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基本知识及现代观念 卫生部北京医院 曾昭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病. 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 掌握病毒性心肌炎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 了解心肌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 掌握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诊治要点、
Advertisements

概 述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 费力或气不够用。 病理性 功能性 功能性胸闷 情绪 环境 功能性胸闷.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 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护理要点 急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及抢救要点 教学要求.
第十八章 抗高血压药. # 概 述 高血压是常见病,又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重要 发病因素, 世界高血压联盟( WHL )确定每年 5 月 17 日为世界高血压日。 我国于 1991 年调查 15 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达 11.26% 。估计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有 9000 万 至 1.1 亿,高血压已是当前最大的流行病。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Cardiac insufficiency) 心功能不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系. 病史:患风湿性心脏病 10 余年。近 3 月来出现心慌、 闷气, 伴浮肿、腹胀,不能平卧。 体查:重病容, 唇甲紫绀, 半坐卧位, 颈静脉怒张。 呼 吸 36 次 / 分, 两肺底可闻湿性罗音。心界向左右两侧扩.
第十章 抗心力衰竭药. 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 CHF ) 一、概述 适当静脉回流下,心排出 量绝对 / 相对减少,不能满 足机体、组织所需的一种 病理状态,同时它又是一 种超负荷心脏病, 心肌收缩 / 舒张功能下降,最终致体.
心力衰竭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静萱. 举 例 患者,女, 68 岁, 12 年前,发作 “ 急性下壁 心肌梗死 ” , 8 年前,再发 “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 死 ” ,冠脉造影示 “ 三支病变 ” 。 8 年来,劳力性 呼吸困难。 2 个月来,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不 能平卧。查体:双肺闻及水泡音,叩诊心界扩.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单县中心医院 心内二科. 主要内容:  定义  分类  病因  临床表现  治疗  护理问题  护理措施.
心衰 基本知识 心血管内科 朱婉红. 主要内容 1 、概念 1 、概念 2 、心衰病因及诱因 2 、心衰病因及诱因 3 、左心衰、右心衰的临床特征 3 、左心衰、右心衰的临床特征 4 、心功能分级 4 、心功能分级 4 、慢性心衰的基本治疗 4 、慢性心衰的基本治疗 5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 5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
第十六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概述 :慢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是各种病因所 引起的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指在适 当的静脉回流下,心脏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 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所需要的一种病理状 态,又是一种超负荷的心肌病,即泵衰。
心 力 衰 竭 Heart failure.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急性心力衰竭 仁济医院心内科 马珺.
主要内容 心力衰竭 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急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
阿布来提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张文娟.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第八章 抗高血压药 1.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999年WHO将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时,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防治新理念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贾大林.
抗高血压药概述.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第七章 心功能不全 (cardiac insufficiency)
心功能不全 (Cardiac insufficiency) 内容纲要: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心脏瓣膜病 中山二院心内科 杨 莉.
心 力 衰竭.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讲座 九〇三医院心内科 魏朝阳 联系电话
第2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心 力 衰 竭 heart failure (2学时 )
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 新疆 医 科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 红.
甲状腺激素.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第二十一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Drugs Used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第二章 心力衰竭 李学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心内科.
第二十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四篇 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陈莹莹 病理生理学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心瓣膜病 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LOGO 第二十一章 抗慢性心功 能不全药.
心功能不全 (Cardiac insufficiency) 病理生理教研室 张晓明.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力衰竭 基本知识及现代观念 卫生部北京医院 曾昭耆

心力衰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是指在血管功能正常和循环血容量正常的条件下,心脏不能将从静脉流回心脏的血液充分排出,由于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的需要,而引起一系列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时难以避免的结局

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1, 心肌损害及缺血 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贫血、维生素B缺乏等 2,  心肌负荷过重 如心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结构的缺陷或畸形 3,  心律失常或收缩不协调 如感染、甲亢、妊娠、激动、应激、输液过量、室壁瘤等 4,  心脏舒张受限 如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等

