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肠道病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杜俊秋. 无脊灰国家 无脊灰国家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11 年后的 2011 年 8 月,中国新疆出现了.
狂犬病 狂犬病晚期的犬. 一、狂犬病病原 : 狂犬 病毒属于弹状病毒, 75×180nm 大小,外层为含脂 质的囊膜,内部为含核蛋白的 核心,对脂溶剂敏感,为单链 RNA 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感 染动物的唾液和脑组织。 狂犬病病毒结构.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第二十二章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一、链球菌感染 二、伤寒沙门菌感染 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呼吸道感染病毒.
呼吸道病毒 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①参与病毒释放 NA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使成熟病毒体自细胞膜出芽释放;
预防猪流感.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解读 太和医院宣传健康教育中心
微生物及检验学 肠 道 病 毒.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肝炎病毒.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拒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二十九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第29章 肝炎病毒 1.掌握HBV的形态结构,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第27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病毒学概述.
第三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吉林大学 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四、微生物检验 HSV感染已有疗效显著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临床上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一)标本采集 一般采集病损皮肤粘膜的拭子。新鲜水 疱液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可用棉签吸取残 存的水疱液后,用力擦拭病损部位的基底 部,以采集感染的上皮细胞。HSV能在病毒.
传染病.
可怕的 腸病毒 黃彥云
腸病毒 蔡宇恆.
病例 1.10月28日,20岁男青年来院就诊。3 d前突然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全身酸痛,今起有鼻塞、流涕、咽痛伴有干咳。体格检查:精神欠佳,体温39.5℃,扁桃体充血,稍肿大,心率每分钟90次,两肺呼吸音较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3×109/L,中性粒细胞0.61,淋巴细胞0.39。 (1)如何确诊流感的诊断?
疱疹病毒 Human herpes viruses, HHV
肺结核.
第27章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67个血清型。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1脊髓灰质炎病毒1、2、3三型、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Other viruses Rabies virus (狂犬病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人乳头瘤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湖南省人民医院 祝益民.
腺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27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肠道病毒 鼻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第27章 肠道病毒 山东大学医学院 赵蔚明 教授.
肠道病毒 粪-口途径传播 种类繁多,包括小RNA病毒科中的人类肠道病毒,呼肠病毒科中的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山大学传染病教研室 陈幼明.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有67个血清型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手足口病与EV71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慈林.
乙肝诊断检查.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27章 肠道病毒.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肠道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29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李冬青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es
肝炎病毒.
病毒感染与免疫.
第22章 呼吸道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95%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正黏病毒科中的流感病毒、副黏病毒科中的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以及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四章病毒感染实验诊断 一般原则是特异敏感、快速和简 便。首先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 点,初步判断可能感染的病毒。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呼吸道病毒:是指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以及全身感染。临床上的急性呼吸感染中有90~95%是由这群毒引起的。
教学目的 1.熟悉:流感病毒的分型;抗原性变异与流行的关系;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原理与用途。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病毒学.
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23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 诊断技术.
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检查 (1)抗原检查 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 ELlSA法检测发病初期患者血液 及脑脊液中乙脑病毒抗原,结 果阳性有早期诊断意义。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八周 呼吸道病毒、胃肠道病毒.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8章 肠道病毒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肠道病毒概述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第四节 新型肠道病毒 THE END

第一节 肠道病毒概述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大群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经过消化道感染的病毒。其感染虽然始于胃肠道,但很少引起这些部位的疾病。 一、分 类 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 有4个病毒种,根据交叉中和试验分为67个血清型,包括: ①脊髓灰质炎病毒1,2,3三型; ②柯萨奇病毒,共29型,分为A、B二组,A组包括A1~22,A24共23型;B组包括B1~6共6型; ③埃可病毒,1~9,11~27,29~33,共31型; ④新型肠道病毒,目前已发现68~71共4型。

