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北方北方 南方南方 魏蜀吴魏蜀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东汉 隋朝隋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 年 —589 年)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Advertisements

延边大学 2016年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理念是教育的灵魂 行动是成功的保证 咸阳底张学区小学段 课程改革研讨报告 2011年4月.
主题8 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 讲课教师:关坤
消防知识进校园 珠海市公安消防局 贾博.
文艺类说明文阅读.
2011年会计初级职称全国统考 初级会计实务 教案 主讲:高峰 2010年12月.
墨子選 非攻.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导入新课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工业区位因素 胶州二中 高绪军.
初级会计实务 第二章 负债(三) 主讲人:杨菠.
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一場決定性戰役,秦將白起充分利用地利之便,採後退誘敵、合圍殲滅的戰術。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服务热线: 菏泽教师招聘考试统考Q群: 菏泽教师统考教育基础模拟题解析.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第8课 民族大家庭.
第一章 国际私法的概念 第一节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 国际私法的范围 第三节 国际私法的性质 第四节 国际私法的名称
第 1 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任秀芹.
碘缺乏病.
第23课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教育事业.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人教新课标版七上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两晋与南朝.
忆江南.
1、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特点、影响。 2、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特点、影响。 3、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制作:廊坊市第二中学 李占营.
会计学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
命题及其关系 命题.
命题与四种命题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安全系着你我他 安全教育知识竞赛.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秦王该不该杀? 张艺谋把秦始皇描述为千古一帝的英雄,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郑宝田.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七章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及其目标: 1、概念: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地球在宇宙中 史苏丹.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欢迎来到我们的课堂!.
中国高等教育 质量保证情况介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评估处 朱洪涛 2005年5月24日.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看图说史.
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经济法基础习题课 第7讲 主讲老师:赵钢.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初级职称前导课 第一章 资产 主讲老师:海伦老师(兰老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为什么会取得巨大成就?
经济法基础习题课 主讲:赵钢.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承上启下? 承上:上承秦汉文化 启下:下启隋唐文化.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2.2 数轴.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平面的基本性质 江苏省泰州中学 数学组 姜莹. 平面的基本性质 江苏省泰州中学 数学组 姜莹.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220年-----589年(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未)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4、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 和恢复 5、民族融合加强。 6、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政治 经济 民族 文化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三国 西晋 两晋 南北朝 隋 魏 蜀 吴 北 魏 (220—266) 十六国 (221—263) 东晋 建立(266—316) 西晋 (304—439) (221—263) 东晋 (222—280) 统一(280—316) (317—420) 南北朝 建立:386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 魏 隋 西魏 北周 统一:439 东晋 宋420 齐 梁 陈 589

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割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经济原因 (1)经济原因: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分散 性以及南北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原因 (2)社会原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发展,他们 把持地方,并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3)民族原因 (3)民族原因:东汉到西晋初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彼此间及 与汉族间尚有一定的隔阂,加上有的汉族统治者(如西晋)奉行 民族压迫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有的少数民族贵族(如刘渊) 趁机建立自己的政权有的少数民族贵族(如苻坚)穷兵黩武,违 背各族人民愿望,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4)政治原因 (4)政治原因:汉族统治者腐朽,缺乏完成统一的决心。

(B、C) D A、鲜卑族建立的北齐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鲜卑族建立的西魏 (例1)在西晋灭亡至隋朝建立期间,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1991高考) A、鲜卑族建立的北齐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鲜卑族建立的西魏 (B、C) 2、公元3世纪至6世纪,先后完成黄河流域或更大 范围统一的势力或政权是( ) ①曹操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D

A D 3、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激烈 C、割据势力之间争夺激烈 3、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激烈 C、割据势力之间争夺激烈 D、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4、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北方各族人民被迫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西汉王国问题从未从根本上解决 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D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士族的概念: 指地主阶级中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由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它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力量,士族制度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 形成:汉魏 巩固:西晋 鼎盛:东晋 衰落:南朝 经济上:占有很多的土地和劳动力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 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文化上:崇尚清谈, 往往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腐朽性的表现: 1、注重门第和 身份的高低 2、不学无术, 生活腐化

