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营运资金和股利决策 第九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九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 营运资金概述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第四节 存货管理
第一节 概 述 一、营运资金的含义和特点 (一)营运资金的含义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营运 广义 :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总营运资金) 第一节 概 述 一、营运资金的含义和特点 (一)营运资金的含义 营运 广义 :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总营运资金) 资金 狭义 :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净营运资金)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周转时间短,变现能力强 数量具有波动性,实物形态具有继起性
第一节 概 述 二、营运资金政策 (一)营运资金持有政策 1.影响营运资金持有政策的主要因素 2.营运资金持有政策 (二)营运资金融资政策 第一节 概 述 二、营运资金政策 (一)营运资金持有政策 1.影响营运资金持有政策的主要因素 2.营运资金持有政策 (二)营运资金融资政策 1.配合型融资政策 2.激进型融资政策 3.稳健型融资政策
第一节 概 述 三、营运资金主要内容 (二)流动负债的主要内容 (一)流动资产的主要内容 现金和有价证券 应收款项 存货 其他流动资产 第一节 概 述 三、营运资金主要内容 (一)流动资产的主要内容 现金和有价证券 应收款项 存货 其他流动资产 (二)流动负债的主要内容 商业信用 短期银行信用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一、现金管理概述 (一)现金的特点 库存现金 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准现金 —— 有价证券 特点: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二)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交易动机 —— 为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现金支付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二)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交易动机 —— 为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现金支付 预防动机 —— 为应付发生意外事件时的现金需求 投机动机 —— 从事投机活动,从中获取利益 注意:(1)企业持有的现金总额应小于上述三种动机的所需总和。 (2)现金也可以是可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或可随时融入现金 的其他形态。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三)现金管理目标 现金的特征 两者如何平衡 管理目的: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三)现金管理目标 现金的特征 两者如何平衡 管理目的: 既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金,防止现金不足。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二、现金的日常管理 (一)现金日常管理的主要规定 (二)现金日常管理策略 1.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二、现金的日常管理 (一)现金日常管理的主要规定 (二)现金日常管理策略 1.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在时间上趋于一致。 2.加速收款,提高收现效率 企业在结算过程中,形成的结算占用时间见图9-5。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1)集中收款系统 (2)锁箱系统 优点:① 缩短支票传递时间 ② 缩短支票在企业的停留时间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1)集中收款系统 优点:① 缩短支票传递时间 ② 缩短支票在企业的停留时间 缺点:成本高 —— 建立收款中心增加人力和费用支出。 (2)锁箱系统 优点:与集中收款系统相似。 缺点:成本高 —— 补偿性余额、劳务费。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3)转帐系统 (4)加速收款的收益分析 减少转帐占用时间 采用锁箱系统的收益: P=D×S×i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3)转帐系统 减少转帐占用时间 (4)加速收款的收益分析 采用锁箱系统的收益: P=D×S×i 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措施可行 [例9-3]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3.合理延缓现金支出 现金支付的目的是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同时避免现金帐户余额过多。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3.合理延缓现金支出 现金支付的目的是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同时避免现金帐户余额过多。 (1)合理使用现金浮游量 浮游量 —— 企业账户上的现金余额与银行帐户上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 (2)合理延缓应付款的支付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 (一)成本分析模式 持有现金的成本: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 (一)成本分析模式 持有现金的成本: 机会成本 —— 占用在现金状态而丧失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收益 管理成本 —— 现金的管理费用 短缺成本 —— 现金不足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当上述三项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 量。 见图9-6 [例9-4]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二)现金有价证券配合模式(存货模式) 假设条件: (1)企业一定时期内收入与耗用的现金均匀、稳定且可预测;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二)现金有价证券配合模式(存货模式) 假设条件: (1)企业一定时期内收入与耗用的现金均匀、稳定且可预测; (2)短期有价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可知; (3)每次将有价证券变现为现金的交易成本可知; (4)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总需求量为已知。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现金持有 机会成本 —— 持有现金而丧失的投资于证券的利息收入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现金持有 机会成本 —— 持有现金而丧失的投资于证券的利息收入 总成本 转换成本(交易成本)—— 证券每次变现所花费的固定 经纪费用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现金持有量 最高现金持有量Q 平均现金持有量Q/2 0 1 2 时间 图9-7 现金持有量变动情况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 式中:TC-总成本; Q-现金持有量; i-有价证券的收益率;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 式中:TC-总成本; Q-现金持有量; i-有价证券的收益率; T-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总需要量; b-有价证券的每次交易成本。