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A、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B、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自然资源 C、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D、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学 习 目 标 理论目标:了解与把握我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别,地区分布,成因以及吸引因素,并能用其指导相关旅游认知活动。 实务目标:了解和把握我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态特征、旅游价值的识别方法,并能用其规范相关旅游技能活动。
学 习 目 标 案例目标:运用所学的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相关案例,辨析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别,分析其旅游价值,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习 目 标 实训目标:引导学生参加“自然旅游资源类别区分与价值识别”业务胜任力的实践训练。通过体验“自然旅游资源类别及价值识别”各实训任务的完成、系列技能操作的实施、《实训报告》的准备与撰写等有质量、有效率的活动,培养“自然旅游资源价值识别”的专业能力。
引例:童话世界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因沟内有九个古老的藏族村寨而得名,以高山湖泊群和瀑布群为主要特点,景区内有118个翠海,17个瀑布群,并有多处大面积钙化滩流及各种珍稀动植物。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九寨沟的雪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情被称为“五绝”。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 她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评为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二)地质旅游资源 1.岩石、矿物 2.化石 3.地层 4.节理和断层 5.火山地震遗迹
(三)地貌旅游资源 1.常态地貌 2.特殊地貌 (1)花岗岩地貌 (2)玄武岩地貌 (3)流纹岩地貌 (4)岩溶地貌 (5)丹霞地貌 (6)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7)黄土地貌 (8)风沙地貌 (9)海岸地貌
一、地貌旅游资源 1、概念: 地貌旅游资源是指具有观赏价值和一定吸引功能的地表形态的总称。 2、分类: (1)成因分类:岩溶地貌、丹霞地貌、黄土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等; (2)形态分类:平原、丘陵、台地和山地; (3)规模分类:大尺度地貌、中尺度地貌和小尺度地貌。
1、常态地貌旅游资源 (一)三山五岳 (1)三山: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实际并不存在。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他们以不同的形态闻名于世,向有泰山雄、华山险、恒山幽、嵩山峻、衡山秀之称。
中华五岳基本情况 名称 位置 所在地 海拔高度 主要特色 泰山 东岳 山东泰安 1545米 雄 华山 西岳 陕西华阴 2160米 险 衡山 南岳 湖南衡阳 1290米 秀 恒山 北岳 山西浑源 2017米 幽 嵩山 中岳 河南登封 1584米 峻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
(二)四大佛教名山 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说明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在我国百姓心中的地位。
名称 所在地 特色 海拔高度 菩萨道场 五台山 山西五台县 清凉佛国 叶斗峰3061米 文殊道场 普陀山 浙江舟山市 海天佛国 四大佛教名山基本情况 名称 所在地 特色 海拔高度 菩萨道场 五台山 山西五台县 清凉佛国 叶斗峰3061米 文殊道场 普陀山 浙江舟山市 海天佛国 佛顶山300米 观音道场 峨眉山 四川峨眉山市 雄秀西南 万佛顶3099米 普贤道场 九华山 安徽青阳县 莲花佛国 十王峰1342米 地藏道场
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
(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山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山基本情况 文化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1994)武当山古建筑(1994.)青城山-都江堰(2000)五台山(2009)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2010) 自然遗产 九寨沟(1992)黄龙(1992)武陵源(1992) 双遗产 泰山(1987)黄山(1990)峨眉山-乐山大佛(1996)武夷山(1999) 文化景观 庐山(1996)
2.特殊地貌 (1)花岗岩地貌 由花岗岩体所构成的峰林状高丘与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的通称。 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具体
(2)玄武岩地貌 玄武岩(basalt) 基性喷出岩的一种。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灰黑色。常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和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基性长石等;基质一般为细粒或隐晶质。