B C 1、士族制度关于士族和庶族的划分体现的是( ) B、民族矛盾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1、士族制度关于士族和庶族的划分体现的是( ) A、阶级矛盾 B、民族矛盾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B 2、魏晋时期,士族制度的形成( ) A、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B、导致了地主阶级内部严重分裂对立 C、是封建军阀割据、国家分裂的产物 D、表明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表现: 1、开发区域扩大 2、耕作技术进步 3、兴修水利 4、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均衡 三吴最发达,洞庭湖、鄱阳湖、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原因: 1、南迁农民带来先 进工具和技术 2、南方相对稳定 3、统治者重视生产 4、南迁人民和江南 人民辛勤劳动 5、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1.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B)

2. 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 (D) 的客观因素是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建,大批良田的开辟 2. 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 的客观因素是 (D)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建,大批良田的开辟 C、南北方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3.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其共同原因有: A、大批农民南迁 B、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C、实行均田制 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 ) A.B.D

4、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和恢复 原因: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在东汉末和西晋至十六国时期不断发生战争,导致经济的严重破坏,从战乱中先后统一北方地区的曹魏和北魏政权分别采取了重视农业的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表现:东汉末年的破坏时期,到曹魏至西晋初年的恢复时期;从西晋后期至十六国的破坏时期,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恢复时期。

D C 1、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其主要动机是( ) A、恢复社会经济 B、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其主要动机是( ) A、恢复社会经济 B、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C、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D、解决军粮供应困难 D 2、“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 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 倍于常。” ( ) A、张衡 B、杜诗 C、马钧 D、钟繇 C

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北方战乱: 曹操的统一北方的战争(如:官渡之战) 曹操与孙刘的赤壁之战 十六国之间的互为征伐 东晋迎战前秦的淝水之战

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民族和民族融合的概念 民族: 民族融合: 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融合: 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 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和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

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民族融合的过程: 途径: 三国: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和睦政策 西晋:五族内迁 十六国:北方各族互相攻杀,建立政权 东晋南朝:共同开发江南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大融合 途径: 1、民族迁徙 2、联合斗争 3、友好往来 4、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

1.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国家统一 B、加速各国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经济恢复 D、加速民族间的融合 ( ) D

D 2、下列几次民族大迁徙,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 ) A、东汉末年北方农民南迁 B、东吴境内山越的外迁 C、西晋初少数民族内迁 2、下列几次民族大迁徙,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 ) A、东汉末年北方农民南迁 B、东吴境内山越的外迁 C、西晋初少数民族内迁 D、西晋末到南朝北方农民的外迁

3.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类似之处有: A、C A、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 B、战役在长江及其支流一带进行 C、结果南方政权获得胜利 3.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类似之处有: A、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 B、战役在长江及其支流一带进行 C、结果南方政权获得胜利 D、导致了北方再度出现分裂局面 ( ) A、C

C ( ) 4.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 B、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 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4.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 B、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 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战争 ( ) C

A、B、C、D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阶级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阶级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B、C、D

6、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了解文化特点和社会政治、经济特点的关系。 前者反映后者;后者决定前者。

1、南北朝后期,北方战乱频繁在文化上表现为( ) A、《齐民要术》的编著 B、 石窟的开凿 C、《敕勒歌》的流传 D、《木兰辞》的内容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220年-----589年(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未)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4、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 和恢复 5、民族融合加强。 6、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政治 经济 民族 文化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哲学中的对立和统一)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 大融合,民族矛盾减弱,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局部统一的出现,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 东晋南朝各政权。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 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局面出现 创造了条件。 3、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4、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的努力如:曹操、诸葛亮、 祖逖、刘裕、北周武帝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5、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渴望统一。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 D、科学文化的进步 (A、B、C、D) 1、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 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 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 定和违背了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 D、科学文化的进步 (A、B、C、D)

C A 2、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 面,这表明( ) 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 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完成统一 面,这表明( ) 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 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完成统一 C、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 C A 3、南北朝后期,中国出现统一趋势的原因是( ) ①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④士族势力的衰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我国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 趋势,并说明这种发展趋势在经济、文化上有何反映。 公元3至6世纪是我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 1、国家分裂,战乱,人民盼望统一。 2、各族杂居、融合, 封建制向周边发展。 3、士族制度充分发展。 4、统治者利用佛教统治。 趋势: 1、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为统一创造条件。 2、孝文帝改革加速民族融合和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3、南朝末年士族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影响: 1、北方经济恢复,南方经济发展并开始赶上北方。 2、各族人民互相学习生产技术。孝文帝改革促进经济封建化。 文化影响: 1、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促进科技发展。如:祖冲之…… 2、佛教文化发展,唯物论发展。如:佛寺、石窟、宗教、范缜……

思考 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我国社会 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说明这种 发展趋势在经济、文化上有何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