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 《左傳·僖公四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knock out 摧毁 2.get out of control 摆脱控制 3.as far as we know 据我们所知 4.break down ①分解 5.vice versa 反之亦然 6.bring ……back to life 使 …… 复活 as far as sb./sth.
Advertisements

第九期. 点击代词高考常考热点 one 和 ones 用来代替前面提到过的可数名 词, one 指代单数, ones 指代复数,所替代 的是同名异物,表示泛指;可有前置定语 或后置定语,也可单独使用,特指时必须 加定冠词 the 。 that 用来代替前面提到过的 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不能和冠词.
if 条件状语从句的含义 Jack 对 Rose 说: “ 如果你跳,我也会跳! ” If you jump,I will jump!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分类 第四节 法的历史
课前准备: 阅读历史课本第34-38页.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散文.
短歌行.
齊桓公伐楚 《左傳·僖公四年》.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纷争
第4节 武王伐纣.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七章 春秋国家制度的嬗变 教学要点:“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春秋时期的经济生活;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时期的学术文化。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油田一中高语组.
中國語文基礎知識手冊 句子的成分.
春 秋 五 霸.
Ancient Chinese 陕西师大古代汉语教研室.
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道你是否读懂了我———雨的心曲?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的理想人格 管仲列传 千古一朋——鲍叔牙.
管仲列传 司马迁.
知识回顾 夏 商 奴隶 社会 西周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 东周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
第十九课 南吕•一枝花 不 伏 老 关汉卿.
Unit 1 Hello!. Unit 1 Hello!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你学会了什么? Hello 你好 = Hi (同学,朋友之间打招呼) Good morning 早上好; 早晨好 (早晨起床---中午12:00前)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春秋五霸”.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15年6月四级高分课程 主讲老师:Henry.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
快速练习 1. Your present is here. 2. The runners went away.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Topic2 Where are you from?
Unit1 What’s the matter? 单 位: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一中 授课人: 温 菲 (初中英语)
否定句 黃勇仁.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情态动词1 情态动词的概念 情态动词的位置和特点.
關係代名詞用法 1.關係代名詞和先行詞的對應 2.如何利用關係代名詞將兩句 簡單句合併成複合句 3.關係代名詞的省略 4.練習題
想一想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商 西周 夏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V-ing 分词 Gerund 动名词 Present Participle 现在分词 一. Form 主 动式 被 动式 一般式 完成式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动名词(续2).
Unit 3 language in use.
英文文法的基本規則 黃勇仁.
Grammar Welcome to our school.
被動語氣 黃勇仁.
基本句型(二) S+Vt+O+C.
语法复习----代词.
分辨詞性
用来修饰名词、代词、句子等,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形容词,故称为形容词性从句。
定语从句(16).
GRAMMAR 名词性从句.
Be动词的用法 am is are.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名词性从句 主语从句 表语从句 宾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S+Vt+oi+od 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主詞動詞一致性 黃勇仁.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了解介词.
There be 句型中的be动词 所在知识模块:外研社新标准英语第三模块 My School  学科:初中英语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册.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片語 黃勇仁.
基本句型(二) S+V+P.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定语从句 耶鲁YY语音.
词的搭配(一).
L15合 作 teamwork 名字:________.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齐桓公伐楚 《左傳·僖公四年》

齐桓公春秋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其兄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 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尊王攘夷,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襄公被杀。鲁国发兵送公子纠回国,莒国发兵送公子小白回国。鲁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送公子纠回国,经过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兼程赶回齐国,已立为国君,即桓公。 鲁人害怕桓公,杀公子纠,囚管仲。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谏,桓公听从他的建议,把管仲接到齐国。 管仲和鲍叔牙初为至交,管鲍分金的故事千载流传。

  两人曾合伙做生意,分利时,管仲总多拿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家里穷。”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没有才干,只是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战,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桓公谋士,管仲为齐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尊 王 攘 夷 葵 丘 会 盟 九 合 诸 侯

管 仲

背景: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关记述 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为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因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妇人七去: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

大意 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伐楚,但是楚也是不甘示弱,最后,齐国以失败告终。 本次参加战争的国家有鲁宋陈卫郑等。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连动),蔡潰 以:动词,带领。侵:無鐘鼓進攻。潰:指兵敗。遂伐楚。楚子使與師 與,介詞,同。言曰:“君處(chǔ)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處,居住。及,趕上。不虞,沒有料到。虞,料到,之,介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何故?”

