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102年度 教師專業成長社群 教資中心.
行動研究 之 歷程分析.
等級 一、實用級--撰寫內容 二、精緻級--撰寫內容 三、完整級--撰寫內容 四、專業級--撰寫內容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學務長 暨中央環境教育輔導團中區輔導團委員 林 明 瑞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幼兒教育研究法 陳若榛 胡芳綾.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陶传进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第四章 团体心理辅导的领导者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行動研究就是一種行動性的研究,由行動者來進行研究,而不是由外於行動領域的學者與與科學家來進行,研究的問題也取自行動。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臺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辦理 資優教育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經驗分享
一個問題環境與社會現實可以有多種解釋的方向,但你面對的是如何改變它。也只有在投身改變它的過程中,一個複雜豐富與變化發展的認識歷程(包括想法、情感與行動)才在你眼前展開。如果你能在這當中發生學習,這些學習便會帶領你的發展(新的行動能力與情感朝向特定方向長得細緻、深刻與豐富)。 H-RE-1.
提升教學技巧 How to Teach Better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行動研究法【Action Research】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授課老師:楊維邦教授 組長:劉秋良 成員:李政均、郭瀚文、鄒震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教學行動研究 理論與實務 引導者:曾智豐.
教師入職啟導計劃 為學校提供的相關支援服務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行動研究的教學實踐.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智 慧 型 環 境 系 統 實 驗 室 生態工程 環境評估 決策分析 人工智慧 資訊系統 永續發展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指導教授 張 德 銳 研究人員 簡賢昌 曾美蕙 郭怡立 謝勝隆 劉榮嫦 曾文龍 王巧媛 徐瑗霞 丁一顧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物理化學輔助學習工具 2018/12/04.
如何改善本港保護兒童機制 跨專業研討會 二零零四年七月十三日 葉劍影高級督察 保護兒童政策組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1-1 隨機的意義– P.1.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Venue: Romblon & Mindoro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陳樹渠紀念中學 何燕萍老師 周富鴻老師 張 燕老師 劉勁樂老師 黎嘉諾老師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口試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電腦網絡與教學.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動作學習與動作分析 人體動作分析系統之操作 與資料分析
課程與教學行動研究 教學行動研究相關概念.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物理化學輔助學習工具 2018/12/0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行動研究? 一種研究方法? 一種研究方式?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實施要點 見word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於1930年代起源於美國, John Collier與Kurt Lewin被視為主要的先驅人物。 1933至1945年間,John Collier擔任美國聯邦政府印地安人事務部主管,將「應用人類學」運用於政府部門所提供的服務中,致力於美國印地安保留區內的教育重建與生活改善

教育行動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 芝加哥大學教授Stephen Corey 當時大力提倡教師從事行動研究,並且特別強調以團體進行研究的優點(Noffke, 1997)。 Corey於1953年蒐集相關論文編成《改進學校實務之行動研究手冊》(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School Practices: Handbook)一書,為有意從事行動研究的教師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衰退 行動研究在美國盛極一時後於1950年代末期逐漸衰退,

復甦 但卻在1960與1970年代復甦於英國。 Lawrence Stenhouse 與John Elliot是當時英國教育行動研究的兩位重要推動者。 Stenhouse首先提出「教師即研究者」的概念,是學校本位課程改革倡導者, Elliot則特別強調以行動促進反省的重要性(Elliot, 1997)。

風行 1980年代以來,「行動研究」逐漸於世界各地。 各國的中小學教師開始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援用行動研究來產生有關他們專業領域的知識,並且改善自己的實務工作 。

定義 John Elliot 的觀點(1991) 行動研究是社會情境的研究,具備了改善社會情境中的行動品質的觀點 從事教育研究的最基本動機之一便是致力於改善學校情境中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品質。

定義 張春興(民80)在其《張氏心理學辭典》 以實際問題為題材,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的的研究法。 此法使用時,在研究對象上只限於現實情境中的對象,不考慮抽樣代表性的問題。 在使用方法或實驗處理上,不做事先嚴密設計,而是在研究過程中視需要情況而隨時修改。 此法不重視理論的基礎,只重視實用,故所得結果不宜用於推論解釋其他情境下的問題。(p.12)

定義  郭生玉(民73) 「如果由教師或教育實際工作人員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以解決其所遭遇的困難,此種研究通常稱為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研究的主要特色是: (1)樣本是以工作情境的對象為主,而非隨機取樣的對象,故未必具有代表性; (2)研究方法和實驗處理具有彈性,在研究過程中可隨時修改或改變; (3)對研究變項的控制不夠嚴密,故內外在效度較差,只能將研究結果用以改進工作情境中的問題,而無法做廣泛的推論或建立教育的理論。 雖然行動研究沒有像一般正式的教育研究精確,但是,它彌補了基本研究(basic research)和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之間的鴻溝,具有相當的實用性。(p.30-31)

 定義 蔡清田(民89) 行動研究,是「將『行動』與『研究』二者合而為一,由實務工作者在實際工作情境當中,根據自己實務活動中所遭遇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研擬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並透過實際行動付諸執行,進而加以評鑑反省回饋修正,以解決實際問題。」

定義 吳明清(民71) 行動研究只是一種進行研究工作的方式,而非一種方法,而此種方法在強調由實際工作人員在實際情境中進行研究,並將結果拿來應用。

定義 行動研究法是研究和行動結合的一種研究方法,情境的參與者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問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並講求實際問題解決的一種研究方法。

定義 陳伯璋( 民79) 行動研究是情境的參與者基於實際問題解決之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成員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以講求實際問題的解決。

目的 在促使研究專家、教師或行政人員投入研究工作, 把研究方法應用於教育情境中的教育問題,以改進學校實務, 把研究的功能與教師的工作結合,以提昇教師素質,並強化教師專業精神。

特色 教師即研究者,並且以本身作為研究焦點 自我反省與批判思考,以教師內在的倫理價值與信念體系為探究與反省的核心

主要特徵 以「實務問題」為主要導向 重視實務工作者的研究參與 從事行動研究的人員就是應用研究結果的人 行動研究的情境就是實務工作的情境  以「實務問題」為主要導向 重視實務工作者的研究參與 從事行動研究的人員就是應用研究結果的人 行動研究的情境就是實務工作的情境 行動研究的過程重視協同合作 強調問題解決的立即性

主要特徵 行動研究的問題或對象具有情境特定性 行動研究的計畫是屬於發展性的反省彈性計畫 行動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只適用於特定實務工作情境的解放,其目的不在於作理論上的一般推論 行動研究的結果除了實務工作情境獲得改進之外,同時也使實際工作人員自身獲得研究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促成專業成長。

國內學位論文之分析 見word

行動研究與一般研究之比較 見word 見書面資料1 見書面資料2

參與行動研究的好處 Henson, 1996的觀點 為教師在教學上增權(instructional empowerment), 使教師有更高的意願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 提升教師對學生需求的注意; 擴展教師的專業技能; 對學習各種新知識具有更開放的態度; 能從事反省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 對自己與他人的教學信念進行探索

教師從事行動研究的意義 可以彌補教育研究與教學實際的鴻溝 有助於教師個別與集體專業的發展 幫助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