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淮南东方医院总院 心内二科 钱志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 建立高级气道,气管插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
Advertisem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主讲:杨侃.
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 生命之痛 2004 年 10 月 17 日,北京 “ 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 ” 2 人猝死,图 为参赛选手北京交通大学的刘红斌。警察及围观群众面对大学生猝 死的无奈与无助。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项美香.
C P R 现场心肺复苏术 CPR. 心肺复苏 概念 : 概念 :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即循环 和呼吸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后的急救。心肺复苏 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方法迅速抢 救心跳、呼吸骤停伤员的方法。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即循环 和呼吸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后的急救。心肺复苏.
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节 心搏骤停 一、概述  心搏骤停( sudden cardiac arrest , SCA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1 心肺复苏新进展 桐乡一院急诊室 唐晓岚. 2  世界范围内,每年超过 1500 万死于心 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之原因的 主要元凶。  美国每年有 35 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每天约 1000 人发生死亡,而大概 70% 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 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心脏性猝死的发 生率为.
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 生命之痛 2004 年 10 月 17 日,北京 “ 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 ” 2 人猝死,图 为参赛选手北京交通大学的刘红斌。警察及围观群众面对大学生猝 死的无奈与无助。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张 宏. 一、定义 心搏骤停: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偶有 自行恢复,但通常会导致死亡。 心脏性猝死: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 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 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 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 1 小时内死亡。 91 %是由心律失常所致。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心脏病的分类  先天性  获得性 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高血压病  心脏瓣膜病  心肌疾病.
赵世华 放射科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无创性影像诊断在 ACS 中的应用. 亚秒完成扫描 剂量降低 80% 克服心律不齐 扩大应用范围 MRI 空间分辨率提高 64 排容积 CT 平台 44ms 时间分辨率 4 扇区重建 MDCT MRI 冠状动脉 心脏结构与功能 CT 和 MRI.
心肺复苏新概念新进展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朱俊. 心肺复苏的历史沿革  现代心肺复苏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 曾召开过多次心肺复苏的国际会议  2000 年首次制定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 治疗指南  2005 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治疗指南修订.
心肺复苏概述 ( CPR ) 启动紧急医疗救护系统 1 、紧急事件发生的位置(包括街道的 名称、办公室或房间的号码)。 2 、打 出求救电话的电话号码。 3 、发生了什 么事情 — 心脏病发作、车祸等。 4 、有 多少人需要帮助。 5 、患者的情况。 6 、 患者正接受何种形式的急救(例如心肺 复苏正在进行或者.
心脏移植 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 陈 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冠心病ICD治疗1例.
心肺复苏术(CPR) 星元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建华.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心肺脑复苏.
心 肺 复 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章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继文.
心律失常.
电除颤或电复律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心内科 周大燕.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吴旻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心 律 失 常 的 治 疗 心血管内科 梁长清 BaoanHospital.
心肺复苏术CPR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白雪梅.
心脏外科术后的交感风暴 Postoperative Sympathetic Storm after Cardiac Surgery
心肺脑复苏 杨拔贤 张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常见危重症识别与现场急救技能 环化学院 环境科学081班 夏颖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陈玉国.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 陈在荣.
心 悸 《急诊医学》.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2010心肺复苏 (2010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第二部分: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心肺复苏概述 (CPR).
心脏骤停抢救进展 黄徳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心肺复苏与气道管理(1) 北京急救中心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
心脏骤停 (cardiac arrest).
心肺脑复苏 Cardio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ion CPCR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河北省人民医院 李树仁.
理论知识竞赛 云南省急救中心 普丽芬.
标准化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双人心肺复苏操作技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王庆玲.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2015年新版国际心肺复苏 指南解析 左晓红 2016年6月2号.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刘辉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2005基础生命支持(BLS) 及除颤器使用.
珍惜生命 从你我做起…… — 心肺复苏术 无锡 张景爱.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赣南医学院麻醉系 叶军明.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河北医科大学 寒若.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甲状腺激素.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珍惜生命 从你我做起……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 主讲人:莫月红
心肺脑复苏 宜兴市肿瘤医院综合医学部 顾汉民.
秉德敬业 求真维新 心肺复苏术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急诊科 快速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策略(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2015心肺复苏.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淮南东方医院总院 心内二科 钱志刚

定 义 1、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定 义 1、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2、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无论有无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和形式均无法预料。

病 因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冠心病及其并发症:80%; 病 因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冠心病及其并发症:80%; 其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预测因素:左室射血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 2、各种心肌病:5%-15%;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为冠心病易患年龄前(小于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病 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64%,仅20%左右为急性心肌梗死。 2、陈旧性心肌梗死。 病 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64%,仅20%左右为急性心肌梗死。 2、陈旧性心肌梗死。 3、左室肥厚,伴或不伴有急/慢性心肌缺血。

