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田官立中學 2006~2007年度 中六 生物科 (個人專題研習) 何文田官立中學 2006~2007年度 中六 生物科 (個人專題研習) 有機蔬菜或有機食物(organic food)
「有機耕種」的定義 有機耕作包括以推行具環保、社會及經濟效益的生產方法為主的農業。這系統以保持土壤肥力為首要目的,盡量提高農業及環保各方面的質素。重點在於使用可循環再用的資源,以及存護能源、土壤和水源。整個生產系統是自給自足的,並嚴格限制使用外來的物質,特別是肥料及除害劑。這種耕作模式與持續農業十分近似,因為其目的亦是增加耕地養份和保持耕地肥沃,以供後代耕種。
「有機耕種」的理念 1. 生產足夠的優質食物。 2. 盡量使用可循環再用的資源。 3.加強農耕系統的生物循環。 4.維持和增加土壤肥力。 1. 生產足夠的優質食物。 2. 盡量使用可循環再用的資源。 3.加強農耕系統的生物循環。 4.維持和增加土壤肥力。 5.避免造成農業污染。 6.保護及與環境共存。
「有機耕種」的實踐 1.可採用植物殘餘及菇類渣堆肥 -乾農場糞肥及脫水家禽糞肥 -動物排泄物堆肥,包括家禽 -乾農場糞肥及脫水家禽糞肥 -動物排泄物堆肥,包括家禽 2.應把足夠的有機物質翻入泥土,以不斷增加或至少維持泥土中腐殖質的含量 3.任何經基因改造的作物或產品均不能使用於有機耕作生產上 4.有機耕作區應盡量設於避免受其他源頭污染的地方 5.不得把已轉型為有耕作的土地與傳統耕作方法反覆交替應用 6.有機耕作依靠輪作、作物殘餘、動植物堆肥、綠肥、豆類植物、批准使用的礦物質和生物害蟲防治,來維持土讓生產力、提供植物養份及防治病蟲害和雜草 7.這守則的要求必須持續執行一個為期十二個月的轉化期,之後播種所生產的作物才可開始正式標名為「有機」農產品
「有機食物」通常指從生產、處理、加工到銷售階段,按照有機標準生產,並經來源地核證認證團體機構或機關管理當局書面證明認證的食物。 「有機食物」的定義 「有機食物」通常指從生產、處理、加工到銷售階段,按照有機標準生產,並經來源地核證認證團體機構或機關管理當局書面證明認證的食物。 識別「有機食物」的方法 有機食物的標籤上通常會說明該食物已被認證團體機構或機關管理當局核證明為「有機食物」。本港所出產的有機食物以蔬菜為主,但一些經加工的有機食品,如乾豆、豆漿、穀類早餐、餅乾等,以及有機動物產品,例如雞蛋,可經由海外進口並在本地市場出售。
成為近年香港新興健康食品的原因 1.營養健康 2.減低潛在健康風險 有機產品較常規產品含更多的維生素、礦物鹽、酵素、微量元素,甚至可抗癌的抗氧化劑。因為在有機農場內,健康的植物從健康的泥土中長出來,成為富含營養的食物。有科學家用兩年時間,比較從芝加哥西郊買回來的有機與常規農作物的礦物質含量,比較的作物包括蘋果、薯仔、李、小麥及甜粟。他們發現有機產品的平均礦物質含量,較常規產品的高得多。 2.減低潛在健康風險 有機農業避免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但因為化學農藥由鄰近常規農田飄往有機農場時有發生,加上部分持久的農藥可殘留在泥土裡許多年,令有機產品亦有機會受到化學農藥的污染。但有機操作已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費者免於接觸這些化學物品,讓有機生產的蔬果,較常規生產及綜合蟲害防治生產的蔬果,在機會上及含量上有明顯較少的農藥殘餘。
3.給孩子最安全的 在美國,約 60 萬個 5 歲及以下的小童,在典型的一天內,會進食到超過政府安全標準的有機磷化學農藥。因為 小孩和嬰兒的體重較輕,相對 的食物量比成年人更多 ,而且因為他們 食物的種類較狹窄,加上身體器官、神經及免疫系統都在發育當中,所以食物所含的農藥對他們的影響更大。所以 不少人購買有機產品,為的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特別是想給孩子最安全的食物。 4.讓地球更健康 在常規農業中,由於重複用藥,令害蟲產生抗性,要用更多更厲害的農藥來對付。過多的化學農藥和肥料,會隨著流水及空氣污染環境,成為全球一項持續的威脅。但有機農業卻可免除因農業活動而導致的環境污染。 5.保護水質 農區附近的水體受到化學農藥及化學肥料的污染是相當常見的問題。而農區附近的地下水,不少都含有接近甚或超過國家飲用水標準的硝酸鹽。而硝酸鹽的一個主要來源是化學肥料。硝酸鹽可以在人體內轉變為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可引致 新生兒因為缺氧而發生 「藍嬰症」,對孕婦亦構成危害,另外亞硝酸鹽是潛在的致癌物質。有機生產不會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及硝酸鹽,會避免氮素的流失,從而保育珍貴的水資源。
