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之一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一、“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法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因此,现代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模式,但没有固定的模式。
2、“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开展自学、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育心理专家实验研究证明: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看听说结合能记住86%。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与学生交流、学习小组与小组交流、学生与老师交流,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处于主动的、积极的状态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交流—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结构: 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价—归纳总结—应用练习。
1、教师启动——是“交流—互动”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交流—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指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内容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的背景知识、提出教学要求。启动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并为学生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学生自学——是“交流—互动”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新课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或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通过自学,由学生个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讨论——是“交流—互动”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围绕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始小组讨论。教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督导讨论过程。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通过学生自学,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就能共同 达到学习目的。
4、组际交流——是“交流—互动”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和及时的点评,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教学内容,突出关键问题;而后,师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
这样,不仅是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克服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5、练习评价——是“交流—互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的必要过程,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利用课前设计好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
教师仍不要急于讲解(因为这是解决学生思维、认识上存在共性问题的大好时机),要鼓励帮助、适度引导全体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一定要把握讨论的方向,必要时可以及时点拨,以提高课堂效率。
6、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理性认识提升的必要环节。在学生讨论、练习评价的基础上,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基本知识与规律,并初步形成基本技能。归纳总结的方法可以视内容难易而定,可以由学生总结,可以由师生共同总结,也可以由教师总结、学生领悟等。
7、应用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在课前,针对本节的“双基”内容和能力目标,筛选习题,在课上或课下让学生进行练习。训练的目的应明确,要从审题、提取有用信息、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解题规范步骤等方面进行训练和思悟,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交流—互动”教学是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如何更好的促进尖子生及学困生发展的问题?希望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解决。