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Surveillance and Disease Control of Children and Adolescnts) 第四章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 与常见病预防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Disease Control of Children and Adolescnts)
第一节 健康监测 定义:学生健康监测(students’ health surveillance)是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确定的监测点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
一、意 义 掌握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 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 评价不同地区和学校卫生工作质量的手段 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健康监测的实施 对象:具有代表性 时间:在每年同一时间内进行, 人员经过培训。
监测内容 生长发育状况 疾病或异常:常见病筛查 因病缺课状况:月病假率、因病缺课率、病因分析 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肩宽、 骨盆宽、上臂围、皮褶厚度等。 功能指标:肺活量、血压、脉搏。 身体素质指标:速度、爆发力、肌力、柔韧性、耐力、心理等。 疾病或异常:常见病筛查 因病缺课状况:月病假率、因病缺课率、病因分析
三、儿童少年时期患病特点 (一)儿童少年患病率 1、检出率 患某病的人数 受检查的总人数 ×100% 某病检出率= 2、发病率 某期间内发病的例数 同时期该群体或地区的平均人数 ×100% 发病率= 某期间内发病的例数 ×100% 新发病率= 同时期内该群体的平均人数-原患病人数
3、因病缺课率: 常以月为单位 某月病假总人时(节或日)数 同月授课总人时(节或日)数 月病假率= ×100% 全学年因病缺课人日数 该学期全校学生平均数 平均因病缺课日数= ×100%
儿童少年患病特点 婴幼儿期 呼吸道、消化道、蛲虫、佝偻病 学龄前期 呼吸系统疾病仍较多,消化道疾病下降,肠寄生虫、龋齿、沙眼等增加。 童年期 (学龄期) 呼吸道疾患以及消化道疾病仍居前列。与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蛔虫、沙眼感染、龋齿多见。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增加。 青春期 (中学阶段) 与卫生习惯、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感染率下降,与学习负担有关的近视、固定性脊柱侧弯、驼背等上升。月经异常、手淫、痤疮等较常见。此外,学生心理行为异常问题突出。
四、儿童少年死亡率和死亡原因 (一)儿童少年死亡率 年龄别(组)死亡率= 某年内某年龄组儿童死亡人数 同年该年龄组平均人口数 ×1000‰ 意义:衡量一个国家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我国特点:越来越低;年龄特征呈V字形;男孩高于女孩; 农村高于城市;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地区差异很大。
(二)死因分析 死因构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大城市:类似发达国家,围产因素、 先天异常、恶性肿瘤等位居前列。 偏远地区和农村:呼吸、消化系统等 感染性疾病
儿童少年的死亡率特点: 死亡率显著低于婴幼儿 死亡率和患病率不呈平行关系 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虽很高,但并不致死。 意外死亡是首位死因。
第二节 学校常见病预防 国务院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研究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早期发现、积极治疗的方法,降低其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是儿少卫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视力低下 近视(myopia) 远视 (hyperopia) 散光 (astigmatism) 弱视 (amblyopia)
晶状体将外来光线倒转后投射在视网膜上,就象照相机胶片捕捉图象一样。图象以电波的形式被送到大脑成影像。
(一)近视 myopia 1、概述: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觉 能力低于正常。 分类: ①屈光性近视:眼轴正常,晶状体屈折力过强; ②轴性近视:晶状体屈折力正常,眼轴过长。
近视≠视力低下 近视: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 视力低下:远视力表检查视力,凡裸眼视力低于5.0称视力低下。生成原因:各种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其他眼病。 预防近视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
2、视觉器官的发育特点和视力不良的形成 特点:随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 婴幼儿期—生理性远视 正 视 近 视 年龄 眼轴长度(mm) 新生儿 18.7 3岁男 23.2 3岁女 22.5 14岁男 24.0 16岁女 23.5
年龄别眼屈光状况的曲线
近点距离: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眼前最近一点的字体或其他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 年龄越小,晶状体弹性越大,眼的调节能力越强,近点距离越近。 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减弱,调节能力逐渐减退,近点距离增大。
正常人近点值和调节范围
过近距离读写、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光照条件不良 眼高度调节紧张 晶状体凸度增大,屈折力过强 远处物体影像落在视网膜前 近视(调节紧张性近视,属于屈光性近视) 眼球充血、眼压增高、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变长 轴性近视
3、近视发生规律 随学习年限增加而上升; 城市>农村; 女生>男生; 随年龄增长,重度视力不良者的构成比逐渐上升; 重点学校检出率>非重点学校。
2000年全国学生视力不良程度分析
