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erobic bacteria 是一群缺乏完整呼吸酶系统,分子氧对其 生长不利,在低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生长的细菌。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是一群缺乏完整呼吸酶系统,分子氧对其 生长不利,在低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生长的细菌。 天津医科大学 微生物学教研室
Anaerobic bacteria 据能否形成芽胞 厌氧芽胞梭菌(梭菌属)---外源性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
§1梭菌属(Clostridium) 共同特征 分布广泛,土壤、人和动物肠道 G+大杆菌,芽胞,因芽胞直径多大于菌体宽度,使菌体膨胀呈梭形 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形成芽胞后抵抗力强 侵袭力不强,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特定的症状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破伤风梭菌( C.tetani ) 鼓槌状 周身鞭毛 生化反应不活泼 厌氧环境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素进入CNS,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造成强直性痉挛(受刺激时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肉强直痉挛) 破伤风
破伤风 表现: 肌肉痉挛
免疫性 依靠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体 毒素特点:极少量毒素就可致病 和神经组织结合牢固 因此获得抗毒素的途径: 通过类毒素的预防注射或直接注射抗毒素。
清创扩创:除伤口的厌氧微环境(非特异性防治) 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 儿童:白百破三联疫苗 军人/野外工作者 孕产妇 破伤风防治原则 清创扩创:除伤口的厌氧微环境(非特异性防治) 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 儿童:白百破三联疫苗 军人/野外工作者 孕产妇 人工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AT) 用于紧急预防:同时给予类毒素作主动免疫 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 抗生素:青霉素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 有荚膜,无鞭毛,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小于菌体 双层溶血环 分解多种糖类 “汹涌发酵”试验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素进入CNS,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造成强直性痉挛(受刺激时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肉强直痉挛) 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 外毒素和胞外酶 荚膜 肠毒素 发酵肌肉 组织糖类→气体→气肿 血管通透性↑→水分渗出→水肿,组织坏死; 水气夹杂→捻发感; 毒素入血→毒血症,休克 肠毒素→嵌入肠细胞膜,破坏膜离子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 腹泻 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
气性坏疽:局部水肿、气肿,大面积组织坏死 全身中毒症状
肉毒梭菌(C.botulinum) 芽胞位于次极端(网球拍状) 遗传特性:Ⅰ—Ⅳ 4个组, 毒素抗原:A—G 7个型(对人致病A B E为主,少见 F)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素进入CNS,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造成强直性痉挛(受刺激时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肉强直痉挛) 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 外毒素和胞外酶 肠毒素 发酵肌肉 组织糖类→气体→气肿 血管通透性↑→水分渗出→ 水肿,组织坏死; 水气夹杂→捻发感; 毒素入血→毒血症,休克 肠毒素→嵌入肠细胞膜,破坏膜离子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 腹泻 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弛缓性麻痹 婴儿肉毒病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肠道正常菌群成员:对氧极敏感 芽胞为于菌体次极端,有鞭毛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素进入CNS,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造成强直性痉挛(受刺激时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肉强直痉挛) 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 外毒素和胞外酶 肠毒素 发酵肌肉 组织糖类→气体→气肿 血管通透性↑→水分渗出→ 水肿,组织坏死; 水气夹杂→捻发感; 毒素入血→毒血症,休克 肠毒素→嵌入肠细胞膜,破坏膜离子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 腹泻 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弛缓性麻痹 婴儿肉毒病 艰难梭菌 毒素 A (肠 毒 素) 毒素 B (细胞毒素) 毒素A---肠毒素,致粒细胞浸润肠壁:肠液大量分泌、出血性坏死 毒素B---细胞毒素,损坏细胞骨架,损伤肠壁细胞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重症:假膜性肠炎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假膜性肠炎 内源性感染 医院内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 (non-spore-forming anaerobes) 种类 G+ 杆菌、球菌 G- 杆菌、球菌 在人体正常菌群中,尤以口腔、肠道和阴道内最多
感染特征 内源性感染,多以慢性感染或脓肿为主 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分泌物或脓液粘稠,有恶臭 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 药敏指导下,正确选用抗菌素 常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致病条件 宿主免疫力下降 厌氧环境 寄居部位改变 菌群失调
致病因素 菌毛 荚膜 内毒素 外毒素、胞外酶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丙酸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 厌氧球菌——消化链球菌 常见无芽胞厌氧菌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脆弱类杆菌、梭杆菌 厌氧球菌——韦荣菌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丙酸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 厌氧球菌——消化链球菌
non-spore-forming anaerobes Diseases: 口腔感染 女性生殖系统感染 腹腔内感染 肺部和胸膜感染 上呼吸道及脑内感染 败血症 皮肤软组织感染
形态染色 G+大杆菌 有芽胞 G+/G-,球菌/杆菌 梭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 形态染色 G+大杆菌 有芽胞 G+/G-,球菌/杆菌 存在部位 土壤/人和动物肠道 正常菌群 分离培养 厌氧培养 厌氧培养 致病条件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外毒素致病,特定病型 条件致病,无特定病型 厌氧伤口/消化道 多为化脓性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 特定病型可诊断 必须,药敏试验 防治原则 类毒素/抗毒素/抗生素 防止感染条件发生 药敏指导下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