6.有機產品其實並不特別貴 市面上出售的有機產品一般較常規產品昂貴,但事實只是常規產品的價格未能反映它的真正成本。常規產品的背後,還有不少隱藏成本,雖然毋須消費者即時負擔,但其實最終仍須由納稅人繳付,由整個社會共同承擔。這些隱藏成本包括:監管化學農藥、清理污染的食水及環境、醫治由化學農藥所引致的疾病及傷害等。另外還有野生生境的損失、水土流失及其他環境的破壞。相反,有機耕種包含了對環境的保護及改善,讓農場工作人員的健康更有保障,而且會顧及牲口的福祉。所以購買有機產品,我們是為可持續的環境付出代價。 7.維護生物多樣性 常規農業內常見的單一種植可以令農地增產,但卻會讓泥土容易缺失養分及礦物,需要用更多的化學肥料作補充。同時單一種植物令合適的病蟲害更易發生,所以必須依賴化學農藥來作控制,這樣卻又會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以後要用更多的農藥來處理。 有機農場鼓勵種植多類的作物,利用能吸引益蟲的植物,進行輪種、間種,藉蚯蚓、堆肥、綠肥等循環養分。有機農業鼓勵各種生物在平衡和諧的生態環境中生活。
8.有機食物味道更好 不少人選擇有機產品,是因為它味道更好。很多時常規農夫選擇種植作物的標準,都會是高產、容易付運、外形整齊美觀等,並因此而放棄了作物的食味。不過,不少有機農場都是小農場,他們的產品多在鄰近地區銷售,故此他們可在作物較成熟時才採收,選種時,不需要因為長途運輸而放棄食味的選擇;加上有機作物在健康的農地上生長,故此可以讓有機產品的味道及營養都更豐富。
全球「有機農場」發展 現時全球已有約 100 個國家(包括發達及發展中國家)擁有或多或少的有機農業,有機耕地亦與日俱增。 全球總計,有超過 2,400 萬公頃的有機農地,主要集中在澳洲(約 1,000 萬公頃),阿根廷(約 300 萬公頃)及意大利(約 120 萬公頃)。其中澳洲及阿根廷的有機農地大部分是大型粗放式牧場。 過去 10 年,有機食物銷售額的年增長介乎 20 至 25% 之間 。估計全球的有機食物及飲品銷售額,於 2002 年達 230 億美元,主要集中在工業化國家,北美佔 51% ,歐洲 46% 。其餘日本及澳洲亦是重要市場。主要是因為那裡有較大群的中產人口,能夠負擔價格較高的有機產品 。 美國近年已取代西歐成為最大的有機產品市場, 2002 年達 117.5 億美元,年增長率 12% 。歐洲的有機市場,自 90 年代中期開始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後,不少國家的市場已開始出現市場成熟,增長放緩的情況。 2002 年的銷售額有 105 億美元,年增長率 8% 。亞洲國家中,日本擁有最大的有機市場, 2002 年有 3.5 億美元。
香港有機農場 其實約於十多年前,南丫島已有一位神父開始在自己的農地上以有機方式種植蔬菜。可見有機耕作早已登陸本港,只是一直未受重視。 直至八十年代末,香港每年都有百餘到數百人因誤食毒菜而需入院,香港人開始關注蔬菜含有過量農藥的問題,催生了本港第一個有機農場──綠田園。 此後,在九十年代,陸逐有不少有心人建立有機農場,或將常規農場轉業有機,這段期間,共成立了 12 個有機農場。雖然本地的有機運動仍集中在小數人之間,但已藉傳媒的報導,增加了市民對有機農耕的認識。 直到 2000 年,漁護署積極參與發展,令本地的有機農業生態頓時發生明顯轉變,更有傳統農友加入漁護署的有機轉型計劃,生產有機蔬菜。目前估計,參加了漁護署的「有機耕作轉型計劃」的有 39 戶農友,另外有約 20 個有機農場。
香港推動「有機耕種」的可行性 目前,一方面因為香港人對有機菜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又因為本地經濟下滑,較多人願意轉業耕種,且都選擇有機耕種,這是本地有機農業的契機。 而且,漁護署有見有機農業在本港的不斷發展而且有機蔬菜在市場上的需求亦陸續上升,便開始探討有機菜在本港發展的潛力。有機耕種是一種可持續的農業,符合政府的整體環保政策,兼且生產有機菜可以給予本地農業一個新的市場機會,更可為農民開發較高回報的市場,亦讓市民有更多的選擇。故此,漁護署從 2000 年開始積極參與有機農業的發展。其中包括進行香港有機蔬菜的市場調查,訂立一套本地的《有機作物生產守則》,在大龍實驗農場內闢設一塊約 5,400 平方米的有機示範田。 因此我個人認為政府應在香港大力推動「有機耕種」的。
~完~ 馮超良 6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