语法 齐侯以诸堡之师侵蔡:连动结构,“以”用作动词(不是介词),率领。 楚子使与师言曰:省略宾语,省略使者。

主語 謂語 主語 謂語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没想到您走到我的土地上来了,是什么缘 故? 动词“虞”的宾语原来是一个主谓结构“君涉吾 地”,这个结构共同充当“虞”的宾语,所以中间 加上一个介词“之” ,使它由一个完整的主谓结 构变成一个偏正结构,也叫使主谓结构名词化。 即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涉 《說文》:徒行濿水也。 涉:趟水過河 →進入、到 说话的艺术性。 涉:侵入的代名词

管仲對曰:“昔召(shào)康公命我先君大公④ 大,讀爲tài,後來寫作“太”。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⑤女,后来作“汝”。實,表期望、祈使的語氣詞。之,指代詞,指代五侯九伯。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dì)。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共,供給,這個意義後來寫作“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⑥ 。” 寡人是征:我就是來索取這個的。是,前置賓語,複指成份“之”省略。下句“寡人是問”同。

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结构关系: 最高统治者:周王(天子 拥有整个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其次:诸侯国君( “公侯伯子男”五个不同等级,各国君主即按照所封爵位称呼,如“宋公”“侯”“郑伯” “楚子”“许男”——他们的封地称为“国”。) 再次:卿、大夫(他们也有自己所统治的区域,即自己 的封地,当时称为“家”,故“家”也同“国”一样,是一级政权机构,后来组成双音词“国家”。) 最末:家臣——替在诸侯国中服务的贵族管理“家”的人员。如孔子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是季氏的家臣。

姜太公,本姓姜。 封於吕,遂以吕爲姓, 名尚,故稱吕尚。 一説字牙,故稱姜子牙。 「吾太公吾望子久矣」, 故號太公望。 尊稱師尚父。 封於齊,爲始祖,故稱齊太公。

赐我先君履 ——赐予我先君的权力范围 履,先秦是动词,后来转化成名词,指“鞋”,如《韩非子》中所讲的“郑人买履”的故事,《史记·留侯世家》里记载“张良纳履”的故事。但在先秦“履”主要用作动词。另有指鞋的名词——屦。《齐晋鞌之战》“流血及屦。” 如履薄冰

至于: 至,到;达到。于,介词,引出对象。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否定宾语前置 尔贡=苞茅 寡人是徵=寡人徵是、寡人是问=寡人问是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包匦菁茅 《史记·集解》引郑玄曰: “匦,缠结也。菁茅,茅有毛刺者,给宗庙缩酒。重之,故包裹又缠结也。”

女汝 古今字。表示第二人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女,本指女性(与“男”相对),借为第二人称代词(音而),后来写作“汝”。 徵≠征 徵: 1、徵召、徵收、徵求、 徵詢、徵兆 簡化爲征 2、Zhǐ,五音之一。 征: 遠行、征伐 如履薄冰

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此句为判断句。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前一“之”是放在主謂結構中的結構助詞,其作用是取消主謂結構的獨立性。“貢之不入”作主语,後一“之”是放在定中結構的結構助詞。“寡君之罪也”充当谓语。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⑦ 。”敢,表谦敬的副词,岂敢。其,语气词,表示祈使。 诸,“之于”的合音。 師進,次於陘(xíng)⑧ 。次,临时驻扎。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 《史記·周本紀》

[唐]張守節《正義》: 《帝王世紀》云:“昭王德衰,南征,濟于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長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諱之。”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之”用在主谓词组“昭王不复”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原来的主谓词组失去了独立成句的可能性,在形式上变成偏正词组,整体充当全句的主语。其,表委婉的语气词,还是;诸,“之于”的合音字。

师进,次於陉 師:二千五百人爲師。 小司徒曰:五人爲伍,五伍爲两,五两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 次:不前不进也。

蔡 桐 柏 山 漢 水 大 別 山 漢 水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①。如:往,到……去。師退,次於召(shào)陵②。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③之,指代諸侯之師。齊侯曰:“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④不榖,諸侯國君的謙稱詞。這裏作“爲”的前置賓語, “是”複指代詞提前。“先君之好”是動詞“繼”的前置賓語,也是依靠指代詞“是”複指提前。與不穀同好,如何?”