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最佳现金持有量可按总成本公式求导取得,当TC的一阶导数等于零时的持有量即为最佳持有量Q*: 由: 可得下列公式: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持有现金总成本: TC* 最佳证券交易次数: N* 最佳证券交易间隔期: t*= [例9-5]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三)随机模式 见图9-9。 上限H、现金返回线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R = + L H = 3R-2L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三)随机模式 见图9-9。 上限H、现金返回线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R = + L H = 3R-2L 其中:b - 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 I - 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 q - 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 下限L的确定,则要受到企业每日的最低现金需要、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受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 四、有价证券管理 (一)有价证券的投资目的 (二)影响有价证券投资的因素 (三)有价证券的投资对象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概述 (一)应收账款意义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概述 (一)应收账款意义 应收账款:企业因对外销售货物、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 企业持有应收账款的原因: 市场竞争的需要。 减少存货,加速资金周转的需要。 结算的需要。 本章讨论的是商业信用产生的应收账款。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二)应收账款成本 1.机会成本 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的其他投资的收益。 应收账款数额 影响因素 其他投资的收益率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二)应收账款成本 1.机会成本 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的其他投资的收益。 应收账款数额 影响因素 其他投资的收益率 持有时间。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2.管理成本 调查客户信用情况的费用 催收和组织收账的费用 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因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在发挥应收账款扩大销售,加强竞争力作用的同时,努力降低机会成本,减少坏账损失及管理成本,提高应收账款的效益。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 (一)信用标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 (一)信用标准 指客户获得建立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以给予客户信用后企业的坏账损失率反映。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 五C ” 系统 信用品质(Character) —— 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 五C ” 系统 信用品质(Character) —— 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 偿债能力(Capacity) ——主要看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 资本(Capital)—— 主要是客户资产和资本总量,反映客户实力 担保品(Collateral) —— 可用作抵押的资产 经济情况(Conditions) —— 对经济环境变动的应变能力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 差量分析法”,是比较不同信用政策下的收益和成本的变化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 差量分析法”,是比较不同信用政策下的收益和成本的变化 差量收益增加>差量成本增加净收益↑改变信用政策;相反则不改变。 差量收益减少<差量成本减少净收益↑改变信用政策;相反则不改变。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收益增加: =(现销售收入-原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 信用成本增加: 机会成本增加=现机会成本-原机会成本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收益增加: =(现销售收入-原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 信用成本增加: 机会成本增加=现机会成本-原机会成本 坏帐损失增加=现销售收入×现坏帐损失率 -原销售收入×原坏帐损失率 管理费用增加=现管理费用-原管理费用 现金折扣增加=现销售收入×现获现金折扣比例×现现金折扣率 -原销售收入×原获现金折扣比例×原现金折扣率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注意: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 应收账款投资额(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款期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注意: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 应收账款投资额(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款期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投资额×企业投资收益率 或: [例9-7]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二)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企业给予客户的付款时间。 信用期↓销售额↓信用成本↓ 信用期↑销售额↑信用成本↑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二)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企业给予客户的付款时间。 信用期↓销售额↓信用成本↓ 信用期↑销售额↑信用成本↑ 信用期限的确定,应分析信用期限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 以确定最佳的信用方案。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三)现金折扣政策 指为鼓励客户尽快付款,而规定在短于信用期内付款时给予客户付款的优惠。 [例9-8]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三、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一)监督应收账款的收回 编制账龄分析表。 (二)坏账损失的处理 计提坏账准备金。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三)组织应收账款的收回 收账政策: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以致拒付账款时应采取的策略。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三)组织应收账款的收回 收账政策: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以致拒付账款时应采取的策略。 步骤:去电、去函催讨→派人催讨→法律裁决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一、存货管理的目标 (一)储备存货的原因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 防止停工待料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一、存货管理的目标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 (一)储备存货的原因 防止停工待料 适应市场变化 降低进货成本 维持均衡生产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二)储备存货的有关成本 1.取得成本