心力衰竭分类 根据心衰进展的快慢 可分为急性及慢性(区别?) 根据心衰的程度 可分为轻、中、重 根据心衰进展的快慢 可分为急性及慢性(区别?) 根据心衰的程度 可分为轻、中、重 根据心衰的主要部位 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病因 左心: 急性弥漫性心肌受损 如广泛心梗、心肌炎、心肌缺氧; 急性左室负荷↑ 如高血压急症、主A瓣/流出道狭窄、黏液瘤; 前负荷↑ 如乳头肌断裂、急性主A瓣返流; 急性心室扩张受限 如心包填塞; 严重心律失常 如室速、室颤、停搏 右心: 右侧心梗、大片肺梗塞

病例1 女性86岁,今年盛夏,因怕中暑,自己外出买清凉饮料,大汗.饮凉开水2杯.一小时后心悸气短,不能平卧.次日加重,腹胀,不愿进食,伴恶心.来诊. 检查:血压130/80,心率130/分,完全不整,肺底湿罗音,肝肋下2指,剑突下4指,压痛. 问:1,急性?慢性? 2,程度? 3,部位? 4,诱因?

慢性心力衰竭病因 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如心梗、心肌炎、心肌病、脚气病、甲亢 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如心梗、心肌炎、心肌病、脚气病、甲亢 心脏负荷↑ 压力负荷 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肺动脉瓣狭窄,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 容量负荷 如心瓣膜关闭不全、先心病分流、动静脉瘘、贫血 心脏舒张受限 如高心、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

循环系统各处的正常压力变化

循环系统各处的正常压力变化 左室压: 120/0-10mmHg 主动脉压: 120/80mmHg 外周毛细管压:5-15mmHg

注意点 肺动脉、肺毛细管、肺静脉、左心房之间无瓣膜,其压力有递减趋势,但无大差别。故左心房压力↑即可致肺循环淤血 腔静脉与右心房之间也无瓣膜,故其压力也无大差别。故右心房压力↑即可致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 腔静脉与右心房又是循环系压力最低的部位(偶可呈负压)。所以,通过中心静脉输液应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左/右心室排出量↓ 左/右心室内存留血↑ 心室舒张末压↑ 体/肺静脉郁血 体/肺毛细管渗出——水肿

举例——左心衰 动脉阻力↑或心肌收缩力↓ 左心排出量↓——左室/房淤血,压力↑ 肺静脉淤血 肺毛细管淤血——渗出 肺间质水肿——憋气、干罗音 水肿液漏入肺泡——湿罗音 紫绀、憋气、端坐呼吸 ……

举例——右心衰 肺气肿或纤维化\肺水肿 肺动脉淤血,压力↑ 右心排出量↓ 右室/房淤血,压力↑ 静脉淤血,压力↑ —渗出\水肿 颈静脉充盈-怒张 皮肤黏膜水肿加重、肝大、腹水

举例——全心衰 左心排出量↓—肺静脉淤血—肺毛细管淤血—肺间质水肿—水肿液漏入肺泡 肺动脉淤血—右心排出量↓ 肺水肿一度↓,其后重新↑ 右室/房淤血,压力↑ 静脉淤血,压力↑ 皮肤黏膜水肿、肝大、腹水

病例2 女性78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30多年前曾做扩张手术,一度好转后逐渐加重.先有气短,紫绀,泡沫痰,不能平卧.近几年上述情况减轻,但出现浮肿,腹胀. 查体:无紫绀,坐位即见颈静脉怒张,卧位更加重.心向两侧扩大,心音远,心率110/分,杂音不明显,肺底少量湿罗音,肝肋下5指,剑突下8指,压痛,腹水征(+). 问:1,急性?慢性? 2,程度? 3,部位? 4,如何处理?

