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巧抓文句信息翻译断句 专题五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巧抓文句信息翻译断句
课前小练 难点突破 对点精练
课前小练 回顾 摸底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课前小练 回顾 摸底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梦殷,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延徽少英,燕帅刘仁恭奇之,召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同冯道祗候院,授幽州观察度支使。后守光为帅,延徽来聘,太祖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后谏曰:“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太祖召与语,合上意,立命参军事。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3分) 译文: (2)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根据语境,结合句子中关键实词、文言句式等揣摩句意。第(1)句的关键词是“秉节”“弗挠”“困辱”;第(2)句的关键词是“树”“分”“居”,“以居……者”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1)他奉命出使我国,不屈不挠,是个贤明的人才,为什么要难为和羞辱他呢? (2)继而请求建立城郭,划分市井乡里,用来安置归降的汉人。
参考译文: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亲韩梦殷,相继担任蓟、儒、顺三州的刺史。韩延徽从小就很出众,燕京统帅刘仁恭认为他不同凡响,召他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与冯道同在祗候院,被任命为幽州观察度支使。后来刘守光担任统帅,韩延徽奉使契丹,辽太祖恼怒他不屈服,扣留了他。述律后劝阻道:“他奉命出使我国,不屈不挠,是个贤明的人才,为什么要难为和羞辱他呢?”太祖召他谈话,他的话很符合太祖的心意,立即任命他为参军事。攻打党项、室韦,降服各部落,韩延徽的谋划居多。继而请求建立城郭,划分市井乡里,用来安置归降的汉人。又为他们选定配偶,教他们农耕技术,让他们生息繁衍。因此逃亡的人很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 帝崩,赴阙临。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后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3分) 译文: (2)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4分) 解析:翻译文言句子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注意把握关键实词。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对译,字字落实。第(1)句的关键词是“徒”“荣”“是”“私”;第(2)句的关键词是“遮”“相”“活”。 答案: (1)我只是凭俸禄和职位使自己荣耀,却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等于是盗窃国家的名号(或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己谋利。 (2)他所到之处,老百姓拦在路上聚集围观,以至于马都不能通过,大家说:“您不要回洛阳了,就留下来辅佐天子,救活百姓。”
参考译文:王安石开始主持政务,施行新法,司马光坚决反对,上疏陈述利害。王安石因为韩琦上疏,就待在家里请求辞职。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陛下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因为我狂妄直率,也许对国家有点好处。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我荣耀,而不听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我只是凭俸禄和职位使自己荣耀,却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等于是盗窃国家的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己谋利。”王安石出来主持政事,司马光于是获得请求辞职的机会,于是离开了京城。他居住在洛阳的十五年,天下人将他当作真正的宰相。 皇帝逝去后,司马光赶到宫殿。他所到之处,老百姓拦在路上聚集围观,以至于马都不能通过,大家说:“您不要回洛阳了,就留下来辅佐天子,救活百姓。”后来担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之职,司马光想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过问所有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病危将死之时,他已不再有知觉,然而他对别人仍然恳切指导,好像是在梦中说话,但所说的还都是朝廷、国家的大事。这年九月,司马光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B.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C.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D.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解析: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根据标志性词语,即虚词“者”“也”断句;二是利用结构整齐的对称句式断句,即“非也”“亦非也”“过也”“亦过也”。