第四节 存货管理 2.储存成本 3.缺货成本
第四节 存货管理 存货决策应考虑的成本: (1)不允许缺货,无数量折扣 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2)不允许缺货,有数量折扣 第四节 存货管理 存货决策应考虑的成本: (1)不允许缺货,无数量折扣 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2)不允许缺货,有数量折扣 总成本=购置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3)允许缺货,无数量折扣 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三)存货管理的目标 存货↑采购费用和生产时间↓生产和销售的机动性↑资金占用↑持有成本↑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三)存货管理的目标 存货↑采购费用和生产时间↓生产和销售的机动性↑资金占用↑持有成本↑ 管理目标:在存货的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实现两者的最佳组合。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二、存货决策 经济订货量(经济批量):使存货的总成本最低的订货量。 (一)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假设条件:
第四节 存货管理 在上述假设条件建立后,存货总成本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TC = =0 解出: Q*=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与订货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TC(Q*)= 最佳订货次数 N*= 最佳订货周期t*=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I*=U [例9-9]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二)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扩展 1.订货提前期 R=L×d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Q*= TC(Q*)= [例9-10]
第四节 存货管理 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模型,用于自制和外购的选择决策。 [例9-11] 3.保险储备 第四节 存货管理 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模型,用于自制和外购的选择决策。 [例9-11] 3.保险储备 保险储备(安全存量):为防止发出订单后,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造成缺货或供货中断,需多储备的存货。
第四节 存货管理 设立保险储备量时,再订货点R由此而相应提高为: R =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量 第四节 存货管理 设立保险储备量时,再订货点R由此而相应提高为: R =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量 保险储备量↑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目的:找出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或供应中断损失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
第四节 存货管理 若假设与保险储备量有关的总成本为TC(S、B),每次订货缺货量为S,保险储备量为B,则: TC(S、B)=Cs+CB 第四节 存货管理 若假设与保险储备量有关的总成本为TC(S、B),每次订货缺货量为S,保险储备量为B,则: TC(S、B)=Cs+CB 式中: Cs-缺货成本; CB-保险储备量的储存成本。 而 CS=Ku·S·N CB=B·Kc Ku-单位缺货成本; N-年订货次数; Kc-单位存货储存成本。 因此: TC(S、B)=Ku·S·N+B·Kc [例9-12]
第四节 存货管理 4.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式 存货相关总成本 = 购置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 第四节 存货管理 4.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式 存货相关总成本 = 购置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 TC=DU(1-S)+ K+ KC 式中:S-数量折扣率
第四节 存货管理 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货量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无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量的总成本。 第四节 存货管理 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货量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无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量的总成本。 (2)计算不同数量折扣时最小批量的总成本。 (3)比较总成本的大小,确定最佳订货量。 [例9-13]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三、存货的管理技术 (一)ABC分类管理法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二)存货的准时供应系统 目标:零存货
第四篇 营运资金和股利决策 第十章 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
第十章 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第二节 利润分配与企业价值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选择和股利支付 第四节 股票股利和股利分割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一、利润分配的含义 对企业生产成果的划分。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一、利润分配的含义 对企业生产成果的划分。 利润: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正的财务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的最终体现。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二、利润的形成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收入支净额 +补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二、利润的形成 (一)利润总额的构成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收入支净额 +补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净收益,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净收益,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经营费用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2.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3.营业外收支净额 4.补贴收入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2.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3.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补贴收入 指企业由于政策性亏损或减免增值税等而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5.