病 理 生 理 1、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 2、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 3、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比例较少,常有心脏破裂、心脏流入道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 4、无脉性电活动: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可见于急性心梗时心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时。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冠状动脉血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和/或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引起的一系列 病理生理异常的结果。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其电生理机制是当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异常时,次级自律细胞不能承担起心脏的起搏功能, 常见于病变累及心内膜下普肯耶纤维的严重心脏疾病。

临 床 表 现 1、前驱期:有或无非特异性症状,胸痛、心悸、气促、疲乏等; 2、终末事件期: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由于猝死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亦不相同,典型表现:胸痛、呼吸困难、突发心悸/头晕,部分病人可无预兆。 多数在猝死前的数小时或数分钟内有心电活动的异常:Eg室颤之前常有室速发作。

临 床 表 现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脑血流急剧减少(意识丧失), 可表现为肢体抽搐、短暂的叹息样呼吸、大小便失禁。 4、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4-6min)→不可逆性脑损害(数分钟)→生物学死亡。 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立即心肺复苏、尽早除颤。 心肺复苏之后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即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他常见原因为继发感染、低心排血量、心律失常复发等。 “争 分 夺 秒”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钟 ----瞳孔散大 心跳停止1-2分钟 ----瞳孔固定 心跳停止4-5分钟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大量实践证明: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心跳骤停的处理 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心肺复苏; 尽早复律治疗。 处理顺序: 一、识别心脏骤停; 二、呼救; 三、初级心肺复苏:C→A→B 1.胸外按压:按压部位、按压幅度、按压频率(30:2)。 2.开通气道:仰头抬颏法 3.人工呼吸:有条件进行球囊辅助呼吸、气管内插管。 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例均为30:2。 4.除颤:有条件尽早除颤。

识别心脏骤停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识别心脏骤停 胸部按压: 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或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 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 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 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 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 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

心肺复苏—BLS(CAB) 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时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时)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心肺复苏—BLS(CAB)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心肺复苏—BLS(CAB) 人工呼吸 : 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胸廓回落 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BLS(CAB)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心肺复苏—BLS(CAB) 球囊面罩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 挤压球囊的1/2—2/3,使胸廓扩张,超过1s

心肺复苏—BLS(CAB)

心跳骤停的处理 四、高级生命支持 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中心动/静脉压等。

高级生命支持 1、通气与氧供:尽早气管插管、高浓度吸氧,纠正低氧血症。 院外:面罩、简易球囊辅助呼吸; 院内:呼吸机辅助呼吸。 2、电除颤: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对于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除颤无益。 除颤电极位置:右锁骨下、左下外侧胸部。 除颤能量选择:双向波:150-200J;单向波:360J。

高级生命支持 3、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碳酸氢钠:初始剂量1mmol/kg,在持续心肺复苏过程中每15分钟持续1/2量,根据血气分析调整。 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至500mg,维持静滴,日总量2.0g。 美托洛尔: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 阿托品:心室停顿、无脉性电活动、缓慢性心律失 常。 异丙肾上腺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复 苏 后 处 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 2、维持呼吸:吸氧、机械通气。 3、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1.降温,体温33-34℃为宜; 2.脱水:甘露醇、白蛋白、地塞米松,谨防过度脱水。 3.防治抽搐:无需预防性应用。 4.高压氧疗: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5.促进早期脑灌注:抗凝、解除脑血管痉挛(钙离子拮抗剂)。

复 苏 后 处 理 4、防治急性肾衰:维持有效的循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5、其他:及时发现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尽早胃肠营养。

预 后 及时评估左室功能; 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 预 后 及时评估左室功能; 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或室内阻滞引起的心脏骤停,预后不良;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跳骤停,即时死亡率高达59%-89%,心肺复苏不易成功。

预 防 1、Β受体阻滞剂:冠心病、心梗、心衰、扩心病、长QT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桥等。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衰、心梗 预 防 1、Β受体阻滞剂:冠心病、心梗、心衰、扩心病、长QT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桥等。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衰、心梗 3、胺碘酮 4、外科手术 5、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高质量心肺复苏要点 1、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 100 次) 2、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 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5、避免过度通气

胸外按压时注意以下几点: 1、按压部位正确,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保证手掌用力在胸骨上,避免发生肋骨骨折; 2、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背部和肩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幅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3、保证胸廓回弹至原来位置,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4、放松时双手不可离开胸壁,尽量减少中段,中断尽量不超过10s。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