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 公共衛生初探 1.1 概述公共衛生 1. 為甚麼要重視公共衛生?(課文頁數:P.4) 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良好的公共衛生環境能減低人們患病的機會、提高人們的衛生意識,更注重個人健康。 改善生活素質 監察食物安全、提供理想的居住環境、良好的供水及污水處理系統等公共衛生政策同樣可改善生活素質。 提升生產力 人口的病發率低,治療疾病的醫療開支自會減少,勞動人口因患病而缺勤的日數亦會下降。
2. 公共衛生概念的發展 (課文頁數:P.5-6) (a) 公共衛生概念 公共衛生牽涉的層面 個人 國家 社區 全球 推動公共衛生的方法 提供健康教育 保持環境衛生 控制傳染病 完善醫療系統和社區發展 展開與公共衛生相關的 研究工作 目的 預防疾病 延長壽命 促進身心健康和效率
2. 公共衛生概念的發展 (課文頁數:P.5-6) (b) 公共衛生管理概念 城市的現象 引發的公共衛生問題 人口交流頻繁、擠逼的環境 成為傳染病的溫床 豐富和舒適的生活 使人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增加患上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 工業活動和交通運輸系統 製造大量廢料和污染物 導致各種環境污染問題,影響人類健康
城市的公共衛生問題嚴重,社會必須制定完善 的公共衛生政策,以加強管理。 2. 公共衛生概念的發展 (課文頁數:P.5-6) 城市的公共衛生問題嚴重,社會必須制定完善 的公共衛生政策,以加強管理。 個案分析1.1 全球人口分布
3. 與公共衛生相關的概念 (課文頁數:P.6-9) 傳染病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發,並且會蔓延的疾病,它能感染 單一或多種生物,部分傳染病更可作跨物種傳播。自19 世紀末歐洲科學家提出病菌論後,醫療界便以此為基礎 ,發展各樣療法和藥物,以防控傳染病。 參考「傳染病三角」,防控傳染病 應跟從以下準則: 避免接觸病原體:不接觸病原體, 傳染病則無法傳播。 保持環境衛生:環境清潔衛生, 病原體難以生存和傳播。 保持宿主身體健康:良好的免疫 系統能殺滅病原體,因此應保持宿主身體健康,自身抵抗入侵的病原體。
3. 與公共衛生相關的概念 (課文頁數:P.6-9) B. 非傳染病 非傳染病不會蔓延。隨着社會和醫療科技的發展, 非傳染病取代傳染病,成為經濟較富裕地區的公共 衛生新挑戰。 慢性病可由患者的個人 因素和環境因素所引起。 部分慢性病則與不良生 活模式有關,這類慢性 病又稱「生活模式病」, 只要患者改善生活習慣, 大部分患者都能控制病情。 以往生活模式病多在較富裕的已發展國家流行 ,但現時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亦愈趨嚴重。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客觀的數據能協助我們了解社會的公共衛生情況。透過評估和比較各類公共衛生的指標,可更了解疾病趨勢和公共衛生系統問題,繼而對症下藥,推行改善措施,從而提高公共衛生水平。常見的指標包括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嬰兒夭折率、人均壽命、每千人病床數量、醫護人員與人口比例、醫療衛生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等。 疾病的病發率和死亡率 從疾病的病發率和死亡率,可以知道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從而推斷疾病趨勢,再按此制訂相應政策,改善公共衛生。 分析數據時,可一併考慮當地的社會因素,例如年齡、性別或收入等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係,以更準確了解當地的公共衛生問題。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2012 年的香港五大致命疾病 排名 疾病 死亡數字(每十萬人計算) 1 癌症 186.4 2 肺炎 97.3 3 心臟病 87.8 4 腦血管病 45.8 5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27.7 ✦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2013) 數據顯示非傳染病是港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由此可見,市民改善生活習慣便能顯著改善健康水平。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B. 嬰兒夭折率 嬰兒夭折率是每千名活產嬰兒於一歲前死亡的比 率。此指標不僅用於評估嬰兒健康,亦常用以評 估環境衛生、傳染病流行情況、整體的母嬰營養 狀況、母嬰免疫接種計劃的成效等範疇的表現。 香港的嬰兒夭折率較不少已發展國家低,且呈持續下降趨勢,反映香港的公共衛生水平理想。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C. 人均壽命 人均壽命即人們的平均存活時間。經濟發展程度和公共衛生水平差異令各國的人均壽命各有不同。人均壽命延長或會改變人口結構,影響疾病趨勢和醫療服務的需求。 D. 每千人病床數量 每千人病床數量指每千名人口可使用的醫院床位,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醫院床位即公私營醫院、護養院和專科醫院提供的病床。數值愈大,表示當地的醫療資源愈多,能提供更多住院服務。
