及RVVC 况且1998年关于性传播疾病已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证实,HIV感染妇女患VVC发病高 这些足够引起我们对VVC的重视
VVC与RVVC治疗
VVC治疗——巩固疗程及性伴不需治疗 全身治疗:口服氟康唑(大扶康) 单次疗法 两剂疗法,或三剂后1/W×6月(或序贯) 酮康唑 从略 酮康唑 从略 伊曲康唑 200mg/日 Bid 200mg QD×3日
局部治疗: 苏打水 硼酸 米可定泡腾片 克霉唑栓(凯妮汀阴道片) 达克宁栓 重视巩固疗程
难治性与RVVC治疗(1) 重症(评分≥7分者)治疗效果不如轻者(VVC) 目前尚无治疗的最佳方案(RVVC)
难治性与RVVC治疗(2) 大扶康 克霉唑 2001年文献 大扶康与克霉唑比较(429例中271例) 2001年文献 大扶康与克霉唑比较(429例中271例) 大扶康 150mg 克霉唑 100mg×7天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效率) 大扶康 克霉唑 14天 38-86% 38-88% 35天 26-71% 26-69% 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 对于其中RVVC痊疗率二组均低(20-25%)
难治性与RVVC治疗(3) 2001年文献 大扶康与伊曲康唑比较(623例) 大扶康 150mg 伊曲康唑 200mg Bid 2001年文献 大扶康与伊曲康唑比较(623例) 大扶康 150mg 伊曲康唑 200mg Bid 治疗后临床有效率 大扶康 伊曲康唑 近期 94% 93% 远期 85% 85% 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微生物学近期转(一) 大扶康81%,伊曲71% P<0.05 大扶康优于伊曲康唑
大扶康 伊曲康唑 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响 口服可吸收,受食物影响,需同饮可乐 美国FDA批准的唯一口服药 未被FDA批准,但可治VVC 大扶康 伊曲康唑 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响 美国FDA批准的唯一口服药 美国CDC推荐治VVC一线药 药80%以原形由尿排出,肝损小 一粒即可 对光滑念珠菌无效 口服可吸收,受食物影响,需同饮可乐 未被FDA批准,但可治VVC CDC未推荐作为一线药 肝内代谢,影响肝功 每日2次或1次连服3天 唯一可治光滑念珠菌的药 在呼吸组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或5-胞嘧啶敏感
难治性与RVVC治疗(4) 大扶康单剂与两剂治疗VVC,后者疗效佳。 大扶康单剂与克霉唑7天,同样疗效与安全性,但对RVVC均不理想。 107例RVVC及202例重度以单剂,两剂比较,耐受均好,无明显副反应;但对RVVC两剂并无优势。
难治性与RVVC治疗(5) Sobel国际研究 (治疗RVVC) 单剂(43) 安慰(47) 每月一次×1年 有效率 大扶康 68% 单剂(43) 安慰(47) 每月一次×1年 有效率 大扶康 68% 安慰剂 42% P<0.02 复发中位时间 大扶康>365天(1年) 安慰剂 182天 P=0.007
RVVC治疗(6) 慢性抑制性疗法:周期性或每日外用或口服 间断性抑制性疗法:比每日用药优越 《Genitourin Med 1990-1994》 《Obstel Gynecal 1989》
RVVC治疗(7) 间断性局部预防性治疗 用凯妮汀(含克霉唑500mg,乳酸配方) 42例RVVC 每周一次 × 2w 为一疗程 38例(—)分两组 每月一次用药 × 6月 每月一次安慰剂 × 6月 凯妮汀组发病率降低了1/3 嗯
另一实验(42例RVVC治疗后 17例复发者(13例,3个月内复发) 接受每月2次凯妮汀治疗 其中10例追随1年未复发 故认为月经后期预防用凯妮汀每月一次(或两次) × 6月可防止复发
对RVVC局部用药方案 克霉唑200mg/日 × 5天 每周两次 200mg/次 × 6月 凯妮汀 500mg/日 单次 以后每月(经后)用1次(或2次) × 6月
难治性与RVVC治疗(8) 结论 对RVVC缺少最佳治疗选择 建议初次治疗后,维持6个月(或1年)
对难治性与RVVC治疗(9) 建议:大扶康 150mg 每3天一次 共三次,以后维持6个月(每周一次) 目前:口服+阴道用药 以后维持每月一次口服或阴道用药(经后),共3-6个月 需今后大量临床总结出规范方案
VVC孕期用药(1) 早孕治疗好(但无良药) 德国主张在妊28-32周常规念珠菌培养,治疗并主张孕妇预防用药(单剂量阴道克霉唑——凯妮汀) 制霉菌素坐药(B) 克霉唑栓(B) 咪康唑栓(C) 孕中期后用 孕期不主张口服 治疗应单剂量或7天(一疗程)
孕期用药(2) A类:人类实验对胎儿无害(维生素) B类:动物实验无害,或动物实验有不良影响未经人类证实(青霉素,克霉唑) C类:动物实验有致畸而人未实验,或动物及人均未实验(达可宁) D类:对人类胎儿有害,但不得不冒险(卡那、苯妥英那) X类:孕妇禁用(口服避孕药,雌激素)
关于硼酸的预防RVVC作用 意大利(01.9)作30例临床 硼酸 300mg×2W以后经净再用3天 共3个月 预防RVVC有效 硼酸及乳酸 有预防作用 硼酸的治疗机制不清,意义不明确 主要是预防RVVC复发有意义。
VVC诊疗规范
一.VVC分类 单纯VVC(简单VVC): 偶发、轻中度、纯白念引起、宿主正常 复杂VVC: RVVC,严重的,非白念,宿主异常 (妊娠,糖尿病,免疫抑制)
二.VVC及RVVC治疗
(一)治疗原则 无症状不需治疗 初次发病不需巩固,丈夫或性伴不需同治 去除VVC诱因 不主张阴道冲洗 RVVC性伴同治
(二)治疗用药 VVC不一定巩固治疗及性伴治疗
RVVC强化、巩固治疗及性伴治疗 1.强化治疗—疗程加倍 全身:伊曲康唑2日 氟康唑2日(每隔72小时) 局部:常规用量,疗程加倍 (3-6天,7-14天)
RVVC强化、巩固治疗及性伴治疗 2.巩固治疗 全身:每月一次*6个月 局部:每月一次*6个月 凯妮汀:每周一次 (每月或二周一次)
严重VVC 全身:同于RVVC(强化量) 局部:按VVC用量(巩固量)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