(3)流纹岩地貌 流纹岩是一种火成岩,是火山的酸性喷出岩石,其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由于形成时冷却速度较快使矿物来不及结晶,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9%,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组成,晶体形状为方形板状,有玻璃光泽,但有解理。岩石为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有斑状结构和流纹状结构。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
(4)岩溶地貌旅游资源 概念:岩溶地貌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喀斯特地貌。 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2、可溶岩能提供水渗透和运移空间;3、具有溶蚀能力的水流;4、水流必须具有流动性。 形成原理: 溶蚀过程:CaCO3+H2O+CO2→Ca(HCO3)2(可溶) 沉积过程:Ca(HCO3)2→CaCO3↓+H2O+CO2↑
景观形态: 岩溶景观有地上、地下景观之分,常见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表形态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等,地下形态主要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 主要分布: 中国岩溶地貌分布广、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生物生态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区之一。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贵州织金洞、安顺龙宫、浙江瑶琳仙境、广东肇庆七星岩等,都是著名的岩溶地貌景区。
岩溶地貌旅游资源
(5)丹霞地貌旅游资源 指中生代湿热气候条件下沉积形成的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贵州赤水为典型代表。
(6)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层产状平缓,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其岩石胶结良好,刚性强,节理发育。
(7)黄土地貌旅游资源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黄土塬、黄土梁 黄土峁
(8)风沙地貌旅游资源 风力对地表松散碎屑物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种类型。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9)海岸地貌旅游资源 海岸在构造运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包括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岩石海岸、沙质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等形态。
四、火山地貌旅游资源 现代火山喷发时的景观和历史上火上喷发后留下来的遗迹。 云南腾冲火山群 山西大同火山群
七、冰川地貌旅游资源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叫冰川地貌。其常见的形态类型主要有角峰、刀脊、U形谷、冰川湖等。
二、水体旅游资源 水域景观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景的基本元素,是“灵气”之所在。江河、湖海、飞瀑流泉、冰山雪峰不仅独自成景,更能点缀周围景观,使得山依水而活,林得水而秀,天得水而神,构成优美的自然风景。按水体的性质可分为四类旅游资源,即风景河段、风景湖泊、风景泉、风景瀑布。
(二)各种水体旅游资源 1.海滨旅游资源 环渤海湾海滨旅游带 长三角海滨旅游带 海峡西岸旅游带 珠三角海滨旅游带 海南岛海滨旅游带
(三)河川旅游资源 1.长江 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2.黄河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风景河段是指风景优美、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河流的某个区段。风景河段中最受游客青睐的是峡谷景观,多见于河流的上游。 一、风景河段 风景河段是指风景优美、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河流的某个区段。风景河段中最受游客青睐的是峡谷景观,多见于河流的上游。 漓 江 长江三峡
(四)湖泊旅游资源 湖泊是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宽广﹑水量交换缓慢的水体,也是陆地上最大的水体。我国湖泊分布具有范围广而不均匀,但相对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蒙新高原和东北地区。我国名湖风景区众多,主要有:杭州西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滇池、洱海、千岛湖、青海湖、五大连池、镜泊湖、扬州瘦西湖、日月潭等。
风景湖泊 长白山天池 青海湖
(五)泉水旅游资源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具有特殊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泉称为风景泉。我国以泉为主体旅游资源而闻名的旅游地和景点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云南大理蝴蝶泉、甘肃敦煌月牙泉、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西安骊山华清池、杭州西湖虎跑泉、山东济南趵突泉、青岛崂山矿泉等。
风景泉 云南大理蝴蝶泉
风景泉 四川广元含羞泉
