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 司马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纷争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Unité 7 一直走.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十九 管晏列传 《史记》.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春 秋 五 霸.
齐桓公伐楚 《左傳·僖公四年》.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的理想人格 管仲列传 千古一朋——鲍叔牙.
知识回顾 夏 商 奴隶 社会 西周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 东周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春秋五霸”.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
图表的创建.
余角、补角.
识字四.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补充材料 风雪夜归 (Part 2)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古代汉语文选 张中丞传后叙.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音名与音组 许昌市十二中教育集团 执教人:冯胜华.
想一想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商 西周 夏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英语句型之—— 强调句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西藏 Tibet.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Unit 4 Do you like pears?.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小王想去外面玩。 他不知道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第4课时 绝对值.
十几减5、4、3、2.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Topic 1 Welcome to China! Section A.
陈 情 表 李 密.
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修 辞 词类活用 文学常识 成 语.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学习目标 1、如何对结果进行分组 2、分组函数的一些实用方法.
1. 我_____ 我的舅舅不常_____ ,但是我跟他最亲。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找 因 数.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位似.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词:J.V.E 李以诺 曲:J.V.E 李以诺 石狮市湖滨基督教会欢迎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管仲列传 司马迁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翻译重点语句 2、培养探究能力 3、欣赏管仲的人格魅力

管仲简介 管仲,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从政40多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被后人尊为一代名相。 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更为后人称道。

(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二)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实词积累 交往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3、鲍叔遂进管仲 占便宜 4、一匡天下 5、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推荐 6、吾尝三战三走 占便宜 推荐 匡正,纠正 经商 逃跑

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名作动,称霸 为动,为…而死 使动,使…穷困 意动,以…为羞(耻)

特殊句式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判断句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吾幽囚受辱 判断句

1、你看了《补充材料》里“两公子争位 ”的一些史实,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问题探究 1、你看了《补充材料》里“两公子争位 ”的一些史实,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1)手足相残; (2)聪慧狡诈; (3)宽容大度 ………… 2、有人说,第二节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内容(多角度); (2)关键词(反复出现); (3)感情(真挚); (4)结构(分总); (5)句式(排比句); (6)手法(反复、类比等) (7)人生观(相同)

两公子争位 齐襄公当政时,政令无常,荒淫无道,滥杀无辜。为躲避灾难,管仲、召忽奉襄公弟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奉襄公弟小白出奔莒国。公元前686年襄公被杀。前685年,鲁国保护公子纠赶回齐国争夺王位,先由管仲领兵扼守莒、齐要道。当管仲赶到时,正好碰上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的人马。管仲张弓搭箭射向公子小白,这一箭实际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佯死,使管仲错误判断了形势,延误了公子纠的行程。小白率先入齐,立为桓公。桓公出兵拒鲁,大败鲁军。杀死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请囚。

(三)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四)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6)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实词积累 世俗,百姓 1、与俗同好恶 2、故其称曰 3、上服度则六亲固 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5、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纲常;发扬,提倡 主张,看法 遵从,遵循 纲常;发扬,提倡 修治,整顿

词类活用 1、管仲既任政相齐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3、贵轻重,慎权衡 4、南袭蔡 5、桓公实北征山戎 6、管仲因而信之 名作动,担任…相国 使动用法 意动,以…为重 名作状,向南 名作状,向北 使动,使…守信

3、第四段“贵轻重,慎权衡”有两种翻译,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重视经济发展,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2)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得失利弊。 第二种好! “轻重”一词原是《管子》中的一个特殊经济概念,是管子经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意思是用货币和谷物来调节、控制国家经济。 从本段所举史实看,太史公不是谈管子的经济思想,而是谈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所以“轻重”一词还应理解为通常意义的“轻重”,即事物的轻重缓急。 启示:理解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不能脱离具体语境。

(五)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7)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1、而不勉之至王 2、将顺其美 3、岂管仲之谓乎 然孔子小之 岂管仲之谓乎 实词积累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劝勉,鼓励; 达到,施行 扶持 劝勉,鼓励; 达到,施行 扶持 大概,可能 词类活用 然孔子小之 (1)形作动,轻视; (2)意动,认为…器量小 特殊句式 岂管仲之谓乎 宾语前置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翻译: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蒙受他的恩赐。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还披散着头发,穿着左开衣襟的衣服。(意即“还在蛮人统治下”。) (2)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翻译: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曰:“管氏有三归,焉得俭?”曰:“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翻译: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狭小呀!”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台阁,怎么谈得上节俭呢?”孔子回答:“国君为了两国友好,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小 结 1、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1—2节):管、鲍之交。 (3—4节):管仲政绩。 (5节):太史公评价。 (1)选材精炼,以一驭万; 小 结 1、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1—2节):管、鲍之交。 (3—4节):管仲政绩。 (5节):太史公评价。 2、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 (1)选材精炼,以一驭万; (2)详略得当,化繁就简。

重点语句翻译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管仲)而称霸,并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为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 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百姓仓库粮食充足了就懂得礼节;百姓衣食丰足了就能分辨荣辱;统治者遵循法度,“六亲”才能够稳固。 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违背与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却趁机劝说他使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都归顺齐国。 6、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古语说:“鼓励发扬国君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就能亲密无间。”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管仲吧?

1、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 D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是有鲍叔牙的荐举,才有日后管仲的大展宏图和齐桓公的霸业。 B.本文主要抓住了鲍叔与管仲交往的几个典型事例,目的在于赞扬鲍叔不计个人得失和知人荐贤的可贵品质。 C.为了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管仲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实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 D.管仲为政权衡轻重,讲究信用,顺应民意,懂得与取,这些都是政治治理的宝贵经验。 B

删去的两段文字 (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鲍叔推荐管仲后,情愿把自己的地位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通常都是著名的大臣。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翻译: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他拥有建筑豪华的台阁和摆放礼器的土台,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去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4、删掉的两节文字应该分别补在哪里? 说说编者为什么要删掉这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