4、近视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1)环境: 光线不足 视近工作时间长 看书姿势不正确
(2)遗传因素:占总人口2%的高度近视(-6.0D以上)患者,由遗传决定,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双生子研究结果表明,近视遗传度为65%。家系调查计算出中、低度近视的遗传度为50.5%。 父母或家族中患有近视的儿童应为防护的重点对象。
(3)体质、营养、健康因素 青春期生长突增的同时,眼轴出现一定程度延长,在学习负担加重和不良学习环境影响下,容易发生近视,而且会加快发展。 体质弱、病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持续用眼导致视疲劳程度加重,容易发生近视。 糖、蛋白质、钙的摄入量和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有关。
5、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 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重视读写卫生 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 合理饮食,注意营养 改善学习环境 定期检查视力 健康教育
6、近视的矫治 阿托品类制剂 云雾法 配戴眼镜 手术治疗
(二)弱视(amblyopia) 1、概述 定义: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引起的远视力≤0.8,且通过屈光矫正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不良。 我国儿童患病率约3%~4%。 特点:仅发生在视觉发育未成熟的幼小儿童,8岁以上不会发生;不能形成完整的立体视觉。
2、分类: 3、防治 早发现 早治疗 按程度分 轻度 矫正视力0.8~0.6 中度 矫正视力0.5~0.2 重度 矫正视力≤0.1 按程度分 轻度 矫正视力0.8~0.6 中度 矫正视力0.5~0.2 重度 矫正视力≤0.1 按性质分 斜视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 3、防治 早发现 早治疗
二、沙眼(trachoma) 四环素眼药膏 1、概述:沙眼衣原体引起,通过接触传染。 2、预防措施:积极治疗现患;人员培训; 教育宣传。 3、治疗:0.1%利福平眼药水 金霉素眼药膏 四环素眼药膏
三、龋齿(dental caries) 1、概述:WHO将其列为全球范围内需要重点防治的第三位非传染疾病。 危害:疼痛 影响食欲、咀嚼、消化 影响生长发育 链球菌感染 (风湿性关节炎、 心脏病、肾炎、 心内膜炎等)
2、流行特点 (1)患龋率:与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患龋率高 低年龄段患龋率高 城市>农村 大城市>中小城市
2000年全国汉族学生部分年龄组恒牙龋患率(%) 注意:我国儿童少年的龋患率虽然处于WHO规定的“较低水平”,但有相当部分的龋齿未得到治疗。
(2)龋均和患者龋均:反映龋齿患病程度 龋均= 总龋数 受检总人数 总龋数 患者龋均= 患龋总人数 防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
龋均与年龄的关系
(3)龋齿的度数分布:乳龋和恒龋的度数分布有显著差别。 提示:乳龋发展较快,应适当提高检查密度,力争及时矫治;恒龋发展相对慢,早期填充可取得较好疗效。 龋齿的度数分布
(4)好发牙和好发部位: 乳龋 第1、2乳磨牙 (第4、5乳牙) 恒龋 第1、2恒磨牙 (第6、7恒牙) 好发部位为咬和面,刷牙应重点刷磨牙及其咬和面。
3、致病因素:Newbrum提出“四联因素论” 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酸杆菌 食物: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 宿主: 牙齿的形态、结构、排列和组成 牙列不齐 唾液的流量和流速 营养状况 全身性内分泌功能改变 时间:从菌斑形成到发展为龋洞是缓慢的逐步发展过程 牙萌出后2~4年内牙釉质表面成熟过程 2~14岁是患龋敏感期
4、龋齿的预防措施 (1)加强口腔保健宣传: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 竖刷法刷牙,不少于3分钟 进食后3分钟为最佳刷牙时间 牙刷头朝上,放置于通风处 3个月左右更换新牙刷
(2)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一次 (3)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 钙、磷、VD (4)药物防龋 氟化物 (5)窝沟封闭 釉质薄弱部位 (6)其他 洗必泰漱口
四、单纯性肥胖 1、肥胖(obesity):营养代谢性疾病。身体脂肪细胞增多或细胞体积增大,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导致体内脂肪成分显著升高,与其他体成分失去正常比例,体重明显高出正常范围。 危害: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密切习惯 我国儿童少年肥胖检出率大幅增加,国际上已将肥胖症视为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主要内容之一。
继发性肥胖:因神经和内分泌代谢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引起。 单纯性肥胖:能量过剩造成。 继发性肥胖:因神经和内分泌代谢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引起。 分型 群体筛查方法:身高标准体重法 判定 身高标准体重 正常 90%~110% 超重 110%~120% 轻度肥胖 120%~130% 中度肥胖 130%~150% 重度肥胖 >150%
2、流行病学:欧美发达国家儿童少年肥胖症的发生率一般为10%~15%左右。 我国特点: 在20世纪80年代肥胖检出率还很低,90年代开始肥胖检出率迅速增加; 城市检出率成倍增长 部分大城市男儿童肥胖检出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发达地区乡村儿童肥胖率增长
3、肥胖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肥胖有家族倾向。 Gurnry等发现,双亲都肥胖者子女约70%肥胖;双亲之一肥胖者,子女肥胖占40%;双亲都不肥胖者子女仅10%~14%发生肥胖。 双生子研究也表明,皮褶厚度的遗传度较高。 瘦素(leptin)缺乏或抵抗与肥胖发生有关。 NPY、Orexin、等。
(2)环境因素 饮食营养、社会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和体育活动等与儿童肥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高脂、高热量饮食 不良饮食习惯,如吃饭速度快、爱吃甜食、边吃边看电视 母亲文化程度 体育活动 家庭经济条件