参考译文:我窥探圣人主旨用意的出发点,用它来去除疑惑,解开蒙昧。贤人和明智者称说事物,连及类属,勾勒出由始至终的大概情形,用它来扩充自己,拿忠诚来培植我的心性,紧紧约束住节操,按宽容的原则去行事。人有过错就改正,凭勇敢去对待所要奔赴的事业,靠永不止息来实现最高的目标,这些都是我要从内心来加以索求的东西(原因)。得到适当的时机就去施行,这时还守身在深山长谷而不出仕,显然也是错误的。得不到适当的时机就作罢,这时还要不辞劳苦地去谋求践行自己的主张,显然也是错误的。我在适宜问题的处理上做得还不够,有人喜爱我而对我加以称赞,这是不对的。我在适宜问题的处理上做得很充分,有人厌恶我而对我进行诋毁,这也是不对的。他们这两种态度,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进退适宜,正是我对上天和世人所应承当的东西。既然如此,那么我所研习的学问虽然很广博,但所持守的却可以称得上简要;所谈论的东西尽管浅近,很容易了解,但所承当的却可以称得上重大。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崇祯二年起工部,迁青州知府。乔年清苦自励,恶衣菲食,之官,携二仆,不以家自随。为青州,行廊置土锉十余,讼者自炊候鞫,吏无敢索一钱。 十五年正月,率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出潼关。先是,临颍为贼守,左良玉破而屠之,尽获贼所掳。自成闻之怒,舍开封而攻良玉,良玉退保郾城,贼围之急。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吾舍郾而以精锐攻其必应,贼必还兵救,则郾城解矣。郾城解,我击其前,良玉乘其背,贼可大破也。”诸将皆曰:“善。”乃留步兵火器于洛阳,简精骑万人兼程进。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B.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C.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D.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解析: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第一处应在“曰”后断。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郾城危在旦夕”是一个主谓句,且“危在旦夕”是一个成语,后面需要停顿;“吾”“贼”分别是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前面需要停顿;“吾闻襄城距郾四舍”与“贼老寨咸在”的主语分别为“吾”“贼老寨”,其前要停顿。总之,解答本断句题主要依据名词、代词,因为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所以找出这些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参考译文: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崇祯二年,乔年被起用为工部郎中,升任青州知府。乔年贫苦自勉,衣食都很简单,去做官,只带两个仆人,不把家属带在身边。他做青州知府时,在官署的廊檐下砌了十多个锅灶,让来打官司的人自己烧饭等候审理,小吏们不敢向他们要一个钱。 十五年正月,乔年率领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开出潼关。在此之前,临颍被贼兵守着,左良玉打下后进行屠城,全部缴获了贼寇抢劫的东西。自成听说后大为恼怒,放弃开封过来攻打良玉,良玉退守郾城,贼兵围困他们,形势紧急。乔年与各位将领们讨论说:“郾城危在旦夕。如果我们到郾城去救援,贼兵正气势威猛,很难跟他争锋。我听说襄城离郾城只一百二十里,贼兵的老营都在那里。我们舍郾城不打,用精锐兵力去攻打他必然要接应的襄城,贼兵一定撤回兵力救援,那么郾城之围也就解除了。郾城解围之后,我们攻打贼兵的前军,良玉趁机偷袭它的背后,贼兵可以大败。”将领们都说:“好。”乔年于是把步兵、火器留在洛阳,挑选了一万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前进。
难点突破 解疑 建模 难点一 文言文翻译 突破一 文言实词在句中的翻译 【例题】(2014高考浙江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难点突破 解疑 建模 难点一 文言文翻译 突破一 文言实词在句中的翻译 【例题】(2014高考浙江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分) 译文: 1 (2)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4分) 【问题诊断】 模拟答案: (1)这么像你们家的宝贝呀,为什么要过分地担心呢? (2)生性很喜欢诱导后辈,把他们从贫寒家境中推举选拔出来,唯恐来不及。 存在问题: (1)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不能根据语境正确判断,如(1)句中的“若”在此处应译为“你,你们”。 (2)该译的词有所遗漏,该意译出的词却直译。如“素”,在此处应指“出身低微”,没有翻译出来;如“过”在这个对话语境中,可不译出,意译即可。
正确答案: (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关键词:若、奈何、欤) (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关键词:颇、嗜、进、寒素等)
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其他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十来岁时,村里没有他喜爱的东西。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一点美景可看,心里就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而忘了回家。等到有风月清晖的景色,有时天色晚了还留在那里,怅惘很久不能释怀,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大概是因为他的性情是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还没认识几个字,就追着别人问文章诗词,假如有一句话合乎他的心意,就会高兴很久,吟唱呼啸,不知道停止。 父母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常对村里人说:“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恐怕将来会无所作为而沦落为饿肚子的流民。不知道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们说:“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欧阳先生就每天只是读书,遵从圣人的教诲,追求和乐平易,通晓君臣父子的礼节,忠和孝,只怕自己做不到。提笔写文章,语言优美并且思想深刻,别人不曾说过的话,他却能很容易地写出来,从此闻名于乡里。建中、贞元时期,文章辞赋崛起兴盛,他于是很是显扬,闽越地区没有人能超越他。