主要临床表现 左心衰:风心、冠心、高心病史 临床表现:紫绀、大汗、气急、端坐呼吸、泡沫痰\咯血;心大及杂音、肺湿罗音…… 左心衰:风心、冠心、高心病史 临床表现:紫绀、大汗、气急、端坐呼吸、泡沫痰\咯血;心大及杂音、肺湿罗音…… 右心衰:慢支、肺气肿或急性呼吸病史 临床表现:喘憋、紫绀、大汗、四肢湿冷、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回流征+)、下肢水肿、腹水…… 全心衰:大多数由左心衰发展而成

心功能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活动不引起过度乏力、心悸、气短和心绞痛 Ⅱ级:轻度体力活动受限,静息时无不适,日常生活工作即出现上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日常活动即出现乏力、心悸、气短和心绞痛 Ⅳ级:一切活动均受限,休息时仍有心功能不全症状

病例3 男性52岁,因胸闷气短, 泡沫痰,不能平卧逐渐加重10余天急诊入院 查体:紫绀,强迫体位,血压120/50,心率104/分,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2音区Ⅲ级SM,肺野满布细湿罗音,肝不大,下肢不肿 血清梅毒反应(+),UCG示主A增宽,主A瓣关闭不全 诊断:梅心病,左心衰,心功能Ⅳ级 强化治疗一月,临床症状消失 8个月后突然死亡 问:为什么预后不好?

重症包括: 急性肺水肿:突发严重气急、苍白、紫绀、大汗、血压异常…… 心源性休克:血压明显降低、肢冷、少尿、颈静脉怒张…… 晕厥:一过性黑朦、意识丧失、抽搐、呼吸暂停…… 心跳骤停:意识完全丧失、阿-斯征、瞳孔散大……

社区医生的任务 主要是对慢性心衰 做长期的系统性管理 关注有发生心衰危险的患者 对急性、重症及难治性心衰 紧急处理、维持生命、转诊指征 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入院者 社区医生要尽力照顾

消除相关病症所致不利因素 高血压---外周阻力↑ 糖尿病、高脂血症---血黏度↑ 甲亢---代谢↑ 心律失常---心排血量↓ 肾脏病---水潴留、药清除↓ 血栓栓塞---循环阻力↑ 肺疾病---氧分压↓ 贫血---心作功量↑ ……

紧急处理要点 体位: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 充分给氧:面罩、高流量、加压(prn) 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0.5mg舌下q3-5m.prn;硝酸甘油或硝普钠iv drip.硝普钠剂量从10μg/min开始 镇静剂:吗啡3-5mg iv或5-10mg皮下 利尿:速尿20-40mg iv (注意血压) 强心药:西地兰0.4mg iv,1/2h可重复,继以地高辛0.125-0. 5mg/日 视情况而定 其他:氨茶碱(稀释)、喘定、激素、升压药……视情况而定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80%~90%的心力衰竭存在诱发因素)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80%~90%的心力衰竭存在诱发因素) ①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其次为风湿热 ②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③摄入钠盐过多 ④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心动过速等 ⑤妊娠和分娩 ⑥输血输液过多或过快 ⑦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⑧洋地黄过量或不足 ⑨使用抑制心肌收缩的药物 ⑩出血与贫血,等等

病例4 58岁男性,某饭店特级厨师,肥胖,6年前曾患 急性前壁心梗,因突发严重气急来急诊 查体:端坐呼吸,苍白、紫绀、大汗、满肺湿罗音、血压降低 诊断: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当晚急诊收入院 经高流量吸氧、速尿20-40mg iv、西地兰0.4mg iv×3,次日上午完全恢复 其后每1-2月复发 查出重要诱因——摄入盐过高 发作明显减少

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 通过询问病史、查体、 X线检查、血常规、生化…… 查出并消除 诱发因素

相关的基本知识 一分为二看代偿机制 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心衰原因“构成比”变化 心衰患者中,老年人增多 老年人用药问题 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 治疗新观念