4、肥胖症的易发时期 孕后期:孕30周以后,胎儿脂肪细胞增殖。 婴儿期: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青春早期:生长突增,下丘脑对饱食中枢抑制作用下降,食欲猛增。 青春发育后期:生长速度减慢,热量总需求量下降,如食欲仍旺盛,不良饮食习惯已养成,易造成机体能量过剩。
5、肥胖症对儿童少年健康的影响 心理影响:肥胖 发生越早,心理压抑越大,对个性、性格、气质、情绪和社会化能力发展有长久不利影响。易造成自卑、高度敏感、偏差心理。 身体健康影响: 肥胖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肥胖者易患疖子、黑棘皮症、 皮肤褶皱处擦伤等。
6、肥胖症的治疗 饮食:控制饮食,平衡饮食,控制脂肪摄入,保 证蛋白质供给,少吃甜品,多吃蔬菜水果。 运动 :增加运动,增加能量消耗。 药物 :不提倡。 其他:如针灸减肥等 。
7、肥胖症的预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肥胖危害性的认识 从孕妇开始,合理膳食 加强体育锻炼
五、营养不良(PEM) 1、概述: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tein-energy malnutrition),仍是对全球儿童健康和生存的主要威胁,贫困国家尤其多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05年发布的年报中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有1.7亿儿童营养不良。 亚洲和非洲是高发区。
SOURCES: For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World Health Report 2003 SOURCES: For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World Health Report 2003. For deaths attributable to undernutrition: Caulfield et al. Undernutrition as an underlying cause of child deaths associated with diarrhea, pneumonia, malaria, and measles. American J. Clinical Nutrition 2004;80:193-8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11%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并存 “中国不同家庭收入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利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大型“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组织人员,对其中不同家庭收入6—17岁儿童少年的相关数据研究分析而成。
2、营养不良的原因 小儿(esp.<2岁)是高发人群,断奶前后婴儿最常见。 先天因素:母孕期营养不良、早产所致出生体重低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摄入食物不足和吸收障碍 膳食摄入不足:生长发育迅速, 需求量大,进食量少 不良饮食习惯:喂养不当、 儿童偏食、过度节食 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疾病等
4、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体重下降 生长缓慢、消瘦、水肿 严重者组织器官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合并感染、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5、营养不良的筛检标准 WHO推荐的方法:身高标准体重法 判定 身高标准体重 正常 90%~110% 低体重 80%~90% 轻度营养不良 70%~80% 中度营养不良 <70%
6、营养不良的预防 搞好妇幼卫生保健,孕期保健和合理喂养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制度,搞好营养餐配制 定期体检,及早筛查,积极治疗营养不良 做好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
六、贫血(anemia) 1、概述:以缺铁性贫血(iron—dendency anemia)最常见,是指周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和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 世界各国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均较高,是一种全球性营养缺乏病。 常以血红蛋白浓度(g/L)作为人群中贫血的筛查指标。
2、分 类 缺铁性贫血: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 出血性贫血 :急性大量出血 2、分 类 缺铁性贫血: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 出血性贫血 :急性大量出血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过度破坏 恶性贫血 :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引起
3、流行病学 可发生与任何年龄,以6个月~2岁患病率最高 低年龄儿童患病率高 青春期14岁左右 乡村>城市,女生>男生
4、铁代谢: 60%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内 5、贫血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先天性储铁不足 机体需铁量增多:青春期比成人需求量高近一倍 摄入不足:食谱不当、慢性腹泻等 铁丢失过多 :钩虫病、胃溃疡、月经不调等
6、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 食欲不振 容易疲劳 头昏眼花 生长发育缓慢 学习能力下降,行为异常 降低免疫力
7、缺铁性贫血的判定
8、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普及营养知识 调整饮食结构 合理使用铁强化食品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硫酸亚铁:每日口服元素铁4~6mg/kg, 每日3次,饭后口服。 →口服铁剂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 3、4周贫血纠正 →血红蛋白正常后1~3个月才能停药