岂不谷是为?=岂为不谷 先君之好是继=继先君之好 两例均为用提宾助词“是”使宾语前置,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 1、是=不谷 2、是=先君之好

不穀 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义为“不善”,如“与不穀同好(haò)"。

不谷:古代王侯自称之谦辞。 “不榖”。“榖”,善,美。不谷就是不善。 《老子· 三十九》“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 “不榖”的本意是不结果实。水稻不灌浆就不会有稻米产生,这个叫“不榖”、“不谷”。 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老绝户。叫“不榖”、“不谷”。和孤、寡意思相并列。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侯王以此自警、自谦。 榖”所有的善、美的含义是从”结果实“这个意思引申出来的。在古人看来,不结果实、不生子女都是不善、不美的。

寡君 古代臣子对其他国家的人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是一种谦称,义为“寡德之君”,如“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寡人 古代君王的自称,是一种谦称,义为“寡德之人”(德行很少的人),如“寡人是徵”。 寡君 古代臣子对其他国家的人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是一种谦称,义为“寡德之君”,如“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寡人: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 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春秋战国时,诸侯皆称寡人 。 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寡人”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⑤惠,表謙敬的副詞,用在對話中,表示對方的行爲給自己帶來了恩惠。徼,本義爲“尋”,這裏用其引申義——求。徼福,即求福。敝邑,對他人謙稱自己的國家。辱,表謙敬的副詞。相當於說承蒙 。”齊侯曰:“以此衆戰,誰能禦之⑥禦,抵禦?以此攻城,何城不克⑦克,攻克?”對曰:“君若以德綏(suì)諸侯⑧以,介詞,表憑藉。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⑨ 雖:雖然,即使。讓步轉折連詞。無所用之:沒有用他的地方。所,特指代詞,與“用之”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一起作動詞“無”的賓語。”

①“惠”为敬词,表示对方做某事是给自己施以恩惠。可加在很多动词之前,如“惠存、惠收、惠领、惠顾”之类;“辱”为谦词,意谓对方做某事是使他受侮辱了,降低了他的身份了。 ②“社稷”在这里仍是两个词,社指土神庙,稷指谷神庙。因为前文是说的“徼福”(求福),求福当然是到神庙。所以这里的“社稷”不同于后来用以指代国家政权的“社稷”。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楚国〔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 ——楚国拿方城山作为城墙,拿汉水当作护城河 (来与你对抗)。 ——宾语前置。 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以” 的宾语直接放在前面。又如“以一当十”也可说成“一以当十”。“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同此

【城】本义为城墙、都邑四周用作防守的城垣,用作动词表示筑城、造城。 【池】本义为护城河,引申为水塘、积水的坑。 古代的城墙

屈完及諸侯盟。 及:介詞,和。 盟:訂立盟約。按:盟,《說文》作,是歃血殺牲以結盟之義,本爲動詞。

1.不虞君之涉吾地。(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五侯九伯,女實征之。(句中语气词,表命令或祈使) 【重要虛詞】 1.不虞君之涉吾地。(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五侯九伯,女實征之。(句中语气词,表命令或祈使) 3.貢之不入。(放在主謂結構中的結構助詞,其作用是取消主謂結構的獨立性) 4.寡君之罪也。(放在定中結構的結構助詞)

5.敢不共给?(表谦敬副词,岂敢) 6.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委婉的語氣詞。“之於”的合音字)。 7.豈不榖是爲?(表反問的語氣副詞,可譯爲“難道”) 8.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惠,敬词。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辱,谦词,表示承蒙) 10.無所用之。(特指代詞,與“用之”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一起作動詞“無”的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