心衰的代偿机制 交感神经兴奋性↑ 心肌收缩力↑——暂时好转 但是,交感兴奋↑的结果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阻力血管收缩、心率↑、心肌肥厚——氧耗↑ 促进心肌纤维化、诱发心律失常、心肌Ca↑ 舒张功能↓、水钠潴留 以往知道,但缺乏满意的处理手段

*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心衰患者用药种类常多,容易发生相互作用问题 药物相互作用所致不良反应表现隐蔽,易与疾病本身的症状混淆,变异性大,难以预测,故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随时注意。特别对长期、大剂量、服用多种药者应严加防范

目前常用洋地黄类强心药 洋地黄类共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及传导 地高辛:口服,1-2小时起效,3-6小时达浓度高峰,4-7天后作用完全消失。维持量0.125-0.5毫克/日 西地兰:静滴,5-30分钟起效,1-2小时达浓度高峰,3-6天后作用完全消失。一般不长期使用

以常用强心药地高辛为例 脂溶性、小肠吸收(吸收率50%-70%,不稳定)、大肠正常菌群使它分解失活,肝内降解,肾排泄 “治疗窗”小,血药浓度轻微变化即可导致疗效不足或中毒 许多因素可影响血药浓度 与几十类药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洋地黄血药浓度与药效和毒性的关系

病例5 为什么? 男性77岁,持续性心房颤动,长期服用洋地黄维持量.一般情况平稳,洋地黄血浓度1.5毫微克/毫升. 因上呼吸道感染,医生给予四环素500毫克×2/日. 三天后,心悸,心电图示结性心律,洋地黄血浓度2.97毫微克/毫升. 急诊收入CCU 为什么?

病例6 为什么? 女性64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长期服用洋地黄维持量,维持良好. 夏天,因急性肠炎腹泻6次,随即发生心律失常. 急查血钾3.2毫当量/升. 输液,补钾镁,4小时后心律恢复正常. 为什么?

治疗概念的转变 着眼点 从传统的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症状——“强心、利尿、扩血管” 到改善预后,降低总死亡率——针对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行“修复” 药物 强心甙地位 利尿剂、转化酶抑制剂、β-阻滞剂地位

心力衰竭“构成比”的变化 风湿性心瓣膜病和梅毒性心脏病曾经是导致心衰的主要病因 风心病现今已明显减少,梅心病在我国曾一度被消灭(但在今后不长的时期,应警惕其死灰复燃)

随着老龄人口比率的上升,与衰老相关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病变患者增多 高血压从20世纪60年代的3000万上升至1亿6千万 心肌梗死患病率增高和急性期死亡率下降,患者存活时间延长,心梗晚期所致心力衰竭发生率增多

20世纪50-70年代心脏病构成比的变化 50% 40% 冠心病 30% 风心病 20% 肺心病 10% 梅心病

心衰患者年龄的变化 随着病因构成的改变 患者年龄高龄化 病因不同 处理重点不同 随着病因构成的改变 患者年龄高龄化 国外统计 40岁人群中患病率1% 其后每10岁增加1倍 70岁人群中患病率10% 老年人常有多种病,应兼顾 如:糖尿病、肾脏病、呼吸病…… 病因不同 处理重点不同

老年患者的特点 老年期人体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改变: (1)解剖学的改变:除心脏和前列腺外,其他器官都萎缩 (2)生理学的改变:许多生理功能都呈线性下降趋势。若以30岁为身体最佳功能状态的基点(100%),以60岁为老年,以100岁为高寿,可大体上得出以下参考数据:

基础代谢 -8 % -20 % 心输出量(安静时) -20 % -45 % 肾血流量 -30 % -65 % 肺功能 -30 % -70 % 不同年龄老人主要功能减退情况 60岁 100岁 基础代谢 -8 % -20 % 心输出量(安静时) -20 % -45 % 肾血流量 -30 % -65 % 肺功能 -30 % -70 % 肝血流量 -30 % -60 % 体液总量 -10 % -25 %