七、蛔虫病 儿童期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 感染主要是吃进蛔虫卵所致 临床表现 消化吸收不良 消瘦、食欲不振 脐周疼痛 严重者影响生长发育 可出现蛔虫性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症 防治: 良好的卫生习惯 ,改善环境卫生,驱虫治疗
八、脊柱弯曲异常 1、定义:脊柱弯曲超出了正常生理范围叫作脊柱弯曲异常。
2、按方向分: 按性质分: 脊柱侧弯 脊柱后凸(驼背) 鞍背及直背 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 病理性脊柱弯曲异常:各种疾病,如脊柱结核、佝楼病、小儿麻痹或外伤等所致 特发性脊柱弯曲异常
3、检查方法 (一)望诊:从三方面观察是否对称,颈肩线、肩胛角、腰弯凹。 (二)悬垂法:用锤子从第7颈椎向下垂 (三)前屈试验:受检者双膝伸直,双手掌对合,低头后,躯干徐徐前弯至90°左右。检者观察受检者背、腰两侧是否对称,有否单侧肋骨隆凸或单侧肌肉挛缩
4、防治措施 预防:应从小做起,培养正确读、写姿势;配备适宜的课桌椅,写字时要左侧采光。用双肩背书包;加强体锻炼和体力劳动,促进肌肉发育;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现矫正。 矫治:基本原则是伸展脊柱,使脊柱经常向变形的相反方向做弯曲运动,矫正操动作要缓和而有弹性。除做矫正操外,还要配合肋木、单杠、双杠、平衡木、体操棒等及其他运动项止的锻炼。要持之以恒。习惯性脊柱弯曲经矫治2~3个月后,多数可以恢复正常,固定性脊柱弯曲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正常以后,仍坚持锻炼,使矫治效果得到巩固。
九、意外伤害 (unintentional injuries) 定义:突然发生的某种事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如车祸、窒息、溺水、电击伤、中暑、中毒、运动伤害、自杀等。
流行状况 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急、慢性传染病和营养障碍性疾病已年减少,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威胁儿童健康及生命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位死因(溺水、车祸等)。 儿童青少年独立意识强,冲劲足,安危感差。 意外伤害发生的场所为:家庭、学校、上学途中、公共场所、运动场、幼儿园、游乐场、其他场所
预防 普及对意外伤害的预防意识 加强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如交通规则、急救电话110、119、120、999等) 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技术培训 普及急救知识(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
十、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 成年期疾病(adulthood disease)是指成年后容易患的一些疾病,如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病及高血脂症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成年期的健康、老年期的生存质量,而且对生命构成危害。 心脏病、脑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成年人冠心病的患病率约为5 % ,患者约为3000 万,且每年死于脑血管病和心脏病者分别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0 %和10 % ,2 项合计则占近1/ 3。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病、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因而,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的预防应是防治中的重点内容。
(一)高血压 1982 年,WHO 在日内瓦召开的高血压预防会议上提出高血压的预防应从儿童期开始。 我国已成为高血压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 成年期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始于儿童期的主要依据是: 儿童期血压与成年期血压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且在儿童期就可能出现原发性高血压; 膳食钠盐摄入、缺乏锻炼和精神紧张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常自幼形成。 1982 年,WHO 在日内瓦召开的高血压预防会议上提出高血压的预防应从儿童期开始。
高血压的诊断筛查方法尽管已知儿童期即有原发性高血压出现,但对儿童高血压的诊断,迄今尚无统一而能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对个体儿童血压的准确测量,是儿童群体血压研究和预防实践的前提。血压计袖带的选择及舒张压测定点的确定是其技术关键。
儿童血压的影响因素 遗传:家族聚集性 膳食因素:钠盐摄人过多 体格发育水平:肥胖、青春期一过性高血压 体育锻炼 心理社会因素:精神紧张、A 型行为等 A 型行为的人主要行为特征是: (1) 行为急促,具有时间紧迫感。如走路、办事匆匆忙忙,说话快、急,声音响亮,脾气急躁,力求短时间完成更多工作,同一时间可做两种工作,办事快,效率高等。(2) 个性好争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烈,事业心强。如好争取工作,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好与人争辩,对人怀有敌意,富有攻击性。(3) 情绪上易怒。如容易激动,容易恼火,好发脾气,生气时易向外界发泄等。
儿童期高血压早期预防策略 群体预防策略:目的是宣传高血压预防的有关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要内容有: 儿童期高血压早期预防策略 群体预防策略:目的是宣传高血压预防的有关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要内容有: 对儿童青少年进行高血压预防的健康教育 倡导合理膳食、积极锻炼和规律的作息制度等健康的生活行为;注意控制钠盐的摄入, <5g/日 定期测量血压