正逢前丞相常衮做福建的观察使,他在写文章方面名气很大,又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他到任这一天,把欧阳先生比作“芝英”。欧阳先生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游戏娱乐和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先生谦虚有德行,行为不逾越礼节,常公对他的了解一天天加深。慢慢的,欧阳先生的名声在江淮地区越来越大,甚至京城的人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掌管科举考试,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的人才之多前所未有,因此欧阳先生也名列其中。曾经与欧阳先生志同道合不相上下的人,有侍郎韩愈、校书李观。欧阳先生和数百年来的杰出人物,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先生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乏。他精通理,所以说话往往周到严谨;因为他诚挚恳切,所以叙事委婉曲折:应该让他掌握当代文坛的权柄,改变文风。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了啊!……
【方法归纳】 翻译文言句子中的实词的一般步骤: 1.通读语句,整体理解。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抠,否则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容易走入死胡同。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 2.发现“生词”,找得分点。这一步是关键,因为挑出来作为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另外,每一位考生由于情况不同,在这些句子中总有几个字是一时难以断定词义甚至根本不知词义的“生词”。
3.分析“生词”,具体解释。 (1)组词。即以文言本字为核心,多组几个相关的词。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迁移。碰到平时积累、掌握的文言实词出现在新的语段中,按照以前的词义来翻译。考试中,一般考查的文言实词均在课内出现过,碰到这种情况,就可以举一反三。运用此法要注意辨析使用语境。许多文言字词往往一词多义,如“或”,可翻译为“有时”,也可翻译为“有人”“或许”,理解的时候要根据语境辨别它是哪种情况,判断与课内的解释是否一致。(3)推断。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在已译出其他字的情况下,猜测其词义。使用此法要注意:按正常情况无法合理解释时,可考虑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突破二 文言句式在句中的翻译 【例题】(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 ①张敌万:盗贼首领。②擐(huàn):穿。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译文: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问题诊断】 模拟答案:1.(1)盗贼张敌万巢穴其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有五次之多,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2.(1)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巢穴,赵立坚决不与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存在问题:翻译文言句子中的句式,常见失误有: (1)省略的内容不补,如答案1第(1)句中“窟穴其间”译为“巢穴其间”(没有补出省略的介词“在”,“窟穴”为名词作动词,建造巢穴),答案2第(1)句中“不与通”译为“不与往来”(没有补出省略的介词“与”的宾语,他指张敌万)。
(2)该调整的句序不调,如答案1第(1)句中“窟穴其间”应译为“在这中间建造巢穴”,第(2)句中的定语后置句“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 正确答案: (1)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窟穴”“绝”“梗”各1分,句式、大意2分) (2)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趣”“会”“讫”各1分,句式、大意2分)
参考译文:赵立,徐州张益村人。凭借果敢英勇隶属军籍。……第二年正月,金人攻打楚州城,赵立命令拆毁废弃的房子,在城下点燃火池,壮士手持长矛严阵以待。金人登上城楼,宋兵就钩取金人投入火中。金人挑选敢死队突入,又捕捉杀掉,金人才稍稍撤退。五月,兀术北归,在六合修筑高台,因为运输军用器物借道于楚州,赵立斩杀金人使臣。兀术愤怒,于是设立南北两屯,断绝楚州兵饷来路。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开始被围困时,野地里还生长有豆、麦,湖泽地有荸荠可以采食,后来都没有了,以至把榆树皮研成碎末吃。
赵立派人前往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打算派遣张俊去救援,张俊不肯去。于是命令刘光世督视淮南各镇援救楚州。高宗看了赵立的奏章,感叹说:“赵立坚守孤城,即使是古代名将也不能超过他。”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金国知道楚州外援断绝,围攻更加急迫。九月,攻打东城,赵立登上石阶观战,飞炮击中他的头,左右的人急忙救他,赵立说:“我终不能为国家消灭贼人了。”讲完话而气绝,年三十七岁。……
【方法归纳】 翻译文言句子中的句式的一般方法: 1.抓标志。通常情况下,判断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都有鲜明的语言标志,抓语言标志是我们掌握文言句式的简便可行的方法。如判断句中的“者”“也”“乃”“则”“非”等,被动句中的“于”“见”“受”“所”“被”等。 2.补省略。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翻译时首先要从语法层面分析,是省略了什么成分;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紧密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准确补出省略的成分。避免译文句意不清、不通。 3.调语序。文言文中倒装句时常出现,有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难点二 断 句 突破一 借用语法巧断句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问题诊断】 模拟答案:1.D 2.A 存在问题:答案1“文每退朝”的“每退朝”作状语,“对僚属”也是状语,共同修饰谓语(动词)“语及”,因此断为“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是错误的;答案2,“号‘八虎’”作“刘瑾等八人”的谓语和宾语,“导”是动词,“引诱”之义,带宾语“帝”,而“帝”又是“狗马……”的主语,故断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也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C