老年人易出现用药中毒的原因: (一) 从用药角度看,随着机体的老年退行性改变,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每个环节上都与年轻人有很大不同。特别是随着肝、肾等重要内脏器官的萎缩和功能减退,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缓慢,积蓄增加,通常剂量的药物也可致中毒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征表现: 1、吸收:结果不一 消化器官萎缩/血流量减少吸收缓慢/减少? 胃肠蠕动减弱/药物停留延长吸收总量增加? 2、分布:大多分布容量,浓度 肌肉量减少/脂肪量增加药物体内分布改变 3、代谢:缓慢 肝血流量/肝实质细胞 /酶活性 血药浓度下降缓慢,药效增高,易因过量中毒 4、排泄:减慢 肾脏血流量 /功能减退药物清除减慢

老年人易受害: 存在多种疾病,平日使用药物种类偏多 一些从表面上看尚好的器官,也因衰老而存在萎缩和功能减低(或边缘状态)。当某一器官病变加重时,就可能引起其他器官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病情复杂化 自我感觉较迟钝,主诉较少,易被医生忽视。而药物不良反应又常与病情本身的恶化很难鉴别

1,洋地黄类的适应范围缩小 基于认为心衰主要是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所致,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洋地黄类强心甙(及利尿剂)是以往治疗中最常用药 不少专家曾经认为,在无禁忌证的条件下,它“适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原因所致心力衰竭”

由于洋地黄类药物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对心瓣膜病(特别是瓣膜关闭不全)及房、室中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确有改善循环功能的作用 但已认识到,对瓣膜狭窄性病变以及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瓣下狭窄,则效果不理想(扩血管药可能加大“跨瓣压差”,也不适用)

至于因心肌本身的病变,如冠心病、高心病、脚气病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所致心衰,则洋地黄类的此种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实际上很难发挥良好作用 肺心病因心肌缺氧,洋地黄耐受性也不佳。相反,因其使心肌氧耗量增多,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加重 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使心室破裂的发生率增高,因而认为不应使用

2,对“代偿功能”的认识 在心脏功能减退的过程中,机体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和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水平增高 通过容量血管(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搏出量 通过阻力血管(动脉)收缩提高血压,改善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通过加快心率,提高心排出量 促使心肌肥厚、心腔扩大,使收缩力增强

这种代偿功能,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弥补心脏功能的不足,减轻临床症状 但其后果是加大了心脏的排血阻力和氧耗量,引起心律失常,加重肾脏损害 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心室“重塑”,而这些正是心衰预后不良的一个强预告因子

虽然早就了解这种代偿功能的二重性,但认为属于机体内部具有保护作用的自身调节,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近十来年,对其不利影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从而在心衰处理的指导思想上有了新的突破性发展

3,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心衰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均减退 有报道称,约有1/3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而舒张功能减退,即舒张性心衰;1/3患者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退;仅1/3确为收缩功能减退 也可能是心衰的不同阶段 此3种类型心衰的预后没有显著区别

国外一些报道认为,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较多见于女性及高年龄组病人,有高血压或心房纤颤者. 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生率高达50% 其预后并不比收缩功能减退者更好,心衰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极高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 确诊舒张性心衰的手段是: 心衰72小时内心导管检查证实左室射血分数(EF)>50% 超声心动图是判断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是否正常的简便方法。由于它的非侵入性,有利于重复检查,借以了解经治疗后心衰程度以及收缩、舒张功能的动态改变

4,β受体阻滞剂的价值 在β受体阻滞剂用于临床后的一段时期内,曾经因其负性肌力作用而被禁用于心衰患者 其后,不少专家认为,在使用洋地黄类强心甙的条件下,可以给予小剂量β阻滞剂以利减慢心率 也有报道称,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了防治心衰,可用小剂量美多心安

但是,不少临床医生仍因β阻滞剂有负性肌力作用,且由于对血糖、血脂的不利影响、致血压降低等原因,而对此常有顾虑 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增高舒张期心室充盈量;降低单位时间最大压力变数(dp/dt max)减少心肌作功量及氧耗量 这些,对舒张性心衰患者特别有利