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二)净利润的形成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5.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指企业在本期发现的,以前年度发生的少计成本费用、多计收益而应调整减少本期利润的数额,或由于以前年度多计成本费用,少计收益而应调整增加本期利润的数额。 (二)净利润的形成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三、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一)依法交纳企业所得税 应纳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直接计算法: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三、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一)依法交纳企业所得税 应纳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 = 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利润总额调整法: 应纳税所得额 = 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项目-纳税调减项目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二)税后利润分配 1.被没收的财产损失,支付滞纳金和罚款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顺序 (二)税后利润分配 1.被没收的财产损失,支付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指5年后用税后利润弥补的亏损) 3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4.计提公益金。 5.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6.向投资者 分配利润或向股东支付股利。
第二节 股利分配与企业价值 一、股利理论 (一)股利分配与企业价值无关论 1.不确定感消除论 二、现金股利分配与企业筹资 (二)股利相关论 第二节 股利分配与企业价值 一、股利理论 (一)股利分配与企业价值无关论 (二)股利相关论 1.不确定感消除论 2.信息传播论 3.假设排除论 二、现金股利分配与企业筹资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选择和股利支付 一、股利政策 (一)剩余股利政策 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选择和股利支付 步骤: 1. 确定目标资本结构 2. 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数额 3. 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 4. 投资方案所需已经满足权益资本后的剩余盈余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优点:股利政策与企业的投资机会和最优资本结构相配合。 缺点:股利波动不定,易造成股价的大幅度变化,给股东造成较大风险。 [例10-2]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选择和股利支付 (二)稳定的股利政策 指每年发放的股利稳定在某一固定的水平或稳中有升的态势。 优点:有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便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 缺点:可能导致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的后果。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选择和股利支付 (三)变动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指企业每年按固定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现金股利的政策。 优点:股利与企业盈利相配合,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 分的原则。 缺点:股利变动较大,易造成企业不稳定的感觉,不利于稳定股票 价格。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选择和股利支付 (四)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指企业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 在盈利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 优点:既保证股利支付的稳定,又能与盈利相配合,具有较大 的灵活性。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选择和股利支付 二、股利支付 (一)股利支付方式 现金股利 财产股利 负债股利 股票股利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选择和股利支付 股利支付一般经过以下几步: (二)股利支付程序 股利宣告日:企业董事会将股利支付情况予以公告的日期 股权登记日(除权日):有权领取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 股利支付日:向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 [例10-3]
第四节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一、股票股利 (一)股票股利的含义 股票股利是企业以发放的股票作为股利的支付方式。 第四节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一、股票股利 (一)股票股利的含义 股票股利是企业以发放的股票作为股利的支付方式。 特点:不增加企业的财产,但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 [例10-4]
第四节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二)股票股利意义 1.股票股利对股东的意义 2.股票股利对企业的意义
第四节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二、股票分割 股票分割又称拆股,是指将面额较高的股票交换成面额较低的股票的行为。 股票分割的意义: 第四节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二、股票分割 股票分割又称拆股,是指将面额较高的股票交换成面额较低的股票的行为。 股票分割的意义: (1)对企业——通过增加股票股数降低每股市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给人一种企业正处于发展之中的印象。 (2)对股东——持股比例不变,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不变。
第四节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三、股票回购 即将企业收益通过股票回购的方式分配给股东。 意味着股利将被资本收益所替代。 [例10-6] 第四节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三、股票回购 即将企业收益通过股票回购的方式分配给股东。 意味着股利将被资本收益所替代。 [例10-6] 股票回购对股份企业的利益: 股票回购对股份企业的不利之处:
华盟公司案例 华盟公司各部门目前都存在一定的怨言,主要是: 采购部门的人抱怨:财务部门特别抠门,每次采购资金都不能足额及时提供,导致不能进行大批量采购,供应商给的数量折扣很难享受到,而且每次还得和供应商谈谈能不能给点赊购。再看看别的企业采购人员,每次采购的数量不仅多,还是付现款,供应商可把他们当上帝看了。 仓储部门抱怨:生产这么多产品,已经库存近半年了,每个月管理费用都不得了。 销售部门抱怨:生产部门总是让人担心,每次交货都是快到合同期了。一旦哪次没有及时完成生产,订单就的泡汤,还得造成客户不信任。 生产部门抱怨:仓库每次都不能及时发料。
华盟公司案例 财务部门抱怨:销售总是回款太慢,有些应收账款,都逾期快半年了,销售部门也不管,反正我们是没有时间和人去收。公司董事会也是,现在资金紧张,还要像往年一样非得提出每股分现金股利0.2元。 问题: (1)针对公司以上各部门存在的抱怨,请分析公司在日常营运管理和利润分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2)如果你作为公司财务经理,你会向公司提供什么样的管理建议?
第四篇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