参考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工科给事中之职。……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极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非常恨他。在这时,太子宫原来的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每天引诱皇帝沉溺于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摔跤角逐,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后对僚属谈起这件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
【方法归纳】 1.文言断句要借助中心词分析。文句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与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的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充当,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其位置及和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2.文言断句要借助语序。文言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成分在中心语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断句奠定基础。当然,要注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突破二 借用标志巧断句 【例题】(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材料见难点一突破一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于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问题诊断】 模拟答案:1.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2.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存在问题:答案1.中的“且”为句首发语词,此前应断开,“矣”为句末语气词,不能放在句中,“矣”之后应断开;答案2.中“常公”指的是前丞相常衮,中间不能断开。 正确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方法归纳】 断句答题步骤: 1.通读文段,根据上下文整体把握句意。 2.找出标志词,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的虚词(其、夫、也、矣、乎、欤等)、专有名词和表示人物对话的词语(曰、云、言、语)等。 3.通读全文,详加验证。文段(句)断好后,再读一遍,凭语感或语法分析,检查有无错断、漏断之处,确保准确无误。
对点精练 强化 提升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3分) 译文: (2)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4分) 解析:(1)句得分点:“则”“其”“有以”。(2)句得分点:“因为”“吊”。 答案 :(1)那么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招致它的原因吧。 (2)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使 天 下 后 学 悉 悟 作 文 用 笔 墨 法 者 先 生 力 也 又 乌 可 少 乎 哉 其 祸 虽 冤 屈 一 时 而 功 实 开 拓 万 世 顾 不 伟 耶 ! 解析:本题可借助标志词断句,如“者”“也”“乎哉”之后断开,“其”“而”“顾”之前断开。 答案: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参考译文: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远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唉 参考译文: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远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唉!多么优秀啊!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释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那么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招致它的原因吧!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他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秋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迁京兆尹。明年秋,霖雨害稼,京城谷贵。上将幸东都,独召耀卿问救人之术,耀卿奏请唐玄宗通漕运,调运江淮粮赋进京。上深然其言。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 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又今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圣明宽宥之意。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所定杖刑,并乞停减。”帝许之。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B.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C.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D.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解析:C “破”的主语是“盖嘉运”,故排除A、B项;“经略”的宾语是“吐蕃”,又排除了D项。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5分) 译文: (2)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5分) 解析:(1)句得分点:“是谓”“以”“其可乎”。(2)句得分点:判断句、“瞻”“解体”。 答案:(1)这样做是拿国家的财产来求得个人的恩宠,难道可以吗? (2)刺史,是百姓的父母官,是民俗风化瞻望的对象,现在要他们脱衣受鞭打,太过侮辱。