现已有不少报道证明,对心衰患者使用β阻滞剂可减轻缺血和心肌肥厚、减少心房纤颤发生率、防止高血压及心动过速,改善舒张功能还可因增加舒张期充盈量而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心腔,减轻心室重塑,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2003年在法国召开的以心衰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上,欧洲心脏学会心衰指南委员会的主席之一K 2003年在法国召开的以心衰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上,欧洲心脏学会心衰指南委员会的主席之一K. Swedberg建议:应向医生们广泛宣传β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效用 2006在西班牙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再次被强调

通常,应在使用ACE-I、利尿剂和洋地黄使心衰基本控制后开始用β阻滞剂 从极小量(常规治疗量的1/4)开始,达到最大耐受量或目标剂量长期维持 原来心功能极差者慎用

5,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 由于ACE-I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化、以及增强缓激肽的扩血管等作用,可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尿钠排泄,并可减低心室壁张力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具有抗心室扩张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早在本类药物用于临床初期,即已认识到它在心衰防治中的地位

临床实践证明,使用ACE-I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肺毛细管楔压降低,心排血量增加,而心率无显著改变

一般认为,ACE-I特别适用于收缩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40%)者 如伴有水肿,可与利尿剂合用 如射血分数>40%,也可与β阻滞剂合用

ACE-I也应 尽早应用,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足量应用,长期维持

不宜用转化酶抑制剂的情况 双侧肾动脉狭窄 高钾血症 瓣膜狭窄或梗阻性病变 妊娠 慢性咳嗽 考虑AT2阻滞剂替换的可能性

6, 关于利尿剂 除一般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阿米洛利及呋塞米(速尿)等外,建议使用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安体舒通) 6, 关于利尿剂 除一般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阿米洛利及呋塞米(速尿)等外,建议使用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安体舒通) 本药特别适用于心功能Ⅲ、Ⅳ级者,因它可同时抑制心衰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时伴发的高醛固酮血症,并能减轻心肌纤维化,对改善预后能发挥一定作用

醛固酮拮抗剂对高血压性心脏病 降压作用不明显 但心肌顺应性提高,左室厚度减少 认为特别宜用于疑有舒张性心衰的高血压病人 -_ ____ (Mottram:Circulation2004,110:558) 但应警惕高钾血症 (特别是与ACE-I 同用时)

洋地黄类强心甙主要适用于伴有过速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的收缩功能减退的心衰患者 重度心衰的治疗初期 除急重症外,不强调快速洋地黄化通常用地高辛0.125毫克-0.25毫克/日即可

参考模式 心衰Ⅳ级,EF<30%,有水肿 地高辛0.125-0.25mg/d,速尿20-40mg/d+钾 尽早用ACE-I 1/4量 (如开搏通6.25mg×3/ d) 观察血压及副作用,3-7天后可加量

参考模式(续前) ACE-I与β阻滞剂不在同日加量 经治疗,心衰ⅢⅡ级(安静时无明显症状),可停地高辛 β阻滞剂1/4量 (如倍他乐克6.25 mg×2/ d)观察血压及副作用,无不适,3-7天后可加量 ACE-I与β阻滞剂不在同日加量 达到目标量/耐受量,长期维持

强调个体化 病情特点 用药根据及指征 调药理由 换药时机 用药品种及剂量 药物配伍 治疗目标 治疗的有效性 治疗的安全性 费用

对心衰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包括:饮食低盐、高纤维素(利大便)、进食勿过饱,戒烟酒,防止过劳(但可根据病情适当活动),保持情绪平稳,防止受凉感冒,注意体重变化(作为反映体液潴留程度的指标)等

随访 经常性全方位关注 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调整活动量,避免劳累,注意限盐 及早发现和消除诱因 防微杜渐,及时调药(外科?) 不要等心衰严重再处理

谢 谢 ! 祝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