醫護人員與人口比例指人口可平均分配到的醫 護人員的人數,指標的數值愈高,當地醫療系 統提供服務的能力亦愈好。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E. 醫護人員與人口比例 醫護人員與人口比例指人口可平均分配到的醫 護人員的人數,指標的數值愈高,當地醫療系 統提供服務的能力亦愈好。 國家 醫生 護士和助產士 總數 (人) 每萬人口平均(人) 德國 297,835 36.0 918,000 111.0 丹麥 18,797 34.2 88,335 160.9 (續)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國家 醫生 護士和助產士 總數 (人) 每萬人口平均(人) 澳洲 62,800 29.9 201,300 95.9 芬蘭 15,384 29.1 126,869 239.6 加拿大 65,440 19.8 348,499 104.3 中國 1,905,436 14.2 1,854,818 13.8 馬來西亞 25,102 9.4 72,847 27.3 巴基斯坦 139,555 8.1 95,538 5.6 (續)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國家 醫生 護士和助產士 總數 (人) 每萬人口平均(人) 印尼 65,722 2.9 465,662 20.4 阿富汗 7,248 2.1 17,257 5.0 索馬里 300 0.4 965 0.1 利比利亞 51 978 2.7 數據為2005-2010年間的平均值,以免數值受突如其來的人口增減等因素影響而出現大幅波動。此外,指數同時包括公、私營醫療系統的醫護人員,因此指標並不能反映國家在醫療系統的投放。 ✦ 資料來源: 世界衛生組織(2012) 經濟條件較差的國家普遍缺乏醫生、護士和助產士,遇上天災或傳染病大爆發時,醫療系統便缺乏應變能力。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F. 醫療衛生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醫療衛生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是指公私營醫療系統的支出總和與本地生產總 值的比例,數值愈高,即投放於醫療系統的資 金愈多。由於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有差異,因 此,即使兩國的百分比數值相近,但假如本地 生產總值差距很大,實際的醫療衛生支出也可 以有很大的差距。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公、私營醫療系統總支出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2011 年) 國家 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公營醫療系統總支出 私營醫療系統總支出 醫療衛生 總支出 印尼 0.9 1.8 2.7 泰國 3.1 1.0 4.1 中國 2.9 2.3 5.2 柬埔寨 1.3 4.4 5.7 (續)
4. 常見的公共衛生指標 (課文頁數:P.10-13) 國家 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公營醫療系統總支出 私營醫療系統總支出 醫療衛生 澳洲 6.2 2.8 9.0 英國 7.7 1.6 9.3 加拿大 7.9 3.3 11.2 美國 8.2 9.7 17.9 ✦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2013) 從數據可見各國投放在醫療系統資源的多寡,以及當地的公私營醫療系統的發展是否平均。 個案分析1.2
1.2 重大疫症如何影響公共衛生的發展? 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疫症雖然帶來嚴重的人命損失, 但也改變了人類對疾病和公共衛生的理解,提高人 們對傳染病的警覺。 1. 香港鼠疫 (課文頁數:P.14-15) 事件對港人的衛生意識和政府的公共衛生施政構成 重大影響,是香港公共衛生發展的轉捩點。 個人方面 鼠疫事件提高對傳染病和公共衛生的警覺性。鼠疫後,人們開始着手改善居住環境的衛生水平,減低了生活環境的衛生風險,有助防範傳染病。 B. 政府方面 鼠疫事件確立政府在公共衛生事務上的角色。
1. 香港鼠疫 (課文頁數:P.14-15) 鼠疫後,市民明白公共衛生的重要性,政府在公 共衛生事務上的角色漸被肯定,陸續落實管理公 共衛生和建築物的政策。此外,政府又推行滅鼠 行動、公共衛生教育、為華人提供西醫服務等, 以改善本港的公共衛生。 此疾病對香港以致全球的影響深遠,港人的公共 衛生和公德心水平、港府的公共衛生政策和資源 調配、國際間的公共衛生協作等均有所改變。
2. 嚴重急性呼吸道系統綜合症 (課文頁數:P.15-18) 個人方面 沙士令個人對傳染病和公共衛生的 警覺性提高。疫症過後,社會各界 的公共衛生意識提高,明白必須保持個人和環境衛 生,才能防範傳染病。自此,市民的衛生習慣明顯 改善,又重視個人健康,時刻對傳染病保持警惕。 沙士提升大眾的公德心。切身的抗疫經驗令市民進 一步了解個人權責,認同個人有責任保持環境衛生 ,令市面的環境衛生大有改善。 是次疫症後,市民明白個人和大眾傳媒在監察政府 公共衛生政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較以往關注公共 衛生資訊和政策。
2. 嚴重急性呼吸道系統綜合症 (課文頁數:P.15-18) B. 政府方面 沙士事件令政府意識到須要設立專責機構以防控疾病,以及建立完善的防疫通報機制。因此,2004 年,政府成立衛生防護中心,以應付未來的公共衛生挑戰。 疫症後,政府改善人手和資源調配,以減低傳染病對香港的威脅。 沙士後,政府加重對損害公共衛生行為的罰則。另外,沙士爆發期間,港府曾規定過境旅客必需申報健康狀況和檢查體溫,以免疾病跨境傳播。 為防患未然,政府加強公共衛生教育和宣傳工作,以提高市民的公共衛生知識水平。 為協助市民掌握公共衛生情況,防範疾病,政府經常透過傳媒發放公共衛生資訊。
2. 嚴重急性呼吸道系統綜合症 (課文頁數:P.15-18) C. 國際方面 中國未有及時向世衛通報沙士疫情,令各國未能 適時採取防範措施,加速疫情惡化。為免重蹈覆 轍,沙士後,中國政府改善公共衛生通報機制, 提高公共衛生資源透明度。 沙士事件令各國了解到全球化下,便捷的交通網 絡已把全球連成一體,任何國家爆發疫症,各國 都難以獨善其身。只有迅速掌握傳染病資訊,各 地政府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實施防疫和邊境措施, 以堵截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