高危人群预防策略 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如无明显自觉症状,原则上不考虑用药物控制血压,而应采取行为疗法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但要适度,不能过于剧烈; 控制饮食,钠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 5g/ d 以下,减少膳食脂肪摄入; 肥胖者必须减肥; 合理的作息制度,保持心情愉快; 高血压倾向儿童:定期复查,行为疗法 高血压易患儿童:根据家族史来确定易患儿童,控制钠盐摄入量和体重,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
(二)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或/ 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由于血浆中的胆固醇或/ 和三酰甘油是疏水分子,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必须与血液中的脂蛋白一起组合,高脂血症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严格说来应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LDL 增高是AS 的重要危险因子,儿童血脂谱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 TC ,TG,LDL - C ,apoβ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HDL - C ,apo AI 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成年期前血脂谱水平年龄差别不明显。 遗传:一些原发性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遗传缺陷 膳食: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可使TC 升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使之下降 肥胖:肥胖儿童有明显的脂代谢紊乱 运动:运动或体力活动多,HDL - C水平上升 吸烟:吸烟可使血浆TG,VLDL ,LDL 水平升高,HDL- C 水平降低 疾病:阻塞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卟啉症、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积累病、胰腺炎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药物:降血脂药、噻嗪类利尿剂能使血浆TG及LDL升高,雌激素类
儿童血脂谱水平异常的筛检 筛检目的: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早期发现血脂谱水平异常及高危险者,并尽可能早的对其血脂谱水平进行监测和干预。 儿童血脂谱水平异常的筛检 筛检目的: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早期发现血脂谱水平异常及高危险者,并尽可能早的对其血脂谱水平进行监测和干预。 筛检对象:美国全民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 推荐的确定条件为: 父母、祖父母中有早发性( < 55 岁有动脉粥样硬化,经动脉造影确诊)者 一、二级亲属中有曾患明确的心肌梗死、心绞痛、周围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性猝死者 双亲中有高胆固醇血症(TC >6. 2 mmol/ L) 者 有2 个或2 个以上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者
儿童血脂谱水平异常的干预 一般性干预方案:用于血脂谱水平异常高危险儿童,也适用于健康儿童青少年。主要内容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的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有氧运动、控制体重。 膳食控制: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 药物降脂:中膳食控制(治疗) 无效,且血脂谱水平严重异常者,10 岁以上儿童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发生在大中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以脂质沉着(主要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 ,并伴有中层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移行、增殖,内膜增厚发展而形成的粥样病灶(atheroma) 或纤维脂质斑块。它向管腔隆起,并可有钙盐沉着。动脉壁增厚及纤维增生和钙化,使罹患的血管变硬,弹性减退。严重时可发生局部内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从而易于在局部形成附壁血栓使管腔变狭窄甚至阻塞,导致临床上发生冠状血管或脑血管阻塞。血管弹性减退可以引起血压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年龄和性别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年龄和性别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其他,如肥胖、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口服避孕药、高尿酸血症、体育活动过少、神经过度紧张等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积极防治高脂血症 膳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 控制高血压 大力宣传戒烟 控制糖尿病 减肥和运动 少量饮酒 食用维生素C
第三节 青春期常见卫生问题 痤疮(acne) 经期卫生 遗精(emission) 手淫(masturbation)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原则 明确教育目的:促进青少年的性健康,使其自愿采纳有利于性健康的行为。掌握正确的性知识,具有良好的性道德观念。 了解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需求 明确教育目标 增强性道德观 减少性发育中的恐惧与焦虑 减少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 减少性病的发生 减少少女怀孕 促进青少年的性健康 注意"适时""适量"和"适度"
思考题 什么是健康检测? 目前的学校卫生工作者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疾病的预防工作? 近视眼的防治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