参考译文:裴耀卿,赠户部尚书裴守真的儿子。迁任京兆尹。第二年秋天,连绵大雨损害庄稼,京城谷贵。(为了减轻京城负担,)唐玄宗准备前往东都洛阳,单独召见裴耀卿询问赈灾办法,裴耀卿奏请唐玄宗开通漕运,调运江淮粮赋进京。唐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话。不久,拜封裴耀卿为黄门侍郎,充转运使。三年时间就运输粮米700万石,省运费30万缗。有人劝他将节省下的钱上交朝廷,以表明功劳,裴耀卿说:“这样做是拿国家的财产来求得个人的恩宠,难道可以吗?” 开元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当时夷州刺史杨浚因贪赃犯死罪,唐玄宗特为他减刑,令杖六十,流配古州。裴耀卿上书劝谏说:“我以为刺史、县令,与其他官吏不一样。刺史,是百姓的父母官,是民俗风化瞻望的对象,现在要他们脱衣受鞭打,太过侮辱。又加上现在暑热难耐,倘若因杖责而死,又有违圣上贤明宽宥的意思。切盼凡是刺史、县令在本部以及盛夏生长之时所定的杖刑,一并停止。”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件事之后不久,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而还,唐玄宗特加封他为河西、陇右两地节度使,仍令他抗御吐蕃。但盖嘉运接到任命后恃功恃宠,日夕宴饮,不及时赴任。裴耀卿密奏唐玄宗,说:“我见盖嘉运立功破贼,确实勇敢强劲,然而他近日言语行为,颇有夸耀骄矜之色,臣深以为忧。假如不能调换将帅,那就该下诏严命,督促限期到任。”疏上奏到朝廷,皇帝就催促盖嘉运赴军。
(2)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5.(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 译文: ②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 (2)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
解析: (1)①句中关键词语:“栖(居住)”“遂志(实现愿望)”“勉(努力)”。②句中关键词语:“鼎沸(大乱)”“安(安抚)”“肆(大肆)”“无日(没有几天)”。 (2)断句时要先读懂原文,弄明白这段话是叙述王冕的癫狂行为的,那“着帽”“被衣”“履屐”“行市”“骑牛…读”和人们的评价。这些描写的特征就很容易据此断句。 答案: (1)①黄河将要往北流,天下即将大乱。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来实现心愿,你好好努力吧。②现在天下大乱,你不能够站出来安抚百姓,却大肆抢掠,灭亡的日子不远了。(2)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
参考译文:王冕,字元章,是绍兴诸暨县人。他的父亲致力于农事。王冕是农家的孩子,小时候就喜欢学习,身高七尺多,容貌很雄伟,胡须长得很美,如同神人,通晓《春秋》的各种传著,曾经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没有考上,就烧掉了为应试所写的文章,更加勤于阅读古代的兵法,具有管理国家的远大谋略。他戴着高檐帽,披着绿蓑衣,穿着长齿木屐,挥击着木剑,在会稽街市上边走边唱,有时又骑着黄牛,拿着《汉书》诵读,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狂人。同乡人王止善很喜爱和看重他,为此(曾去)拜见他的母亲。王止善后来做了江浙检校,王冕前去拜见他,衣衫破烂,鞋子也不完好,连脚趾都踩在地上。王止善深深地怜惜(他),送给他一双草鞋,婉言劝他接受官吏的禄位,王冕笑了笑不说话,放下那双草鞋就离开了。当时高邮人申屠刚刚担任绍兴理官,经过武林(杭州)时,向王止善询问当地值得交往的人物。王止善说:“越地有很多闻名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先辈,但我都没有机缘结交。我有一个叫王元章的同乡,他的志向和品行都不同于一般人。您如果想跟他交往,非前去拜访他不可。”
申屠到了(绍兴),就派下属通报自己的姓名求见。王冕说:“我不认识申屠,他问的是别的王先生吧。”推辞不跟申屠见面,那个下属不停地请求。王冕呵斥他道:“我是不愿做官的读书人,难道能参与官府的事情吗!不要搅扰你家老爷办公务吧。”王冕又擅长画梅花竹石,士大夫都争相跑到他的住处,带来的细绢像山一样堆积。王冕拿起笔立即挥动,千万朵花一会儿就画好了。每次画完后,就自己在上面题诗一首,都是借助图画表达自己的内心。(王冕)创作诗歌,风格雄浑,跌宕起伏,他长时间把自己看作古代英雄豪杰一样的人物。(后来)又到南京一带游历,众御史虽然新登高位,都很尊敬地对待他。于是又北上到了燕州和蓟州一带,饱览了居庸关、古北口要塞。至正戊子年(王冕)回到南方,经过吴中时,对我说:“黄河将要往北流,天下即将大乱。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来实现心愿,你好好努力吧。”于是他选择会稽山一个叫九里的地方购买了一顷左右的小山,修筑了草堂,在里面读书。他穿戴着古时候的衣服帽子,有时候乘坐着一只名叫“浮萍轩”的小船,在鉴湖弯曲的水滨自我放逸,喜欢多事的人大多用船装着酒跟随着他。己亥年的一个白天,王冕正在睡觉,
恰好外来的敌寇进到他屋中,王冕大声喊道:“我是王元章。”敌寇大吃一惊,敬重他的名气,于是和王冕一道来到天章寺,敌寇的大帅让王冕坐到上座,连拜两拜向他请教军事。王冕说:“现在天下大乱,你不能够站出来安抚百姓,却大肆抢掠,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如果你能够做符合道义的事,谁敢不归服你呢?你做不符合道义的事,那么谁不是你的敌人呢?越地的人们秉持道义,不可以侵犯,我难道会教你和我的父老兄弟相互杀戮吗?如果你能够听从我的劝告,那么立即改正错误依从善道;如果不能听从(我的劝告),就赶快杀了我。我不再和你说话了。”大帅又连拜了两拜,始终愿意接受(他的)教诲。第二天,王冕生病了,于是不能起身,几天后就去世了。人们为他准备了棺材和寿服,将他下葬。将他埋葬在山阴县兰亭的旁边,墓碑上写的是“王先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