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审计计划 第二节 重要性 第三节 审计风险 第五章 计划审计工作 第一节 审计计划 第二节 重要性 第三节 审计风险 引导案例
引导案例 [名称] 美国联区金融集团租赁公司审计案例 [影响]审计计划失策 应收账款备抵的低估使得注册会计师承担了审 计失败的恶果
引导案例[案情简介] 美国联区金融集团租赁公司是一家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经过7年的发展,雇员已超过4万名,在全国各地设有10个分支机构,未收回的应收租赁款接近4亿美元,占合并总资产的35%。公司有可公开交易的债券上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它定期提供采取报表。1981年底因债务拖欠率日渐升高,公司采用多种非法手段掩饰其已恶化的财务状况,因而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
引导案例[案情简介] 联区金融集团租赁公司在其定期报送的财务报表中,没有对应收租赁款计提充足的坏账准备金,导致财务报表中该账户的金额被严重低估。截止1982年9月,该公司应收账款中拖欠期超过90天金额的已高达20%以上。而该公司1981年以前,坏账准备率为1.5%,1981年调增至2%,1982年调增至3%。联邦机构一再重申,联区金融集团租赁公司的管理当局应该早就知晓,他们所选用的固定比率百分比实在太小了。
引导案例[案情简介]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同时发现,塔奇.罗丝会计师事务所对联区金融集团租赁公司1981年年度的审计计划“大部分是以前年度审计计划的延续”,指责1981年年度审计中“没有进行充分的计划和监督”。即1981年年度的审计计划及审计程序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存在于该公司的大量审计风险因素。最后,事务所被惩罚,并被要求承担公司出具虚假会计报告所带来的损失。
引导案例[问题] 1.控制测试计划失败。审计人员没有计划对超期应收租赁款账户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测试。会计制度准确确定应收租赁款超期时间的有效性无法判断,从客户取得的账龄分析表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2.审计范围不恰当。审计计划只要求测试一小部分(8%)未收回的应收租赁款。由于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金额超过5万美元、拖欠期达120天的超期应收租赁款上,塔奇.罗丝会计师事务所忽略了相当部分无法收回的应收租赁款的实质性测试。
引导案例[问题] 3.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尽管审计计划要求对客户坏账核销政策进行复核,但并没有要求外勤审计人员去确定该政策是否被实际执行。事实上,联区金融集团租赁公司并没有遵循其坏账核销政策。该公司采用的是一种核销坏账的核算方法,可以随时将大量无法收回的租赁款冲销坏账准备,而事先根本没有对这些应收租赁款计提坏账准备金。某些无法收回的应收租赁款挂账多达几年。
引导案例[问题] 4.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有限。塔奇.罗丝会计师事务所无视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在所分派的执行1981年年度审计聘约的审计人员中,大多数人对客户以及租赁行业的情况非常陌生。这些人员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引导案例 [启示] 1.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充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并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 3.控制测试计划失败,审计范围不恰当,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有限都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潜在的审计风险。计划好审计工作,将审计资源合理分配在估计风险水平较高的领域,把风险水平降低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这是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
第一节 审计计划 一、初步业务活动 二、总体审计策略 三、具体审计计划
一、初步业务活动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 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 3.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二、总体审计策略 (一)作用: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二)框架: 目录 1.审计工作范围…………………………………... 2.重要性…………………………………………... 3.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 4.人员安排………………………………………... 5.对专家或有关人士工作的利用(如适用)…...
三、具体审计计划 1.计划风险评估程序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3.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第二节 重要性 一、含义 二、运用 三、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的关系
一、含义 1.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的 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具体环境下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 2.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出发,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能够容忍的最大的错报。注册会计师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二、运用 (一)计划阶段的运用 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低于 重要性水平 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超过 重要性水平 3.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接近 重要性水平
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例 例 固定比例法下的计算参考指标: (1)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用 10%,净利润较大时用5%); (2)资产总额的0.5%-1%; (3)净资产的1%; (4)营业收入的0.5%-1%。 注册会计师在具体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可以对上述“百分比”做出调整。 例 例 例
例 表1 财务报表项目名称 金额 资产总计 180 000 股东权益合计 88 000 主营业务收入 240 000 利润总额 36 000 例 表1 财务报表项目名称 金额 资产总计 180 000 股东权益合计 88 000 主营业务收入 240 000 利润总额 36 000 净利润 24 120
例 表2 判断基础 资产总额 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净利润 金额(万元) 百分比数值 乘积(万元) 重要性水平(万元) 180 000 0.5% 900 净资产 88 000 1% 880 主营业务收入 240 000 1200 净利润 24 120 5% 1206
(1)分配的方法:报表层=各类交易、账户、列报层次之和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单位:万元 项目 金额 甲方案 乙方案 现金 700 7 2.8 应收账款 2100 21 25.2 存货 4200 42 70 固定资产 7000 总计 14000 140 (1)分配的方法:报表层=各类交易、账户、列报层次之和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不分配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采用不分配的方法来确定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假设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注册会计师可根据各账户、交易或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将各账户、交易或列报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20%-50%。审计时只要发现该认定层次的错报超过这一水平,就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最后,编制未调整事项汇总表,若未调整的错报超过100万元,就应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1.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如果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并且特定项目的尚未更正错报也低于考虑其性质所设定的更低的重要性水平,下同),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2.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如果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要求管理层就已识别的错报调整财务报表。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3.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三、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的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反向) 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反向) 重要性 审计风险 审计证据 高 小 少 低 大 多
第三节 审计风险 1.定义 2.影响因素 3.风险模型
1.定义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 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影响因素 (1)重大错报风险 (2)检查风险
(1)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固有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控制风险
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或管理层舞弊。
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某些类别的交易、帐户余额、列报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高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
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序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3.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 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本章小结 一、内容框架 1.审计计划 (1)初步业务活动 (2)总体审计策略 (3)具体审计计划 2.审计重要性 (1)初步业务活动 (2)总体审计策略 (3)具体审计计划 2.审计重要性 (1)重要性的定义 (2)重要性的运用 (3)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4)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3.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定义 (2)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3)审计风险模型 二、主要概念 1.审计计划 2.初步业务活动 3.总体审计策略 4.具体审计计划 5.审计重要性 6.审计风险 7.重大错报风险 8.检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