风景瀑布 瀑布是流水从河床陡坎悬崖处倾泻而下形成的水体景观,具有震撼人心的美丽。影响瀑布的主要景观要素是形态、幽秀程度、奇特程度极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我国最著名的三大瀑布景观是: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镜泊湖瀑布 。
风景瀑布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
风景瀑布 壶口瀑布
风景瀑布 吊水楼瀑布
三、气象、气候、天象类旅游资源 气象、气候天象类旅游资源是指对人类旅游活动具有吸引作用的气象气候条件和奇妙多彩的天气、气象现象。气象气候可直接造景、育景吸引游人。另外,气象气候作为旅游资源还可以与其他自然要素相配合,起到间接吸引游客的作用。
1.云雾雨 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点,形成云雾。我国有许多著名胜景与云雾有关,如“黄山云海”、“庐山云雾”、“草堂烟雾”、“泰山云海玉盘”等。 黄山云海 泰山云海玉盘
2、冰雪景 在我国,许多冬季下雪的地区都有一些著名的雪景。如 “太白积雪”、“江天暮雪”、“西山晴雪”、“断桥残雪”、“林海雪原”等都是著名的雪景。冰雪本身除了作为观赏旅游对象外,还可开发成各种体验、度假、休闲性质的景观,常用于发展冰雪体育运动和冰灯、冰雕节庆旅游活动。
冰雪景 江天暮雪
冰雪景 断桥残雪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雨景胜迹。江南烟雨、梅雨赏梅、巴山夜雨、峨眉山的“洪椿晓雨”、湖南的“潇湘烟雨”、蓬莱的“漏天银雨”等,都极具观赏价值。 3、雨景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雨景胜迹。江南烟雨、梅雨赏梅、巴山夜雨、峨眉山的“洪椿晓雨”、湖南的“潇湘烟雨”、蓬莱的“漏天银雨”等,都极具观赏价值。 洪椿晓雨 潇湘烟雨
4、雾凇雨凇景 雾凇又称树挂、雪挂,是在低温的雾天里细小的雾滴在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所形成的白色而松软的凝结物。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雨凇以山地和湖区多见。
吉林雾凇
吉林雾凇
八、佛光 “ 佛光”又叫“宝光”,是特定的山岳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色。以峨眉山金顶最为多见,因此,气象学上索性将佛光现象称之为“峨眉光”。宝光景出现的条件是天空晴朗无风,阳光、云层和人体(物体)三者同处倾斜45度的一条直线上,人位于云层与阳光之间。近几年,在黄山、庐山、泰山也有发现。泰山岱顶碧霞祠一带的佛光,当地人称为“碧霞宝光”。
峨眉山金顶佛光
十、蜃景 也叫海市蜃楼,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蜃景有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之分。幻影呈正像的为“上现蜃景”,一般出现在春夏之交的海上,以山东蓬莱仙境最为有名。幻影呈倒像的为“下现蜃景”,一半多出现在夏季的沙漠地区。
五、旭日夕阳景 旭日夕阳景就是指的日出和日落景观。日出、日落景观只有在天地交界的地平线处才能看到,因此,海滨或山顶是最理想的观日出、日落的地方。我国著名的观景点有泰山的日观峰,华山的东峰,庐山的汉阳峰,峨眉山的金顶和北戴河的鹰角亭等地。
旭日夕阳景 泰山日出 峨眉山日出
晚霞夕照
四、霞景 霞景的主要形式有:朝霞、晚霞、彩云、雾霞等。由于霞景瞬息万变,因而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国霞景中最有名的是泰山岱顶四大奇观之一的“晚霞夕照”。此外,贵州毕节的“东壁朝霞”、江西彭泽的“观客流霞”、浙江东钱湖“霞雨锁岚”等都是著名的霞景。
四、生物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开发利用并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由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各种生物过程与现象的总称。生物旅游资源吸引功能的发挥,形成了赏花旅游、观鸟旅游、狩猎旅游、垂钓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森林旅游等生态旅游项目。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植物旅游资源 自然生物旅游资源 动物旅游资源 自然保护区 植物园 动物园 人工生物旅游资源 田园风光 珍稀植物 观赏植物 森林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草原旅游资源 动物旅游资源 自然保护区 植物园 动物园 人工生物旅游资源 田园风光
一、自然生物旅游资源 (一)植物旅游资源 1、珍稀植物 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活化石植物”之称的银杏、银杉、珙桐、水杉等。这些珍稀濒危植物是人类保护的主要对象,既具有科学价值,又具有旅游观赏价值。
银杏
银杉
珙桐
水杉
水杉
2、观赏植物 植物有形、色、声、味、态、意及风韵等诸多美感,在旅游景观中是重要的构景元素和欣赏对象。我国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典型的观赏植物有:松、柏、杉、竹、银杏、珙桐及牡丹等各种名花卉。
蜀南竹海
蜀南竹海
花以其色、香、韵、姿的四大美学特征成为植物体中最美的部分,成为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最具观赏价值的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
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及各自象征与代表品格 1、牡丹:国色天香,象征富贵。 2、梅花:开在冬春,傲骨斗霜。 3、菊花:傲骨怒放,高风亮节。 4、兰花:空谷佳人,花中君子,王者幽香。 5、月季:黄花—和平,拒绝;白花—纯洁;红+白花—战争,决裂 。 6、杜鹃:美丽,禁欲,哀伤。 7、山茶:质朴,卓越。 8、荷花:纯洁,清韵,长寿。 9、桂花:友好,吉祥,荣誉。考试及第誉称“折桂”。 10、水仙:纯洁,自尊。
牡丹
牡丹
牡丹
牡丹
牡丹
牡丹
兰花
杜鹃花
山茶花
山茶花
荷花
荷花
各种野花