二、共同特征 1.结构:呈球形,衣壳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由60个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又由VP1~VP4四种不同的多肽组成;无包膜。 2.核酸:单股正链RNA,有感染性,进入细胞后可直接起mRNA的作用。 3.增殖:在宿主细胞浆内复制,有较强的杀细胞作用。除柯萨奇A组的某些血清型外,均可在易感细胞中增殖,引起典型的CPE。 4.抵抗力:强 5.临床表现:多样化,经过消化道侵入机体,先在肠道细胞内增殖,但所致疾病多在肠道外,包括中枢神经、心肌损害及皮疹等。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一、病毒特性 polioviruses,Polio 1.形态结构 具有典型的肠道病毒的特性。病毒球形,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es,Polio 一、病毒特性 1.形态结构 具有典型的肠道病毒的特性。病毒球形, 单股正链RNA 无包膜,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2.培养特性 仅能在灵长类来源的细胞内增殖,常用人胚肾、人胚肺、人羊膜及猴肾细胞、Hela、Vero等,在易感细胞中增殖后引起CPE。 3.抗原分型: 用中和试验分为Ⅰ、Ⅱ、Ⅲ 3个血清型,之间无抗原交叉 4.抵抗力 强,在粪便和污水中可存活数月。酸性环境中稳定,不被胃酸和胆汁灭活。耐乙醚,对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漂白粉等氧化剂及紫外线、干燥等敏感。

二、临床意义 该病经粪-口途径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流行都在夏、秋季。 病毒感染后的结局取决于毒株的毒力、感染病毒的相对数量、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等多种因素。 显性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有三种类型。 ①轻型:为顿挫感染,病毒不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病症似流感,并可迅速恢复。 ②非麻痹型: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膜,病人具有典型的无菌性脑膜炎症状,有轻度颈项强直及脑膜刺激症。 ③麻痹型:病毒侵入并破坏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肌群松弛、萎缩,最终发展为松弛性麻痹,极个别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 发病1周内采集咽拭子或咽漱液,1周后采集粪便。疑似该病死亡的尸体标本可可采集中枢神经系统和降结肠标本。 2.分离培养 接种人胚肾、人羊膜、猴肾细胞、HeLa、Vero等易感细胞中,增殖后观察CPE,做中和试验等进行鉴定。 3. 免疫学检测:取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若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长可进行诊断。 4. 核酸检测:核酸杂交、RT-PCR等。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是1948年首先从两名纽约柯萨奇镇的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儿童的粪便中分离出的。 埃可病毒(echovirus)又称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简称ECHO病毒。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过程等都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一、病毒特性 1.结构与分型 2.培养特征 球形,直径17~20nm 核酸为单股正链RNA,无包膜,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柯萨奇病毒对乳鼠有致病作用,并可根据该特点分为A、B两组。A组可现分为23个抗原型,B组分为6个抗原型。 埃可病毒对乳鼠不致病,根据衣壳上的特异性抗原已鉴定出31型。 2.培养特征 柯萨奇病毒可选用非洲绿猴肾及各种人细胞系细胞,埃可病毒最适于在猴肾细胞中生长,有些病毒也能在人羊膜细胞及HeLa细胞中生长。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均能导致培养细胞产生CPE。

二、临床意义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识别的受体在组织和细胞中分布广泛,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肺、胰、黏膜、皮肤及其他系统,因而引起的疾病种类复杂,轻重不一。 三、微生物学检验 1.分离鉴定 接种原代/传代猴肾细胞或人源细胞系,病毒增殖后观察CPE情况,收集病毒培养液利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鉴定并分型。 2. 免疫学检测 用ELISA等检测病人血清中的IgG和IgM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ethern Blot)是诊断病毒感染的确证试验。

第四节 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以来,陆续分离出一些抗原性不同于已有病毒的肠道病毒新型,原有的以组织培养和乳鼠中增殖的分类方法难以继续应用,197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决定,从肠道病毒68型开始,所有新发现的肠道病毒都以数字序号表示,统称为“(新型)肠道病毒××型” 。 到目前为止,新型肠道病毒已有5个型别,分别是68~72型,其中72型即为甲型肝炎病毒,68型与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有关,69型尚未发现与致病的关系,70型和71型临床比较常见。

一、肠道病毒70型 多数生物学及理化特性与其他肠道病毒相似 不具有嗜肠道性,不易在粪便中分离 肠道病毒70型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可通过污染的毛巾、手及游泳池水等传播,传染性强,常发生暴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但以成人多见。 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早期1~3d取病人眼分泌物,接种人源培养细胞或猴肾细胞病毒分离率可达90%以上。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RT-PCR、核酸分子杂交检测病毒核酸可进行快速检测。

二、肠道病毒71型 小RNA病毒 可在原代细胞中增殖,但敏感性差,能引起乳鼠病变。 耐热、耐酸,可抵抗70%的乙醇,高温和紫外线照射很快可将其灭活。 感染多发于夏、秋,10岁以下儿童多见。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3~5d,人是其目前已知的惟一宿主。 感染后多数情况下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时也可导致被感染者出现比较严重的疾病,主要包括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疱疹性咽峡炎以及类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