3、森林旅游资源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拥有森林树种2800种,其中有质地优良、经济价值极高的乔木1000种。目前林区开展的旅游活动主要有:观光、康乐度假、科学考察、探险猎奇、采集狩猎等。为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我国吸取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了森林公园,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西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川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4、草原旅游资源 草原以其广袤、多彩的自然景观,悠久的游牧文化、风俗,成为了现代旅游的热点。在草原上,不同地区的地貌、水文、动植物,组合成其特有的地表景观,如天山天池景观、阿尔金山荒漠景观、呼伦贝尔草原达赉湖景观等;草原上的植物群落随着季节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风貌,这些都很有观赏价值。在草原上还可开展骑马、狩猎、野营、美食、动植物考察、体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旅游活动。
4、草原旅游资源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于西部半干旱地区及高寒地区。草原面积辽阔,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著名的草原有:内蒙古呼伦贝尔东部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新疆伊犁草原、川西高寒草原、那曲高寒草原、祁连山草原。
(二)动物旅游资源 我国动物种类多,数量大,仅脊椎动物有3700种,兽类420种,哺乳动物占世界的11.2%,鸟类1175种,占世界的15.3%;两栖及爬行类520种,占世界的8%。
1、观赏动物 动物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拥有灵活多样的特色造景功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动物不同的形态外貌、生活习性、活动特点、鸣叫声音,既可供观赏娱乐,同时还可开展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主要的观赏动物有:东北虎、长颈鹿(观形);坡鹿(观色);孔雀、大熊猫(观态);夜莺、百灵、弹琴蛙(听声)等。
1、观赏动物 另外有一些由动物个体因某种原因而聚集形成的特殊动物群,既是地学工作者等科考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又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旅游吸引物。如:大连近海的蛇岛、青海湖的鸟岛、台湾高雄的蝴蝶谷、海南陵水县的猴岛、西沙和南沙等处的珊瑚岛等。
2、珍稀动物 珍稀动物指野生动物中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现存数量又极为稀少的珍贵稀有动物。我国幅员辽阔,动物区系组成丰富,特产种属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68种,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白唇鹿、扭角羚、东北虎、华南虎、野骆驼、亚洲象、藏羚羊、扬子鳄、丹顶鹤、褐马鸡、朱鹮等,其中有些还是中国所特有的。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和白唇鹿被称我国四大国宝动物。
(三)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在自然保护区可有限制地开辟出部分地段作为旅游资源,供游客观赏,使游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保护自然、保护生物资源的自觉意识。自然保护区可开展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科考旅游、健身旅游、文化娱乐型旅游和观赏游览型旅游等内容。
二、人工生物旅游资源 根据其创造形成的方式分为植物园、动物园和田园风光。 (一)植物园 植物园有大型综合性和专门性之分。大型综合性植物园如昆明世博园、北京植物园等。专门性植物园是以某—属种的植物、花卉为主或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植物园区,如武汉东湖的梅园、江苏无锡的梅园、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植物园、杭州的亚热带植物园、海南岛的芒果园和香蕉园等。植物园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一定的经济价值。
二、人工生物旅游资源 (二)动物园 动物园有综合性动物园和专门性动物园两种类型。我国各大中城市均建有规模不等的动物园,较大的综合性动物园主要有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广州动物园、成都动物园等。专门性动物园包括水族馆、昆虫园、蛇馆、鸟园、爬行动物馆、蝴蝶园、猴园等,如北京海洋馆、山东青岛的水族馆、海南枫木的养鹿场等。动物园的旅游功能主要是观赏、科学研究、驯化表演、保护性繁养等。
(三)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已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历程。1956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止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38个,保护区总面积约14894.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 9120.3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11.9%和61.2%。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0多处保护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